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淫羊藿苷调控BDNF/TrkB信号通路及突触可塑性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恐惧记忆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晓晨 金娜 +2 位作者 高源泽 史宝湘 单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3,共7页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恐惧记忆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30只,应用单一连续应激(SPS)构建PTSD大鼠模型。将模型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SPS组、淫羊藿苷组及淫羊藿苷+K252a组,其中K252a为酪氨酸激酶受...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恐惧记忆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30只,应用单一连续应激(SPS)构建PTSD大鼠模型。将模型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SPS组、淫羊藿苷组及淫羊藿苷+K252a组,其中K252a为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抑制剂,每组10只;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淫羊藿苷组及淫羊藿苷+K252a组大鼠均于SPS造模1 d后灌胃给药淫羊藿苷,剂量为20 mg/kg,1次/d,共2周。对照组、SPS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K252a为造模7 d后侧脑室注射单次给药。2周后,旷场试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条件性恐惧测试检测各组大鼠焦虑、抑郁及恐惧记忆障碍状况;分子对接验证淫羊藿苷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结合活性。免疫组化检测大鼠杏仁核BDNF和TrkB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BDNF和TrkB蛋白的相对表达。免疫荧光检测大鼠杏仁核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和突触素(SYN)的表达。结果淫羊藿苷与BDNF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与对照组相比,SPS组和淫羊藿苷+K252a组大鼠进入中心区域次数和中心区域运动距离百分比明显降低,开臂进入(OE)和开臂时间(OT)明显降低,僵住时间和排便次数明显增加,BDNF、TrkB、PSD95和SY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与SPS组相比,淫羊藿苷组大鼠进入中心区域次数和中心区域运动距离百分比明显增加,OE和OT明显增加,僵住时间和排便次数明显减少,BDNF、TrkB、PSD95和SYN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淫羊藿苷可以有效缓解SPS诱导的大鼠恐惧记忆障碍,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激活BDNF/TrkB信号通路及上调突触相关蛋白SYN和PSD95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创伤后应激障碍 恐惧记忆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突触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碘海醇所致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2
作者 庞天舒 王岩 +2 位作者 左中夫 任克 刘学政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9-314,共6页
目的观察SIRT1激动剂——白藜芦醇对碘海醇所致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糖尿病大鼠45只,体质量250~300 g。采用股静脉注射碘海醇法建立糖尿病大鼠肾损伤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 目的观察SIRT1激动剂——白藜芦醇对碘海醇所致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糖尿病大鼠45只,体质量250~300 g。采用股静脉注射碘海醇法建立糖尿病大鼠肾损伤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n=15)、碘海醇组(NL组,n=15)及白藜芦醇组(Res组,n=15)。Res组于大鼠建模前白藜芦醇(100 mg/kg)灌胃,NL组及Sham组分别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5 d。模型建立48 h后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血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浓度; 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学变化;ELISA检测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醇(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浓度; TUNEL检测肾上皮细胞凋亡情况; q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SIRT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NL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细胞脱落至小管腔,肾小管结构破坏,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明显,血浆总Scr、BUN、MDA明显升高,T-SOD、GPX明显降低(均P <0.05);肾脏组中SIRT1表达明显降低,而HIF-1α表达明显升高(均P <0.05)。白藜芦醇可以减轻碘海醇所致的糖尿病大鼠肾损伤,与NL组比较,Res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较轻,仅有少量肾小管细胞凋亡,血浆T-SOD、GPX明显升高,Scr、BUN、MDA明显降低(均P <0.05);肾脏组中HIF-1α表达明显降低,而SIRT1表达明显升高(P <0.05)。结论白藜芦醇可以改善碘海醇导致的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功能,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抑制氧化应激,其机制可能与调控SIRT1/HIF-1α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海醇 氧化应激 SIRT1/HIF-1α通路 凋亡 白藜芦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荭草苷对APP/PS1转基因痴呆小鼠认知功能和海马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钟轶 郑晴予 +2 位作者 贾宁 孙承艳 韩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86-690,共5页
目的探究荭草苷对APP/PS1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动物分为3组:7月龄的转基因模型组(Tg)、荭草苷处理转基因组(Tg+Ori)、同月龄的野生型C57BL/6J小鼠作为非转基因对照组(NT),每组8只。Tg+Ori组连续30 d每... 目的探究荭草苷对APP/PS1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动物分为3组:7月龄的转基因模型组(Tg)、荭草苷处理转基因组(Tg+Ori)、同月龄的野生型C57BL/6J小鼠作为非转基因对照组(NT),每组8只。Tg+Ori组连续30 d每天腹腔注射荭草苷(10 mg·kg^(-1)),NT和Tg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水迷宫实验检测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检测β淀粉样蛋白(Aβ),免疫印迹检测自噬相关蛋白。结果与NT组相比,Tg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受损,海马出现大量Aβ斑块, LC3-Ⅱ、p62、Cathepsin D蛋白表达升高;与Tg组相比,Tg+Ori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增强,海马Aβ斑块减少,LC3-Ⅱ、p6、Cathepsin D蛋白水平降低;组间Beclin-1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荭草苷能够改善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减少海马Aβ沉积,促进自噬溶酶体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荭草苷 认知功能 海马 自噬 淀粉样Β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李铮 梁汇珉 +1 位作者 李赵伟 刘学政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16-818,823,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s,NGF)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方法取清洁级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治疗组,每组8只。后两组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模型,模型诱导成功后,治疗组给予腹...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s,NGF)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方法取清洁级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治疗组,每组8只。后两组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模型,模型诱导成功后,治疗组给予腹腔注射鼠NGF(800 U·kg-1),每天1次。对照组、糖尿病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12周后,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视网膜突触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突触素、Caspase-3的表达。结果3组间MDA含量比较,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46,P<0.01);糖尿病组MDA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较糖尿病组明显降低(P<0.01)。3组间SOD活性比较,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76,P<0.01);糖尿病组SOD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较糖尿病组明显升高(P<0.01)。3组间突触素免疫荧光强度比较,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5.42,P<0.01),糖尿病组较对照组荧光强度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较糖尿病组荧光强度明显升高(P<0.01)。3组间突触素相对表达量比较,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27,P<0.01)。糖尿病组较对照组突触素表达明显减少(P<0.01),治疗组较糖尿病组明显增多(P<0.01)。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3组间比较,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7.13,P<0.01)。糖尿病组Caspase-3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治疗组较糖尿病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NGF通过降低糖尿病视网膜氧化应激,抑制了细胞凋亡,恢复了视网膜突触数量。提示NGF可能通过氧化应激途径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突触可塑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神经生长因子 突触可塑性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f-1激酶抑制蛋白(RKIP)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吴传玲 刘安琪 +2 位作者 左中夫 刘文强 刘学政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3-326,331,共5页
目的探讨Raf-1激酶抑制蛋白(raf-1 kinase inhibitory protein,RKIP)通过p38-MAPK通路对糖尿病(DM)大鼠视网膜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空白组、糖尿病组、RKIP组,每组12只;空白组、... 目的探讨Raf-1激酶抑制蛋白(raf-1 kinase inhibitory protein,RKIP)通过p38-MAPK通路对糖尿病(DM)大鼠视网膜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空白组、糖尿病组、RKIP组,每组12只;空白组、糖尿病组和RKIP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DM模型。RKIP组和空白组于模型建成第2周玻璃体内分别注射携带RKIP基因片段重组慢病毒(LV-RKIP)和等量空白病毒,对照组和糖尿病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10周后利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化学检测各组RKIP、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L-glutamate/L-asparate transporter,GLAST)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在视网膜中的表达,HE染色检测各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密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p38-MAPK表达升高,RKIP、GLAST、GS表达下降,RGC密度减少(均为P<0.01);与糖尿病组相比,空白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KIP组p38-MAPK表达降低,RKIP、GLAST、GS表达升高,RGC密度增多(均为P<0.01)。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注射RKIP可降低视网膜细胞中p38-MAPK表达量,提高GLAST、GS表达活性,改善Müller细胞功能,减少RGC损害,提示RKIP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视网膜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f-1激酶抑制蛋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MÜLLER细胞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P38-MAPK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糖尿病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保护作用以及对Müller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李赵伟 梁汇珉 +2 位作者 李铮 左中夫 刘学政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25-828,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研究罗格列酮对糖尿病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保护作用以及对Müller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36只,分为对照组... 目的通过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研究罗格列酮对糖尿病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保护作用以及对Müller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36只,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罗格列酮治疗组,每组12只大鼠。糖尿病组及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建立糖尿病模型;罗格列酮治疗组每天给予罗格列酮3 mg·kg^(-1)灌胃,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每天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12周后,对大鼠体质量、血糖进行评估。免疫荧光检测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活化标志物GFAP的表达。利用Western blot对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GFAP的表达变化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及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血糖明显升高(均为P<0.01)。与糖尿病组相比,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体质量无明显变化(P>0.05),但血糖降低(P<0.01)。对照组、糖尿病组、罗格列酮治疗组GFAP免疫荧光表达量分别为82.68±2.65、225.88±5.59、158.89±6.22;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表达量明显增高(P<0.01);与糖尿病组相比,罗格列酮治疗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糖尿病组、罗格列酮治疗组ICAM-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91±0.13)%、(57.43±0.92)%、(55.56±1.23)%;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与糖尿病组相比,罗格列酮治疗组表达量明显减少(P<0.01)。对照组、糖尿病组、罗格列酮治疗组TNF-α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25±1.43)%、(67.36±1.79)%、(44.79±2.12)%;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糖尿病组相比,罗格列酮治疗组表达量明显减少(P<0.01)。对照组、糖尿病组、罗格列酮治疗组GFAP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7.79±0.74)%、(64.82±1.23)%、(46.15±2.05)%;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糖尿病组相比,罗格列酮治疗组表达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罗格列酮能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炎症反应,保护Müller细胞,对DR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ÜLLER细胞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梁汇珉 李赵伟 +2 位作者 李铮 左中夫 刘学政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10-1113,1118,共5页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糖尿病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组。含0.1...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糖尿病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组。含0.1 g·L^(-1)BSA的PBS平衡盐溶液制备BDNF注射液。BDNF组大鼠于糖尿病模型建成4周后开始注射BDNF注射液,对照组和糖尿病组注射等剂量的PBS平衡盐溶液。8周后,利用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检测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L-glutamate/L-aspartate transporter,GLAST)、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及神经元标记物SYN(synaptophysin)的表达量,谷氨酸含量测定试剂盒检测视网膜中谷氨酸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GLAST、GS、SYN表达显著下降,且视网膜谷氨酸含量均明显升高(均为P<0.01),而BDNF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糖尿病组相比,BDNF组GLAST、GS、SYN表达均升高(均为P<0.01),谷氨酸含量均显著减少(均为P<0.01)。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给予外源性BDNF可以提高Müller细胞中GLAST、SYN及GS表达活性,改善Müller细胞功能,并且能使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免受损害,提示BDNF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条件下视网膜中的Müller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MÜLLER细胞 L谷氨酸/L天冬氨酸转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花总黄酮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罗影 左中夫 +3 位作者 张俏 薛坤 刘畅 闵连秋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33-1037,共5页
目的探讨葛花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pueraria,TFP)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取SPF级雄性SD大鼠60只,采用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5 mg·kg-1)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将造模成功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成... 目的探讨葛花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pueraria,TFP)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取SPF级雄性SD大鼠60只,采用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5 mg·kg-1)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将造模成功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成糖尿病组、TFP组及TFP+Brusatol组(Brusatol为核因子NF-E2相关因子信号通路抑制剂),每组15只。另取15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造模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糖浓度、体质量、视网膜谷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视网膜Nrf2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视网膜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及谷氨酰胺合成酶(GS)蛋白表达。结果造模12周后,糖尿病组大鼠血糖浓度高于对照组,且均大于16.7 mmol·L^-1;TFP组及TFP+Brusatol组血糖浓度均低于糖尿病组(均为P<0.05);糖尿病组、TFP组及TFP+Brusatol组大鼠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糖尿病组和TFP+Brusatol组大鼠视网膜谷氨酸含量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TFP组谷氨酸含量低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和TFP+Brusatol组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SOD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TFP组MDA含量低于糖尿病组,SOD活性高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和TFP+Brusatol组大鼠视网膜GFAP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TFP组GFAP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糖尿病组(P<0.05)。将对照组Nrf2蛋白免疫荧光强度设定为100.00%,糖尿病组Nrf2蛋白免疫荧光强度高于对照组(P<0.05)。TFP组Nrf2蛋白免疫荧光强度高于糖尿病组(P<0.05),而TFP+Brusatol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Nrf2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糖尿病组和TFP+Brusatol组大鼠视网膜HO-1和GS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TFP组大鼠视网膜Nrf2、HO-1及GS蛋白表达均高于糖尿病组(均为P<0.05),而TFP+Brusatol组与对照组大鼠视网膜Nrf2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FP可通过降低血糖浓度,增强大鼠视网膜的抗氧化能力,进而保护糖尿病状态下受损的Müller细胞,其机制与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MÜLLER细胞 葛花总黄酮 氧化应激 Nrf2/HO-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高糖环境下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梁汇珉 刘学政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14-718,共5页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高糖环境下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该研究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高糖组(对照组中添加25 mmol·L-1葡萄糖)、BDNF组(高糖组添加100 mg·L-1...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高糖环境下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该研究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高糖组(对照组中添加25 mmol·L-1葡萄糖)、BDNF组(高糖组添加100 mg·L-1BDNF),实验干预24 h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和生长状态,并进行各项指标检测。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生长状态并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荧光强度;流式细胞仪检测视网膜Müller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Müller细胞生长状态差,细胞突起减少,细胞失去原有形态,由原来的不规则形变为类圆形,折光性增强;而BDNF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与高糖组相比,BDNF组细胞生长状态明显改善,细胞突起增多,细胞折光性减弱。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Müller细胞内ROS含量显著升高(P<0.01),BDNF组细胞内ROS含量亦升高(P<0.01);与高糖组相比,BDNF组ROS含量显著减少(P<0.01)。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BDNF组凋亡率仍高于对照组(P<0.01);与高糖组相比,BDNF组凋亡率明显减少(P<0.01)。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减少,Bax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Bcl-2/Bax二者比值降低(P<0.01),BDNF组与对照组相比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糖组相比,BDNF组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Bax蛋白表达减少,Bcl-2/Bax比值升高(P<0.01)。结论高糖环境能诱导视网膜Müller细胞凋亡,而给予外源性BDNF能够显著抑制高糖环境诱导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凋亡,对视网膜Müller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视网膜MÜLLER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GFR/PI3K/Akt信号通路在PDGF-BB促进体外小鼠脑星形胶质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裴丹 李洪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76-1081,共6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信号通路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诱导的体外小鼠脑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取出生1~3 d的小鼠乳鼠大脑皮质培养星形胶质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信号通路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诱导的体外小鼠脑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取出生1~3 d的小鼠乳鼠大脑皮质培养星形胶质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对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的纯度进行鉴定。通过向培养细胞体系加入细胞因子PDGF-BB刺激细胞,应用PDGFR通路抑制剂AG1296进行干预,观察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培养细胞系中p-PDGFR-α、p-PI3K、p-Akt及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星形胶质细胞的纯度可以达到90%。加入PDGF-BB后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明显增多,给予抑制剂AG1296预处理增殖受到抑制。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加入PDGF-BB后p-PDGFRα、p-PI3K、p-Akt及GFAP表达增多(P<0.01),给予抑制剂预处理表达减少(P<0.05)。结论PDGFR信号通路参与体外小鼠脑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3K/Akt信号通路对高糖状态下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文强 冯闯 +1 位作者 左中夫 刘学政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24-1028,共5页
目的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对高糖状态下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本实验分两部分,动物实验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糖尿病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1,IGF-1)组、IGF-1+LY294002(PI3K/Akt... 目的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对高糖状态下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本实验分两部分,动物实验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糖尿病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1,IGF-1)组、IGF-1+LY294002(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组。后三组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50 mg·kg-1)诱导成为糖尿病模型。模型诱导成功后,IGF-1组给予IGF-1(80 g·L^-1)5μL玻璃体内注射给药,IGF-1+LY294002组给予5μL(IGF-1+LY294002)(80μg·L^-1)玻璃体内注射给药。细胞实验对培养的Müller细胞进行不同处理,分为对照组(空白对照)、高糖组(30 mmol·L^-1葡萄糖)、IGF-1组(30 mmol·L^-1葡萄糖+80μg·L^-1 IGF-1)、IGF-1+LY294002组30 mmol·L^-1葡萄糖+80μg·L^-1(IGF-1+LY294002)。HE染色检测大鼠视网膜内核层(inner nuclear layer,INL)细胞密度,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视网膜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 protein,GFAP)表达及Müller细胞Caspase-3表达,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Akt、NF-κB、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动物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及IGF-1+LY294002组GFAP表达均明显增加,INL细胞密度均明显降低(均为P<0.05);与糖尿病组相比,IGF-1组GFAP表达明显下降,INL细胞密度明显增加(均为P<0.05)。细胞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及IGF-1+LY294002组细胞凋亡率和NF-κB、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p-Akt蛋白相对表达均明显降低(均为P<0.05);而与高糖组相比,IGF-1组细胞凋亡率、NF-κB及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均明显下降,p-Akt蛋白相对表达明显增加(均为P<0.05)。结论激活PI3K/Akt通路可对抗高糖状态下视网膜Müller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NF-κB、Caspase-3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MÜLLER细胞 PI3K/AKT信号通路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MMR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及其对LUAD患者预后影响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书珍 曹雅杰 +4 位作者 耿海营 蔡曾晓瑞 代春美 温有锋 李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02-1509,共8页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介导的细胞游走受体(HMMR)在肺腺癌(LUAD)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LUAD患者预后的影响,阐明HMMR在LUA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基因表达汇编(GEO)、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和人类蛋白图谱(HPA)数据库评估LUAD组织中HMMR m...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介导的细胞游走受体(HMMR)在肺腺癌(LUAD)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LUAD患者预后的影响,阐明HMMR在LUA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基因表达汇编(GEO)、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和人类蛋白图谱(HPA)数据库评估LUAD组织中HMM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GEPIA2数据库分析HMMR表达对LUAD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的影响,采用TCGA数据库分析HMMR mRNA表达与LUAD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采用GSEA富集分析探讨HMMR在LUAD组织中显著富集的通路,采用UALCAN数据库探讨HMMR mRNA表达与TP53基因突变的关系,采用STRING数据库预测HMMR与p53信号通路中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LUAD组织中HMM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和癌旁组织(P<0.01)。HMMR mRNA表达水平较高的患者OS和DFS更短(P<0.01)。LUAD组织中,HMMR mRNA表达与患者TNM分期、T分期和N分期有关联(P<0.01)。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HMMR mRNA高表达的患者OS更短。GSEA富集分析,细胞周期、同源重组、p53信号通路、膀胱癌、胰腺癌、小细胞肺癌和泛素化介导的蛋白水解等通路显著富集在HMMR高表达显型。结论:LUAD组织中HMMR表达明显上调,高表达的HMMR mRNA是LUAD患者预后差的独立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透明质酸介导的运动受体 数据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go蛋白受体(NgR)基因沉默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密度及突触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文强 王玉波 +3 位作者 梁汇珉 李赵伟 李铮 刘学政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抑制Nogo蛋白受体(nogo receptor,NgR)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密度及突触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siNgR组及scN gR组,每组8只。后3组腹腔注射链... 目的探讨抑制Nogo蛋白受体(nogo receptor,NgR)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密度及突触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siNgR组及scN gR组,每组8只。后3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0 mg·kg^(-1)),72 h后尾静脉血糖大于16.7 mmol·L-1的大鼠定为糖尿病模型。siNgR组玻璃体给予腺病毒包装的NgR反义核苷酸序列10μL,scN gR组玻璃体给予NgR阴性核苷酸序列10μL,正常对照组及糖尿病组不进行处理。8周后,HE染色检测RGC密度,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视网膜突触素表达及分布,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NgR及突触素相对表达量。结果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siNgR组及scN gR组RGC密度分别为(624.33±3.51)个·mm-2、(420.00±2.65)个·mm-2、(621.67±1.53)个·mm-2、(416.67±2.52)个·mm-2。4组间相比,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85.37,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及scN gR组RGC密度均明显降低(均为P<0.01),而siNgR组无明显变化(P>0.05)。突触素主要表达于视网膜内网层和外网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及scN gR组阳性表达减少,荧光强度减弱。而siNgR组无明显变化。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siNgR组及scN gR组NgR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26±0.02)%、(19.38±0.10)%、(11.17±0.02)%、(19.47±0.31)%。4组间比较,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66.09,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及scN gR组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增加(均为P<0.01),而siNgR组无明显变化(P>0.05)。突触素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5.76±0.15)%、(25.47±0.36)%、(35.28±0.12)%、(25.03±0.75)%。4组间比较,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3.70,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及scN gR组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均为P<0.01),而siNgR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NgR表达有助于恢复突触数量,保护受损的RG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Nogo蛋白受体 突触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K4-p RB-E2F1通路在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杏仁核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丛明 单伟 石玉秀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08-611,共4页
目的探讨CDK4-pRB-E2F1通路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杏仁核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雄性成年Wistar大鼠50只,采用单一连续应激(SPS)制备PTSD大鼠模型,按照SPS处理后1 d、4 d、7 d、14 d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将未做任何处理... 目的探讨CDK4-pRB-E2F1通路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杏仁核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雄性成年Wistar大鼠50只,采用单一连续应激(SPS)制备PTSD大鼠模型,按照SPS处理后1 d、4 d、7 d、14 d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将未做任何处理大鼠作为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旷场实验和僵立行为测定动物行为学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杏仁核神经细胞中pRB、E2F1蛋白表达;实时PCR检测各组大鼠杏仁核神经细胞中RB、E2F1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PS 7 d组大鼠进入旷场箱内中心区域较少,而僵立行为比例显著增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SPS 7 d组、SPS 14 d组大鼠杏仁核神经细胞pRB、E2F1蛋白表达增高(P<0.05);SPS 4 d组、SPS 7 d组、SPS 14 d组大鼠杏仁核神经细胞RB mRNA、E2F1 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结论PTSD大鼠杏仁核神经细胞中pRB及E2F1高表达,CDK4-pRB-E2F1通路可能参与了PTSD杏仁核神经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大鼠 杏仁核 CDK4-pRB-E2F1通路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62基因缺失对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脂的促进作用
15
作者 曾瑞霞 张轶博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79-984,I0003,I0004,共8页
目的:探讨p62基因缺失对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SCs)自噬活性的影响,阐明脂肪分化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Ⅰ型胶原酶消化法从人大腿皮下脂肪抽吸液中分离培养hADSCs,使用80μmol·L-1油酸(OA)联合地塞米松和胰岛素对hADSCs进行成脂诱... 目的:探讨p62基因缺失对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SCs)自噬活性的影响,阐明脂肪分化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Ⅰ型胶原酶消化法从人大腿皮下脂肪抽吸液中分离培养hADSCs,使用80μmol·L-1油酸(OA)联合地塞米松和胰岛素对hADSCs进行成脂诱导;将hADSCs分为对照组和p62基因缺失组,p62基因缺失组hADSCs转染p62 shRNA慢病毒载体,对照组hADSCs转染hADSCs空载体。采用CCK-8实验绘制2组细胞的生长曲线并观察细胞增殖活性变化;应用尼罗红染色观察脂滴的形成(尼罗红脂滴染色阳性细胞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成脂标志转录因子C/EBPα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Ⅰ型(LC3Ⅱ/LC3Ⅰ)蛋白表达,磺酰成二胺(MDC)染色检测2组细胞成脂中的自噬活性(MDC染色阳性细胞数),采用LC3与Mitotracker Red荧光共定位检测2组细胞的线粒体自噬活性,使用环孢菌素A(CsA)分别抑制2组细胞线粒体自噬活性并进行成脂诱导,光镜下计数含脂滴细胞数。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呈多角形或梭形,传代后细胞呈漩涡状排列;OA诱导hADSCs成脂后,细胞内有大量脂滴形成。CCK-8实验,在培养6 d后p62基因缺失组细胞增殖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2组细胞诱导成脂后,与对照组比较,p62基因缺失组hADSCs中尼罗红脂滴染色阳性细胞数增多,C/EBPα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MDC染色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LC3Ⅱ/LC3Ⅰ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细胞中LC3的点状化和颗粒化增多,与线粒体的共定位现象增加。使用CsA抑制线粒体自噬后,光镜下观察,p62基因缺失组含脂滴细胞数降低到与对照组接近的水平。结论:p62基因缺失可通过增强总自噬及线粒体自噬促进hADSCs的成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成脂 油酸 细胞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