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最佳智能的尝试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学政 萧鸿 魏广生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解剖学 教学 学生 最佳智能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格归纳法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学政 魏占东 +3 位作者 边冠鹤 萧鸿 杨强 张敏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84-286,共3页
提高听课质量和加强课后复习是学生掌握一项知识的两个重要环节,缺一不可,但后者往往易被忽视,或因找不到恰当复习方法而影响学习效果.怎样进行复习方法颇多,主要因人,因内容而异.解剖学属形态学范畴.内容复杂,名词繁多,相似的内容多,... 提高听课质量和加强课后复习是学生掌握一项知识的两个重要环节,缺一不可,但后者往往易被忽视,或因找不到恰当复习方法而影响学习效果.怎样进行复习方法颇多,主要因人,因内容而异.解剖学属形态学范畴.内容复杂,名词繁多,相似的内容多,记忆较难,而且又是基础医学的先行课.因此教师在教学进程中寻找并教给学生切实可行、高效的复习方法十分重要.我们总结多年来从事解剖学实践认为,“表格归纳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应用得当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教学 表格归纳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滋养动脉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秦书俭 贾本智 +2 位作者 钱红 李俭 陈玉秀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06-208,共3页
用解剖和血管透明方法对32侧成人、5侧婴儿下肢骨滋养动脉的起始、长度、口径、走行及骨内分布进行观测.胫骨滋养动脉一支者占96.88%,起始于胫后动脉者占69.70%, 主干平均长度42.41±9.53mm.起始处外径1.41±0.61mm.人骨处外径0... 用解剖和血管透明方法对32侧成人、5侧婴儿下肢骨滋养动脉的起始、长度、口径、走行及骨内分布进行观测.胫骨滋养动脉一支者占96.88%,起始于胫后动脉者占69.70%, 主干平均长度42.41±9.53mm.起始处外径1.41±0.61mm.人骨处外径0.71±0.14mm.髓腔内,滋养动脉分为升降二支髓动脉,后者向胫骨两端呈树状分支.在骨皮质内,髓动脉与骨膜动脉的分支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滋养动脉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及视细胞超微结构变化规律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学政 萧鸿 +1 位作者 庞东渤 李瑞祥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1-335,共5页
目的 :探讨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网病 )早期的视网膜毛细血管及视细胞的病变规律。材料与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Wistar大鼠 ,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糖尿病 1月、3月和 6月组。一次性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诱导大鼠糖尿病。制备视... 目的 :探讨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网病 )早期的视网膜毛细血管及视细胞的病变规律。材料与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Wistar大鼠 ,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糖尿病 1月、3月和 6月组。一次性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诱导大鼠糖尿病。制备视网膜超薄切片 ,透镜观察并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 :病程 1月 ,周细胞和内皮细胞核异染色质聚集靠边 ;视杆膜盘间隙略扩大。 3月 ,毛细血管细胞异染色质聚集严重 ,基底膜增厚 ;膜盘间隙扩大明显 ,局灶性断裂、溶解。视杆细胞膜固缩、异染色质浓集。视杆内节线粒体肿胀、甚至空泡变性。病程 6月 ,以上改变更加严重 ,毛细血管狭窄、变形、甚至闭塞。结论 :糖网病早期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病变的同时 ,亦出现视感受器超微结构的改变。随病程的进展病变逐渐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视网膜 毛细血管 视杆细胞 眼底疾病 糖尿病 发病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感神经颈上节的定位应用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魏占东 刘学 张平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72-472,共1页
1 材料与方法在30具(60侧)成人尸体上,解剖出交感神经颈上节,用游标卡尺对该节的形态、位置进行了各种观察和测量.其中3例颈上神经节做冰冻切片,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节内神经元胞体的分布情况.2 结果2.1 颈上神经节的形态、左右多... 1 材料与方法在30具(60侧)成人尸体上,解剖出交感神经颈上节,用游标卡尺对该节的形态、位置进行了各种观察和测量.其中3例颈上神经节做冰冻切片,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节内神经元胞体的分布情况.2 结果2.1 颈上神经节的形态、左右多不对称,但两侧最常见的形态为梭形,占60%,椭圆形次之.以下各值均以厘米计.颈上神经节的大小:左侧长度平均值为2.44,标准差0.74,标准误0.70;宽度平均值为0.80,标准差0.13,标准误0.12;厚度平均值为0.26,标准差0.05,标准误0.04.右侧长度平均值为2.64,标准差0.65,标准0.61;宽度平均值0.74,标准差0.07,标准误0.06;厚度平均值0.25,标准差0.08,标准误0.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颈上节 定位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Tie-2信号传导系统与视网膜微血管形成 被引量:5
6
作者 左中夫 刘学政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857-859,共3页
促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s,Ang)及其受体Tie-2构成的Ang/Tie-2信号传导系统对于血管生成(angiogenesis)过程中血管成熟与稳定、调控血管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该家族不同因子对于血管生成作用不同,而且同一因子对于血管生成的作用也随... 促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s,Ang)及其受体Tie-2构成的Ang/Tie-2信号传导系统对于血管生成(angiogenesis)过程中血管成熟与稳定、调控血管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该家族不同因子对于血管生成作用不同,而且同一因子对于血管生成的作用也随条件的不同而改变。对于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视网膜微血管形成,Ang/Tie-2信号传导系统起到调节血管结构的持久稳定性,调节渗漏的作用,这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的治疗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血管生成素 TIE-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中窝径路内听道手术的CT辅助定位 被引量:1
7
作者 席焕久 李永新 任甫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08-412,共5页
目的:找到一种内听道准确的定位方法。方法:运用显微解剖技术和体质测量方法,采取CT扫描与三维CT重建技术。结果:经5例尸头模拟手术证明该法准确、可靠、安全、简便易行,达到一人一定位,弥补了传统定位方法的不足,对与内听... 目的:找到一种内听道准确的定位方法。方法:运用显微解剖技术和体质测量方法,采取CT扫描与三维CT重建技术。结果:经5例尸头模拟手术证明该法准确、可靠、安全、简便易行,达到一人一定位,弥补了传统定位方法的不足,对与内听道有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耳 内听道 颅中窝 外科手术 CT 辅助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感神经颈下节的应用定位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魏占东 刘学 张平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2-92,共1页
关键词 交感神经颈下节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脑皮质及髓质的微血管构筑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学政 蔡久英 +1 位作者 萧鸿 姜树学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99-203,共5页
12例新鲜儿童尸脑,以甲醛碳素墨水灌注,光镜观察.小脑皮质及髓质的动脉来源于小脑动脉皮质支及中央支.血管多以直角及呈放射状穿小脑实质.小脑皮质及髓质的动脉分为皮质浅动脉、皮质中动脉、皮质深动脉、皮质髓质动脉及髓质动脉.动脉分... 12例新鲜儿童尸脑,以甲醛碳素墨水灌注,光镜观察.小脑皮质及髓质的动脉来源于小脑动脉皮质支及中央支.血管多以直角及呈放射状穿小脑实质.小脑皮质及髓质的动脉分为皮质浅动脉、皮质中动脉、皮质深动脉、皮质髓质动脉及髓质动脉.动脉分支间相互吻合构成皮质浅、深层及髓质血管网.血管及血管网眼密度以皮质深层为最高.皮质的血供主要来自皮质浅、中、深动脉,髓质主要来自皮质髓质动脉及髓质动脉.髓质内的血管多呈直角分支.且血管走行与白质纤维方向一致.本文讨论了小脑皮质及髓质的血供及血管形态与小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构筑 皮质 髓质 小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小脑内部毛细血管密度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学政 萧鸿 +3 位作者 李丽娟 魏广生 杨旭 姜树学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53-256,共4页
应用甲醛碳素墨水灌注,按立体学方法测量并分析5例儿童(3~11岁)小脑皮质及髓质的毛细血管密度.结果如下:皮质深层(包括蒲氏层和颗粒层)毛细血管密度最高,为1137.25±204.95mm/mm^3,皮质浅层(分子层)次之,为647,68±153.18mm/mm... 应用甲醛碳素墨水灌注,按立体学方法测量并分析5例儿童(3~11岁)小脑皮质及髓质的毛细血管密度.结果如下:皮质深层(包括蒲氏层和颗粒层)毛细血管密度最高,为1137.25±204.95mm/mm^3,皮质浅层(分子层)次之,为647,68±153.18mm/mm^3,,髓质最低,为493.81±126.78mm/mm^3,经统计学分析表明三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于同一层次,小脑各区间差异不显著(P>0.05).文内还讨论了毛细血管密度与小脑细胞构筑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 小脑 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状核微血管构筑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学政 谷学静 +4 位作者 刘学 魏广生 萧鸿 蔡久英 姜树学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24-227,共4页
应用12例经甲醛碳素墨水灌注的儿童脑及10例经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脑,光镜及手术显微镜下观察齿状核微血管构筑形式.齿状核动脉直接起自小脑三对动脉的1~2级分支,分为齿状核内动脉及齿状核外动脉.动脉分支间形成致密的血管丛.核内吻合... 应用12例经甲醛碳素墨水灌注的儿童脑及10例经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脑,光镜及手术显微镜下观察齿状核微血管构筑形式.齿状核动脉直接起自小脑三对动脉的1~2级分支,分为齿状核内动脉及齿状核外动脉.动脉分支间形成致密的血管丛.核内吻合血管多为毛细血管及毛细血管前动脉.齿状核毛细血管密度远高于核周围髓质.文内探讨了齿状核微血管构筑形式与小脑出血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构筑 齿状核 小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胫骨皮质的血液供应 被引量:3
12
作者 秦书俭 张怀瑫 +1 位作者 杨玉田 郑靖中 《解剖学杂志》 CAS 1988年第4期237-239,301,共4页
本文采用血管灌注、显微镜观察骨切片的方法,研究了40侧小儿胫骨皮质的血液供应。骨皮质血管主要由毛细血管和静脉窦组成。二者粗细不等,相互吻合成网。滋养动脉是骨皮质的主要血供来源,供应骨皮质深层的3/4左右。骨皮质浅层由骨膜动脉... 本文采用血管灌注、显微镜观察骨切片的方法,研究了40侧小儿胫骨皮质的血液供应。骨皮质血管主要由毛细血管和静脉窦组成。二者粗细不等,相互吻合成网。滋养动脉是骨皮质的主要血供来源,供应骨皮质深层的3/4左右。骨皮质浅层由骨膜动脉供应。两组血供来源在骨皮质内有广泛吻合。小儿胫骨皮质血管由骨干中部向两侧干骺端呈放射状分布。骨皮质的静脉血主要经皮质窦回流到骨髓静脉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胫骨皮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人锁骨的测量 被引量:2
13
作者 席焕久 王志君 夏桂兰 《解剖学杂志》 CAS 1986年第3期212-214,共3页
本文按照《人体骨骼测量方法》,对长春地区出土的专供研究的108套(男、女各半)成人尸骨中的216侧锁骨进行了测量。结果报告如下:一、锁骨各径测量及两侧比较(见表1、2)二、镇骨各指数及两侧比较(见表3)以上两项指数,除长厚指数存在明显... 本文按照《人体骨骼测量方法》,对长春地区出土的专供研究的108套(男、女各半)成人尸骨中的216侧锁骨进行了测量。结果报告如下:一、锁骨各径测量及两侧比较(见表1、2)二、镇骨各指数及两侧比较(见表3)以上两项指数,除长厚指数存在明显性差(P<0.05)外,其余指数及每项指数的左、右侧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 骨体 曲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血管蒂筋膜瓣管桥接家兔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建军 周桂芬 +1 位作者 满景华 李泽山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 :探讨注入自体神经组织匀浆的带血管蒂筋膜瓣管桥接家兔面神经缺损后面神经再生效果及机制 ,旨在寻找一种替代自体神经移植的非神经组织材料。方法 :家兔 3 6只 ,随机分为 3组。A组在筋膜瓣管中注入生理盐水 ,B组在筋膜瓣管中注入... 目的 :探讨注入自体神经组织匀浆的带血管蒂筋膜瓣管桥接家兔面神经缺损后面神经再生效果及机制 ,旨在寻找一种替代自体神经移植的非神经组织材料。方法 :家兔 3 6只 ,随机分为 3组。A组在筋膜瓣管中注入生理盐水 ,B组在筋膜瓣管中注入自体神经组织匀浆 ,C组做神经原位移植术。术后饲养 1 2周 ,观察功能恢复情况 ,对移植体进行神经电生理 ,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实验结果证明再生神经纤维都可以通过桥接体。在NCV、NAP、髓鞘厚度、轴突直径A组与BC组有显著性差异 ,B组与C组相近。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缺抽 神经再生 筋膜瓣管 非神经组织 神经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臂干(无名动脉)的位置与气管切开术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曹天英 李文茹 +1 位作者 魏占东 张平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19-221,共3页
在30具成人男性尸体上进行了有关头臂干(无名动脉)位置与气管切开术关系的研究。头臂干上端、中点至环状软骨上缘的距离平均值分别为4.68、6.42厘米。头臂干上端、中点至第2、3气管环的距离分别为3.20,4.60厘米。头臂干末端所对应的是7... 在30具成人男性尸体上进行了有关头臂干(无名动脉)位置与气管切开术关系的研究。头臂干上端、中点至环状软骨上缘的距离平均值分别为4.68、6.42厘米。头臂干上端、中点至第2、3气管环的距离分别为3.20,4.60厘米。头臂干末端所对应的是7.77气管环。三种不同型号气管套管气囊的位置均低于第4气管环。气管套管末端位置均位于第12气管环以下,低于头臂干上端。气管隆突上方的气管环数目平均为20.66个。头臂干的长度平均值为3.60厘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臂干 气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