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阿尔哈达铅锌矿床构造控矿规律及深部成矿预测 被引量:7
1
作者 阮大为 李顺达 +4 位作者 毕亚强 刘兴宇 陈旭虎 王兴源 王可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05-1716,共12页
阿尔哈达铅锌矿床是内蒙古二连浩特—东乌珠穆沁旗多金属成矿带中的代表性矿床之一,矿体主要赋存于安格尔音乌拉组中,呈脉状、透镜状产出,受北西向断裂控制。成矿期断裂发生多次构造活动,形成不同的矿物组合,可划分为石英-毒砂-黄铁矿阶... 阿尔哈达铅锌矿床是内蒙古二连浩特—东乌珠穆沁旗多金属成矿带中的代表性矿床之一,矿体主要赋存于安格尔音乌拉组中,呈脉状、透镜状产出,受北西向断裂控制。成矿期断裂发生多次构造活动,形成不同的矿物组合,可划分为石英-毒砂-黄铁矿阶段(Ⅰ)、贫硫化物-石英阶段(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及少量方铅矿-萤石-方解石阶段(Ⅳ)4个成矿阶段。控矿断裂以左行正断层的运动方式为主,剖面上断裂产状较陡部位、平面上断裂走向偏西部位是矿体产出的有利地段。蚀变带厚度、厚度×品位及矿体厚度高值中心与断裂面产状变化部位基本一致,表明断裂面产状变化地段是矿体赋存及矿化富集的有利位置。矿化富集规律显示矿体与蚀变带均具有向南西侧伏的趋势,表明矿区深部仍有一定成矿潜力。在详细地质调查基础上,结合矿化富集规律,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阿尔哈达铅锌矿床I号矿脉两侧及深部进行成矿远景评价和矿体定位预测,共圈定了6处进一步找矿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构造控矿 成矿预测 阿尔哈达铅锌矿床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哈达铅锌矿采空区充填挡墙受力分析与施工设计 被引量:4
2
作者 马明辉 张恒超 袁帅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3-117,共5页
采空区充填挡墙的设计与施工,直接关系到充填质量、生产能力和成本效益。本文对阿尔哈达铅锌矿采空区充填挡墙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不同充填高度下充填挡墙受到的总压力、最大弯矩和作用点位置,同时按照抗压强度、抗剪强度、... 采空区充填挡墙的设计与施工,直接关系到充填质量、生产能力和成本效益。本文对阿尔哈达铅锌矿采空区充填挡墙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不同充填高度下充填挡墙受到的总压力、最大弯矩和作用点位置,同时按照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抗渗透性条件3种计算方法分别对充填挡墙的结构厚度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此提出了针对该矿采空区充填挡墙的施工设计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在进行采空区充填时,首次充填高度理论上应低于2.5m;建议现场的施工挡墙厚度不宜小于0.5m。研究成果可为相似工程条件下的采空区充填挡墙的施工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挡墙 采空区 受力分析 施工设计 挡墙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哈达铅锌矿728m中段采空区顶柱回收方案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贾瀚文 周亚博 +2 位作者 刘龙 刘溪鸽 闫保旭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2-46,共5页
针对阿尔哈达铅锌矿728 m中段采空区下方回收顶柱存在的技术及安全问题,提出了中深孔崩落法采矿方法,介绍了顶柱回收方案的采场结构、采切工程、回采工艺等技术参数,确定在采场两翼掘凿切割天井,两翼后退式落矿的顶柱回收方案。采用FLA... 针对阿尔哈达铅锌矿728 m中段采空区下方回收顶柱存在的技术及安全问题,提出了中深孔崩落法采矿方法,介绍了顶柱回收方案的采场结构、采切工程、回采工艺等技术参数,确定在采场两翼掘凿切割天井,两翼后退式落矿的顶柱回收方案。采用FLAC3D软件分析顶柱及上下盘在回采过程中应力、位移及塑性区变化规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顶柱回收方案是合理的,为顶柱回采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柱回收 采矿方法 崩落法 FLAC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Mask RCNN的盾构隧道渗漏水检测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健 郑理科 +1 位作者 吴斌杰 齐智宇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0-177,共8页
渗漏水是盾构隧道结构存在潜在损伤或缺陷的重要表征,快速、准确检测出渗漏水位置,对隧道安全运营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方法大多采用光学影像对隧道渗漏水进行检测,受隧道内空间和光线条件限制,难以获得高质量病害图片。因此,本... 渗漏水是盾构隧道结构存在潜在损伤或缺陷的重要表征,快速、准确检测出渗漏水位置,对隧道安全运营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方法大多采用光学影像对隧道渗漏水进行检测,受隧道内空间和光线条件限制,难以获得高质量病害图片。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点云数据与改进Mask RCNN相结合的渗漏水检测方法。首先对激光点云反射强度进行修正;然后生成灰度图像并建立渗漏水病害数据集;最后在Mask RCNN算法中引入空洞卷积和变形卷积,实现了隧道渗漏水病害的快速检测。利用某地铁采集的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改进Mask RCNN算法相较于原始算法和FCN算法检测精度均有明显提升,在盾构隧道渗漏水识别方面性能表现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点云 反射强度修正 Mask RCNN 渗漏水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监测的矿井通风三维仿真辅助决策系统设计 被引量:26
5
作者 杨帅 撒占友 +3 位作者 王相君 唐天京 李明飞 王昊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0-84,共5页
为优化金属矿山矿井通风系统及辅助决策设计,弥补常用矿井通风仿真解算软件在环境监测、实时解算和辅助决策方面的不足,基于矿井通风理论、环境监测、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开发矿井通风三维仿真辅助决策系统。提出通过利用实时监测到的井下... 为优化金属矿山矿井通风系统及辅助决策设计,弥补常用矿井通风仿真解算软件在环境监测、实时解算和辅助决策方面的不足,基于矿井通风理论、环境监测、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开发矿井通风三维仿真辅助决策系统。提出通过利用实时监测到的井下通风环境参数(风量、风速等)和已存储在系统数据库里的巷道参数,实现对矿井通风网络实时解算,并将其应用到山金阿尔哈达矿井通风系统中。结果表明:矿井通风三维仿真辅助决策系统同步实现了山金阿尔哈达矿井通风系统的环境监测、风网实时解算和三维仿真模拟,提高了其矿井通风管理水平,为矿井通风系统改造优化设计和矿井向深部中段延伸时的通风系统设计提供辅助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监测 矿井通风 三维仿真 辅助决策 风网实时解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破碎巷道围岩——支护作用与支护时机 被引量:14
6
作者 周亚博 张杰 +3 位作者 刘也 郭奇峰 柏杨 董建伟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23,共7页
破碎围岩受开采扰动容易引发围岩变形破坏,是矿山深部开采面临的重要支护难题。以阿尔哈达矿368 m中段27~35线破碎巷道为工程背景,基于Kastner公式确定破碎巷道围岩特征曲线,开展围岩—支护相互作用关系研究,以围岩—支护特征曲线交点... 破碎围岩受开采扰动容易引发围岩变形破坏,是矿山深部开采面临的重要支护难题。以阿尔哈达矿368 m中段27~35线破碎巷道为工程背景,基于Kastner公式确定破碎巷道围岩特征曲线,开展围岩—支护相互作用关系研究,以围岩—支护特征曲线交点作为围岩支护结构设计依据,探究合理支护时机。研究发现,支护结构设置时间对围岩应力释放、围岩—支护特征曲线交点位置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支护断面与开挖面距离的逐渐增大,安全系数增长速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支护结构能够有效抑制围岩应力释放和围岩变形,促使围岩应力和支护抗力迅速达到平衡;对于该矿山破碎巷道围岩采用柔性支护方案,在围岩应力释放到一定程度后,施加支护的时机以支护断面距离开挖面4 m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破碎巷道 特征曲线 支护结构 支护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济指标的下向进路断面安全系数法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纪永刚 彭康 +1 位作者 赵杰 李纪玉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4-38,共5页
为实现下向进路安全高效经济开采,采用弹性力学理论建立了下向进路薄板力学模型,得到充填体失稳破坏抗拉强度判据,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下向进路P(h/M)经济模型。以山东某金矿为例分析了安全系数为1.8时,不同进路宽度、高度与下向进路充填... 为实现下向进路安全高效经济开采,采用弹性力学理论建立了下向进路薄板力学模型,得到充填体失稳破坏抗拉强度判据,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下向进路P(h/M)经济模型。以山东某金矿为例分析了安全系数为1.8时,不同进路宽度、高度与下向进路充填经济指标的关系,研究表明:经济指标与进路宽度呈直线增长关系,与进路高度呈幂函数降低关系,且M≤1.5 m时经济指标大幅下降,M>1.5 m时经济指标缓慢下降。进而研究了进路半宽为1.3m到1.7 m,高度为2.8 m到3.6 m的经济指标,建议将传统安全系数分析结果(l=1.5 m、M=3.6 m、h=1.49 m)改为经济指标分析结果(l=1.4 m、M=3.6 m、h=1.40 m),此时充填成本降低1.64元/m3。由此得出,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板模型 下向进路 安全系数 经济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井“T”型巷道火灾的安全区域划分 被引量:5
8
作者 周亚博 吴斌杰 +3 位作者 柏杨 姚奇 张永亮 牟宏伟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0-138,共9页
矿井火灾中高温烟气的流动扩散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针对矿井典型巷道中火灾危险区域与时间关系不明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深井“T”型巷道火灾的安全区域划分方法。采用Pyrosim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模拟了在高温高湿情况下“T”型... 矿井火灾中高温烟气的流动扩散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针对矿井典型巷道中火灾危险区域与时间关系不明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深井“T”型巷道火灾的安全区域划分方法。采用Pyrosim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模拟了在高温高湿情况下“T”型巷道火灾发展阶段巷道内的高温烟气流动,揭示了火灾发展阶段“T”型巷道下温度场和有害气体浓度场随时间和空间位置的变化规律;根据人体口鼻高度(即巷道1.6 m高度位置)的模拟数据,得出巷道的水平长度与温度、CO浓度、CO_(2)浓度的关系:风流通过巷道混合高温烟雾沿巷道顶部向下风侧蔓延,随着与火源距离增加,温度逐渐降低,CO、CO_(2)浓度等值线纵向分布逐渐密集。在此基础上,根据烟气温度和CO、CO_(2)气体对人体的危害程度进行安全区域划分,将烟气扩散区域划分为安全区域(危险等级1)、轻度危险区域(危险等级2)、中度危险区域(危险等级3)、重度危险区域(危险等级4)4类,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划分结果中巷道Ⅰ中测点主要集中在重度危险区域,毒性气体划分结果中巷道ⅠCO_(2)的安全区域范围较CO大,CO的危险因素更大,主要集中在轻度、中度危险区域,在巷道Ⅱ中测点主要集中在轻度危险区域;在巷道Ⅰ中危险等级1的范围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小,危险等级4的范围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且均在40 s时变化率最大,危险等级2、3变化率很小;在巷道Ⅱ中2种划分方法的区域范围变化相似,危险等级2、3均在60 s时变化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火灾 巷道火灾 “T”型巷道 高温烟气扩散 巷道安全区域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