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托洛尔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于涛 郭牧 +1 位作者 薛朝阳 姚成立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1114-1117,共4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脏病的急重症之一,病死率较高。主要死亡原因是心律失常和泵衰竭。而交感神经活性的增加使儿茶酚胺分泌增多,是导致其发生的重要因素,β受体阻滞剂能阻断AMI后的交感神经内分泌活性的增强,可降低心梗患者长...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脏病的急重症之一,病死率较高。主要死亡原因是心律失常和泵衰竭。而交感神经活性的增加使儿茶酚胺分泌增多,是导致其发生的重要因素,β受体阻滞剂能阻断AMI后的交感神经内分泌活性的增强,可降低心梗患者长期死亡率和再梗发生率。在AMI早期之所以要应用β受体阻滞剂,是希望减少心肌氧耗,改善心功能;抗心律失常如室颤及镇痛;缩小梗死面积,防止再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美托洛尔 神经内分泌活性 交感神经活性 β受体阻滞剂 抗心律失常 主要死亡原因 儿茶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结合脉冲组织多普勒二尖瓣环运动定量评估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存活 被引量:2
2
作者 黎爱峰 刘霞 +2 位作者 杨锐英 李娟 黎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4-218,共5页
 目的 研究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TI PW)中二尖瓣环速度检测存活心肌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4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室壁按照硝酸甘油(NTG)介入99Tcm MIBISPECT结果分为有存活心肌组、无存活心肌组,采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  目的 研究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TI PW)中二尖瓣环速度检测存活心肌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4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室壁按照硝酸甘油(NTG)介入99Tcm MIBISPECT结果分为有存活心肌组、无存活心肌组,采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测量相应梗死壁二尖瓣环多巴酚丁胺 (Dobutamine,Dob)负荷前及每级Dob负荷试验时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射血前期PEP、射血期ET;另选 20例年龄匹配的正常人为对照组,测量 6个室壁二尖瓣环Vs、PEP、ET。结果 Dob5μg/(kg·min)时,以Vs增加量≥2cm/s为临界值,则检测存活心肌的敏感度为 75%,特异度为 76%,准确度为 75%,以PEP/ET变化率 2(Dob5μg/(kg·min)时PEP/ET与Dob负荷前PEP/ET的比值)≥100%作为诊断无存活心肌的临界值,则敏感度为 73%,特异度为 85%,准确度为 79%;以Dob10μg/(kg·min)时Vs增加量≥3cm/s为临界值,则检测存活心肌的敏感度增加到 83%,特异度为 79%,准确度增加到 81%,以PEP/ET变化率 3 (Dob10μg/(kg·min)时PEP/ET与Dob负荷前PEP/ET的比值)≥100%作为诊断非存活心肌的临界值,则敏感度为 82%,特异度为 85%,准确度为84%。结论 Dob负荷时二尖瓣环Vs、PEP/ET可用于检测存活心肌,方法简单、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组织成像 多巴酚丁胺 心肌存活 二尖瓣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治疗效果的评价
3
作者 贾武梅 阿秀萍 +3 位作者 刘峰 宋梅 薜朝阳 马玉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7期649-650,共2页
目的 探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 (DSE)在评价溶栓治疗效果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32例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溶栓组与非溶栓组于AMI后 3~ 4周行DSE检查 ,计算室壁运动得分指数 (WMSI)和室壁增厚率 (△T % )。结果 溶栓组... 目的 探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 (DSE)在评价溶栓治疗效果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32例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溶栓组与非溶栓组于AMI后 3~ 4周行DSE检查 ,计算室壁运动得分指数 (WMSI)和室壁增厚率 (△T % )。结果 溶栓组WMSI显著低于非溶栓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 急性心肌梗塞 溶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与糖尿病肾病病理分期、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被引量:28
4
作者 王念鸿 聂庆东 +2 位作者 李英姿 宫京梅 张文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1-265,270,共6页
目的探讨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糖尿病肾病病理分期、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取21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理分期分为典型糖尿病肾小球病(DG)和非典型糖尿病相关肾病(ADRD)两组,分析比较两组临床指标,采用ROC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糖尿病肾病病理分期、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取21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理分期分为典型糖尿病肾小球病(DG)和非典型糖尿病相关肾病(ADRD)两组,分析比较两组临床指标,采用ROC分析TNF-α对糖尿病肾病病理分期的诊断价值,Kalplan-Meier法分析心血管终点事件累积风险因素。结果 DG组在病程、HbA1c、HOMA-IR、TC、LDL-C、hs-CRP、TNF-α、eGFR、β2-MG、BUN及Cys-C方面与ADR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NF-α诊断糖尿病肾病不同病理分期的曲线下面积为0.830(95%CI:0.749~0.913),诊断的最佳临界值为36.0 mmol/L。TNF-α> 36.0 mmol/L组全因死亡、MACE累积风险比率显著高于TNF-α≤36.0 mmol/L组(Log rankχ2=5.427,P=0.027;Log rankχ2=5.014,P=0.029)。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病程(OR=1.766,95%CI:1.043~6.223,P <0.01),HbA1c(OR=1.826,95%CI:1.076~5.444,P <0.05),hs-CRP(OR=2.117,95%CI:1.572~8.336,P <0.01),TNF-α(OR=2.909,95%CI:1.866~6.224,P <0.05),eGFR(OR=1.776,95%CI:1.063~5.023,P <0.05),Cys-C(OR=2.446,95%CI:1.338~7.061,P <0.05)为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TNF-α高于36.0 mmol/L时对糖尿病肾病病理分期、心血管终点事件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临床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病理分期 心血管事件 肿瘤坏死因子Α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