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远程心电筛查助力分级诊疗的管理难点及瓶颈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海澄 余新艳 +4 位作者 王红宇 薛涛 廖晓阳 范咏梅 张青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5-531,540,共8页
我国心血管疾病(CVD)患病率和发病率仍在持续增高,且近几年农村地区CVD死亡率持续超过城市地区。远程心电筛查有益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CVD筛查,但其也存在一定的难点。本文就如何提高远程心电筛查的知晓度、可信度以及居民的获得感?如何... 我国心血管疾病(CVD)患病率和发病率仍在持续增高,且近几年农村地区CVD死亡率持续超过城市地区。远程心电筛查有益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CVD筛查,但其也存在一定的难点。本文就如何提高远程心电筛查的知晓度、可信度以及居民的获得感?如何调动基层医生积极性,主动地参与到筛查的工作中?如何解决基层医生管理能力与管理经验不足,只能提供单一的筛查、沟通的服务?如何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上级医院的双向转诊中各级医院之间缺乏协同机制,没有持续运行的筛查团队+诊断团队+评估团队+治疗团队+随访管理团队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了:合理高效利用各方资源;落实分级诊疗、加强团队分工协作;充分发挥护理和公共卫生团队的能力,制订不同筛查方案;加强上级医疗机构专家对基层医生的技术支持,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会效益;在工作中进行人才培养,提升基层人员的专业水平;“互联网+基层医疗”赋能双向转诊;构建病例的大数据库;构建医疗健康集团,分工协作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远程医学 心电描记术 全科医生 心电筛查 分级诊疗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初级卫生保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前应用散点图初筛可穿戴单导联远程心电监测心律失常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余新艳 赵瑞琴 +3 位作者 彭军 张晓娟 杨建云 张海澄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9-165,共7页
背景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具有一过性和阵发性的特点。患者易在院外发生心律失常,而传统的心电图设备因难以随时佩戴,常导致无法捕捉到患者心律失常发作时的心电信号。目的探讨院前应用散点图初筛可穿戴单导联远程... 背景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具有一过性和阵发性的特点。患者易在院外发生心律失常,而传统的心电图设备因难以随时佩戴,常导致无法捕捉到患者心律失常发作时的心电信号。目的探讨院前应用散点图初筛可穿戴单导联远程心电监测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银川市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1076例患者,均在有心悸、头晕、胸闷、气短等症状时,在院外佩戴可穿戴单导联远程心电监测设备,采集并实时上传至云端的24 h心电图资料。A组为基层医生依据散点图的诊断,B组和C组为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医生分别依据散点图和散点图结合心电图的诊断。分析三组心律失常检出率、检出类型、诊断一致性及符合率,并以C组为金标准,分析A组和B组诊断心律失常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1)A组、B组、C组分别检出14种1301例次、14种1323例次、15种1647例次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检出率分别为80.9%、81.2%、87.5%。(2)A组与B组诊断心律失常具有强一致性(Kappa=0.891,95%CI(0.711,1.071),P=0.617),诊断符合率为96.7%;B组与C组诊断心律失常具有强一致性(Kappa=0.759,95%CI(0.489,1.029),P<0.001),诊断符合率为93.6%;A组与C组诊断心律失常具有较强的一致性(Kappa=0.692,95%CI(0.392,0.992),P<0.001),诊断符合率为91.7%。(3)A组诊断心律失常的灵敏度为91.5%、特异度为93.3%、阳性预测值为99.0%、阴性预测值为61.2%,B组诊断心律失常的灵敏度为92.8%、特异度为99.3%,阳性预测值为99.9%、阴性预测值为66.3%。结论在院前应用散点图初筛可穿戴单导联远程心电监测心律失常,可实现心律失常诊疗关口前移,并以此建立起由社区居民、基层全科医生和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医生共同参与的心律失常防治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血管疾病 散点图 可穿戴单导联远程心电监测 互联网+分级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远程心电云平台辅助决策基层危急值心电图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余新艳 顾志乐 +2 位作者 张晓娟 赵晓晔 张海澄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63-1367,1372,共6页
背景远程心电云平台对心血管疾病防治具有积极的底层支撑作用。在探索应用人工智能(AI)技术协同医生更好地判读心电图的同时,如何优化诊断流程、提高危急值心电图诊断时效性是研究者在远程心电云平台建设中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目的探... 背景远程心电云平台对心血管疾病防治具有积极的底层支撑作用。在探索应用人工智能(AI)技术协同医生更好地判读心电图的同时,如何优化诊断流程、提高危急值心电图诊断时效性是研究者在远程心电云平台建设中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目的探讨AI在远程心电云平台辅助决策基层危急值心电图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集并上传至纳龙远程心电云平台的20808份12导联静态心电图,同时经AI(AI组)诊断和专业心电图医生(医生组)诊断后,将符合危急值心电图诊断标准的心电图纳入危急值组,符合正常心电图诊断标准的心电图纳入正常组,结果虽异常但不符合危急值心电图诊断标准的心电图纳入阳性组。以医生组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AI组与医生组诊断的一致性、符合率及AI组诊断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统计各组心电图诊断用时。结果AI组诊断的危急值组、阳性组、正常组心电图分别为619、15634、4555份;医生组诊断的危急值组、阳性组、正常组心电图分别为619、15759、4430份。AI组与医生组诊断具有强一致性〔Kappa值=0.984,95%CI(0.982,0.987),P<0.001〕;两组诊断符合率为99.4%;AI组诊断灵敏度为99.4%,阳性预测值为100.0%。危急值组、阳性组、正常组的诊断平均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危急值组诊断平均用时较阳性组、正常组短(P<0.001)。结论AI应用于远程心电云平台中,不但可协助医生判读心电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还可优化诊断流程,缩短危急值心电图诊断用时,有助于基层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人工智能 诊断技术 心血管 心电描记术 远程心电云平台 基层医疗机构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穿戴单导联远程心电监测设备结合散点图在院外应用的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余新艳 赵晓晔 +1 位作者 杨建云 张海澄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96-1100,共5页
目的:探讨可穿戴单导联远程心电监测设备结合散点图在院外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银川市所属社区纳入的1098例患者,均在有胸闷、心悸、气短、头晕等不适症状时于社区或居家佩戴可穿戴单导联远程心电监测设备,采集并实时... 目的:探讨可穿戴单导联远程心电监测设备结合散点图在院外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银川市所属社区纳入的1098例患者,均在有胸闷、心悸、气短、头晕等不适症状时于社区或居家佩戴可穿戴单导联远程心电监测设备,采集并实时上传24 h心电图资料至云端。社区医生依据散点图诊断(基层组),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医生依据心电图结合散点图诊断(中心组)。统计心电图质量、心律失常检出率及检出类型,了解基层组与中心组的诊断一致性以及诊断符合率,并以中心组诊断为金标准,统计基层组诊断心律失常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结果:1076例(98.00%)患者的心电图质量符合标准,共检出15种类型1642例次心律失常。其中576例社区佩戴患者的心电图检出14种类型994例次心律失常,500例居家佩戴患者的心电图中检出13种类型648例次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检出率为87.45%,社区佩戴检出率高于居家佩戴(92.36%vs.81.80%,P=0.000)。中心组心律失常检出率高于基层组(87.45%vs.80.66%,P=0.000),但两组诊断具有较强的一致性(Kappa=0.692;95%CI:0.392~0.992),同时两组诊断符合率为91.72%。基层组诊断心律失常的敏感度为91.49%,特异度为93.33%,阳性预测值为98.96%,阴性预测值为61.16%。结论:可穿戴单导联远程心电监测设备数据采集及传输质量高,可提高心律失常检出率;基层医生依据散点图诊断心律失常的敏感度、特异度高。两者结合应用是院外筛查心律失常的适宜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可穿戴单导联远程心电监测设备 心电散点图 基层医疗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