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屑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2
1
作者 王明星 王燕 +4 位作者 赵京霞 底婷婷 阮智通 蒙玉娇 李萍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34-1338,共5页
银屑病是一种以表皮增厚、免疫反应和血管增生为特点的疾病。其发病与固有免疫系统和获得性免疫系统相关。其免疫反应发生的中心环节涉及NF-κB,IFN-γ和IL-23信号通路及抗原呈递等多个方面。目前临床上已有如TNF-α、IL-23、IL-17生物... 银屑病是一种以表皮增厚、免疫反应和血管增生为特点的疾病。其发病与固有免疫系统和获得性免疫系统相关。其免疫反应发生的中心环节涉及NF-κB,IFN-γ和IL-23信号通路及抗原呈递等多个方面。目前临床上已有如TNF-α、IL-23、IL-17生物靶向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强调了这些炎症介质在临床中的重要性。近几年有研究发现IL-1β/NF-κB通道的激活、IL-23参与胰岛细胞的免疫反应,均可以导致胰岛素抵抗,说明胰岛素抵抗作用可能与了银屑病发病有关。文章就近几年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及银屑病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免疫反应 IL-23 IL-17 胰岛素抵抗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的瘙痒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王亚卓 李萍 +1 位作者 郭简宁 王燕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75-377,共3页
瘙痒是银屑病患者常见且影响最大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神经免疫及炎症等多方面。目前的治疗方案多针对银屑病皮损,可以一定程度缓解瘙痒,但针对瘙痒的治疗方法选择有限。该文对银屑病瘙痒的流行病学、机... 瘙痒是银屑病患者常见且影响最大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神经免疫及炎症等多方面。目前的治疗方案多针对银屑病皮损,可以一定程度缓解瘙痒,但针对瘙痒的治疗方法选择有限。该文对银屑病瘙痒的流行病学、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瘙痒 神经免疫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病证结合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赵宁 底婷婷 +2 位作者 齐聪 王亚卓 李萍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2-147,共6页
银屑病是一种具有多基因遗传背景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免疫系统紊乱是银屑病炎症发展和持续的原因,目前认为IL-23/Th17轴的过度激活是其主要发病机制。银屑病以红斑、鳞屑、浸润为主要特征,部分患者反复发作,给个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和经济... 银屑病是一种具有多基因遗传背景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免疫系统紊乱是银屑病炎症发展和持续的原因,目前认为IL-23/Th17轴的过度激活是其主要发病机制。银屑病以红斑、鳞屑、浸润为主要特征,部分患者反复发作,给个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2018版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指出,银屑病基本证型为血热证、血瘀证、血燥证、热毒炽盛证、湿热蕴结证、风湿痹阻证,临床治疗需要依据不同证型辨证施治,因此银屑病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研究中医治疗银屑病的重要基础。目前银屑病模型较多,而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尚未形成体系,不能全面、整体的反映中医“证”的表现。本文对现有的病证结合模型进行了总结,以期为银屑病辨证论治研究提供较为全面的基础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病证结合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血类中药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明星 王燕 +5 位作者 赵京霞 底婷婷 蒙玉娇 谢湘江 翟春燕 李萍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9期2263-2268,共6页
银屑病俗称为"牛皮癣",属于中医"白疕"的范畴,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且反复发作的,以红斑、脱屑、斑块为主要皮损的皮肤病,其病程缠绵反复,顽固难愈,为临床常见病、难治病。古代医学将寻常型银屑病的病机总结为风、湿... 银屑病俗称为"牛皮癣",属于中医"白疕"的范畴,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且反复发作的,以红斑、脱屑、斑块为主要皮损的皮肤病,其病程缠绵反复,顽固难愈,为临床常见病、难治病。古代医学将寻常型银屑病的病机总结为风、湿、热、燥、毒等范畴,临床辨证分型主要以血热、血瘀、血燥常见,治则主要有清热凉血解毒、活血化瘀、养血润燥,临床用药以凉血、养血及活血类等理血中药为主。本文主要对理血中药及临床中常用的几味理血中药在银屑病治疗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型银屑病 古代医学 辨证分型 理血中药 银屑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在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中的表达及凉血解毒方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明星 王燕 +8 位作者 赵京霞 底婷婷 阮智通 蒙玉娇 谢湘江 张璐 林燕 王宁 李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9-259,共11页
目的观察凉血解毒方对咪喹莫特(imiquimod,IMQ)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中活化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小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凉血解毒方高(Liangxue Jiedu groups with high,LXJD-H)... 目的观察凉血解毒方对咪喹莫特(imiquimod,IMQ)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中活化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小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凉血解毒方高(Liangxue Jiedu groups with high,LXJD-H)、中(medium,LXJD-M)、低(low,LXJD-L)剂量组和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组,观察小鼠背部皮损变化。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评分(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标准进行评分,光镜下观察皮肤组织形态学变化,测量表皮厚度;免疫荧光及组织化学法检测皮损中Ki67、CD3、CD11c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中DCs数量;酶联免疫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的量;采用RT-PCR法检测皮损组织中DCs相关受体基因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皮损中TLR7/TLR8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凉血解毒方明显降低皮损PASI评分及表皮厚度、减少炎性反应细胞的浸润;抑制皮损中TLR7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体内外降低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7)、TLR8及IL^(-1)2p40 mRNA表达及下调IL-23、IL^(-1)β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结论凉血解毒方可以改善IMQ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皮损,且可以改善皮损中T淋巴细胞及DCs的浸润,同时抑制DCs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咪喹莫特 树突状细胞 凉血解毒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芩柏制剂体外经皮渗透特性及其抗银屑病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曾祖平 张璐 +3 位作者 王天园 付京 韩旭阳 王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47-1051,共5页
目的 评价芩柏软膏、芩柏凝胶、芩柏乳膏体外经皮渗透特性及其抗银屑病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进行体外经皮渗透实验,HPLC法测定1、2、4、6、8、10、12 h经正常、模型皮肤接收液中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含量。建立咪喹莫特诱... 目的 评价芩柏软膏、芩柏凝胶、芩柏乳膏体外经皮渗透特性及其抗银屑病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进行体外经皮渗透实验,HPLC法测定1、2、4、6、8、10、12 h经正常、模型皮肤接收液中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含量。建立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考察3种芩柏制剂对小鼠皮损的影响。结果 芩柏凝胶中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累积渗透量和皮肤储药量最高,芩柏软膏中最低,正常皮肤中上述指标高于模型皮肤中。3种芩柏制剂体外经皮渗透均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与模型组比较,3种芩柏制剂组小鼠皮损改善,表皮厚度减少(P<0.01)。结论 3种芩柏制剂具有抗银屑病作用,其中芩柏凝胶中黄芩苷、盐酸小檗碱渗透速率、累积渗透量、皮肤储药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芩柏软膏 芩柏凝胶 芩柏乳膏 体外经皮渗透特性 抗银屑病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血解毒汤对咪喹莫特诱导的STAT3转基因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阮智通 底婷婷 +6 位作者 王燕 赵京霞 解欣然 王明星 谢湘江 蒙玉娇 李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91-1098,共8页
目的:观察养血解毒汤对咪喹莫特诱导的STAT3转基因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的干预作用。方法:STAT3转基因小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养血解毒汤组和甲氨蝶呤组,每组6只,采用外用咪喹莫特诱导皮肤银屑病样模型。分别观察皮损面积和... 目的:观察养血解毒汤对咪喹莫特诱导的STAT3转基因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的干预作用。方法:STAT3转基因小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养血解毒汤组和甲氨蝶呤组,每组6只,采用外用咪喹莫特诱导皮肤银屑病样模型。分别观察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光镜下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和表皮层厚度;采用皮肤水分油分测试笔检测小鼠背部皮肤水分和油分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损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CD3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皮损Th17类细胞因子(IL-17A、IL-17C、IL-22和RORγt)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皮损STAT3通路蛋白(STAT3、p-STAT3、JAK3、p-JAK3和SOCS3)的表达水平。结果:(1)养血解毒汤组PASI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HE染色观察发现养血解毒汤组皮损表皮增生较模型组少,角化不全的细胞明显减少,皮肤厚度降低(P<0.01);(2)养血解毒汤组皮损油分和水分含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3)养血解毒汤组PCNA阳性表达远低于模型组(P<0.01);(4)养血解毒汤组脾脏重量低于模型组(P<0.05);(5)养血解毒汤组Th17相关因子(IL-17A、IL-17C、IL-22和RORγt)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此外,p-STAT3和p-JAK3表达量亦低于模型组,而SOCS3的表达高于模型组。结论:养血解毒汤可能通过抑制STAT3的磷酸化,减少Th17相关因子(IL-17A、IL-17C、IL-22和RORγt)的分泌,由此改善咪喹莫特诱导的STAT3转基因小鼠银屑病样皮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养血解毒汤 咪喹莫特 STAT3信号转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肝凉血解毒汤对咪喹莫特诱导小鼠银屑病样模型皮损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正荣 王燕 +13 位作者 赵京霞 底婷婷 李宁飞 蒙玉娇 翟春艳 陈朝霞 解欣然 刘宇 郭简宁 郭肖瑶 张璐 王宁 张蕾 李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4-278,I0001-I0005,共6页
目的:观察清肝凉血解毒汤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的影响。方法:72只BALB/c雄性小鼠,背部刮毛,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C)、模型组(Model,M)、复方高、中、低剂量组(Q-H、Q-M、Q-L)和甲氨蝶呤组(MTX),5%咪喹莫特乳膏(I... 目的:观察清肝凉血解毒汤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的影响。方法:72只BALB/c雄性小鼠,背部刮毛,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C)、模型组(Model,M)、复方高、中、低剂量组(Q-H、Q-M、Q-L)和甲氨蝶呤组(MTX),5%咪喹莫特乳膏(IMQ)背部涂抹诱导皮肤银屑病样模型。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每日进行评分,光镜下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及表皮厚度;免疫组化法检测皮损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CD3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皮损中CD11c+树突状细胞、CGRP、NK1R表达情况;采用实时PCR技术检测皮损中IL-1β、IL-12、IL-23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皮损中NPY、SP蛋白表达情况。结果:M组小鼠皮损上鳞屑厚,浸润明显,红斑重;其余各组皮损均较M组轻。与C组相比,M组表皮厚度、PCNA、CD^+_3 T细胞及CD11c+细胞均明显增多(P<0.01);复方各剂量组与M组相比,表皮薄,PCNA、CD^+_3及CD11c+细胞表达个数均明显减少。M组与C组相比,CGRP、NK-1R、IL-1β、IL-12、IL-23mRNA表达均上调(P<0.05),而余组与M组相比,上述指标的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与C组相比,M组小鼠皮损中NPY的表达增高(P<0.05),MTX、Q-M、Q-L组表达量较M组低(P<0.05);M、MTX、Q-M、Q-L组皮损中SP的表达均呈增高趋势,但组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清肝凉血解毒汤可通过下调NK-1R、NPY、CGRP的表达水平改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降低表皮细胞的异常增殖、减轻炎症细胞的浸润,减少皮肤中CD11c+树突状细胞数量,下调IL-1β、IL-12、IL-23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清肝凉血解毒汤 神经肽 咪喹莫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养血解毒方抑制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皮损模型的炎症细胞浸润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宁 底婷婷 +8 位作者 王燕 冯放 齐聪 胡雪晴 王亚卓 朱昊玥 杨丹阳 张暇蔚 李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618-1624,共7页
目的:观察健脾养血解毒方对咪喹莫特(IMQ)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皮损模型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及高、中、低剂量健脾养血解毒方组,采用背部涂抹IMQ的方法诱导小鼠银屑病样皮损模... 目的:观察健脾养血解毒方对咪喹莫特(IMQ)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皮损模型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及高、中、低剂量健脾养血解毒方组,采用背部涂抹IMQ的方法诱导小鼠银屑病样皮损模型。期间对皮损拍照并进行皮损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HE染色观察皮肤病理学改变;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表皮Ki67的表达及Ly-6G^(+)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免疫组化法检测CD3+T淋巴细胞、CD11b+骨髓单核细胞和Ly-6C+巨噬细胞的浸润;Western blot法检测MAPK家族蛋白(p38 MAPK、ERK1/2、p-p38 MAPK和p-ERK1/2)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健脾养血解毒方可减轻IMQ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降低PASI评分和表皮层厚度,减少表皮层Ki67的异常表达及CD3^(+)T淋巴细胞、Ly-6C+巨噬细胞和Ly-6G^(+)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显著降低皮损中p-p38 MAPK蛋白水平。结论:健脾养血解毒方可能通过抑制CD3+T淋巴细胞、Ly-6G^(+)中性粒细胞和Ly-6C+单核巨噬细胞在表皮中的浸润,减少炎症因子的大量释放,降低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的诱导因素,从而减轻银屑病样增生肥厚的皮损。这表明健脾养血解毒方对炎症细胞浸润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治疗银屑病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养血解毒方 银屑病 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血方与养血解毒方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的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蒙玉娇 李宁飞 +8 位作者 翟春艳 刘正荣 李雪 底婷婷 赵京霞 王燕 张璐 王洪艳 李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68-1476,共9页
目的:探讨并比较养血方与养血解毒方对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的干预作用。方法: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养血方组和养血解毒方组,每组10只,采用背部涂抹咪喹莫特的方式诱导银屑病样模型。动态观察皮损... 目的:探讨并比较养血方与养血解毒方对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的干预作用。方法: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养血方组和养血解毒方组,每组10只,采用背部涂抹咪喹莫特的方式诱导银屑病样模型。动态观察皮损变化并进行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通过皮肤水/油测试笔检测小鼠背部皮肤水/油含量;HE染色观察皮损病理改变并检测表皮厚度;免疫组化法检测皮损表皮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真皮中CD3+T淋巴细胞表达;real-time PCR法检测皮损中白细胞介素(IL)-17、IL-23和IL-1β的mRNA相对含量。结果:养血方组、养血解毒方组和甲氨蝶呤组背部皮损表现均优于模型组,PASI评分和表皮厚度均低于模型组,皮肤水分/油分含量高于模型组(P<0.05),养血解毒方组背部皮损表现和皮肤水分/油分含量优于养血方组,PASI评分和表皮厚度低于养血方组;养血方组、养血解毒方组和甲氨蝶呤组皮损表皮PCNA表达与真皮CD3+T细胞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养血解毒方组表皮PCNA表达与真皮CD3+T细胞表达均低于养血方组;real-time PCR显示养血方组与养血解毒方组IL-17、IL-23和IL-1β的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5),养血解毒方组IL-1β的mRNA相对表达低于养血方组。养血解毒方组与甲氨蝶呤组比较,皮损表现无明显差异,皮肤水/油分含量和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优于甲氨蝶呤组。结论:养血方与养血解毒方可通过降低T细胞活化相关因子含量,减轻免疫反应,改善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皮损;同时养血解毒方效果优于养血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血方 养血解毒方 银屑病 增殖细胞核抗原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解毒方通过修复表皮屏障减轻银屑病样小鼠皮损复发表现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宇 李萍 +6 位作者 王燕 底婷婷 蒙玉娇 郭简宁 郭肖瑶 齐聪 赵京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70-1478,共9页
目的:通过对比凉血解毒方,观察活血解毒方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皮损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以及皮损复发的干预作用,为中医药通过调节皮肤屏障治疗及延缓银屑病复发提供生物学证据。方法:选用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 目的:通过对比凉血解毒方,观察活血解毒方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皮损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以及皮损复发的干预作用,为中医药通过调节皮肤屏障治疗及延缓银屑病复发提供生物学证据。方法:选用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氨甲蝶呤)组、活血解毒方组和凉血解毒方组,小鼠背部剃毛后给予咪喹莫特涂抹诱导银屑病样皮损模型。初次干预7 d后,间隔30 d,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仅涂抹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复发皮损模型。期间对皮损拍照并进行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水油笔检测皮损表皮含水量;HE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并测量表皮厚度;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表皮Ki67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表皮兜甲蛋白(loricrin),真皮中紧密连接蛋白claduin-1、claudin-7和occludin的表达及CD^(3+)T淋巴细胞浸润。Westernblot法检测皮损occludin的表达。结果:活血解毒方可缓解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降低PASI评分及表皮厚度(P<0.05);与模型组比较,活血解毒方可增加皮损区表皮水分含量(P<0.05),减少表皮Ki67和loricrin的异常表达和真皮CD^(3+)T细胞浸润(P<0.01),增加claudin-1、claudin-7和occludin的表达(P<0.05),增强紧密连接的结构完整性。活血解毒方亦可减轻二次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表现,降低PASI评分及表皮厚度(P<0.05)。结论:活血解毒方可能通过调节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恢复受损的表皮屏障功能,从而减轻银屑病复发皮损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解毒方 银屑病 咪喹莫特 紧密连接 表皮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逍遥散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及抑郁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郭简宁 王燕 +11 位作者 赵京霞 底婷婷 张璐 李宁飞 蒙玉娇 郭昕炜 刘正荣 翟春艳 刘宇 郭肖瑶 齐聪 李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061-2069,共9页
目的:观察逍遥散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及抑郁神经递质的干预作用。方法:36只BALB/c雄性小鼠,背部备皮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和逍遥散高、中、低剂量组,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用5%咪喹... 目的:观察逍遥散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及抑郁神经递质的干预作用。方法:36只BALB/c雄性小鼠,背部备皮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和逍遥散高、中、低剂量组,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用5%咪喹莫特乳膏背部涂抹诱导银屑病样皮损。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每日进行评分;糖水偏好实验探究小鼠行为学差异;光镜下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及表皮厚度;免疫组化法检测皮损组织中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物CD3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皮损组织中Ki67的表达情况;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小鼠海马区和下丘脑区脑组织肾上腺素(adrenaline,AD)、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lic acid,GABA)、谷氨酸(glutamate,Glu)、多巴胺(dopamine,DA)及其代谢产物等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逍遥散各剂量组和甲氨蝶呤组背部皮损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PASI评分和表皮厚度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逍遥散各剂量组和甲氨蝶呤组皮损中Ki67和CD3^+T细胞的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空白对照组及逍遥散高剂量组小鼠体质量变化幅度显著小于模型组(P<0.05);空白对照组糖水偏好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甲氨蝶呤组和逍遥散各剂量组糖水偏好率与模型组相比有一定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白对照组小鼠海马区3,4-二羟基苯乙酸(3,4-Dihydroxyphenylacetic acid,DOPAC)、AD、GLU和GABA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DA和高香草酸(homovanillic acid,HVA)的含量较模型组无显著差异(P>0.05);空白对照组小鼠下丘脑区AD和GABA的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DA、DOPAC、HVA和GLU的含量较模型组无显著差异(P>0.05);逍遥散高剂量组下丘脑区AD的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增多(P<0.01),逍遥散低剂量组下丘脑区HVA的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增多(P<0.01)。PASI评分与海马区DOPAC、AD、GLU和GABA的含量及下丘脑区AD、GLU和GABA的含量呈负相关,即小鼠背部皮损越严重,抑郁相关神经递质表达量越低,表明小鼠抑郁程度加重。结论:逍遥散可以改善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皮损,并改善其抑郁行为学,上调抑郁症相关单胺类神经递质的表达水平;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皮损与抑郁相关神经递质的表达呈负相关,其抑郁程度随银屑病皮损的加重而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咪喹莫特 逍遥散 抑郁 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养血解毒方通过调节Treg/Th17免疫平衡改善脾虚-银屑病复合模型小鼠银屑病样皮损 被引量:16
13
作者 翟春艳 底婷婷 +7 位作者 王燕 蒙玉娇 李宁飞 刘正荣 郭肖瑶 刘宇 郭简宁 李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888-2893,I0037-I0040,共10页
目的:建立脾虚银屑病样小鼠模型,观察健脾养血解毒方对其银屑病样皮损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首先采用苦寒泻下结合营养限制法建立脾虚小鼠模型,持续15 d后检测验证,将脾虚小鼠随机分为单纯脾虚组(脾虚-Ctr)、脾虚银屑病样... 目的:建立脾虚银屑病样小鼠模型,观察健脾养血解毒方对其银屑病样皮损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首先采用苦寒泻下结合营养限制法建立脾虚小鼠模型,持续15 d后检测验证,将脾虚小鼠随机分为单纯脾虚组(脾虚-Ctr)、脾虚银屑病样组(脾虚-IMQ)、阳性对照组(脾虚-MTX)和健脾养血解毒方高、中、低剂量组(JPYXJD-H,M,L),采用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样模型。观察各组小鼠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每日拍照记录;治疗后第6天取材,计算脾脏及淋巴结指数;光镜下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及表皮层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损中PCNA和CD3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淋巴结中Treg和Th17细胞数量;RT-PCR技术检测皮损中IL-17A、IL-23、FOXP3、ROR-γt等相关基因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STAT3、PPAR-γ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小鼠相比,脾虚组表观指征异常明显,血清中D-木糖含量明显降低(P<0.05)。(2)与脾虚-Ctr组相比,脾虚-IMQ组小鼠皮损PASI评分及表皮厚度明显增加,皮损部位PCNA、CD3阳性个数显著增多,IL-17、IL-23、ROR-γt和IFN-γ等炎症因子的表达明显升高,pSTAT蛋白表达升高而PPAR-γ蛋白表达降低的趋势明显。JPYXJD-H、M、L组与其相比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以JPYXJD-L组最为显著。结论:健脾养血解毒方在传统理血解毒的基础上强调健脾治法,并依此增加健脾药的使用,从而发挥对脾虚证-银屑病复合模型小鼠皮损的干预作用,通过PPAR-γ/pSTAT3通路调节Treg/Th17之间的免疫平衡可能是其有效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健脾养血解毒方 pSTAT3 PPAR-Γ FOXP3 ROR-γ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原酸对银屑病样模型小鼠皮损组织炎症抑制作用及神经递质SP/NK1R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郭简宁 李萍 +3 位作者 赵京霞 底婷婷 张璐 王燕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3008-3014,共7页
目的:观察绿原酸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模型小鼠皮损组织炎症抑制作用及对神经递质SP/NK1R表达的影响。方法:45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甲氨蝶呤组(Methotrexate,MTX)及绿原酸高剂量组(Chlorog... 目的:观察绿原酸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模型小鼠皮损组织炎症抑制作用及对神经递质SP/NK1R表达的影响。方法:45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甲氨蝶呤组(Methotrexate,MTX)及绿原酸高剂量组(Chlorogenic acid high does,CAH)、低剂量组(Chlorogenic acid low does,CAL)。除空白组外,各组小鼠背部备皮后,每日先给予药物灌胃治疗,间隔2小时后小鼠背部涂抹5%咪喹莫特乳膏造模,造模与治疗连续6 d。参考银屑病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进行评分;旷场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进行小鼠行为学评分;HE染色观察皮损组织病理变化,并测量表皮厚度;免疫组化法检测皮损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CD3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皮损中P物质(Substance,SP)、神经激肽1受体(Neurokinin 1 receptor,NK1R)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小鼠相比,绿原酸各剂量组和甲氨喋呤组小鼠背部皮损明显改善,PASI评分和表皮厚度均显著降低(P<0.05),PCNA和CD3^+T淋巴细胞表达显著减少(P<0.05),中央区路程、中央区时间、进入中央区频率和开臂停留时间比例均有一定升高趋势,皮损组织NK1R和SP蛋白的表达降低。CD3^+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与神经递质NK1R和SP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皮损炎症程度与焦虑相关神经递质SP及其受体NK1R的表达呈正相关;绿原酸可能通过降低焦虑相关神经递质的表达,改善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焦虑行为学,抑制皮肤炎症反应,缓解银屑病样小鼠皮损病理改变,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咪喹莫特 银屑病 神经递质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毒药与凉血药配伍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翟春艳 底婷婷 +10 位作者 赵京霞 王燕 解欣然 李雪 蒙玉娇 李宁飞 刘正荣 张璐 张蕾 王宁 李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3-251,共9页
目的观察凉血解毒汤与凉血汤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的影响,并探讨配伍解毒药在银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BALB/c小鼠55只,背部剃毛,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凉血汤组、凉血解毒汤组和甲氨蝶呤组,采用5%... 目的观察凉血解毒汤与凉血汤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的影响,并探讨配伍解毒药在银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BALB/c小鼠55只,背部剃毛,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凉血汤组、凉血解毒汤组和甲氨蝶呤组,采用5%(质量分数)咪喹莫特乳膏背部涂抹诱导皮肤银屑病样模型。观察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并评分,光镜下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及表皮层厚度;采用皮肤水分油分测试笔检测小鼠背部皮肤水分和油分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小鼠皮损中增生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CD3表达;采用RT-PCR技术检测皮损中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IL-23及IL-1β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凉血解毒汤和凉血汤组小鼠皮损PASI评分及表皮厚度均明显降低、PCNA阳性细胞百分比下降、CD3阳性T细胞表达个数减少、IL-1βmRNA相对表达量相对下降(P<0.05);此外凉血解毒汤还可使小鼠皮损中水分(16.980±2.739)、油分(7.750±1.209)含量有效升高(P<0.05),IL-17、IL-23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对皮损PASI评分及表皮厚度、PCNA阳性细胞百分比(5.66±0.057)和CD3阳性T细胞表达个数(10.670±0.193)的影响也更为显著(P<0.01)。结论凉血解毒汤与凉血汤均可抑制IL-1βmRNA的表达,减少炎性浸润,改善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炎性反应皮损;而配伍解毒药的凉血解毒汤,则可进一步通过抑制IL-23、IL-17的表达,提升其在改善皮肤屏障功能及皮损组织形态变化、减缓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增生、减少角化不全细胞及降低炎性反应浸润程度等方面的干预作用,从而缓解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皮损改变,提示解毒中药对炎性反应及相关因子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治疗银屑病的潜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凉血汤 凉血解毒汤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搜风顺气丸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γδT17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肖瑶 底婷婷 +11 位作者 赵京霞 王燕 解欣然 翟春艳 刘正荣 蒙玉娇 刘宇 郭简宁 张璐 王宁 张蕾 李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81-888,共8页
目的观察搜风顺气丸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BALB/c小鼠,背部备皮后,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搜风顺气丸组和甲氨蝶呤组,背部涂抹5%(质量分数)咪喹莫特乳膏诱导银屑病样模型。采用... 目的观察搜风顺气丸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BALB/c小鼠,背部备皮后,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搜风顺气丸组和甲氨蝶呤组,背部涂抹5%(质量分数)咪喹莫特乳膏诱导银屑病样模型。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评分(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标准进行评分,测量表皮层厚度,记录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鼠皮损中Ki-67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皮损CD3+T淋巴细胞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胸腺及双侧腹股沟淋巴结CD3+T细胞中CD4+、CD8+、γδT+及RORγt+γδT+细胞比例;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皮损中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hosphorylated-signal transduction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p-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搜风顺气丸组小鼠皮损PASI评分及表皮厚度均明显降低、脾指数(P<0.01),胸腺指数及淋巴结指数(P<0.01)均明显低于模型组、Ki-67阳性细胞表达个数减少(P<0.01);真皮CD3+T细胞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1);双侧腹股沟淋巴结及胸腺CD3+T细胞中CD4+T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γδT+及RORγt+γδT+细胞比例均明显减少;并且搜风顺气丸组小鼠皮损中p-STAT3表达下降(P<0.01)。结论搜风顺气丸可能通过抑制RORγt的表达作用,从而减少IL-17A的分泌,改善皮损,表明搜风顺气丸对炎性因子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治疗银屑病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搜风顺气丸 白细胞介素17 ΓΔT RORΓ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在银屑病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亚卓 王燕 +1 位作者 齐聪 李萍(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3042-3046,共5页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具有很强的自身免疫特性。tolDCs通过抑制效应T细胞反应、诱导T细胞无能及扩增Treg细胞等作用,诱导和维持免疫耐受,其作为一种基于细胞的免疫治疗方法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等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具有很强的自身免疫特性。tolDCs通过抑制效应T细胞反应、诱导T细胞无能及扩增Treg细胞等作用,诱导和维持免疫耐受,其作为一种基于细胞的免疫治疗方法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等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回顾tolDCs的一般特性、功能及在银屑病免疫反应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免疫耐受 银屑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皮酚通过STAT3通路抑制IL-17A诱导的角质形成细胞活性和细胞因子分泌 被引量:21
18
作者 解欣然 张蕾 +2 位作者 刘欣 林燕 李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54-1859,共6页
目的:观察丹皮酚对白细胞介素17A(IL-17A)诱导的人角质形成细胞活性、细胞因子分泌及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IL-17A(200μg/L)刺激体外培养的HaCaT细胞,同时加入不同浓度(200 mg/L和100 mg/L)丹皮酚共同培养24 h。采用CCK-8... 目的:观察丹皮酚对白细胞介素17A(IL-17A)诱导的人角质形成细胞活性、细胞因子分泌及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IL-17A(200μg/L)刺激体外培养的HaCaT细胞,同时加入不同浓度(200 mg/L和100 mg/L)丹皮酚共同培养24 h。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的活力;CBA法测定Th1/Th2/Th17类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ELISA法测定炎症细胞因子IL-23的水平;real-time PCR法测定炎症因子IL-23、IL-6、CXCL2、CXCL8、CCL20和STAT3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信号转导通路中STAT3和ERK1/2的蛋白水平。结果:丹皮酚能够显著抑制IL-17A诱导的HaCaT细胞的活力(P<0.05);丹皮酚能够减少IL-6的分泌,同时,能够降低IL-23、CXCL2、CX⁃CL8和CCL20的mRNA表达,并对细胞内STAT3的mRNA和蛋白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ERK1/2的蛋白水平无显著影响。结论:丹皮酚能够抑制IL-17A诱导的HaCaT细胞的活性和细胞因子的分泌,其作用机制可能与STAT3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银屑病 白细胞介素17A HaCaT细胞 STAT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