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陵市酸雨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甘昊 孙世群 +1 位作者 王朝飞 邢馨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52-754,767,共4页
铜陵市酸雨污染严重,为了找出影响酸雨变化趋势的主导因素,文章对2000-2005年的酸雨数据进行整理、统计,从数值上直观分析和使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得出铜陵市近年酸雨变化趋势整体平稳,并对酸雨各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NO... 铜陵市酸雨污染严重,为了找出影响酸雨变化趋势的主导因素,文章对2000-2005年的酸雨数据进行整理、统计,从数值上直观分析和使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得出铜陵市近年酸雨变化趋势整体平稳,并对酸雨各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NOX排放量的大小和气象条件是影响铜陵降水pH值变化趋势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spearman秩相关性 变化趋势 NOX 气象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太湖流域稻田氨挥发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阙华礼 杨文亮 +3 位作者 王书伟 丁世杰 邵玲玲 朱安宁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64-1169,共6页
氨挥发是太湖流域农田氮肥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本试验采用高时间分辨率的TDLAS-BLS技术研究太湖流域稻田追肥期氨挥发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追肥后稻田上方空气中氨浓度白天明显大于夜间,而且瞬时波动较大。稻田氨挥发速率呈现... 氨挥发是太湖流域农田氮肥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本试验采用高时间分辨率的TDLAS-BLS技术研究太湖流域稻田追肥期氨挥发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追肥后稻田上方空气中氨浓度白天明显大于夜间,而且瞬时波动较大。稻田氨挥发速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峰值出现在施肥后的2~3 d,且氨挥发仅持续1周左右。分蘖期氨挥发速率和损失率均大于抽穗期,两个时期氨挥发损失率分别为36.6%、23.0%。氨挥发集中在较短时间内,分蘖期、抽穗期施肥后前4 d的累积氨挥发量分别占总氨挥发损失的80%、84%。分蘖期风速、光照、气温对稻田氨挥发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光照的作用更为显著;抽穗期风速和气温对氨挥发的影响较低。降雨对氨挥发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降雨期间是影响氨挥发产生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吸收光谱 反向拉格朗日随机扩散模型 氨挥发 稻田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菌藻强化生物滞留池脱氮除磷效果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小平 陈曜 +1 位作者 黄茹婷 陈众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17-2125,共9页
针对传统生物滞留池对氮磷去除效果较差的问题,开展固定化菌藻填料淋洗试验和不同配比固定化菌藻填料的生物滞留池脱氮除磷效果研究。将固定化菌藻填料在去离子水中连续淋洗,研究营养物的释放特征,同时分别设置固定化菌藻填料占填料层的... 针对传统生物滞留池对氮磷去除效果较差的问题,开展固定化菌藻填料淋洗试验和不同配比固定化菌藻填料的生物滞留池脱氮除磷效果研究。将固定化菌藻填料在去离子水中连续淋洗,研究营养物的释放特征,同时分别设置固定化菌藻填料占填料层的2/5(G1组)和占填料层的4/5(G2组),分析其在不同淹没高度(0、30、60 cm)和落干期下的脱氮除磷效果。结果表明:固定化菌藻填料在前8次淋洗中,未检测出总磷(TP)、总氮(TN),菌藻经过固定化后适合作为生物滞留池填料的改良剂;生物滞留池对氨氮(NH_(3)-N)、TN的去除率随淹没高度的增加而提高,淹没高度为60 cm时,G1、G2组对NH_(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8.25%和72.00%,对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4.20%和68.70%;淹没高度分别为0和60 cm时,G1、G2组对TP的去除率分别为79.50%和78.00%、70.05%和71.00%,而淹没高度为30 cm时,G2组对TP的去除率最高,达86.00%;落干期从2 d延长至8 d时,NH_(3)-N和TN去除率分别从最高的69.38%和67.10%降至最低的55.13%和57.70%,对TP的去除率从最低的75.50%升至90.00%。固定化菌藻填料有效提高了生物滞留池脱氮除磷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菌藻填料 生物滞留池 淹没高度 落干期 脱氮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