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莪术油中3种倍半萜类化合物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王佳丽 王秀 +2 位作者 夏泉 汪楠 芮盼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35-1539,共5页
目的观察莪术油中3种倍半萜类化合物(莪术二酮、莪术醇和吉马酮)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方法 MTT法观察莪术油及3种倍半萜类化合物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莪术油、莪术二... 目的观察莪术油中3种倍半萜类化合物(莪术二酮、莪术醇和吉马酮)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方法 MTT法观察莪术油及3种倍半萜类化合物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莪术油、莪术二酮、莪术醇和吉马酮对HepG2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3种倍半萜中吉马酮的增殖抑制作用最强。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莪术油、莪术二酮、莪术醇和吉马酮能使细胞阻滞在G2期(P<0.01)。结论莪术油及其3种倍半萜类化合物对HepG2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可能是莪术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油 莪术二酮 莪术醇 吉马酮 HepG2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在肠内营养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朱虹 雷春 李国忠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8-121,共4页
防治肠源性感染的关键在于防止肠内细菌和(或)内毒素的移位,纠正肠内菌群平衡的紊乱和失调,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以及提高肠道局部的免疫功能。而益生菌是具有维持肠内菌群平衡、防止肠黏膜屏障的破坏、增强局部免疫功能、促进和改善消化... 防治肠源性感染的关键在于防止肠内细菌和(或)内毒素的移位,纠正肠内菌群平衡的紊乱和失调,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以及提高肠道局部的免疫功能。而益生菌是具有维持肠内菌群平衡、防止肠黏膜屏障的破坏、增强局部免疫功能、促进和改善消化道蠕动以及吸收等作用的非致病性微生物,可治疗和预防肠源性感染。以下综述益生菌在肠内营养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肠内营养 菌群移位 肠源性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k3对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范洁 张磊 王啸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04-1608,共5页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k3对肝癌Hep G2细胞凋亡影响。方法体内实验采用Hep G2细胞裸鼠腋部皮下接种,制备荷瘤鼠肝癌模型,分为生理盐水组、人参皂苷Rk3(25、50、100 mg/kg)组和5-氟尿嘧啶(5-Fu,20 mg/kg)组;体外实验分为正常组、人参皂苷Rk3...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k3对肝癌Hep G2细胞凋亡影响。方法体内实验采用Hep G2细胞裸鼠腋部皮下接种,制备荷瘤鼠肝癌模型,分为生理盐水组、人参皂苷Rk3(25、50、100 mg/kg)组和5-氟尿嘧啶(5-Fu,20 mg/kg)组;体外实验分为正常组、人参皂苷Rk3(20、40、80μmol/L)组和5-Fu(50μg/ml)组;MTT法检测Hep G2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Hep G2细胞凋亡;RT-PCR法检测Hep G2细胞中Bax、Bcl-2,cleaved-Caspase-3、DR4和DR5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Hep G2细胞中Bax、Bcl-2、cleaved-Caspase-3、DR4和DR5蛋白表达。结果人参皂苷Rk3(100 mg/kg)够明显抑制瘤体重量(P<0.05);人参皂苷Rk3(20、40、80μmol/L)能明显抑制Hep G2细胞增殖,诱导Hep G2细胞凋亡;人参皂苷Rk3(20、40、80μmol/L)能显著增加Bax、cleved-Caspase-3、DR4和DR5蛋白和mRNA的表达,降低Bcl-2蛋白和mRNA的表达(P<0.05)。结论人参皂苷Rk3可能通过DR4、DR5诱导Hep G2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k3 HEPG2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2例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因素的分析
4
作者 詹三华 袁孔现 李国忠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1305-1308,共4页
目的:分析122例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因素,以减少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以药师查房和临床报告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并对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122例不良反应中,有11例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余为一般的不良反应... 目的:分析122例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因素,以减少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以药师查房和临床报告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并对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122例不良反应中,有11例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余为一般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50.82%,其次是消化系统反应20.49%,神经系统反应18.03%。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61.48%。低龄儿童及年龄50岁以上人群发生的ADR比例分别为21.32%、34.42%。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91.96%。结论:对低龄儿童及老年人群用药要慎重,避免不合理的联合用药,静脉给药要注意药物剂量和临床观察,重视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同时加强ADR监测,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 不良反应 评价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地区汉族人群CYP2C9*3和VKORC1-1639G>A基因多态性分布及对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武元竹 刘俊 +11 位作者 杨魁 彭静 栾家杰 韦俊 张大发 宋帅 袁小龙 王中方 张年宝 解丹 姜鹏 范洁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2年第6期652-659,共8页
目的:研究CYP2C9*3及VKORC1-1639G>A基因多态性在安徽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及对患者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徽省5个地区6家三级综合型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1169例患者血液样本,采用原位杂交荧光染色分析技术检... 目的:研究CYP2C9*3及VKORC1-1639G>A基因多态性在安徽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及对患者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徽省5个地区6家三级综合型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1169例患者血液样本,采用原位杂交荧光染色分析技术检测患者CYP2C9*3及VKORC1-1639G>A基因型。结果:1169例患者CYP2C9*3基因型分布情况:AA型、AC型、CC型基因频率分别为90.16%、9.24%、0.60%;VKORC1基因型分布情况:AA型、AG型、GG型基因频率分别为84.26%、14.71%、1.03%;两基因型在患者性别、年龄及地区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55例达到华法林稳定剂量患者CYP2C9*3 AA基因型华法林日平均剂量(3.02±0.59)mg/d,显著高于AC与CC基因型患者(P<0.05);VKORC1-1639AA基因型患者华法林日平均剂量(2.72±0.40)mg/d,显著低于AG与GG基因型患者(P<0.05);达到华法林稳定剂量与未达稳定剂量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临床诊断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YP2C9和VKORC1基因型与华法林稳定剂量有关联,以CYP2C9和VKORC1基因型为导向实施临床抗凝治疗,可为华法林个体化用药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CYP2C9*3 VKORC1-1639G>A 基因多态性 个体化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