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川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探究
1
作者 张亚建 贾学思 +2 位作者 佘小林 武阿锋 刘东 《当代农机》 2024年第7期83-85,共3页
介绍了铜川市农业农村发展概况,阐述了铜川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探讨了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以期为我国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与技术推广、建设美丽乡村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生态循环农业 农业有机废弃物 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川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
作者 高丽君 王增强 +2 位作者 刘东 井明珠 张亚建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2期184-187,共4页
食用菌因具有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的特点而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种植食用菌也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有效措施。通过对铜川市食用菌产业进行实地走访调研,摸清了当地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食用菌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 食用菌因具有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的特点而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种植食用菌也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有效措施。通过对铜川市食用菌产业进行实地走访调研,摸清了当地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食用菌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铜川市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产业 发展现状 问题 对策 陕西铜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川市2013年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研究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增强 焦登学 +1 位作者 佘小林 吴民学 《种子科技》 2014年第9期30-31,共2页
玉米是铜川市栽培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为了进一步提高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品种的推广步伐,通过品比试验,筛选出适宜铜川市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玉米品种。试验结果表明:西蒙豪单168表现最为突出,其抗病、抗倒伏性强,产量最高,建议... 玉米是铜川市栽培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为了进一步提高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品种的推广步伐,通过品比试验,筛选出适宜铜川市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玉米品种。试验结果表明:西蒙豪单168表现最为突出,其抗病、抗倒伏性强,产量最高,建议扩大试验示范面积。大丰26产量位居第二位,建议下年适当扩大试验示范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比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川市农业有机废弃物及化肥应用现状与对策
4
作者 温长虹 《农业与技术》 2019年第20期53-54,92,共3页
通过对农业有机废弃物的调查及化肥应用量现状的分析,提出建立以绿色生态农业为导向,实现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化肥、农药使用减量化,秸秆、畜禽废弃物、农膜资源化利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偱环发展。
关键词 有机废弃物 化肥应用量 耕地地力提升 生态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与国家最新三农战略政策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封勇涛 《农业与技术》 2013年第9期207-209,共3页
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发达国家和地区现代农业发展,都能给予我们启迪。本文将从国内外现代农业经验、中央"三... 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发达国家和地区现代农业发展,都能给予我们启迪。本文将从国内外现代农业经验、中央"三农"政策与农业农村社会发展变革趋势、党的"十八大"三农政策重点部署3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索铜川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的方向与路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 模式 趋势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川市一村一品发展现状、成效、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1
6
作者 马耀锋 吴民学 李华斌 《种子科技》 2016年第11期52-52,54,共2页
介绍了铜川市一村一品发展现状、取得的成效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一村一品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关键词 一村一品 现状 成效 存在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川市玉米种子市场现状、存在问题及管理对策 被引量:1
7
作者 佘小林 王增强 罗南燕 《种子科技》 2014年第6期34-35,共2页
通过对铜川市玉米种子市场现状调查分析,发现种子市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管理对策。
关键词 玉米种子 市场现状 存在问题 管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川市玉米生产形势分析
8
作者 吴民学 罗南燕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第8期25-28,共4页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和经济作物,在铜川市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铜川市玉米栽培历史、生产条件、种植面积及比较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了近年来铜川市玉米生产中存在生产潜力挖掘不充分、栽培管理技术有待提...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和经济作物,在铜川市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铜川市玉米栽培历史、生产条件、种植面积及比较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了近年来铜川市玉米生产中存在生产潜力挖掘不充分、栽培管理技术有待提升、种植比较效益偏低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调结构转方式、强化新品种试验推广力度、加强体系协作等推进铜川玉米生产持续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生产现状 主要问题 对策 铜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川市粮食作物生产现状、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9
作者 吴民学 孙涛 《种子科技》 2014年第8期41-42,共2页
通过对铜川市粮食作物生产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铜川市发展粮食生产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现状 主要问题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铜川市养殖粪污资源化循环利用做法与成效
10
作者 温长虹 耶卓越 《农业工程技术》 2018年第23期41-42,共2页
畜禽粪便是污染物,但含有丰富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矿物质及钙、磷、钾、氮等营养成分,是生产价廉质优的有机肥料的主要原料,其资源化利用后是目前种植业急需的优质肥料。文章介绍了铜川市畜禽粪便处理减排的情况、主要做法及取... 畜禽粪便是污染物,但含有丰富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矿物质及钙、磷、钾、氮等营养成分,是生产价廉质优的有机肥料的主要原料,其资源化利用后是目前种植业急需的优质肥料。文章介绍了铜川市畜禽粪便处理减排的情况、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便 资源化 沼气池 零污染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川市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11
作者 范军科 《种子科技》 2014年第1期46-46,共1页
玉米是铜川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2013年全市玉米种植面积3万hm^2,其中春播玉米种植2.3万hm^2。为了促进春播玉米早熟增产,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地膜覆盖、耐密品种、宽窄行种植等高产栽培技术,有力提升了该市春玉米生... 玉米是铜川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2013年全市玉米种植面积3万hm^2,其中春播玉米种植2.3万hm^2。为了促进春播玉米早熟增产,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地膜覆盖、耐密品种、宽窄行种植等高产栽培技术,有力提升了该市春玉米生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高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品种改良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2
作者 王长柱 高京草 +3 位作者 高文海 曹导叶 王慧霞 李新岗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3-678,共6页
概述了枣品种选育成果和杂交育种基础等方面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品种选育主要回顾了实生选种及其成果;杂交育种重点阐述了授粉生物学、授粉受精及胚胎发育、胚败育机理和胚培养等基础进展;同时对雄性不育种质鉴定,实生后代性状遗传规律... 概述了枣品种选育成果和杂交育种基础等方面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品种选育主要回顾了实生选种及其成果;杂交育种重点阐述了授粉生物学、授粉受精及胚胎发育、胚败育机理和胚培养等基础进展;同时对雄性不育种质鉴定,实生后代性状遗传规律,利用分子生物技术对实生后代进行杂种鉴别等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枣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枣育种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臭菌剂在家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高华 秦清军 +2 位作者 谷洁 李鸣雷 张亚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59-64,共6页
 以自行分离筛选的混合菌株作为除臭菌剂,进行鸡粪堆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加入除臭菌剂的处理 比对照提早20d消除臭味,其0~10d的氨气释放平均浓度比加入发酵菌曲及对照处理的分别低21%和46%,同时硫化氢释放浓度在堆制过程中始终低于...  以自行分离筛选的混合菌株作为除臭菌剂,进行鸡粪堆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加入除臭菌剂的处理 比对照提早20d消除臭味,其0~10d的氨气释放平均浓度比加入发酵菌曲及对照处理的分别低21%和46%,同时硫化氢释放浓度在堆制过程中始终低于对照,达到了较好的除臭效果;除臭菌剂使堆料温度≥60℃的时间达到10d,在堆制各时期NH+4-N含量顺序为处理 <处理 <处理 (CK),在发酵结束时(35d)NO-3-N含量以处理 最高,达到了0.137g/kg,表现出除臭和保氮效果,使堆肥后的有机质、总氮、全磷、全钾含量增加显著,其增幅分别为18.6%,14.6%,15.6%和9.4%,且符合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臭菌剂 家禽粪便 无害化处理 发酵 堆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肚菌种植对土壤营养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4
作者 高丽君 王增强 +2 位作者 杨向颖 刘东 张亚建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29-34,共6页
以同一设施内存在出菇和不出菇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Illumina Nova Seq 6000平台进行扩增子测序,以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土壤营养成分的关联分析,探讨羊肚菌出菇与否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的影响。结果表明:羊肚菌出菇提高了土壤pH,降... 以同一设施内存在出菇和不出菇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Illumina Nova Seq 6000平台进行扩增子测序,以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土壤营养成分的关联分析,探讨羊肚菌出菇与否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的影响。结果表明:羊肚菌出菇提高了土壤pH,降低了土壤营养成分和重金属含量。正常生长羊肚菌提高了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抑制了真菌群落丰富度,对土壤微生物物种均匀度影响较小。门水平上2种土壤的优势菌群一致,细菌均为变形菌门,其相对丰度分别为38.71%(MF)和41.39%(MUF);真菌为子囊菌门,其相对丰度分别为40.04%(MF)和51.50%(MUF)。门水平上的优势菌相对丰度与土壤养分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有效磷含量与细菌优势菌群相对丰度相关性最高,pH与真菌优势菌群相对丰度相关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种植 出菇 不出菇 土壤营养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芙蓉开发价值潜力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武阿锋 姚树萍 +2 位作者 孙涛 范军科 王彦斌 《陕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2期47-48,共2页
比较菜芙蓉不同部位的生物黄酮含量及硒含量,确定菜芙蓉最佳药用部位,为菜芙蓉相关产品开发奠定基础,采用LC-QQQ测定菜芙蓉不同部位的槲皮素、芦丁和金丝桃苷含量,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总黄酮量,结果显示在植株的花中的生物总... 比较菜芙蓉不同部位的生物黄酮含量及硒含量,确定菜芙蓉最佳药用部位,为菜芙蓉相关产品开发奠定基础,采用LC-QQQ测定菜芙蓉不同部位的槲皮素、芦丁和金丝桃苷含量,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总黄酮量,结果显示在植株的花中的生物总黄酮含量较高,同时较为富硒,是理想的产业开发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芙蓉 不同部位 生物黄酮 产业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北旱塬地膜玉米不同密度增产效益研究
16
作者 范军科 武阿锋 吴民学 《陕西农业科学》 2016年第5期50-52,共3页
地膜玉米是渭北主要的粮食作物,通过开展不同株距配置条件下的密度定额试验,确定渭北玉米主推品种郑单958和陕单609两个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进一步完善玉米等行密植种植技术模式,为下一步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增加密度对... 地膜玉米是渭北主要的粮食作物,通过开展不同株距配置条件下的密度定额试验,确定渭北玉米主推品种郑单958和陕单609两个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进一步完善玉米等行密植种植技术模式,为下一步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增加密度对春玉米的物候期以及植株性状均无明显影响,随密度的增加两个品种均出现显著增产效果,当密度为5 000株·667 m-2时,产量达到最高值,继续增加密度产量则出现下降趋势,试验表明在渭北地膜玉米的种植过程中,合理密度范围应在每667 m24 500株到5 000株。对增产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玉米 密度 增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朵麦可防治苹果褐斑病试验示范效果研究
17
作者 孙涛 雷楠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9期133-133,136,共2页
针对铜川市部分老果园中苹果褐斑病发生严重、原有常用药剂防治效果不理想的现状,对新型药剂朵麦可进行试验示范,研究其应用效果及适宜用量。试验结果表明,朵麦可对于苹果褐斑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建议在大田生产中应用,连续喷施3次朵... 针对铜川市部分老果园中苹果褐斑病发生严重、原有常用药剂防治效果不理想的现状,对新型药剂朵麦可进行试验示范,研究其应用效果及适宜用量。试验结果表明,朵麦可对于苹果褐斑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建议在大田生产中应用,连续喷施3次朵麦可1 000-1500倍液+喷富露800倍液,以达到经济有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朵麦可 苹果褐斑病 防效 增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开花物候与结实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贾学思 王玉庆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29-34,共6页
为深入理解半夏独特的开花物候特征和生殖特性,对半夏花的形态学特征、个体开花散粉习性、居群开花物候及结实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半夏群体开花规律呈单峰型,花期集中在5月下旬到6月下旬,花期长约58 d;半夏开花与散粉的日变... 为深入理解半夏独特的开花物候特征和生殖特性,对半夏花的形态学特征、个体开花散粉习性、居群开花物候及结实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半夏群体开花规律呈单峰型,花期集中在5月下旬到6月下旬,花期长约58 d;半夏开花与散粉的日变化规律均呈倒单峰型,开花高峰期为7:00—11:00,而花药散粉高峰期为7:00—9:00;散粉持续时间为47.22 h,个体花期持续时间、花序开放进程、花序开花持续时间和种群花期历时分别为18、13、5.3、51.5 d;花序开放进程与花序开花持续时间分别以14 d和6 d出现的频率最高。半夏花不具虫媒、风媒花特征,传粉完全依靠花粉的自然散落,这可能是其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相关性分析发现,始花时间分别与开花率和结实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花期长度和开花率分别与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开花率、结实率与半夏个体的块茎大小密切相关。综上,人工辅助延长半夏的花期和提高开花率有助于提高其结实率,进而提高有性繁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开花物候 结实特征 散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北旱塬杭白菊引种试验
19
作者 贾学思 温长虹 +1 位作者 王增强 孙丹 《农业工程技术》 2024年第19期39-40,共2页
为了解杭白菊在渭北旱塬的适应性,进行了渭北旱塬引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引种成活率达95%以上,未受霜冻影响,有效含量明显高于药典标准.由此可知渭北旱塬为杭白菊的安全生产地,且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提高。
关键词 杭白菊 引种 产量 有效成分 田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硅肥处理对苹果树硅及其他中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张亚建 武阿锋 +1 位作者 刘存寿 王旭东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6-130,共5页
在铜川黄土高原区研究2种硅肥(有机、无机)在苹果树上的施用效果及其对中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肥可以提高苹果树叶片和果皮中硅的含量,施用有机硅肥比无机硅肥叶片和果皮中硅含量平均提高8.1%和6.67%;同时,施用硅肥促进... 在铜川黄土高原区研究2种硅肥(有机、无机)在苹果树上的施用效果及其对中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肥可以提高苹果树叶片和果皮中硅的含量,施用有机硅肥比无机硅肥叶片和果皮中硅含量平均提高8.1%和6.67%;同时,施用硅肥促进苹果叶片中锌、钙的吸收;施用有机硅肥促进果肉中铁、锌含量增加,特别是有利于铁、锌向果肉中转移。无论是无机硅肥和无机中微量元素配合、还是有机硅肥和有机中微量元素配合,均能提高苹果产量,在硅肥低用量下,有机硅肥相对增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肥 微量元素 苹果树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