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T成像在宫颈癌同步根治性放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史天亮 杨崇双 +4 位作者 刘元早 罗应斌 杨昌义 旷光先 姚庆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136,共5页
目的 探讨酰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 APT)成像在宫颈癌同步根治性放化疗(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CCRT)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宫颈癌的27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 目的 探讨酰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 APT)成像在宫颈癌同步根治性放化疗(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CCRT)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宫颈癌的27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对CCRT后的疗效进行评估,将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 CR)和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 PR)纳入缓解组,疾病稳定(disease stability, SD)和疾病进展(disease progression, PD)纳入非缓解组。对比分析CCRT前、后以及缓解组、非缓解组病灶区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和APT值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ADC值、APT值与CCRT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7例宫颈癌患者CCRT后CR3例(11.11%), PR16例(59.26%), SD8例(29.63%),局部控制率为100%。与CCRT前相比,CCRT后病灶的ADC值升高[(0.89±0.06)×10^(-3)mm^(2)/s vs.(1.07±0.07)×10^(-3)mm^(2)/s,P<0.05],APT值降低(3.30%±0.05%vs. 3.07%±0.07%,P<0.05)。CCRT前,缓解组ADC值、APT值比非缓解组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RT后,缓解组ADC值比非缓解组高[(1.10±0.06)×10^(-3)mm^(2)/s vs.(1.01±0.04)×10^(-3)mm^(2)/s,P<0.05],缓解组APT值比非缓解组低(3.05%±0.06%vs. 3.12%±0.07%,P<0.05)。宫颈癌患者CCRT后ADC值与疗效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r=-0.61,95%CI:-0.82~-0.39,P<0.01);APT值与疗效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50,95%CI:0.20~0.76,P=0.01)。结论 宫颈癌CCRT疗效好,CCRT后APT值降低,且APT值与CCRT疗效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APT值是反映宫颈癌CCRT疗效有效的影像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磁共振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放化疗 疗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细胞瘤伴肝脏转移一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王伟 杨槿 +3 位作者 唐雷 史天亮 龙明贵 杨昌义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7-129,共3页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遵守《赫尔辛基宣言》,经过铜仁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批准文号:202433。患者男,47岁,2020年4月因“上腹部疼痛10余天”就诊于铜仁市人民医院。体格检查:脾脏体积增大,肋下可及3 cm,质韧,表面...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遵守《赫尔辛基宣言》,经过铜仁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批准文号:202433。患者男,47岁,2020年4月因“上腹部疼痛10余天”就诊于铜仁市人民医院。体格检查:脾脏体积增大,肋下可及3 cm,质韧,表面光滑,有压痛。皮肤黏膜色泽正常,无皮疹及出血点。实验室检查:血小板79×109/L,肿瘤标记物阴性。腹部超声:脾脏增大,内见一混合回声团块,血流丰富,考虑血管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细胞瘤 肝转移癌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肾癌肉瘤伴双肺转移1例
3
作者 张建程 吴敏 +2 位作者 朱剑 史天亮 唐雷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47-447,共1页
患者男,53岁,左腰部胀痛10余天;既往史及家族史无特殊。查体:左肾区叩痛。超声:左肾增大,内见低回声团块;双肾结石。腹部平扫CT:左肾体积增大,上极见类圆形肿块部分突出于肾轮廓外,边界不清,密度欠均匀,内见斑片状低密度影(图1A),平均C... 患者男,53岁,左腰部胀痛10余天;既往史及家族史无特殊。查体:左肾区叩痛。超声:左肾增大,内见低回声团块;双肾结石。腹部平扫CT:左肾体积增大,上极见类圆形肿块部分突出于肾轮廓外,边界不清,密度欠均匀,内见斑片状低密度影(图1A),平均CT值约30 HU,未见明显钙化;腹腔及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肉瘤 肾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对脑小血管病脑微出血灶和认知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罗应斌 李群英 +2 位作者 张吉美 朱剑 史天亮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123-125,共3页
目的研究脑小血管病(CSVD)非痴呆患者脑微出血(CMB)病灶与认知功能的磁共振成像(MRI)的关系,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2014—2016年在铜仁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264例CSVD非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MRI影像学检查及分... 目的研究脑小血管病(CSVD)非痴呆患者脑微出血(CMB)病灶与认知功能的磁共振成像(MRI)的关系,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2014—2016年在铜仁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264例CSVD非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MRI影像学检查及分析,将CMB阳性患者作为观察组(136例),CMB阴性患者作为对照组(128例)。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画钟试验(CDT)以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分别评估两组患者全脑认知功能及各认知领域分项功能。结果观察组MMSE及CD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oCA的记忆、视空间执行功能、命名、计算、语言、概括抽象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为CMB灶数量与MMSE、CDT及MoCA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CSVD非痴呆患者的CMB灶与MMSE、CDT及MoCA评分呈负相关,CMB病灶的数目越多,MMSE、CDT及MoCA评分越低,即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脑微出血 认知功能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I与常规MRI在诊断腮腺肿瘤中的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元早 史天亮 +2 位作者 覃志红 罗应斌 杨昌福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2-146,163,共6页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常规MRI(conventional MRI,cMRI)表现在诊断腮腺肿瘤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21年9月铜仁市人民医院经病理证实的85例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cMRI和DWI...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常规MRI(conventional MRI,cMRI)表现在诊断腮腺肿瘤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21年9月铜仁市人民医院经病理证实的85例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cMRI和DWI图像。根据病理学分为三类: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Warthin's瘤(Warthin's tumor,WT)和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MT),比较三者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及cMRI表现。分类变量采用Pearsonχ2检验,计量参数先进行正态性检验,服从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不服从正态性分布的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35例为PA,31例为WT,其余19例为MT。PA组较WT和MT组年轻,且女性多发,而WT和MT男性多发。cMRI显示解剖结构清楚。PA、WT和MT平均ADC值分别为(1.53±0.29)×10^(-3)mm^(2)/s、(0.77±0.20)×10^(-3)mm^(2)/s和(1.06±0.19)×10^(-3)mm^(2)/s。PA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当ADC的阈值为1.23×10^(-3)mm^(2)/s时,PA与WT鉴别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3%和93.5%;当ADC阈值为1.29×10^(-3)mm^(2)/s时,PA与MT鉴别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和84.2%。结论cMRI能够为腮腺肿瘤提供解剖和毗邻关系的依据,ADC值能够表征其组织病理学的特征,二者结合有助于鉴别PA与WT和MT,是腮腺肿瘤术前评估的重要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腮腺 多形性腺瘤 Warthin's瘤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癌多发肺转移瘤的疗效分析
6
作者 杨崇双 何闯 +2 位作者 李良山 袁晶 黄学全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03-1006,共4页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细胞癌(HCC)多发肺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微创介入与放射性粒子诊疗中心45例行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HCC多发肺转移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细胞癌(HCC)多发肺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微创介入与放射性粒子诊疗中心45例行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HCC多发肺转移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随访观察肿瘤近期局部疗效及并发症,用Kaplan-Meier法分析粒子植入后的总体生存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共对177个肺转移瘤进行粒子植入治疗,6个月后评估近期疗效显示46.3%的肺转移瘤为CR、32.8%的肺转移瘤为PR、11.3%的肺转移瘤为SD、9.6%的肺转移瘤为PD;DCR为90.4%。中位随访期为22个月,粒子植入后1年、2年和3年的OS率分别为71.1%、45.7%和25.7%。血管侵犯(HR=3.01,95%CI:1.26~7.21,P=0.01)、肺转移瘤的数量(HR=2.69,95%CI:1.05~6.89,P=0.04)是粒子植入治疗HCC多发肺转移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是HCC多发肺转移瘤患者的治疗选择,且无血管侵犯及肺转移瘤数≤3的患者^(125)I粒子植入治疗后的生存预后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肺转移瘤 ^(125)I粒子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锁骨上穿刺胸腔胃造瘘1例
7
作者 杨崇双 黄学全 +2 位作者 何闯 李良山 李东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6-167,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57岁,因食管癌术后吞咽困难2年余,加重1周入院。患者3年前诊断上段食管癌,行胸上段食管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辅助放化疗。近2年来,患者因吞咽困难,进流质饮食时感吞咽哽噎,曾多次在内镜下予以Bo... 1临床资料患者女,57岁,因食管癌术后吞咽困难2年余,加重1周入院。患者3年前诊断上段食管癌,行胸上段食管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辅助放化疗。近2年来,患者因吞咽困难,进流质饮食时感吞咽哽噎,曾多次在内镜下予以Boston球囊扩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经皮锁骨上穿刺 胸腔胃造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