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解决收入不均衡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新昌 皮映良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6,共10页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但是仍存在发展不充分和收入不均衡的问题。收入分配方面出现的不均衡,降低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同时影响了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并阻碍了共同富裕的进程。因此,改...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但是仍存在发展不充分和收入不均衡的问题。收入分配方面出现的不均衡,降低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同时影响了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并阻碍了共同富裕的进程。因此,改革分配制度是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主要探讨了收入分配的决定因素和来源、资本主义的剥削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原则、收入分配的尺度与标准以及共产主义社会收入分配的设想等,处处彰显收入分配的公平正义价值追求。深入理解并运用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建构以人民为中心、以共同富裕为目的的分配制度,是解决收入分配不均衡问题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 收入分配不均衡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高教研究》青年学术委员会第三届青年学术沙龙在铜仁学院召开
2
作者 李泽朋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由铜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重庆高教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的《重庆高教研究》青年学术委员会第三届青年学术沙龙于2024年7月15-17日在铜仁学院举行。会议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为主题,14位与会专家学者聚焦马克... 由铜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重庆高教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的《重庆高教研究》青年学术委员会第三届青年学术沙龙于2024年7月15-17日在铜仁学院举行。会议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为主题,14位与会专家学者聚焦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高等教育治理问题、高等教育法治化、高等院校组织建设4个方面作学术报告并深入交流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教研究 学术沙龙 作学术报告 铜仁学院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高等教育治理 交流研讨 高等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价值观管理论:出场、展开与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冉光仙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2年第5期27-34,共8页
爬梳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揭示、观念的批判、社会矛盾的化解、人的发展终极目标的追求等方面的理论史料,马克思虽然未明确提出价值观管理的概念,但从中可探知价值观管理何以存在、价值观管理有何特点、价值观管理意义何在等基本问题。这... 爬梳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揭示、观念的批判、社会矛盾的化解、人的发展终极目标的追求等方面的理论史料,马克思虽然未明确提出价值观管理的概念,但从中可探知价值观管理何以存在、价值观管理有何特点、价值观管理意义何在等基本问题。这些论述贯穿着唯物史观和科学实践观,既是对绝对精神、超级理性等唯心论调的批判性超越,又事实上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研究范式、以实践为核心的管理方式、以生活为重心的分析方法。价值观管理在当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中所起的作用不可或缺。马克思的价值观管理论,给我们指引了价值主体建设方向,指明了社会治理创新方法,指出了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价值观管理 人的本质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建构 被引量:1
4
作者 冉光仙 陈梦君 赵星云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84,96,共4页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应有之义,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空场域,但也面临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遮蔽的风险。人的全面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旨归。基于马克思主义消解科技...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应有之义,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空场域,但也面临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遮蔽的风险。人的全面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旨归。基于马克思主义消解科技异化的相关理论,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建构,须构建综合性的数字化教学体系、洞察人工智能的内在局限、提升教育主体的科技素养,从而掌握主导权与控制权,规避主体性遮蔽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性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与物种的协同演化——基于人工油茶林传统技术体系的讨论
5
作者 侯有德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2,共9页
生态人类学认为人与自然物之间、文化与自然生态之间、文化与物种之间存在协同演化关系。人通过劳动为特定物种排除自然界自身不可能排除的种内竞争、种间竞争,创造更有利于特定物种生长的人造环境,在此过程中文化与环境相互影响、协同... 生态人类学认为人与自然物之间、文化与自然生态之间、文化与物种之间存在协同演化关系。人通过劳动为特定物种排除自然界自身不可能排除的种内竞争、种间竞争,创造更有利于特定物种生长的人造环境,在此过程中文化与环境相互影响、协同演化,最终形成“文化生态共同体”。农业是人与自然、文化与物种相互形塑最直接的业态载体。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农业文化遗产是人与自然生态系统、文化与特定物种协同演化的产物。农业文化遗产中的技术体系既是文化与特定物种协同演化的产物,也是协同演化过程中最突出、最重要的介质。人工油茶林传统技术体系包括不种自生与仿生定植的汰选技术、精准修剪与反复调控的管护技术、复合经营与以用定管的利用技术,是典型的文化与特定物种协同演化而形成的“文化生态共同体”,是人们应对特定生态环境与利用生态资源的传统生存智慧,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依然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演化 农业文化遗产 人工油茶林 传统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宪法保障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之理性审视 被引量:2
6
作者 皮坤乾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4-33,共10页
意识形态是宪法的基本内核,宪法是意识形态最重要的载体,意识形态要通过宪法来体现和维护。注重宪法保障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一条宝贵经验,我国宪法确认和赋予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宪法地位,划设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宪法红线,为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是宪法的基本内核,宪法是意识形态最重要的载体,意识形态要通过宪法来体现和维护。注重宪法保障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一条宝贵经验,我国宪法确认和赋予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宪法地位,划设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宪法红线,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根本法治保障。我国现行宪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在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需要通过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强化宪法实施监督、压实党组织推进宪法实施的政治责任、提高宪法宣传教育质量措施等,进一步健全保证宪法实施的监督机制和具体制度,着力提高宪法实施水平,在推进宪法实施中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宪法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宪法保障 宪法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启示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德召 李冰艳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3-55,59,共4页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品质,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的精神密码和重要法宝。新征程上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发展之必然,中国共产党坚持敢于斗争、善于...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品质,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的精神密码和重要法宝。新征程上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发展之必然,中国共产党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需明确斗争方向、提高斗争本领、善用斗争策略、提升斗争艺术、完善斗争机制,进而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斗争本领 斗争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专业化发展视角下中国乡村建设的演进脉络及逻辑关联 被引量:1
8
作者 梁成艾 代玉芳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60,共22页
在当前这一全面推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刻,探究中国乡村建设的演进脉络及逻辑关联,需以“运动、活动和行动”之“三动”型乡村建设演进活动为研究切入点,明晰中国乡村建设演进的导向性逻辑基点是农民地位的变更迭代,其规范性逻... 在当前这一全面推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刻,探究中国乡村建设的演进脉络及逻辑关联,需以“运动、活动和行动”之“三动”型乡村建设演进活动为研究切入点,明晰中国乡村建设演进的导向性逻辑基点是农民地位的变更迭代,其规范性逻辑节点是制度供给的位序变化,而幸福美好生活实现则是其整合性逻辑旨归。但这一整合性逻辑旨归的有效彰显,需要“凸显政府在乡村建设变革中的主导地位、强化农民在乡村建设变革中的主体作用、聚焦农民在乡村建设变革中的全面发展、浓厚社会在乡村建设变革中的参与效应”等创新举措的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专业化 乡村建设 演进脉络 逻辑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生成逻辑
9
作者 王德召 黄滟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4-37,共4页
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本质,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品质。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精神奠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熔铸于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精神从生成语境来看,源自马克思主义的斗... 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本质,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品质。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精神奠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熔铸于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精神从生成语境来看,源自马克思主义的斗争理论;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的斗争实践;孕育于中华文化的斗争基因。进入新时代,继续发扬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可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斗争精神 生成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四维逻辑探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波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0,共8页
资本主义现代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但由于自身的弊病,使人类文明裹足不前。中国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现代化进程,它打破了西方现代化的霸权模式,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中国式现代化以满足人民群众... 资本主义现代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但由于自身的弊病,使人类文明裹足不前。中国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现代化进程,它打破了西方现代化的霸权模式,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中国式现代化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为出发点,实现了物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相结合、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相结合,完成了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复归,在实践中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梵净山区域畜禽养殖污染量估算及负荷预警研究
11
作者 田文勇 毛昆 张翊红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0,共9页
为了解环梵净山区域畜禽养殖污染与环境保护之间是否存在现实矛盾,文章运用排污系数法与土地承载法估算2014-2021年该区域畜禽养殖污染量并对其负荷预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区域畜禽粪尿、TP、TN污染物排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粪... 为了解环梵净山区域畜禽养殖污染与环境保护之间是否存在现实矛盾,文章运用排污系数法与土地承载法估算2014-2021年该区域畜禽养殖污染量并对其负荷预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区域畜禽粪尿、TP、TN污染物排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粪尿排放量依次是牛>猪>家禽>羊,TP排放量趋于平稳,TN变化趋势较大,各乡镇畜禽粪尿、TP、TN排放量差异较大,其中德旺乡的排放量最多,太平镇最少,其余乡镇变化不大;(2)区域猪粪当量、N、P负荷总体处于上升态势,N、P最大负荷量均未超过欧盟标准,各乡镇负荷变化趋势差异较大,部分乡镇的负荷值已经超过区域均值,污染负荷问题较为严重;区域内畜禽污染预警等级存在上升趋势,污染风险逐渐增大,除太平镇无污染外,其余乡镇在不同时间段均存在污染,负荷预警问题严峻。由此提出调整畜禽养殖结构,合理控制畜禽饲养规模,严格落实保护区规定,精准实施污染治理政策,加大养殖主体技能培训,拓宽养殖主体就业渠道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梵净山区域 畜禽养殖 污染量估算 负荷预警 粪尿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农民教育赋能乡村治理的历史演进与逻辑理路 被引量:12
12
作者 梁成艾 王德召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27,共16页
中国共产党农民教育赋能乡村治理的过程经历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赋能“政权下乡”乡村运动目标的实现、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赋能“政社合一”乡村社会治理格局的生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赋能“乡政村治”治理愿... 中国共产党农民教育赋能乡村治理的过程经历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赋能“政权下乡”乡村运动目标的实现、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赋能“政社合一”乡村社会治理格局的生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赋能“乡政村治”治理愿景勾勒、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赋能“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构建四大发展阶段。这一赋能过程的内在逻辑理路整体上可以看作是一个由赋能乡村治理目标体系化、赋能乡村治理主体专业化、赋能乡村治理范式科学化、赋能乡村治理对象现代化构成的完整架构体系,旨在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农业全面升级和农村全面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农民教育 乡村治理 脱贫攻坚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的建设 被引量:9
13
作者 廖金香 龙金凤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9-41,共3页
管理载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之一。多元文化背景下,建设高效有序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是巩固高校意识形态文化传播阵地、引领大学生思想潮流的内在要求,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重要途径,是开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管理载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之一。多元文化背景下,建设高效有序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是巩固高校意识形态文化传播阵地、引领大学生思想潮流的内在要求,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重要途径,是开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客观需要。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要提高运用管理载体的主体自觉性,强化管理载体的主导定力,活化管理载体的传播张力,优化管理载体全过程育人动力,挖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文化环境资源活力,科学评估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潜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管理育人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管理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文学作品中《红岩》的思政教育解读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兴灵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X期45-46,共2页
长篇小说《红岩》由作家罗广斌、杨益言创作,描写的是全国解放前夕,重庆地下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的故事,以"中美合作所"管制下的"渣滓洞"和"白公馆集中营"为主要活动场所,记载了一大批革命者在... 长篇小说《红岩》由作家罗广斌、杨益言创作,描写的是全国解放前夕,重庆地下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的故事,以"中美合作所"管制下的"渣滓洞"和"白公馆集中营"为主要活动场所,记载了一大批革命者在监狱中同敌人做顽强斗争的故事,塑造了一系列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由于作者本人也因为学生运动被国民党逮捕关进集中营,小说的人物大多是根据真人真事描写的,使这部小说既有小说的特点,又有人物传记的真实感。这部小说自问世以来就广受欢迎,影响了几代人,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岩》 江姐 成岗 刘思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烟花效应”及其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成光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136-137,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近年来,人民日报也开始在内容、渠道等多方面进行媒体融合发展的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近年来,人民日报也开始在内容、渠道等多方面进行媒体融合发展的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媒体融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提供了可具参考的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传统传媒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析大学语文教育中生态道德教育的渗透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艳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X期11-12,共2页
自十九世纪人类步入工业社会以来,大自然的污染与日加剧,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还在于人类生态观念不强。当前很多西方发达国家付出了工业社会发展的环境代价后,认识到了环境的重要性,迫求改变。而一些发展中国家,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自十九世纪人类步入工业社会以来,大自然的污染与日加剧,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还在于人类生态观念不强。当前很多西方发达国家付出了工业社会发展的环境代价后,认识到了环境的重要性,迫求改变。而一些发展中国家,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盲目地发展经济,将亚马逊的森林滥砍,将尼罗河污水倒满,这样的意识显然没有认识到地球上日益恶劣的环境。作为一位高等教育人士,我们又必须纠正人类的生态价值取向,深思反省自己的观念,我们到底对地球做了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克服环境问题,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更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谈谈在大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如何进行生态道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语文 生态道德 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体视域下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建设:理论、语境与路径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龙金菊 高鹏怀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2-49,共8页
共同体蕴含着自然性、社会性的基本属性,在特定情境中,它是具有统领性的政治价值风标。中华民族共同体兼容了共同体的基本属性,是一种适宜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的政治价值风标。在此语境中,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建设离不开中华民族... 共同体蕴含着自然性、社会性的基本属性,在特定情境中,它是具有统领性的政治价值风标。中华民族共同体兼容了共同体的基本属性,是一种适宜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的政治价值风标。在此语境中,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建设离不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导向作用,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也离不开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作为有效载体和支撑。因此,有必要从制度供给、公共性建设、文化认同方面夯实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建设的基本内容,进而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互嵌 社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性资助视角下高职院校贫困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被引量:11
18
作者 冉光仙 翁艳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1-147,共7页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具有保障性、发展性的双重功能属性,是完整的不可分割的,发展性资助契合了贫困生对美好生活需要增长的现实,贯彻了教育公平理念和教育精准扶贫要求,也是立德树人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保障性资助突出资助的经济功能和...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具有保障性、发展性的双重功能属性,是完整的不可分割的,发展性资助契合了贫困生对美好生活需要增长的现实,贯彻了教育公平理念和教育精准扶贫要求,也是立德树人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保障性资助突出资助的经济功能和社会意义,由于具有普惠性的政策福利特点,由此也暴露出受助贫困生的诚信、感恩、责任等人格缺失问题。发展性资助突出资助的育人功能和人的素质培养,旨在挖掘贫困生的自身潜能和成才动力,激发人的需要层次的递进和提升,因而能最大发挥资助的政策红利。应加强贫困生的德性教育,立足于个体需求及未来发展,注重过程与结果并重,发挥隐性与显性教育功能,心理与行为共建,从而达到立德树人,进行主体性育人的资助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性资助 贫困生 主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域与边界:农村社区微治理的本土化逻辑 被引量:15
19
作者 冉光仙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8-75,共8页
农村社区正趋向无边界社会,其场域及边界出现结构性变化,自然村(村民小组)作为基本单元变量,它所承载的自治期待及治理个性完全符合微治理的本土化要求,可推动微治理向自治与治理契合、供给与需求并举的理想状态发展。采取以自治为基、... 农村社区正趋向无边界社会,其场域及边界出现结构性变化,自然村(村民小组)作为基本单元变量,它所承载的自治期待及治理个性完全符合微治理的本土化要求,可推动微治理向自治与治理契合、供给与需求并举的理想状态发展。采取以自治为基、德法并用的融通策略,激活内外治理资源,从自治力、政治力、市场力、价值力方面促进多元化治理主体能动性提升,构建权利平等、服务协作、边界协同、安全闸阀的多元机制,以架构和拓展无边界的自治空间与行政空间。微治理的“微”度,是共建共治共享的微观化,既揭示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和管理的事务之微,又突显信息化时代治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之微,本土化逻辑使过去农村社区治理宏观性有余、微观性不足的困境顿解。微治理面临村落治理的本土性与社区治理的共在性交织,它只是“一核多元”治理框架下的微调整,需要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持续性支持,突出自治在场优先,进行无边界治理供给,因而绝不是建构一种独立排外、自我运行的闭环式治理,一切治理方式及手段都不能脱离国家制度、法律和规范的总体性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治理 场域 边界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精准扶贫视域下高校贫困生的德性教育 被引量:21
20
作者 冉光仙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7-80,共4页
高校教育精准扶贫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发展性精准资助,兼具保障性和发展性的双重功能,建构了针对贫困生的一种发展性能力德性。在以往的德性教育中,资助者优势视角居多,受助者主体性匮乏,资助关系并不平等和对等,资助的显性及隐性教育功... 高校教育精准扶贫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发展性精准资助,兼具保障性和发展性的双重功能,建构了针对贫困生的一种发展性能力德性。在以往的德性教育中,资助者优势视角居多,受助者主体性匮乏,资助关系并不平等和对等,资助的显性及隐性教育功能受到制约。基于高校教育大环境和资助育人大生态,应辨识德知、德性与德行,心理、情感与行为的关系,着力破解贫困生资助依赖、受助乏力等衍生矛盾,满足贫困生的内在发展需要,形成主体互动的良性资助关系。要按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求,坚持资助与受助互为主体,摒弃片面的权利论与义务论,充分挖掘发展性资助的内在利益,保持资助能力提高与育人能力同步、受助能力提高与道德能力同步,围绕技业、职业、就业等方面,提高学生发展性的能力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教育 教育精准扶贫 发展性资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