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发展领域硕士研究生特色培养体系构建研究——以A学院为例
1
作者 田文勇 吴蔓 +1 位作者 陈玉 苏嘉华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9期248-251,257,共5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深入实施,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培养农村发展领域的硕士研究生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对A学院农村发展领域硕士研究生特色培养体系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培养定位待完善、师资队伍需优...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深入实施,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培养农村发展领域的硕士研究生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对A学院农村发展领域硕士研究生特色培养体系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培养定位待完善、师资队伍需优化、教学资源未盘活、奖助体系不健全、培养模式较单一、生源质量不太高、课程体系不成熟、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思政教育制度不完善、创业创新教育较滞后的问题。应立足A市农业发展需求,围绕A学院研究生专业不同背景,从培养定位、师资队伍构成、教学资源配置、奖助体系、培养模式、生源质量保障体系、课程体系、质量保障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支撑体系方面构建具有A学院特色的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发展 专业硕士 培养体系构建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仁学院卓越农林人才校地协同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探索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翊红 杨建 龙安华 《南方农业》 2022年第9期228-232,共5页
深刻领会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紧迫性、重要性,高质量推进新农科建设,协同推进学校与地方、院所、企业育人资源互动共享,建设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以培育学生“爱农知农为农”素养、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为目标的校地... 深刻领会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紧迫性、重要性,高质量推进新农科建设,协同推进学校与地方、院所、企业育人资源互动共享,建设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以培育学生“爱农知农为农”素养、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为目标的校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成为当前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铜仁学院以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实用技能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为改革试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服务地方发展为重任,从构建校地协同培养卓越农林人才体系、深化校地协同培养卓越农林人才改革优化校地协同培养卓越农林人才课程体系、加强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质量分析四个方面创新构建了卓越农林人才校地协同培养机制,通过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农科 卓越农林人才 校地协同育人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山区城市“三生”空间协调关系及碳排放——以铜仁市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湛京华 杨志远 《绿色科技》 2025年第5期173-180,共8页
明晰喀斯特山区“三生”空间协调关系以及碳排放效应,有助于喀斯特山区城市绿色发展规划。运用耦合协调模型、转移矩阵探析铜仁市31年“三生”空间协调关系和演变特征;采用碳排放系数方法测算铜仁市20年“三生”空间碳排放量。结果表明:... 明晰喀斯特山区“三生”空间协调关系以及碳排放效应,有助于喀斯特山区城市绿色发展规划。运用耦合协调模型、转移矩阵探析铜仁市31年“三生”空间协调关系和演变特征;采用碳排放系数方法测算铜仁市20年“三生”空间碳排放量。结果表明:①1990-2020年,铜仁市县域“三生”空间呈现转型趋势,耦合协调关系也呈现出由西向东转移趋势。两两系统耦合值和耦合协调值呈现“生产-生态”>“生产-生活“>“生活-生态”的现象。②铜仁市生态用地转入趋向增加,转出趋向减少;生产用地转入趋向减少,转出趋向增加。③2000-2020年,铜仁市净碳排放由341.6119万t增长至1137.8190万t,年均增长37.91万t。研究结论可为喀斯特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多系统协调关系 转移矩阵 碳排放 铜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索洛模型的家庭农场经济增长实证分析——来自贵州省铜仁市数据的检验 被引量:3
4
作者 黄厅厅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7期15-20,共6页
基于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对生产率、资本投入量、劳动投入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并对2013—2018年贵州省铜仁市市级家庭农场经济增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铜仁市家庭农场的经济收入水平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家庭农场的... 基于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对生产率、资本投入量、劳动投入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并对2013—2018年贵州省铜仁市市级家庭农场经济增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铜仁市家庭农场的经济收入水平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家庭农场的示范性、自有资本投入量、劳动力投入量对其经济收入有显著的积极促进作用。铜仁市家庭农场的示范性、自有资本投入量、劳动力投入量与其经济收入呈正向关系,表明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的增多、自有资本的扩大以及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有利于提升家庭农场的经济收入。家庭农场示范性对其经济收入的正向作用最强,其次是自有资本投入量,再次是劳动力投入量。主要因为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是经过多层推优的,其农业生产率较高,致富带动能力较强,总体示范效益较突出。因此,可以链条式强化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力,多主体盘活资本存量和优化融资力量,全方位整合人力资源培育接班人,以高质量促进家庭农场的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仁市 家庭农场 经济增长 索洛模型 示范性 自有资本投入量 劳动投入量 经济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逻辑与经验证据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晓鹤 王子凤 张桂文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5-10,共6页
文章分别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与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权TOPSIS法对指标赋权,基于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了2013—2021年中国式现代化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对数字经济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文章分别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与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权TOPSIS法对指标赋权,基于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了2013—2021年中国式现代化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对数字经济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我国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区域发展不均衡。(2)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创新能力、城乡协调发展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3)数字经济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数字经济 创新能力 城乡协调 空间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铜仁市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策略
6
作者 田文勇 刘卫 侯凯 《农业展望》 2024年第9期78-85,共8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探讨欠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策略问题,对于促进该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立足于铜仁市农业发展现状,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提升过程中,构建了铜仁市农业现代化水平指标体系,在定性分析的基础... 乡村振兴背景下探讨欠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策略问题,对于促进该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立足于铜仁市农业发展现状,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提升过程中,构建了铜仁市农业现代化水平指标体系,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定量分析,运用熵值法建立测度模型,通过对数据进行极差标准化处理对铜仁市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测度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铜仁市农业现代化水平呈现出上升趋势,2015—2020年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指数由38.22上升至74.77,其中农业产出现代化和绿色农业现代化较突出,粮食单产增速明显,而农业经营现代化、农业支持现代化增速缓慢的问题也较为明显。基于此,提出铜仁市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策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实施规模化农业经营;加强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完善现代农业经营服务体系;深化农业技术人才保障,提升农村人才素质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仁市 农业现代化 水平测度 指标体系 熵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院校农业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田文勇 吴蔓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2期124-128,共5页
农业经济学是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有利于培养高层次经济学人才。本文结合该课程多年实际教学经验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农业经济学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提升的环节,探索该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具体包括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兼顾... 农业经济学是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有利于培养高层次经济学人才。本文结合该课程多年实际教学经验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农业经济学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提升的环节,探索该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具体包括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兼顾理论与实践教学,以及合理调整案例教学。在此基础上,结合乡村振兴的需求,提出以需求导向优化教学方式、以校企协同创新教学模式和以案例剖析丰富教学内容等对策建议。目的在于培养优秀的农村区域发展人才,为相关教学改革的良好发展提供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学 农村区域发展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角下铜仁市乡村红色文化建设的制约因素与创新路径
8
作者 黎泽平 罗正业 《南方农机》 2024年第14期117-121,共5页
建设文化事业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全面提高乡村建设水平的关键在于乡村红色文化建设。如何确保乡村城镇化进程的平稳推进,发挥乡村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以铜仁市乡村地区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乡村红色文化的内... 建设文化事业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全面提高乡村建设水平的关键在于乡村红色文化建设。如何确保乡村城镇化进程的平稳推进,发挥乡村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以铜仁市乡村地区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乡村红色文化的内涵,详细阐述了铜仁市乡村红色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铜仁市乡村红色文化建设所面临的制约因素,并从乡村生活、人才建设、资源保护三个方面提出了创新思路。研究结果表明,铜仁市目前的乡村红色文化教育相对落后、建设主体流失严重、红色文化建设存在形式化和功利化现象,在如今乃至未来对铜仁市乡村全面发展都存在较大的阻碍。因而铜仁市需要有针对性地丰富红色文化内容,大力吸引和培养新型人才,不断加大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和宣传力度,在不断的实践中将红色文化凝聚为乡村振兴的一种引领精神,构建鲜明的社会主义红色文化建乡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红色文化 制约因素 路径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发展领域农业综合类科技小院建设探索 被引量:2
9
作者 田文勇 苏嘉华 +2 位作者 吴蔓 陈玉 杨建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期139-144,共6页
为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科技人才,从教学、科研合作和产业服务3个方面对梵净山蛋鸡科技小院的建设基础进行研究,并对其基本情况、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及实践运作模式等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 为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科技人才,从教学、科研合作和产业服务3个方面对梵净山蛋鸡科技小院的建设基础进行研究,并对其基本情况、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及实践运作模式等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该科技小院为综合类科技小院,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使专硕研究生深入蛋鸡生产基地,面向农业安全生产需求,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并定期邀请企业技术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交流,将专硕研究生的培养重心由理论讲解转向农业实践。在发展过程中,该科技小院在资源利用、考核制度、科技创新潜力、团队建设以及产业科技成果转化5个方面存在部分问题。对此,提出激活科技小院潜能,促进其品牌化发展;改进考核制度,采用多元化考核指标;推进产业科技创新,着重开展蛋鸡养殖技术研发等科技创新服务内容;加强团队建设,建立可行的激励和奖惩机制;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着手建立“梵净蛋谷”研发中心,校企联合申报承担科研项目等措施,为农村发展领域农业综合类科技小院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小院 农村发展领域 蛋鸡养殖 生物炭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农参与特色农业产业链服务构建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以石阡苔茶产业为例
10
作者 吴蔓 陈玉 +4 位作者 徐夷 罗芳英 陈家恒 田文勇 苏嘉华 《中国茶叶》 2025年第5期50-58,共9页
茶农参与特色农业产业链服务构建意愿是推动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章以贵州省石阡县苔茶种植户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深入探讨影响茶农参与石阡苔茶产业链服务构建意愿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年龄... 茶农参与特色农业产业链服务构建意愿是推动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章以贵州省石阡县苔茶种植户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深入探讨影响茶农参与石阡苔茶产业链服务构建意愿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年龄、采摘方式和茶叶年收入与茶农参与意愿呈高度正相关,而性别、家庭成员数量、种植规模及种植年限则呈现负相关;加入合作社、地标认知及商标维护意识会正向促进参与意愿,而管护成本和公共品牌认识则产生负向作用;政府支持的茶苗、肥料和培训服务能够显著增强茶农的参与度。基于此,文章提出定制化农户需求、精准化市场定位及降低参与成本等建议,以提升茶农参与意愿,促进石阡苔茶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农 特色农业 产业链服务构建 影响因素 石阡苔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时空动态特征及其影响机制
11
作者 魏珩 吴路华 +2 位作者 杨东妮 陈丹 熊露莎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7277-7296,共20页
农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碳源汇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非常敏感。然而,当前气候变化及其碳氮耦合作用对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过程的影响贡献与驱动机制尚不明晰。基于总初级生产力(GPP)、净初级生产力(NPP)和净生态系... 农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碳源汇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非常敏感。然而,当前气候变化及其碳氮耦合作用对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过程的影响贡献与驱动机制尚不明晰。基于总初级生产力(GPP)、净初级生产力(NPP)和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三种碳汇指标,以及系统总呼吸(Rs)、自养呼吸(Ra)和异养呼吸(Rh)三种碳源指标构建6种情景,揭示了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时空演变趋势特征,并基于Lindeman-Merenda-Gold(LMG)模型定量评估了气候变化及其碳氮耦合作用对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变化影响贡献。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碳汇与碳源均表现为波动增长趋势,其中GPP、NPP和NEP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27、1.65与0.15 g C m^(-2) a^(-1),Rs、Ra和Rh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12、2.62与1.50 g C m^(-2) a^(-1),由于较高的呼吸作用,中国农田生态系统总体表现为弱碳汇;(2)2000-2020年中国农田生态系统除Rs/GPP以0.12%的速率小幅增长外,NEP/NPP、NEP/GPP及NEP/Rs均呈减少趋势,变化速率分别为-0.28%、-0.39%和-0.46%,呼吸主导作用逐渐加强导致碳汇主导作用减弱;(3)CO_(2)施肥和氮沉降对中国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汇增长的贡献为28.98%,主控了25.30%的农田碳汇区域。然而,CO_(2)施肥和氮沉降也导致了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碳源增强,二者相对贡献率为32.41%,主控了26.75%的农田碳源区域。(4)GPP弱主导机制驱动了中国农田生态系统NEP的增长,GPP是碳汇区(KNEP>0)碳汇增长的主要驱动因子,主控了77.14%的农田碳汇区域。相反,Rs强主导机制导致了中国农田生态系统NEP下降,Rh是碳源区(KNEP<0)碳源增强的主要驱动因子,主控了46.98%的农田碳源区域。研究结果可为巩固提升农田生态系统碳汇,促进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 碳汇 气候变化 NPP NE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区盐碱地种植甜高粱对磷钾和有机肥的响应
12
作者 尹波 丁新泉 +3 位作者 邢存芳 田风霞 侯建伟 杨莉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84-1594,共11页
甜高粱是可再生的、清洁型生物质能源作物,是化石燃料的重要替代资源,因而受到全球关注;其高生物量和对逆境的强耐受性为盐碱地的植物修复提供了巨大潜力。以低投、高产、改土为目标,在黄河三角洲缺磷富钾盐碱地区开展了为期2年的大田试... 甜高粱是可再生的、清洁型生物质能源作物,是化石燃料的重要替代资源,因而受到全球关注;其高生物量和对逆境的强耐受性为盐碱地的植物修复提供了巨大潜力。以低投、高产、改土为目标,在黄河三角洲缺磷富钾盐碱地区开展了为期2年的大田试验,通过测定不同施肥处理下甜高粱各茎节糖锤度、养分含量、植株生物量及土壤性状等指标,确定甜高粱对磷、钾和有机肥的响应及施肥策略。研究发现:甜高粱茎秆中的糖分含量呈中间高两端低的正态型分布,中段茎节是高储糖茎段,可重点利用。与单施磷肥相比,追施磷钾肥能促进茎节糖分积累以及氮、磷含量提高。单施磷肥,无论基施还是追施,均无法提高茎节糖锤度。与单施磷肥相比,磷肥与有机肥配合基施则促进了甜高粱临近成熟期糖分的快速积累,增加茎节钠含量,抑制钠向籽粒转移,节长缩短,提高了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和钙含量,降低了0~30 cm土层土壤pH。推荐甜高粱基施P2O580~120 kg∙hm^(−2)、有机质213 kg∙hm^(−2)、N 90 kg∙hm^(−2),拔节期追施K2O 52 kg∙hm^(−2),出苗后138 d砍收茎秆,从而获得较高糖产量。本研究结果为盐碱地区种植生物质能源作物甜高粱提供了施肥依据,将促进缺磷富钾盐碱地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生物质能源作物 盐碱地 施肥 收获时间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发展领域农业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13
作者 田文勇 陈玉 +1 位作者 吴蔓 苏嘉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8期117-121,共5页
为满足农村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硕士(以下简称“专硕”)研究生培养的现实需要,本文探讨了“多学科知识+实践应用”、科技小院、“双导师+专业教师”、产学研一体化等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对其在协同创新机制、产教融合、“双导师制”落实等... 为满足农村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硕士(以下简称“专硕”)研究生培养的现实需要,本文探讨了“多学科知识+实践应用”、科技小院、“双导师+专业教师”、产学研一体化等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对其在协同创新机制、产教融合、“双导师制”落实等方面的培养现状进行分析,以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具体来说,构建需求导向型科研体系,共建校企合作等学习平台,优化协同创新机制;构建山区特色农业创新服务链,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实施导师产业浸润计划,构建职业技能强化体系,优化双导师协同机制,建立导师能力跟踪反馈系统,积极落实“双导师制”;实施分类培养体系改革,构建三维能力锻造机制,创新动态化培养路径,强化产学协同育人闭环,共建校内外管理模式。本研究有助于满足农村发展领域专硕研究生培养的现实需要,培养更多知农、爱农、为农的新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硕士 农村发展 乡村振兴 科技小院 山区特色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铜仁市植烟土壤pH特征及其酸化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谭智勇 谌潇雄 +4 位作者 刘杰 李强 赵辉 白彬 艾永峰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2-57,共6页
采用GPS定位技术,对贵州省铜仁市基本烟田进行土壤取样,研究了区域植烟土壤pH总体特征、空间变异特征及其酸化驱动因子.结果表明:铜仁市植烟土壤pH值变幅为4.17~8.29,均值为6.00,单从均值看属于适宜水平,但从样本分布情况来看,仅有34.16... 采用GPS定位技术,对贵州省铜仁市基本烟田进行土壤取样,研究了区域植烟土壤pH总体特征、空间变异特征及其酸化驱动因子.结果表明:铜仁市植烟土壤pH值变幅为4.17~8.29,均值为6.00,单从均值看属于适宜水平,但从样本分布情况来看,仅有34.16%的植烟土壤pH处于适宜水平,42.08%的植烟土壤pH处于低或者极低水平,铜仁市植烟土壤存在酸化的问题.半方差函数和空间插值的结果反映了铜仁市植烟土壤pH的空间变异是由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碱解氮和交换性氢是铜仁市植烟土壤的主要致酸因子,盐基饱和度、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是铜仁市植烟土壤酸化的控制因子,铜仁市植烟土壤pH是多个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应根据土壤pH区域差异,适当增加含钙、镁物料的投入,控制氮肥的使用,以维持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仁市 植烟土壤 PH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结构变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分析--“五大发展理念”视角下 被引量:3
15
作者 罗忠青 刘坤新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6-189,共4页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逐步迈入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如何实现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则成为重点关注领域。本文首先基于五大发展理念,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界定,并构建了包含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的经济高质量...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逐步迈入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如何实现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则成为重点关注领域。本文首先基于五大发展理念,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界定,并构建了包含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地,基于全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消费结构变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指出:整体而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出逐年递增的发展态势,且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的区域排序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总样本回归结果指出,消费结构的变化显著促进了地区经济高质量的发展。空间异质性检验发现,东西部地区的消费结构变化显著驱动了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而中部地区的影响效应并不显著。基于上述的研究,从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视角,提出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结构变化 经济高质量发展 影响效应 空间异质性检验 全国省级面板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家庭农场经济效益分析与展望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厅厅 胡江峰 《农业展望》 2020年第7期26-31,共6页
家庭农场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经济主体之一。基于1 811个市级家庭农场的调研数据,重点围绕贵州省铜仁市家庭农场经济效益开展分析;从农场个体特征、农场经营条件、外部支持情况以及农场示范作用等4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 家庭农场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经济主体之一。基于1 811个市级家庭农场的调研数据,重点围绕贵州省铜仁市家庭农场经济效益开展分析;从农场个体特征、农场经营条件、外部支持情况以及农场示范作用等4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有序Logit回归模型对家庭农场的经济效益开展了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市级示范性农场的认定对家庭农场经济效益的影响特别显著;自有资金充足程度、生产经营规模、农场经营时间、家庭劳动力对家庭农场经济效益发挥着积极的正向促进作用;尽量控制高龄劳动力的投入、促进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将能更有效地推动家庭农场经济效益增长。最后,从示范性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特色化发展要素融合业态、协同式健全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家庭农场经济效益的政策建议,展望了家庭农场未来在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中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农场 经济效益 有序Logit回归模型 乡村振兴 铜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仁市辣椒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辉 王喜英 +1 位作者 徐仕强 谭智勇 《南方农业》 2021年第10期13-15,28,共4页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辣椒产业已经成为贵州省铜仁市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重点论述了铜仁市辣椒产业发展现状,根据辣椒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种质资源的开发、完善辣椒产业链、拓宽销售渠道、培育龙头企业、加大人...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辣椒产业已经成为贵州省铜仁市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重点论述了铜仁市辣椒产业发展现状,根据辣椒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种质资源的开发、完善辣椒产业链、拓宽销售渠道、培育龙头企业、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等方面提出铜仁市辣椒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产业现状 问题 对策建议 贵州省铜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理共同体视阈下茶产业集群经济效益:困境与路径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厅厅 徐代刚 《茶叶学报》 2022年第3期179-188,共10页
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茶产业集群发展有助于激活农业全产业链、畅通产业经济“内循环”“双循环”、繁荣区域经济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提供坚实保障。文章着眼治理共同体视阈研究茶产... 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茶产业集群发展有助于激活农业全产业链、畅通产业经济“内循环”“双循环”、繁荣区域经济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提供坚实保障。文章着眼治理共同体视阈研究茶产业集群经济带动效益,构建实证模型,揭示发展困境,总结影响因素,探寻实践路径,提出深化要素融合、建立健全茶产业集群发展体系,固化链条衔接、凸显集聚茶产业集群发展优势,强化内生动力、着力夯实茶产业集群发展后劲等政策启示,为地方党委和政府推动茶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参考与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产业集群 治理共同体 高质量发展 推动经济发展 价值共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位商方法的铜仁市生猪产业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田文勇 张姗 《贵州畜牧兽医》 2018年第4期1-5,共5页
为掌握铜仁市各区(县)生猪产业发展情况,采用区位商分析法评价铜仁市10个区(县)生猪产业发展的专业化水平。结果:各区(县)的生猪产业专业化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德江县、江口县具有生猪产业发展优势,万山区次之,碧江区、玉... 为掌握铜仁市各区(县)生猪产业发展情况,采用区位商分析法评价铜仁市10个区(县)生猪产业发展的专业化水平。结果:各区(县)的生猪产业专业化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德江县、江口县具有生猪产业发展优势,万山区次之,碧江区、玉屏县、石阡县、思南县、印江县、沿河县、松桃县不适合发展生猪产业。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加大生猪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培育生猪产业优势、加快畜牧业规模化养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猪疾病预防控制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猪产业 铜仁市 区位商 聚类分析 评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OT模型的铜仁市“第六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20
作者 赵红雷 陈书慧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期185-189,共5页
本文阐述了铜仁市“第六产业”发展现状,基于SWOT模型分析了铜仁市“第六产业”发展具有区位交通便利、基础产业雄厚、生态资源丰富和旅游客源充足等优势,存在思想认识不足、土地流转缓慢、资金缺口较大等劣势,面临政策环境优良、品牌... 本文阐述了铜仁市“第六产业”发展现状,基于SWOT模型分析了铜仁市“第六产业”发展具有区位交通便利、基础产业雄厚、生态资源丰富和旅游客源充足等优势,存在思想认识不足、土地流转缓慢、资金缺口较大等劣势,面临政策环境优良、品牌效应显著、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模式多样等机遇,面临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矛盾、土地供需矛盾等挑战,提出了分类规划实施、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的增长型策略,创新工作机制、创造条件发展“第六产业”的扭转型策略,兼顾利益双方、平衡土地供需矛盾的差异型策略,探索创新土地供给方式、发展特色林下经济的防御型策略,以期为促进铜仁市“第六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产业” SWOT模型 发展策略 贵州铜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