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C共掺杂锐钛矿相TiO_2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宗宝 贾礼超 王霞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44-850,共7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研究了N和C原子分别单掺杂和双掺杂锐钛矿TiO2的形成能、晶体结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原子替位掺杂后体系晶格发生畸变;C替位掺杂更倾向于替代Ti位,而非O位;替位掺杂使TiO2光...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研究了N和C原子分别单掺杂和双掺杂锐钛矿TiO2的形成能、晶体结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原子替位掺杂后体系晶格发生畸变;C替位掺杂更倾向于替代Ti位,而非O位;替位掺杂使TiO2光吸收带边发生了明显红移,且在可见光区域的吸收效率明显增加,大大提高了光催化效率.与单掺杂比较发现,N、C双掺杂红移现象更加明显,为较好的掺杂改性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光催化 锐钛矿TIO2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ANATASE T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掺杂MgF_2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宗宝 冯云光 +2 位作者 王霞 周勋 杨卫强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51-556,共6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计算了过渡金属Ni不同比例(16.67%,12.5%,8.33%,6.25%)掺杂的MgF_2晶体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通过对比发现,由于Ni原子的掺入,体系的禁带宽度减小且能带中出现中间...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计算了过渡金属Ni不同比例(16.67%,12.5%,8.33%,6.25%)掺杂的MgF_2晶体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通过对比发现,由于Ni原子的掺入,体系的禁带宽度减小且能带中出现中间杂质带.另外,介电函数虚部以及吸收光谱图中均出现双峰结构,结合前人的计算给出了详细的物理机制.上述现象,揭示了Ni掺杂MgF_2体系在光学元器件方面的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DFT) 第一性原理 Ni掺杂MgF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钛酸钡基无铅压电陶瓷物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冯云光 石维 +1 位作者 樊丽娟 祝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9-43,共5页
如何提高无铅压电陶瓷的压电性能是当前国内外压电铁电材料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之一。在归纳和分析锆钛酸铅陶瓷高性能起因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有关高性能钛酸钡基无铅压电陶瓷的报道,着重对钛酸钡基陶瓷高压电性能的物理机制的研发进展进行... 如何提高无铅压电陶瓷的压电性能是当前国内外压电铁电材料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之一。在归纳和分析锆钛酸铅陶瓷高性能起因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有关高性能钛酸钡基无铅压电陶瓷的报道,着重对钛酸钡基陶瓷高压电性能的物理机制的研发进展进行评价,以期为高性能无铅压电陶瓷材料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铅压电陶瓷 钛酸钡 压电性能 物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T_c钙钛矿结构压电陶瓷物理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石维 席世海 +3 位作者 邓郁旭 李兢 肖定全 朱建国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138-141,共4页
高性能高居里温度的压电陶瓷是当前国内外压电铁电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归纳钙钛矿结构压电陶瓷居里温度的物理机理的基础之上,结合近年来的文献报道,对影响钙钛矿结构陶瓷居里温度的物理机理研究进展进行分析讨论,以期为高性能高居... 高性能高居里温度的压电陶瓷是当前国内外压电铁电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归纳钙钛矿结构压电陶瓷居里温度的物理机理的基础之上,结合近年来的文献报道,对影响钙钛矿结构陶瓷居里温度的物理机理研究进展进行分析讨论,以期为高性能高居里温度压电陶瓷的设计和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结构 压电陶瓷 居里温度 物理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N)双掺杂MgF_2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霞 李宗宝 +1 位作者 谢泉 邓明森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1-106,共6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并选择GGA+PBE相关泛函理论,计算并对比了纯MgF2晶体、Fe掺杂MgF2晶体、N掺杂MgF2晶体和(Fe,N)不同位置双掺杂MgF2晶体的晶体结构、电子结构以及吸收光谱.研究了不同替位掺杂方式对MgF2光...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并选择GGA+PBE相关泛函理论,计算并对比了纯MgF2晶体、Fe掺杂MgF2晶体、N掺杂MgF2晶体和(Fe,N)不同位置双掺杂MgF2晶体的晶体结构、电子结构以及吸收光谱.研究了不同替位掺杂方式对MgF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掺杂后离子之间的协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Fe和N近邻双掺杂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光吸收效率较非近邻更强,为(Fe,N)双掺杂调制的较佳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氮铁双掺杂MgF2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掺杂氧化锌磁性和电子结构GGA和GGA+mBJ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樊帅伟 刘泽华 +1 位作者 李宗宝 李卫彬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4-117,共4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全势线性缀加平面波方法,分别采用GGA和GGA+mBJ为交换关联势,对铜掺杂在稳定的六角纤锌矿结构氧化锌的电子结构和磁性进行了计算.由GGA计算得到的电子结构表明铜掺杂氧化锌是半金属材料,而GGA+mBJ计算得到的电子...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全势线性缀加平面波方法,分别采用GGA和GGA+mBJ为交换关联势,对铜掺杂在稳定的六角纤锌矿结构氧化锌的电子结构和磁性进行了计算.由GGA计算得到的电子结构表明铜掺杂氧化锌是半金属材料,而GGA+mBJ计算得到的电子结构表明铜掺杂氧化锌不具有半金属材料特征,而是典型的磁性半导体材料,与Buchholz等的实验结果一致,相对于GGA近似计算,GGA+mBJ计算的结果更能反映材料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势线性缀加平面波方法 交换关联势 磁性 电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杂化化合物[Cu(μ-cbdca)(H_2O)]_n的电子结构及铁磁性(英文)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宗宝 姚凯伦 刘祖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681-1684,共4页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的FP_LAPW方法,对以铜离子为磁性中心的化合物[Cu(μ-cbdca)(H2O)]n(cbdca=cyclobutanedicarboxylate)的电子结构及磁性质进行了计算.对该材料的铁磁性、反铁磁性和非磁性三种状态下的总能量进行...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的FP_LAPW方法,对以铜离子为磁性中心的化合物[Cu(μ-cbdca)(H2O)]n(cbdca=cyclobutanedicarboxylate)的电子结构及磁性质进行了计算.对该材料的铁磁性、反铁磁性和非磁性三种状态下的总能量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Cu(μ-cbdca)(H2O)]n的铁磁态能量最低,该化合物为稳定的铁磁性物质,该结果与实验吻合较好.对原子磁矩的计算结果发现,铜原子对化合物磁性的贡献较大,双齿配体上的氧原子和碳原子的贡献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结构 FPLAP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造A356铝合金的低周疲劳行为 被引量:11
8
作者 宋谋胜 冉茂武 +1 位作者 孔园园 晏登扬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38-545,共8页
研究不同加钛方式和钛含量对铸造A356铝合金常温低周疲劳行为的影响,分析合金疲劳断口的形貌特征。结果表明:4种A356合金均表现出明显的循环硬化行为,但Ti含量(质量分数)为0.14%的合金比Ti含量为0.10%的合金具有更高的循环硬化率。在低... 研究不同加钛方式和钛含量对铸造A356铝合金常温低周疲劳行为的影响,分析合金疲劳断口的形貌特征。结果表明:4种A356合金均表现出明显的循环硬化行为,但Ti含量(质量分数)为0.14%的合金比Ti含量为0.10%的合金具有更高的循环硬化率。在低应变时,加钛方式对合金的循环硬化影响相近;而在高应变时,电解加钛A356合金表现为类似"饱和"的准稳定形变行为,熔配加钛合金则表现为持续的循环硬化特征。加钛方式对A356合金低周疲劳寿命的影响不明显,其疲劳寿命仅受合金中Ti含量的影响;Ti含量为0.10%的A356合金较Ti含量为0.14%的合金具有更优异的低周疲劳寿命,这主要是由于前者具有较低的屈服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356合金 低周疲劳 循环硬化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GSPT压电陶瓷的高温加速度传感器 被引量:8
9
作者 石维 朱建国 +2 位作者 肖定全 王强 欧永康 《压电与声光》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49-551,555,共4页
研究了一种基于0.02BiGaO3-0.32BiScO3-0.66PbTiO3(BGSPT66)压电陶瓷的高温加速度传感器。采用传统固相法制备了BGSPT66的压电陶瓷,其压电系数(d33)约为320pC/N,居里温度(TC)约为465℃;设计了以BGSPT陶瓷作为压电振子的垂压式加速度传感... 研究了一种基于0.02BiGaO3-0.32BiScO3-0.66PbTiO3(BGSPT66)压电陶瓷的高温加速度传感器。采用传统固相法制备了BGSPT66的压电陶瓷,其压电系数(d33)约为320pC/N,居里温度(TC)约为465℃;设计了以BGSPT陶瓷作为压电振子的垂压式加速度传感器,进行了灵敏度与温度稳定性依赖关系测试。实验表明,BG-SPT加速度传感器在20~200℃具有稳定的输出信号,相对灵敏度(S)约为18mV.s2/mm,并有较好的低频稳定性。这种压电加速度传感器体积小,灵敏度高及温度稳定性好,有望在石油勘探和航空航天等相关领域获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陶瓷 高居里温度 加速度传感器 灵敏度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o)双掺杂TiO_2改性第一性原理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宗宝 王霞 +1 位作者 周勋 祝娅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6-211,共6页
为提高TiO2晶体的光催化性能,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研究了S和Co分别单掺杂和双掺杂锐钛矿TiO2的晶体结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原子替位掺杂后体系晶格畸变较小;禁带中杂质能级的出现使TiO2光吸收带... 为提高TiO2晶体的光催化性能,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研究了S和Co分别单掺杂和双掺杂锐钛矿TiO2的晶体结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原子替位掺杂后体系晶格畸变较小;禁带中杂质能级的出现使TiO2光吸收带边发生了明显红移,且在可见光区的吸收效率显著增加,大大提高了光催化效率.与单掺杂比较发现,(S,Co)双掺杂红移现象更加明显且在可见光区均有吸收,为较好的掺杂改性方式.该成果对实验合成性能较佳的TiO2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GGA+U 光催化 锐钛矿TIO2 能带 态密度 光学性质 双掺杂 性能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微格教学技能训练 被引量:7
11
作者 樊丽娟 王金德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0-82,共3页
教育改革的成败关键在教师,只有把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教师教育的改革方向,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才能不断造就高质量的教育。由于微格教学在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促进教学反思上的特殊作用,它应成为通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微格教学 教学技能 反思 教学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蔓延反应制备ZrC粉末的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宋谋胜 冉茂武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7-182,共6页
利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在Al-Zr-C粉末中原位制备了ZrC粉末。通过DTA试验并结合燃烧反应淬熄处理,研究了Al-Zr-C体系原位合成ZrC粉末的反应行为与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在Al-Zr-C粉末中,Al与Zr之间形成ZrAl3金属间化合物的反应更易发生,... 利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在Al-Zr-C粉末中原位制备了ZrC粉末。通过DTA试验并结合燃烧反应淬熄处理,研究了Al-Zr-C体系原位合成ZrC粉末的反应行为与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在Al-Zr-C粉末中,Al与Zr之间形成ZrAl3金属间化合物的反应更易发生,然后利用该反应放出的大量热量,C与ZrAl3熔体发生反应而生成热力学上更稳定的ZrC相,并还原出-αAl相。混合粉末中的A l不仅作为稀释剂来降低反应温度而抑制ZrC晶粒的长大,更是作为反应物参与了整个合成反应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C 自蔓延合成 DTA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Zr_(0.5)Zn_(0.5))O_3-PbTiO_3高温压电陶瓷的结构与相变温度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石维 冯云光 +3 位作者 秦伟 李兢 肖定全 朱建国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72-475,共4页
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备了(1-x)Bi(Zn0.5Zr0.5)O3-xPbTiO3(BZZPTx)陶瓷,并利用XRD、SEM,介温等方法分析表征样品。XRD测试结果显示,当x>0.67时,可获得单一四方相钙钛矿结构的BZZPTx陶瓷,通过XRD精修数据计算出BZZPTx体系陶瓷具有较... 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备了(1-x)Bi(Zn0.5Zr0.5)O3-xPbTiO3(BZZPTx)陶瓷,并利用XRD、SEM,介温等方法分析表征样品。XRD测试结果显示,当x>0.67时,可获得单一四方相钙钛矿结构的BZZPTx陶瓷,通过XRD精修数据计算出BZZPTx体系陶瓷具有较大的四方畸变度(c/a>1.1);介温测试表明BZZPTx体系的居里温度均超过500℃,最高的居里温度组分为BZZPT0.67,Tc~668℃;实验表明该压电陶瓷体系的弱压电活性跟较大的四方畸变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 相变温度 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量程折射率仪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冉茂武 陈险锋 曹庄琪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6-209,共4页
利用亚毫米尺度对称金属包覆波导,提出了一种大量程折射率仪的工作原理,这种仪器可测量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折射率。原理上,只要待测介质对所用激光波长透明,折射率测量范围不受限制。通过对空气、纯水和LiNbO_3晶体的测量,结果表明仪器... 利用亚毫米尺度对称金属包覆波导,提出了一种大量程折射率仪的工作原理,这种仪器可测量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折射率。原理上,只要待测介质对所用激光波长透明,折射率测量范围不受限制。通过对空气、纯水和LiNbO_3晶体的测量,结果表明仪器的测量精度小于3.0×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子学 衰减全反射 共振角度 折射率 精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热压制备TiC/Al复合材料的形成途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谋胜 冉茂武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2-95,共4页
利用场激发反应热压合成技术研究了Al-Ti-C混合粉末体系制备TiC/Al产物的过程与致密性,并结合DSC实验分析了该体系合成TiC相的形成途径。结果表明,采用反应热压合成法完全能够制备较致密的TiC/Al复合材料。该体系形成TiC相的反应过程为:... 利用场激发反应热压合成技术研究了Al-Ti-C混合粉末体系制备TiC/Al产物的过程与致密性,并结合DSC实验分析了该体系合成TiC相的形成途径。结果表明,采用反应热压合成法完全能够制备较致密的TiC/Al复合材料。该体系形成TiC相的反应过程为:Ti(s)+3Al(s)=TiAl3(s)→Al(s)=Al(l)→Ti(s)+3Al(l)=TiAl3(s)→TiAl3(s)=TiAl3(l)→TiAl3(l)+C(s)=TiC(s)+Al(l)。混合粉末中的Al不仅作为稀释剂降低体系的反应温度而细化TiC晶粒,还作为反应剂参与了整个反应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热压 TIC 途径 稀释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SYPTx压电陶瓷的结构与压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石维 裴颖 +3 位作者 魏建帅 陈强 肖定全 朱建国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27-1029,1033,共4页
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备了(1-x)(0.96BiScO3-0.04BiYbO3)-xPbTiO3(0.58≤x≤0.66,BSYPTx)压电陶瓷。XRD图谱分析表明,BSYPTx具有钙钛矿结构,BSYPTx陶瓷四方相到三方相的转变区域存在于x=0.64附近,即是该体系的准同型相界(MPB)。在相界... 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备了(1-x)(0.96BiScO3-0.04BiYbO3)-xPbTiO3(0.58≤x≤0.66,BSYPTx)压电陶瓷。XRD图谱分析表明,BSYPTx具有钙钛矿结构,BSYPTx陶瓷四方相到三方相的转变区域存在于x=0.64附近,即是该体系的准同型相界(MPB)。在相界附近,BSYPTx陶瓷具有较优良的压电性能:压电常数d33≈426 pC/N,机电耦合系数kp=0.52;介温曲线显示,BSYPTx陶瓷相界附近的居里温度TC=430℃。Yb3+的引入提高了BSPT陶瓷的电滞回线的矩形度,最大的剩余极化强度Pr=43μC/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SYPTx 高居里温度 压电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YbO_3固溶极限对BSPT压电陶瓷结构和电学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石维 冷森林 +2 位作者 龙禹 朱建国 肖定全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23-628,共6页
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备了yBiYbO3-(0.36–y)BiScO3-0.64PbTiO3(BSYPT-0.64/y)体系压电陶瓷。X射线衍射显示BSYPT-0.64/y陶瓷体系为单一的钙钛矿结构;SEM测试结果显示当y=0.1时陶瓷表面形貌出现异常,当y=0.14时有大量粒径为0.3~0.5μm... 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备了yBiYbO3-(0.36–y)BiScO3-0.64PbTiO3(BSYPT-0.64/y)体系压电陶瓷。X射线衍射显示BSYPT-0.64/y陶瓷体系为单一的钙钛矿结构;SEM测试结果显示当y=0.1时陶瓷表面形貌出现异常,当y=0.14时有大量粒径为0.3~0.5μm的细小晶粒析出在陶瓷的表面;EDS能谱分析发现细小晶粒主要成分为Bi、Yb、Ti、Sc和O,表明BiYbO3的含量超过10%时为BSYPT-0.64/y陶瓷体系的固溶极限区域;通过BSYPT-0.64/y陶瓷的压电性能、铁电性能测试,介温特性(Tc^450℃)结果分析发现当y>0.1时,BiYbO3固溶极限析出是相对孤立的行为,不是影响BSYPT-0.64/y的结构和电学性能的主要因素,而其结构和电学性能的降低依赖于Sc/Pb相对含量比的降低导致组分对准同型相界的偏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溶极限 压电陶瓷 居里温度 铁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级联型波导中古斯-汉欣位移的增强
18
作者 冉茂武 陈凡 +1 位作者 曹庄琪 陈险蜂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1-95,共5页
前期的工作已经证明,由于共振效应和渗透深度的增加,利用毫米尺度对称金属包覆波导和自由空间耦合技术,可获得毫米量级的古斯-汉欣(Goos-Hnchen)位移。本文在此基础上,利用一对对称金属包覆波导组成级联型结构,研究了这种结构中古斯-汉... 前期的工作已经证明,由于共振效应和渗透深度的增加,利用毫米尺度对称金属包覆波导和自由空间耦合技术,可获得毫米量级的古斯-汉欣(Goos-Hnchen)位移。本文在此基础上,利用一对对称金属包覆波导组成级联型结构,研究了这种结构中古斯-汉欣位移的增强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当激光波长变化43pm时,由CCD探测器测量得到的古斯-汉欣位移达到了2215m,约为单级波导古斯-汉欣位移的2倍,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斯-汉欣位移 光波导 级联型结构 光开关 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SMPTx高温压电陶瓷的结构和介温特性
19
作者 石维 孔圆圆 +2 位作者 陈琳 肖定全 朱建国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13,共3页
采用传统固相方法制备了(1-x)(0.15BiScO3-0.85PbTiO3)-xBi(Mg1/2Ti1/2)O3(BSMPTx)压电陶瓷体系,并利用XRD,SEM,介温等仪器和方法分析表征样品。XRD测试结果显示,Bi(Mg1/2Ti1/2)O3有助于0.15BiScO3-0.85PbTiO3陶瓷的烧结,当x=0.05~0.1... 采用传统固相方法制备了(1-x)(0.15BiScO3-0.85PbTiO3)-xBi(Mg1/2Ti1/2)O3(BSMPTx)压电陶瓷体系,并利用XRD,SEM,介温等仪器和方法分析表征样品。XRD测试结果显示,Bi(Mg1/2Ti1/2)O3有助于0.15BiScO3-0.85PbTiO3陶瓷的烧结,当x=0.05~0.1时,可获得单一四方相钙钛矿结构的BSMPTx陶瓷,BSMPTx体系具有较大的四方畸变度(c/a>1.1);介温测试表明BSMPTx体系的居里温度高于没有掺杂0.15BiScO3-0.85PbTiO3陶瓷,其居里温度Tc超过500℃,最高的居里温度组分为BSMPT0.1,Tc~540℃;实验表明该压电陶瓷体系的弱压电活性跟较大的四方畸变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陶瓷 居里温度 四方畸变 压电性能 钙钛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2O和CO2在N+Fe/TiO2(101)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20
作者 李宗宝 王霞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3-98,共6页
基于周期性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N2O和CO2气体在N/Fe共掺杂锐钛矿TiO2(101)面最稳定结构的吸附,并与其在洁净TiO2(101)面的结果进行了对比.详细比较了三原子气体不同吸附位、不同吸附端在Fe位及N位吸附的吸附能、键长和键角的变化.结果表... 基于周期性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N2O和CO2气体在N/Fe共掺杂锐钛矿TiO2(101)面最稳定结构的吸附,并与其在洁净TiO2(101)面的结果进行了对比.详细比较了三原子气体不同吸附位、不同吸附端在Fe位及N位吸附的吸附能、键长和键角的变化.结果表明:N2O在Fe位吸附较清洁表面强,为化学吸附;CO2在改性表面的吸附较清洁表面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钛矿TIO2 密度泛函理论 N Fe共掺杂 吸附能 三原子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