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理论基础、符号标识与意义建构
被引量:5
- 1
-
-
作者
龙金菊
-
机构
铜仁学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
-
出处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9,共13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多元一体格局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研究”(21CMZ020),项目负责人:徐欣顺
贵州省理论创新课题铜仁学院专项联合课题“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紧密融合路径研究”(GZLCLHZX-2023-13),项目负责人:龙金菊
铜仁学院博士科研启动项目“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民族互嵌的情感路径研究”(TRXYDH2010),项目负责人:龙金菊。
-
文摘
形象本身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内在体系,是主客体之间发生有效互动与联结的重要载体。形象分析是厘清各种关系图式分野、对人类所需的意义进行阐释的客观需要。关于形象的研究主要形成图像论、符号论与意识形态论三种理论取向,这些理论都突出了形象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是主客观共同作用的结果。立足于形象的生成过程及其多层级转化机制,并结合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研究文献可以发现,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亦是多层级不断发生互动与意义关联的动态发展过程。有必要从形象研究的理论谱系中探寻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的生成机制、符号标识与意义建构,进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强有力的解释,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理论基础。在具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建设与叙事中,应依据历史记忆符号汇聚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之源、依靠政治文化符号具象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之体、依托语言文字符号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之意。有必要在整体性视角中兼顾历史性与现代性、统一物质性与精神性、融通共同性与差异性、贯通民族性与世界性,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的多维互构。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建构对于提升国家形象、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
-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
文化符号
-
Keywords
the Chinese nation community
conscious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 community
image of the Chinese nation community
cultural symbols
-
分类号
D63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