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铁道车辆噪声机理解析及对策研究
1
作者 刘岩 阿久津滕则 南秀树 《中国铁路》 2000年第7期28-30,共3页
通过对日本既有线铁道车辆噪声源的解析和现车试验,提出了降低噪声的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 铁道车辆 噪声 试验 解析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铁道信号技术系列介绍(四)——采用无线方式的列车控制系统(CARAT) 被引量:1
2
作者 长谷川丰 邹振民 《中国铁路》 1998年第3期40-43,共4页
介绍了日本铁路无线方式的列车控制系统开发背景,现有控制系统,新系统的概念、系统的优点,系统的基本技术和系统开发现状,以及系统展望和今后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 列车控制系统 无线传输 铁路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高速铁路沿线的环保技术 被引量:6
3
作者 前田达夫 彭惠民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4-67,共4页
阐述日本高速铁路沿线的环境问题如:噪声、振动、隧道微气压波、低频音、土壤污染等,介绍解决沿线环保问题的新技术、新动向。
关键词 日本 高速铁路 环保技术 沿线环境 噪声 振动 隧道微气压波 低频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网故障的自动诊断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久须美俊一 彭惠民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1-63,共3页
介绍在电气轨道综合试验车上自动诊断接触网故障及工作状态的新技术,包括诊断接触导线的磨损,受电弓受到的冲击,离线检测,接触网间相互距离,受电弓与接触导线间的接触力检测等项目。
关键词 接触网 故障自动诊断 检测车 维修 电气化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超声波探测道口障碍物的道口安全新技术
5
作者 佐藤和敏 彭惠民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5-67,共3页
运用高新技术有效管理道口安全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介绍了利用超声波传感器探测道口障碍物的新型装置,阐述了该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与特征,并具体分析了超声探测的方法及探测范围。
关键词 超声波探测 道口障碍物 道口安全 新技术 日本 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铁路的前瞻性研究项目
6
作者 稻见 光俊 袁元豪(编译) 李玉梅(编译)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2-54,共3页
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铁道综合技术研究所结合铁路及社会的发展动向,提出了日本铁路到2025年将新干线路网的运行速度提高到350km/h的发展目标。在制定并已完成2000—2004年前瞻性课题研究计划的基础上,又制定了2005—2009年新的研究计划... 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铁道综合技术研究所结合铁路及社会的发展动向,提出了日本铁路到2025年将新干线路网的运行速度提高到350km/h的发展目标。在制定并已完成2000—2004年前瞻性课题研究计划的基础上,又制定了2005—2009年新的研究计划,定名为RESEARCH2005。新计划从运用动态客流编制有效运行图,到实现信号装置的标准化以及提高安全性、舒适性的人机模拟技术等方面确定了研究目标及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铁路 前瞻性 基本计划 研究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梯形轨枕轨道降噪性能试验分析 被引量:28
7
作者 战家旺 夏禾 +2 位作者 善田康雄 井上宽美 齐琳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6-40,共5页
通过在北京地铁5号线高架桥梯形轨枕轨道试验段上进行的现场噪声测试,对比分析列车通过梯形轨枕轨道和普通板式轨道时桥梁附近的噪声,研究梯形轨枕轨道的噪声频谱特性及随列车速度变化的规律。测试结果表明:梯形轨枕轨道的降噪能力明显... 通过在北京地铁5号线高架桥梯形轨枕轨道试验段上进行的现场噪声测试,对比分析列车通过梯形轨枕轨道和普通板式轨道时桥梁附近的噪声,研究梯形轨枕轨道的噪声频谱特性及随列车速度变化的规律。测试结果表明:梯形轨枕轨道的降噪能力明显优于普通板式轨道,从时域看,噪声随着列车速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梯形轨枕轨道的噪声值比普通板式轨道低;从频域看,噪声主要集中在60~4 000 Hz范围内,在轨道附近测点和25 m处测点处以1 000 Hz以上的高频轮轨噪声为主,在梁底测点处100~150 Hz范围内的低频结构噪声占很大比重;在1~4 Hz和30~1 000 Hz频域范围内,梯形轨枕轨道的噪声比普通板式轨道平均低6 dB;在4~30及1 000 Hz以上频域范围,2种轨道的噪声水平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高架桥 梯形轨枕轨道 普通板式轨道 降噪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动态有限元模型的轮轨磨耗数值分析 被引量:31
8
作者 常崇义 王成国 金鹰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9-95,共7页
提出基于三维动态有限元模型的轮轨形面磨耗的数值预测方法,应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轮轨滚动接触过程中的磨耗问题进行数值仿真研究。分析中,轮、轨材料采用双线性的弹塑性本构模型,联合使用有限元隐式(静... 提出基于三维动态有限元模型的轮轨形面磨耗的数值预测方法,应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轮轨滚动接触过程中的磨耗问题进行数值仿真研究。分析中,轮、轨材料采用双线性的弹塑性本构模型,联合使用有限元隐式(静态)和显式(瞬态)求解方法模拟轮轨瞬态滚动接触过程;采用基于微面积的Archards磨耗模型的积分形式,对轮轨材料的滚动磨损进行计算;用基于三次样条插值函数的曲线光滑技术,对磨耗过程的磨损量分布进行光滑化处理,再根据光滑化后的磨损分布来更新轮轨形面;用Laplace网格光滑技术对车轮踏面和轨轮轨头内部的有限元网格进行光滑化处理。以以往轮轨试验为实例对数值分析模型和方法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与数值分析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磨耗 三维有限元模型 轮轨接触 磨损模型 轮轨形面 网格光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车组运用计划及其编制算法 被引量:39
9
作者 赵鹏 富井规雄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共7页
介绍动车组运用计划的含义、条件、种类及计划方案的评价准则;假日运用计划自动编制的启发式算法;算法中定义了动车组运用网络、好的交路段和好的连接;通过迭代不断产生好的交路段,好的连接在新的交路段生成中以一定概率优先连接;利用... 介绍动车组运用计划的含义、条件、种类及计划方案的评价准则;假日运用计划自动编制的启发式算法;算法中定义了动车组运用网络、好的交路段和好的连接;通过迭代不断产生好的交路段,好的连接在新的交路段生成中以一定概率优先连接;利用实际线路数据进行实验,证明算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 运用计划 启发式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高速列车的横向乘坐舒适度——半主动悬挂减振装置的应用 被引量:50
10
作者 佐佐木君章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5-115,共11页
在阐述了高速列车乘坐舒适度恶化的原因 ,并对各种解决方法进行比较后 ,提出了几种改善横向乘坐舒适度的方法。侧重介绍了日本新干线列车所采用的半主动悬挂减振装置的机理、特征、在日本的应用情况以及在日本和中国铁路车辆上的试验结果。
关键词 乘坐舒适度 半主动悬挂 主动悬挂 高速列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机车车辆的牵引性能 被引量:4
11
作者 渡边朝纪 福田典子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2-36,共5页
在采用感应电动机作为牵引电动机时,牵引与电制动特性不仅取决于感应电动机的参数,还取决于逆变器的性能。由于逆变器无法将直流转换为一个理想的交流值,必须考虑谐波的产生以及类似问题。分析认为高速列车最显著的变化是彻底减小了运... 在采用感应电动机作为牵引电动机时,牵引与电制动特性不仅取决于感应电动机的参数,还取决于逆变器的性能。由于逆变器无法将直流转换为一个理想的交流值,必须考虑谐波的产生以及类似问题。分析认为高速列车最显著的变化是彻底减小了运行阻力。500系新干线列车的运行阻力约是0系的一半。最新的新干线列车以300km·h-1速度运行,却比0系新干线列车甚至其他国家的高速列车耗能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牵引性能 机车车辆 逆变器 变流器 运行阻力 粘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接触网安全可靠性的措施 被引量:1
12
作者 藤井保和 彭惠民 徐迎华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35,共3页
叙述可以安装在运营列车上的固体激光式、钠灯式接触导线磨耗测定装置,以及新型接触导线、MF接触导线的研制与应用。
关键词 接触导线 安全可靠性 磨耗 检测 接触网 提高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高速铁路和提速干线的数字ATC系统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重哲夫 邹振民 《中国铁路》 1999年第3期34-39,共6页
介绍了日本铁道综合技术研究所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共同研究开发的适用于高速铁路和提速干线的数字ATC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其特点,中国高速铁路列控系统的特征,地面设备和车上设备在环行试验线试验的结果,在既有线运用数字ATC的方法。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提速 ATC系统 数字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争社会中的铁路
14
作者 尾关雅则 周成 《中国铁路》 1996年第2期37-38,共2页
随着公路、航空运输的发展,日本铁路曾一度处于衰退期,大有步入夕阳产业之势。是东海道新干线的开通运营拯救了日本铁路。当时,日本国铁内外各处反对另外修建标准轨距线路,就是在这种形势下,仍决定以标准轨距修建与东海道线并行的新线路... 随着公路、航空运输的发展,日本铁路曾一度处于衰退期,大有步入夕阳产业之势。是东海道新干线的开通运营拯救了日本铁路。当时,日本国铁内外各处反对另外修建标准轨距线路,就是在这种形势下,仍决定以标准轨距修建与东海道线并行的新线路,以此,遵循“标准轨距有利于今后的高速化的指导思想”,并以日本国铁技术研究所的技术力量为依托,建成了现在的东海道新干线。这是那时技术可能与经营决策一致的唯一例子。国铁分割民营化也是以新干线为核心实施的,并一直到现在。如果当时采用主流的意见,修建窄轨新线的话,就没有今日的日本铁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新干线 高速化 日本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