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轨道交通中钢筋桁架轨枕式整体道床配筋设计 被引量:4
1
作者 黄河山 管吉波 +1 位作者 刘玉祥 左一舟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1-113,共3页
结合最新研发的城市轨道交通钢筋桁架轨枕,采用允许应力法进行了城市轨道交通钢筋桁架轨枕式整体道床的配筋设计。设计中针对不同地段整体道床特点,采用不同的荷载组合方式,合理确定了不同地段道床配筋。计算结果表明:列车荷载弯矩、翘... 结合最新研发的城市轨道交通钢筋桁架轨枕,采用允许应力法进行了城市轨道交通钢筋桁架轨枕式整体道床的配筋设计。设计中针对不同地段整体道床特点,采用不同的荷载组合方式,合理确定了不同地段道床配筋。计算结果表明:列车荷载弯矩、翘曲弯矩以及基础变形附加弯矩是影响配筋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基础变形对配筋的影响最大;相比较而言,温度力影响相对较小。因此,严格控制基础变形,特别是路基地段的路基沉降,能够有效地减少配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钢筋桁架轨枕 配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中南铁路通道煤系地层线路选线设计浅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剑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9-22,共4页
通过对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简称"晋中南铁路")在山区和矿区段线路选线的分析,探求在矿区和山区双重困难条件下正确选择线路平剖面的选线思路。在山区、矿区的线路方案应遵循由大到小、由面至点的思路,重视地形困难、服务矿区... 通过对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简称"晋中南铁路")在山区和矿区段线路选线的分析,探求在矿区和山区双重困难条件下正确选择线路平剖面的选线思路。在山区、矿区的线路方案应遵循由大到小、由面至点的思路,重视地形困难、服务矿区、安全施工及运营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应深入收集并分析矿区、采空区范围,埋藏深度等实际情况,充分研究平面、纵断面绕避方案和穿越工程处理方案,经多方案技术经济比选,才能选定工程合理、实施容易的线路走向,从而达到铁路通过矿区时正确处理路矿关系,选用技术、经济和谐统一的线路方案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选线 晋中南 矿区 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计算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指挥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辉 袁伟 胡波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9,共5页
针对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指挥管理系统分立建设,以及系统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提出并设计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自动化系统架构。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指挥管理系统特点,对采用云计算技术的数据中心部署方案进行研究,提出适... 针对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指挥管理系统分立建设,以及系统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提出并设计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自动化系统架构。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指挥管理系统特点,对采用云计算技术的数据中心部署方案进行研究,提出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面向运营指挥的云计算架构设计方案,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指挥管理系统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运营指挥管理系统 云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砟轨道结构层对高速铁路列车-桥梁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陈令坤 左一舟 陈亮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7,共3页
基于非线性弹性Hertz接触理论和Kalker蠕滑理论,建立了高速铁路列车—无砟轨道—桥梁精细化计算模型,以高速铁路32 m跨简支箱梁桥和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为研究对象,编制了MATLAB程序分别计算有(无)无砟轨道列车—桥梁系统的动力响应及... 基于非线性弹性Hertz接触理论和Kalker蠕滑理论,建立了高速铁路列车—无砟轨道—桥梁精细化计算模型,以高速铁路32 m跨简支箱梁桥和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为研究对象,编制了MATLAB程序分别计算有(无)无砟轨道列车—桥梁系统的动力响应及列车走行安全指标并作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对于桥梁的动力响应,不考虑无砟轨道时结构变位等动力响应减小;对于列车的动力响应,不考虑无砟轨道时,多数列车动力响应及走行安全指标有较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约束 高速铁路 列车-桥梁系统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立体交叉隧道施工爆破震动响应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孟栋 刘强 +1 位作者 彭立敏 雷明锋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3-368,共6页
文章通过建立不同交叉角度、净距和围岩条件的试验工况,对交叉段新建隧道施工爆破地震波引起的既有隧道衬砌的峰值速度进行分析,探讨了不同因素作用下立体交叉隧道施工爆破的动力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处于既有隧道迎爆侧拱底和墙脚之间... 文章通过建立不同交叉角度、净距和围岩条件的试验工况,对交叉段新建隧道施工爆破地震波引起的既有隧道衬砌的峰值速度进行分析,探讨了不同因素作用下立体交叉隧道施工爆破的动力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处于既有隧道迎爆侧拱底和墙脚之间区域影响最为显著;除净距是上下交叉隧道最显著的影响因素外,随着交叉角度的增加,拱底速度峰值呈增大趋势,并且增长率逐渐加快;岩体越坚硬完整,爆破振动波传播衰减越慢,爆破地震波在传到既有隧道之前,出现峰值回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交叉隧道 施工爆破 时程分析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