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轨道交通大兴线轨道工程施工阶段投资控制要点 被引量:1
1
作者 戴华明 王淑梅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11,共4页
北京市轨道交通大兴线轨道工程在整个大兴线地铁项目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不仅要保证工期,为后续动车调试、试运行等环节创造有力条件,而且要保证质量,控制投资,节约成本,因而对监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投资控制是做好质量、进度控... 北京市轨道交通大兴线轨道工程在整个大兴线地铁项目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不仅要保证工期,为后续动车调试、试运行等环节创造有力条件,而且要保证质量,控制投资,节约成本,因而对监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投资控制是做好质量、进度控制的基础。重点对本工程在施工阶段投资控制的手段和方法进行阐述,分别从根据计量核算确立投资目标、加强投资、进度、质量的集成管理,计量支付工作的实施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工作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施工阶段在保证进度、质量的前提下投资得到了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轨道交通 大兴线 投资控制 计量核算 计量支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轨道交通大兴线轨道工程施工进度管理
2
作者 李照星 廉瑞军 苏靖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16,共5页
大兴线80%以上为地下线,且减振道床形式多,工程量大,对轨道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建设单位的有效管理和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克服了种种困难,及时、圆满地完成了铺轨任务,为动车调试和设备安装创造了有利条件。在... 大兴线80%以上为地下线,且减振道床形式多,工程量大,对轨道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建设单位的有效管理和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克服了种种困难,及时、圆满地完成了铺轨任务,为动车调试和设备安装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介绍轨道铺设流程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大兴线轨道铺设进度管理的过程、方法和措施,为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轨道交通 大兴线 轨道工程 进度管理 障碍点台账 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轨道交通大兴线轨道工程材料质量控制 被引量:1
3
作者 谭信陵 杨金杰 李照星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20,共4页
轨道工程材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质量等级、结构安全、外部造型、使用功能与行车安全。因此,对工程材料质量的控制,是监理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结合北京地铁大兴线,阐述在工程材料监理与质量控制方面的相关措施和检验... 轨道工程材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质量等级、结构安全、外部造型、使用功能与行车安全。因此,对工程材料质量的控制,是监理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结合北京地铁大兴线,阐述在工程材料监理与质量控制方面的相关措施和检验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轨道交通 大兴线 材料管理 质量控制 试验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检测列车在北京地铁线网实现工程应用
4
作者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8-48,共1页
近年来,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科院”)聚焦城市轨道交通“绿色·融合”发展,积极发挥铁科院城市轨道交通中心的平台和窗口作用,不断推进铁路综合检测技术向城市轨道交通转移。2016年,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近年来,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科院”)聚焦城市轨道交通“绿色·融合”发展,积极发挥铁科院城市轨道交通中心的平台和窗口作用,不断推进铁路综合检测技术向城市轨道交通转移。2016年,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铁科院承担了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检验试验项目的科研攻关,依托该项目建成世界首列3B型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检测列车。继完成北京地铁19号线综合检测服务之后,近期又完成了北京地铁6号线综合检测服务工作,标志着应用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检测列车开展更大范围的线网级应用已成为可能。对北京地铁6号线的检测内容涵盖:轨道动态几何、钢轨廓形、车辆动力学响应、钢轨波磨、隧道三维结构变形、接触网动态几何及弓网相互作用关系、轮轨和车内噪声检测,以及轨道状态、隧道衬砌状态、接触网悬挂状态巡检,并针对车辆异常晃动、车内噪声超标等多专业耦合的系统问题开展了详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综合检测列车 铁科院 车内噪声 接触网悬挂 轨道状态 钢轨波磨 隧道衬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测试序列自动生成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锐 司鑫悦 王成志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46,共7页
针对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现场工程验收测试方法单一、周期长、效率低、成本高、任务重和工作量大等问题,研究一种适用于现场工程验收测试序列自动生成的方法。首先分析城轨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测试案例集约束条件,将线路划分成若... 针对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现场工程验收测试方法单一、周期长、效率低、成本高、任务重和工作量大等问题,研究一种适用于现场工程验收测试序列自动生成的方法。首先分析城轨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测试案例集约束条件,将线路划分成若干独立测试区段;其次将线路特征量转化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形式化语言,提高编辑效率和人机交互体验;然后应用辅助生成工具自动生成若干条现场可执行的工程验收测试序列;最后选取真实线路作为测试对象,验证工程验收测试效率。研究表明:相较于传统的人工设计测试序列的方法,通过形式化语言设计的测试序列,满足工程验收要求,覆盖互联互通测试案例,能够缩短现场测试时间,提高测试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信号系统 CBTC 互联互通 工程测试 形式化语言 测试顺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外经验的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胡姬 凌晨 +1 位作者 苏靖棋 刘硕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37,共4页
[目的]在当前城市轨道交通智能智慧化、绿色低碳化的发展背景下,牵引供电系统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心脏”,其升级换代对于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的绿色智慧发展至关重要,有必要对牵引供电系统未来的发展路径展开研究,以推动其技术革新与产业... [目的]在当前城市轨道交通智能智慧化、绿色低碳化的发展背景下,牵引供电系统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心脏”,其升级换代对于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的绿色智慧发展至关重要,有必要对牵引供电系统未来的发展路径展开研究,以推动其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方法]总结德国、日本、法国等国外典型国家在优化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配置、新能源利用、数字信息化等方面的前沿技术和创新成果;从推广牵引供电系统创新成果应用,加大新能源在牵引供电系统中的应用,以及建立智能化牵引供电系统管理平台等3个维度出发,探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的创新发展路径。[结果及结论]提出的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创新发展路径,可推动实现牵引供电系统升级换代,进一步助力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化、智慧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牵引供电系统 发展路径 国外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铁区间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技术 被引量:15
7
作者 黄金龙 黄建 贾德华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5-58,共4页
北京地铁一区间联络通道兼泵房采取冻结法施工,冻土帷幕是冻结法施工的关键所在。施工前对盐水温度、冻土温度、泄压孔压力进行现场监测,分析冻土帷幕发展规律,判定冻土帷幕各参数是否达到施工指标。通道开挖时获得冻土帷幕信息,以此来... 北京地铁一区间联络通道兼泵房采取冻结法施工,冻土帷幕是冻结法施工的关键所在。施工前对盐水温度、冻土温度、泄压孔压力进行现场监测,分析冻土帷幕发展规律,判定冻土帷幕各参数是否达到施工指标。通道开挖时获得冻土帷幕信息,以此来验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温度随着时间的变化先是急剧下降,之后缓慢下降趋于稳定;冻结壁交圈发生在泄压孔压力开始增大时,泄压孔压力稳定表明冻土帷幕基本形成。开挖施工获得的冻土帷幕信息证实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联络通道 冻结法 冻土帷幕 现场监测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棚施工技术在北京地铁黄庄站施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李伟 顾问宇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4-46,共3页
文章介绍北京地铁十号线黄庄站施工过程中,在车站主体结构和1#、2#风道施工中采用159 mm大管棚对车站暗挖结构进行超前支护的施工情况,并对该项技术进行了评价。地面沉降监测表明,其最终沉降值都在事先预定允许的沉降范围内,为暗挖施... 文章介绍北京地铁十号线黄庄站施工过程中,在车站主体结构和1#、2#风道施工中采用159 mm大管棚对车站暗挖结构进行超前支护的施工情况,并对该项技术进行了评价。地面沉降监测表明,其最终沉降值都在事先预定允许的沉降范围内,为暗挖施工提供了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棚技术 地下定位系统 监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轨道交通大兴线跨京开高架桥段无缝线路可行性计算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力 李照星 卢耀荣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0-54,共5页
针对大兴线跨京开高架桥上双向钢轨伸缩调节器的布设情况,运用梁轨相互作用原理,进行桥上无缝线路纵向力计算,通过对桥墩受力、轨道强度、无缝线路压弯变形、钢轨断缝等进行检算,论证了取消该桥上钢轨伸缩调节器,铺设无缝线路的可行性,... 针对大兴线跨京开高架桥上双向钢轨伸缩调节器的布设情况,运用梁轨相互作用原理,进行桥上无缝线路纵向力计算,通过对桥墩受力、轨道强度、无缝线路压弯变形、钢轨断缝等进行检算,论证了取消该桥上钢轨伸缩调节器,铺设无缝线路的可行性,以期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跨区间无缝线路的设计提供相关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轨道交通 大兴线 高架桥 跨区间无缝线路 钢轨伸缩调节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轨交通工程系统总联调及运营演练的探讨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海川 《都市快轨交通》 2005年第4期86-89,100,共5页
介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体系的组成,阐述实施机电设备系统总联调和运营演练的重要意义,探讨联调、试运营阶段的主要内容、实施策略和工作目标,以达到建设与运营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系统总联调 运营演练 试运营 工程系统 城轨交通 演练 联调 城市轨道交通 机电设备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高可靠性城市轨道交通永磁牵引系统发展展望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成尧 司玉林 +1 位作者 赵雷廷 唐蕾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9-92,97,共5页
[目的]随着永磁同步电机设计及控制技术日趋成熟,永磁牵引系统已成为新一代轨道交通牵引系统的发展方向。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可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永磁牵引系统的高可靠性和智能化提升。需以实现系统数字设计、状态感知、故障反演、健... [目的]随着永磁同步电机设计及控制技术日趋成熟,永磁牵引系统已成为新一代轨道交通牵引系统的发展方向。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可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永磁牵引系统的高可靠性和智能化提升。需以实现系统数字设计、状态感知、故障反演、健康管理及性能预测为目标,对构建永磁牵引系统数字孪生平台的关键技术进行探究。[方法]首先对永磁牵引系统和数字孪生技术的特点和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进而针对具有高速移动、多物理场耦合、多时间尺度、动态特性丰富等特点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牵引系统,提出了基于模型与数据混合驱动的多时间尺度数字孪生架构设想,以及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系统集成及匹配优化设计、永磁电机控制性能提升、系统故障预警及故障反演等功能的可行性技术方案。[结果及结论]数字孪生技术可提升永磁牵引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优化系统智能感知水平,为系统性能预测、健康管理乃至车辆的智能运维提供良好技术支撑。基于数字孪生的高可靠性城市轨道交通永磁牵引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物理场建模、车地信息交互等技术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永磁牵引系统 数字孪生 高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化技术的高速铁路工程监理模式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建 吕彦朋 +2 位作者 王佳琦 李照星 刘仲武 《中国铁路》 2023年第3期63-67,共5页
铁路工程建设已采用了大量信息化管理手段和自动化的现代施工技术、设备,而现行监理体制机制还较为落后,满足不了我国智能铁路建设高速发展的需要,亟须优化调整监理模式。基于高速铁路工程的特点以及现行监理体制机制的不足,提出多端协... 铁路工程建设已采用了大量信息化管理手段和自动化的现代施工技术、设备,而现行监理体制机制还较为落后,满足不了我国智能铁路建设高速发展的需要,亟须优化调整监理模式。基于高速铁路工程的特点以及现行监理体制机制的不足,提出多端协同作业平台的信息化交互监理模式。系统分析信息化交互监理模式的优势,并明确在新模式下各方参建单位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划分,为满足信息化交互监理模式的实际应用,提出保障措施。研究成果可为高速铁路工程建设监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工程监理 交互监理模式 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铁联络通道三维冻结温度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13
作者 黄建 贾德华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3-77,共5页
以北京地铁7号线一区间联络通道兼泵房冻结法施工为背景,分析联络通道冻结温度场。根据倾斜放射状布置的冻结管群建立三维计算模型,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 3D对冻结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并与现场实测温度作对比。结果表明:冻结管放射状布... 以北京地铁7号线一区间联络通道兼泵房冻结法施工为背景,分析联络通道冻结温度场。根据倾斜放射状布置的冻结管群建立三维计算模型,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 3D对冻结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并与现场实测温度作对比。结果表明:冻结管放射状布置时,沿联络通道不同横截面温度场分布不尽相同,冻结管越密集,温度场发展得越快,所形成的冻结壁越厚;冻结壁内部温度场发展速度大于外部,且内部温度场发展更为均匀;同一测温点数值模拟温度曲线与实测温度曲线基本一致,验证了数值计算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联络通道 数值模拟 冻结法 冻结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综合测试期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线高架区间列车运行平稳性异常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桂艳 程永谊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1-133,共3页
对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线开展动态综合测试发现,列车运行至高架部分区段出现异常晃动现象,列车运行平稳性指标超过标准限值。通过分析确定轨道高低不平顺异常是导致列车运行平稳性异常的原因;针对性地对该区间轨道进行精调整治后,列车运行... 对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线开展动态综合测试发现,列车运行至高架部分区段出现异常晃动现象,列车运行平稳性指标超过标准限值。通过分析确定轨道高低不平顺异常是导致列车运行平稳性异常的原因;针对性地对该区间轨道进行精调整治后,列车运行平稳性复测结果满足标准要求。本文阐述了列车运行平稳性异常问题发现、分析、整治、复测的过程,同时验证了地铁新线初期运营前开展动态综合测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高架区间 平稳性 动态综合测试 原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坑地表沉降的偏态分布函数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易顺 潘家军 +3 位作者 王艳丽 徐晗 白强强 杨志勇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5-141,179,共8页
城市深基坑工程施工不可避免会引起周围地层变形尤其是坑外地表沉降,而过大的地表沉降会对周围建(构)筑物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有必要开展基坑地表沉降方面的研究。针对目前在基坑地表沉降变形表征函数和表征指标方面研究的不足,利用偏态... 城市深基坑工程施工不可避免会引起周围地层变形尤其是坑外地表沉降,而过大的地表沉降会对周围建(构)筑物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有必要开展基坑地表沉降方面的研究。针对目前在基坑地表沉降变形表征函数和表征指标方面研究的不足,利用偏态分布函数描述坑外地表沉降规律,并对沉降曲线的变形表征指标进行研究,形成一套适用于地表偏态沉降形式的变形表征指标体系,继而提出坑外地表沉降的偏态分布函数预测方法。在此基础上,依托2个工程实例,验证偏态分布函数及其指标体系和预测公式的适用性,主要得到了以下结论:利用偏态分布函数来描述坑外地表沉降曲线更为合理;结合沉降曲线包络面积、最大地表沉降及其位置等指标,提出以显性表征指标和隐性表征指标为核心的坑外地表沉降曲线表征指标体系;利用偏态分布函数展开回归分析和预测研究,发现地表沉降曲线与实测数据总体上较为接近,说明偏态分布函数在基坑地表沉降研究中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地表沉降 偏态分布形式 表征函数 表征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配置与能量管理协同的铁路光储系统经济性提升策略
16
作者 吴磊 舒洋浩 +2 位作者 周斌彬 张凌云 戴朝华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711-4723,共13页
光伏储能接入牵引供电系统(Traction Power Supply System,TPSS)为铁路节能减排、节支降耗提供了解决方案,但储能系统的成本及其运行经济性制约了其在铁路牵引供电领域的大规模应用。铁路光伏储能系统的容量配置方案决定其投资成本和经... 光伏储能接入牵引供电系统(Traction Power Supply System,TPSS)为铁路节能减排、节支降耗提供了解决方案,但储能系统的成本及其运行经济性制约了其在铁路牵引供电领域的大规模应用。铁路光伏储能系统的容量配置方案决定其投资成本和经济效益,储能能量管理策略影响其最大需量削减效果和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率,进而影响牵引变电所电费支出。因此,为实现铁路光伏储能系统的经济性提升,首先提出一种自适应多阈值能量管理策略:基于行车运行图将日牵引负荷分成高需量时段和其他时段,不同时段储能系统设定不同的充放电启动阈值优化储能出力,以兼顾牵引负荷最大需量削减和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率,并采用模糊逻辑控制(Fuzzy Logic Control,FLC)自适应调整储能放电阈值,以延长储能使用寿命。然后,建立光伏储能接入铁路牵引供电系统配置与能量管理协同优化模型,以系统全寿命周期净收益和内部收益率为优化目标,对储能系统进行容量配置。最后,基于某牵引变电所的实测数据采用NSGA-Ⅱ算法进行求解,并与固定阈值能量管理策略进行运行效果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更能够适应牵引负荷大功率和高能量密度的特点,可以兼顾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率和最大需量削减,最优配置下的净收益为1364.1万元,内部收益率达14.60%,投资回收期为6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供电系统 光伏储能 自适应多阈值 配置与能量管理协同 经济性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铁路光伏发电应用与实践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宇翔 刘天阳 +3 位作者 张凌云 刘力 苗勃 吴磊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17,共10页
中老铁路沿线光伏开发资源禀赋丰富,光伏开发应用对中老铁路沿线电网基础设施联通和能源结构优化有重要意义。以中老铁路光伏发电为研究对象,分析中老铁路沿线车站段所、物流综合园区及周边土地光伏可开发规模,结合老挝既有气候条件数... 中老铁路沿线光伏开发资源禀赋丰富,光伏开发应用对中老铁路沿线电网基础设施联通和能源结构优化有重要意义。以中老铁路光伏发电为研究对象,分析中老铁路沿线车站段所、物流综合园区及周边土地光伏可开发规模,结合老挝既有气候条件数据构建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模型,并构建中老铁路综合能源管控系统,选择中老铁路万象南机务段建设光伏电站开展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老铁路光伏发电规划可以分为车站段所光伏系统、货运及物流园区光伏综合开发以及牵引供电系统光伏接入3个部分。光伏发电功率预测随机森林模型短期预测精度和拟合程度更优,可以更好应对突变天气。建设“源-网-荷-储”铁路能源管控体系,实现对铁路光伏发电系统开展全面监测。研究成果为后续在中老铁路沿线开展光伏发电应用提出建议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铁路 光伏发电 资源禀赋 发电功率预测 综合能源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轨交通多源协同能量管理策略及经济性分析
18
作者 吴磊 张凌云 +3 位作者 吴宗臻 张宇翔 王小锁 周斌彬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0-60,共11页
为提升城轨交通再生制动能量及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能力,建立一种含牵引供电系统、光伏系统和混合式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系统的多元一体化供能体系。根据城轨交通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结构及列车运行模式,在考虑储能电池荷电状态的基础上... 为提升城轨交通再生制动能量及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能力,建立一种含牵引供电系统、光伏系统和混合式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系统的多元一体化供能体系。根据城轨交通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结构及列车运行模式,在考虑储能电池荷电状态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光伏系统、能馈系统、储能系统和列车的四者协调运行的多源协同能量管理策略。为保证接触网电压的稳定,提出一种以能馈系统和储能系统为中心的改进分层式协调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所提能量管理及改进分层协调控制策略可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同时,减少牵引所出力,提高再生制动能量的利用率,降低接触网电压的波动程度,在同等容量下,相较于单一储能系统、光伏储能系统和光伏能馈系统,可兼顾节能和稳压性能指标,提高系统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轨交通 光伏发电 能量管理 控制策略 潮流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铁路储运氢气现状及展望
19
作者 安新茹 吴宗臻 +3 位作者 龚雨波 王小锁 米晓 张宇翔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2,29,共13页
为促进氢能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对铁路储运氢气进行探究。通过分析工业和交通运输等领域对氢气的需求,对比不同氢气储运方式的储运条件、储氢密度和储运规模等因素,探究现有氢气储运方式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运输距离超过400 km的陆... 为促进氢能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对铁路储运氢气进行探究。通过分析工业和交通运输等领域对氢气的需求,对比不同氢气储运方式的储运条件、储氢密度和储运规模等因素,探究现有氢气储运方式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运输距离超过400 km的陆地大规模氢气储运方式仍处于空白阶段,这极大限制了氢能产业发展;基于铁路运输特点和氢气储运现状,提出利用铁路进行陆地大规模、远距离储运氢气。针对铁路储运液氢,进行前瞻性分析,探究影响铁路储运液氢经济和安全的因素,研究提出运输距离超过400 km时,铁路储运液氢比公路更具优势;运输距离超过1000 km时,铁路储运液氢平准化成本为1.35元/kg。通过对铁路储运液氢前瞻性和可行性分析,研究提出需进一步健全液氢储运标准体系、攻克技术难题、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更好推进我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铁路 大规模 氢储运 新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隧道洞口微气压波影响因素与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5
20
作者 马伟斌 张千里 +3 位作者 程爱君 郭小雄 王立军 刘艳青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7-102,共6页
通过现场实测、理论分析及仿真计算等手段对隧道洞口微气压波影响因素及随这些因素的变化规律进行系统研究。分析隧道洞口微气压波产生机理;结合20多条高速铁路隧道洞口微气压波实测数据,分析车速、车型、隧道长度、空间立体角、缓冲结... 通过现场实测、理论分析及仿真计算等手段对隧道洞口微气压波影响因素及随这些因素的变化规律进行系统研究。分析隧道洞口微气压波产生机理;结合20多条高速铁路隧道洞口微气压波实测数据,分析车速、车型、隧道长度、空间立体角、缓冲结构以及辅助坑道等因素对洞口微气压波影响,获得洞口微气压波随车速、车型、隧道长度以及空间立体角的变化规律,提出需要采取减缓措施的临界隧道长度;探索缓冲结构与辅助坑道对洞口微气压波的减缓作用。本文研究成果可为高速铁路隧道结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隧道气动效应 瞬变压力 微气压波 缓冲结构 辅助坑道 空间立体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