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路道岔状态非接触式综合检测技术研究
1
作者 张拢男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110,共7页
针对铁路道岔状态检测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检测费时耗力问题,提出一种非接触式道岔工务设备状态综合检测技术。参照TB/T 3147—2020《铁路轨道检查仪》,依托H型四轮式车体架构,将电源等部件模块化对称分布于车体中心两侧以保证车体重心... 针对铁路道岔状态检测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检测费时耗力问题,提出一种非接触式道岔工务设备状态综合检测技术。参照TB/T 3147—2020《铁路轨道检查仪》,依托H型四轮式车体架构,将电源等部件模块化对称分布于车体中心两侧以保证车体重心平衡。以旋转编码器、线结构激光传感器、高清相机、惯性测量单元为底层物理终端,融合点云、视觉处理技术,并结合惯性导航算法和卡尔曼滤波器算法,实现道岔几何及结构参数、轮廓、弹条及轨枕状态等项点检测分析。通过试验验证,道岔轨件廓形的检测值与轮廓检测仪测量值的偏差基本控制在±0.2 mm以内,道岔几何及结构参数经过数据融合处理解算,与人工测量值的偏差基本控制在±1 mm以内。该技术可以从根本上将道岔状态检测模式由“人工为主,机具为辅”转变为“设备为主,人工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道岔 道岔状态 轮廓 非接触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7号单开道岔结构优化与设计 被引量:5
2
作者 杨亮 王树国 +2 位作者 游彦辉 樊小平 王璞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4-89,共6页
城市轨道交通7号单开道岔主要铺设在站场,在车辆出库、入库时使用。在城市中站场占地较大,一旦建设完成就很难扩建,因此7号道岔的设计要跟主流线型的长度保持一致,以方便更换和维修。根据现场调研发现图号SC319及其同线型图号的道岔使... 城市轨道交通7号单开道岔主要铺设在站场,在车辆出库、入库时使用。在城市中站场占地较大,一旦建设完成就很难扩建,因此7号道岔的设计要跟主流线型的长度保持一致,以方便更换和维修。根据现场调研发现图号SC319及其同线型图号的道岔使用量最大,因此本设计在SC319前长、后长、总长不变的基础上设计多种线型优化方案,并通过动力学建模仿真分析列车过岔时的力学性能,选出最优线型进行结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借鉴了重载铁路道岔和高速铁路道岔的设计经验,如:用刨切基本轨加宽曲尖轨的技术延长其耐磨性和使用寿命;在尖轨根端采用弹性可弯结构取代以往根端活接头式结构,减少尖轨根端病害;针对现场辙叉易掉块不耐磨的特点设计更优异性能的合金钢辙叉;设计了常规混凝土岔枕和复合材料岔枕,为城市轨道交通岔区轨下基础提供多种可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道岔 7号单开道岔 优化设计 合金钢辙叉 复合材料岔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铁路道岔区钢轨组合廓形及几何参数检测技术 被引量:3
3
作者 孙陶陶 代永波 +4 位作者 司道林 徐玉坡 梁宏波 胡伟 毛庆洲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3-37,共5页
针对当前道岔区轨道状态检查方法人工依赖度高、检测效率低等问题,对基于线结构光和惯性测量技术的道岔区钢轨组合廓形及几何参数检测技术进行研究,研制了道岔区轨道状态综合检测样机并开展了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道岔区钢轨组合廓形检... 针对当前道岔区轨道状态检查方法人工依赖度高、检测效率低等问题,对基于线结构光和惯性测量技术的道岔区钢轨组合廓形及几何参数检测技术进行研究,研制了道岔区轨道状态综合检测样机并开展了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道岔区钢轨组合廓形检测技术可高分辨地获取重载铁路道岔区钢轨廓形,与钢轨轮廓仪的检测偏差在±0.2 mm以内;道岔几何参数检测技术可自动解算道岔区几何参数,得出的结构几何参数与人工检测方法的测量结果一致,得出的轨道几何参数与轨道检查仪测量结果的偏差基本控制在±2 mm以内;道岔轨道状态综合检测系统能够很好地替代现有人工检测手段,极大缩短检查时间,降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道岔 轨道状态 综合检测 钢轨组合廓形 道岔几何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道岔整组带枕运输及换铺装备一体化研究
4
作者 王子豪 《中国铁路》 2023年第11期39-44,共6页
在以人工为主的铁路道岔换铺施工环境下,依托机械自动化装备,提出一种道岔运输、换铺一体化施工技术。为有效降低劳动力,利用重型轨道机车、员工专用机车、CDC-16道岔捣固车、WY-100Ⅲ物料运输车、道岔整组带枕运输车、吉斯玛公铁两用... 在以人工为主的铁路道岔换铺施工环境下,依托机械自动化装备,提出一种道岔运输、换铺一体化施工技术。为有效降低劳动力,利用重型轨道机车、员工专用机车、CDC-16道岔捣固车、WY-100Ⅲ物料运输车、道岔整组带枕运输车、吉斯玛公铁两用换铺设备、铁路平车及CQS-550道岔全断面道砟清筛机,替代原有施工工序中的小型机具,降低人工参与度,并结合现有施工技术,将清筛作业前置以避免单线施工设备间干涉。考虑道岔拆旧及换新的耦合性,有序对施工装备进行编组,制定一条龙式施工技术,从而实现以机械化装备为主的道岔“整组运输,机械换铺”工艺模式。该模式具备“工完料清”的特点,不需要占用临线,提高了现有设备利用率及道岔组装精度,极大地减少了劳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道岔 道岔运输 换铺 运输装备 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道岔转辙器结构及牵引动程优化研究
5
作者 王璞 赵振华 +2 位作者 马俊琦 严佳 王树国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7-144,共8页
搭建18号高速道岔尖轨转换原型试验平台,并分析可动段长度、尖轨预弯、固定端扣件支距以及滑床板摩擦系数等因素对尖轨不足位移的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建议采用减小尖轨可动段长度的方法来控制不足位移,将尖轨固定端前移600 mm,不足位移... 搭建18号高速道岔尖轨转换原型试验平台,并分析可动段长度、尖轨预弯、固定端扣件支距以及滑床板摩擦系数等因素对尖轨不足位移的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建议采用减小尖轨可动段长度的方法来控制不足位移,将尖轨固定端前移600 mm,不足位移可减小8.6%。对转辙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将直、曲尖轨最后一块滑床板修改为固定垫板。底板尺寸保持不变,滑床台上方增设2个铁座扣压尖轨,铁座非工作边竖立面设计为斜面,减小底部宽度以适应滑床台上的有限空间;仍采用同规格弹性夹扣压基本轨,取消滑床台压舌缺口。针对优化结构对转辙器牵引动程进行匹配优化,基于有限元理论,充分考虑尖轨实际受力特征及空间变截面特性,建立转辙器区尖轨斥离状态弹性变形线形的精细化计算模型。基于数值试验结果,建议新型高速道岔转辙器区第1牵引点动程保持不变,第2牵引点动程由原来的118 mm增加至124 mm,第3牵引点动程由原来的71 mm增加至75 mm,可确保最小轮缘槽留有与既有高速道岔相同的安全裕量,同时可改善尖轨的变形协调性,有利于提升其长期服役状态及寿命,第3牵引点扳动力比既有高速道岔略有增加,但仍远小于限值要求。本文研究可为速度为400 km/h高速道岔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道岔 不足位移 结构优化 牵引动程 道岔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哥伦比亚波哥大有轨电车54E1钢轨6号单开道岔研制
6
作者 耿超 樊小平 +1 位作者 赵晨 彭轩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4-57,共4页
哥伦比亚波哥大双线有轨电车线路全长39.66 km,为满足项目的运行需求,研究设计了54E1钢轨6号(R50 m)单开道岔。根据项目给定的道岔前长、后长及全长要求,结合城市轨道常用道岔的特点及参数要求,选择未被平衡离心加速度的参数和线型,尖... 哥伦比亚波哥大双线有轨电车线路全长39.66 km,为满足项目的运行需求,研究设计了54E1钢轨6号(R50 m)单开道岔。根据项目给定的道岔前长、后长及全长要求,结合城市轨道常用道岔的特点及参数要求,选择未被平衡离心加速度的参数和线型,尖轨采用断面为54E1A1的钢轨,尖轨跟端采用具有一定弯曲变形能力的结构,尖轨尖端藏于基本轨轨头下颚(藏尖值为3 mm)。为满足无缝线路的要求,采用爆炸硬化焊接高锰钢辙叉。扣件结构为分开式Ⅱ型弹条扣件,为减少牵引点两侧基本轨外倾和减少轨距扩张,在基本轨外侧设置轨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岔 结构设计 试验研究 单开道岔 弹性可弯尖轨 54E1钢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号码道岔尖轨转换的仿真计算及验证
7
作者 刘高岩 闫尧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28,共4页
小号码道岔自由段长度短,牵引点数量少,因此其扳动力较大。为研究尖轨动程对小号码道岔扳动力的影响,解决小号码道岔扳动力过大的问题,本文建立某小号码单开道岔曲线尖轨实体模型和有限元模型,根据尖轨实际转换过程设定其约束条件和仿... 小号码道岔自由段长度短,牵引点数量少,因此其扳动力较大。为研究尖轨动程对小号码道岔扳动力的影响,解决小号码道岔扳动力过大的问题,本文建立某小号码单开道岔曲线尖轨实体模型和有限元模型,根据尖轨实际转换过程设定其约束条件和仿真工况,对尖轨转换过程中的等效应力和扳动力进行计算,并通过现场试验来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尖轨动程越大,其等效应力和最大扳动力也越大,最大扳动力与尖轨动程成线性关系;动程的大小直接影响尖轨的整体受力状态和扳动力,在合理范围内适当减少动程可改善尖轨的使用状态;本文建立的尖轨转换模型与现场测量结果接近,合理可靠,可为道岔相关结构的设计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号码道岔 动程 有限元分析 尖轨 扳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60 kg/m钢轨12号交叉渡线岔枕铰接装置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葛晶 王树国 +1 位作者 樊小平 罗佳佳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9-82,共4页
从交叉渡线岔枕铰接装置现场实际使用情况出发,基于重载线路现场实测数据,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交叉渡线用有砟岔枕轨排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交叉渡线区域无需通过设置岔枕铰接装置保持轨距。但为保证现场铺设精度的要求,为... 从交叉渡线岔枕铰接装置现场实际使用情况出发,基于重载线路现场实测数据,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交叉渡线用有砟岔枕轨排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交叉渡线区域无需通过设置岔枕铰接装置保持轨距。但为保证现场铺设精度的要求,为重载铁路新设计了一种岔枕铰接装置,该装置可联结岔枕并可调整岔枕枕端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岔枕铰接装置 有限元分析 交叉渡线 现场调研 轨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道岔尖轨断裂对道岔状态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司道林 赵振华 +3 位作者 杨东升 王树国 赵晨烯 樊小平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22,28,共6页
研究目的:尖轨是高速道岔结构中的核心部件,运营过程中尖轨需承担复杂荷载,且无扣件系统扣压,其可靠性备受关注,一旦发生断裂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尚不清晰。本文提出一种模拟尖轨断裂的试验方法,以用量最多的18号道岔的直尖轨为试验对象,... 研究目的:尖轨是高速道岔结构中的核心部件,运营过程中尖轨需承担复杂荷载,且无扣件系统扣压,其可靠性备受关注,一旦发生断裂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尚不清晰。本文提出一种模拟尖轨断裂的试验方法,以用量最多的18号道岔的直尖轨为试验对象,获得尖轨不同位置断裂对道岔区几何状态的影响规律。研究结论:(1)尖轨在第一、二牵引点间断裂时尖轨始终与基本轨密贴,断缝处无明显错动,扳至反位时断缝前端尖轨(尖轨尖端一侧)仍与基本轨密贴,未形成轮缘槽,侧股无法正常开通;(2)尖轨在第二、三牵引点断裂时断缝处错动量为1.3 mm,扳至反位时断缝处轮缘槽宽度满足要求,侧股可正常开通;(3)尖轨在第三牵引点后端2 m位置断裂时断缝处错动量为1 mm,扳至反位时断缝后端尖轨(尖轨跟端一侧)无牵引力,轮缘槽宽度不足,侧股不能开通;(4)尖轨在第三牵引点后端6 m位置断裂时断缝处错动量为2.3 mm,扳至反位时侧股可正常开通;(5)尖轨断裂后内部应力释放、支承条件发生变化,断缝前后尖轨转换位移不协调,使得转换阻力变化无明显规律可循,难以由转辙机阻力信息判断尖轨是否发生断裂及其位置;(6)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尖轨断裂理论分析及判断方法研究奠定基础,也可为道岔运营安全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尖轨 断裂 扳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R2槽型钢轨6号不对称三开道岔设计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雷 张立军 +1 位作者 李永茂 杜嘉林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3-146,共4页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愈来愈多的城市开始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如有轨电车、地铁、高架轻轨等。作为轨道系统中薄弱环节的道岔,其设计理念有了新的转变,以适应城市轨道交通所需的特殊道岔的研发。三开道岔是一种特殊的道岔形式,能够减少...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愈来愈多的城市开始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如有轨电车、地铁、高架轻轨等。作为轨道系统中薄弱环节的道岔,其设计理念有了新的转变,以适应城市轨道交通所需的特殊道岔的研发。三开道岔是一种特殊的道岔形式,能够减少地下开挖面积,有效降低土建工程造价,节约大量资金,并已应用在城市轨道交通中。本文介绍不对称三开道岔的设计,阐述道岔平面线型、结构设计等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不对称三开道岔 结构设计 有轨电车 工程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 kg/m钢轨15号单式同侧道岔设计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晨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18,共5页
为满足国家铁道试验中心环形试验线的运行需求,研究设计了60 kg/m钢轨15号单式同侧道岔。道岔尖轨长度取17 823 mm,基本轨前端距尖轨尖端距离取1 955 mm;选用双曲线型辙叉,采用单肢弹性可弯心轨结构;全部岔枕采用垂直于大环线曲线外股... 为满足国家铁道试验中心环形试验线的运行需求,研究设计了60 kg/m钢轨15号单式同侧道岔。道岔尖轨长度取17 823 mm,基本轨前端距尖轨尖端距离取1 955 mm;选用双曲线型辙叉,采用单肢弹性可弯心轨结构;全部岔枕采用垂直于大环线曲线外股工作边的方式布置。转换设备采用多机多点牵引方式和分动钩型外锁闭装置,转辙器部分设置三个牵引点,辙叉部分设置两个牵引点。为延长曲线道岔的使用寿命,重点进行了尖轨结构和可动心轨辙叉结构设计,尖轨尖端采用藏尖式设计,刨切小环线基本轨,增加尖轨尖端厚度。转辙器部分设计了尖轨防跳措施。翼轨跟端采用间隔铁与长心轨或叉跟尖轨连接为一整体。该单式同侧道岔铺设后使用状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结构设计 现场试验 单式同侧道岔 可动心轨辙叉 15号道岔 环形试验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大数据分析的道岔轨件磨耗统计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葛晶 王猛 +1 位作者 王钟苑 刘高岩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3,共4页
道岔尖轨、辙叉等轨件的特征断面与区间钢轨的特征断面有明显区别,依据传统的轨件垂直磨耗和侧面磨耗统计方法很难全面地反映全轨头断面的磨耗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径向磨耗的概念,即沿钢轨轨头设计廓形法向的磨耗。通过计... 道岔尖轨、辙叉等轨件的特征断面与区间钢轨的特征断面有明显区别,依据传统的轨件垂直磨耗和侧面磨耗统计方法很难全面地反映全轨头断面的磨耗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径向磨耗的概念,即沿钢轨轨头设计廓形法向的磨耗。通过计算径向磨耗,可得到钢轨轨头各个位置的磨耗量;利用动力学分析结果,分析廓形改变与伤损之间的联系;计算问题轨件的径向磨耗,绘制径向磨耗图并总结其特点,可有效、直观地把理论与现场使用情况联系起来。未来在大数据采集基础上,可利用径向磨耗图对道岔区轨件养护维修提供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岔轨件廓形 径向磨耗 伤损 辙叉 尖轨 径向磨耗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7t轴重60kg/m钢轨12号5.0m线间距交叉渡线道岔设计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立军 葛晶 樊小平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4-128,共5页
在27t轴重60kg/m钢轨12号单开道岔研制成功的基础上,对与其配套的27t轴重60kg/m钢轨12号5.0m线间距交叉渡线道岔进行设计。本文介绍了交叉渡线道岔的平面线型、结构设计、扣件系统、轨下基础等关键技术。该道岔是一种新型重载渡线道岔,... 在27t轴重60kg/m钢轨12号单开道岔研制成功的基础上,对与其配套的27t轴重60kg/m钢轨12号5.0m线间距交叉渡线道岔进行设计。本文介绍了交叉渡线道岔的平面线型、结构设计、扣件系统、轨下基础等关键技术。该道岔是一种新型重载渡线道岔,可与现有160km/h的提速道岔用交叉渡线道岔实现替换;其单开辙叉、锐角辙叉、钝角辙叉均采用合金钢组合辙叉,以达到延长道岔及其部件使用寿命的目的;采用弹性铰接装置可有效隔断震动的传递,调整铰接岔枕之间离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27 t轴重 交叉渡线 道岔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岔扣件关键零部件防腐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树国 孙林林 +1 位作者 张立军 刘光孟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8-31,共4页
通过现场调研分析了高速铁路道岔扣件金属零部件腐蚀原因,对现场抽取的Ⅱ型弹条进行了质量检验及表面腐蚀状态分析,并通过二氧化硫腐蚀试验研究了不同防腐工艺处理后道岔扣件各金属零部件宏观状态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Ⅱ型弹条表面存... 通过现场调研分析了高速铁路道岔扣件金属零部件腐蚀原因,对现场抽取的Ⅱ型弹条进行了质量检验及表面腐蚀状态分析,并通过二氧化硫腐蚀试验研究了不同防腐工艺处理后道岔扣件各金属零部件宏观状态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Ⅱ型弹条表面存在的腐蚀坑为酸雨环境所致;铁路道岔扣件Ⅱ型弹条硬度、表面脱碳层厚度、金相组织和化学成分均达到相关规范要求;经120 h二氧化硫腐蚀,渗锌处理的弹条、达克罗处理的螺旋道钉和T型螺栓以及静电喷涂处理的螺旋道钉、T型螺栓和螺母均轻微腐蚀,满足抗二氧化硫腐蚀要求;对于不同防腐工艺处理的金属零部件,达克罗和静电喷涂试样抗二氧化硫腐蚀性能优于渗锌和镀锌试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道岔 防腐性能 试验研究 扣件系统 二氧化硫腐蚀试验 防腐工艺 宏观状态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有轨电车轮缘承载式辙叉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司道林 张立军 +2 位作者 王树国 杨东升 王璞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3-106,共4页
针对有轨电车通过小号码辙叉时轮轨接触点产生跳跃,轮载无法在翼轨与心轨间平稳过渡的问题,设计了轮缘承载式辙叉。本文阐述了该辙叉的工作原理,继而建立有轨电车-轮缘承载式辙叉的动力学模型,分析辙叉结构参数对有轨电车轮轨动力学响... 针对有轨电车通过小号码辙叉时轮轨接触点产生跳跃,轮载无法在翼轨与心轨间平稳过渡的问题,设计了轮缘承载式辙叉。本文阐述了该辙叉的工作原理,继而建立有轨电车-轮缘承载式辙叉的动力学模型,分析辙叉结构参数对有轨电车轮轨动力学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有轨电车通过轮缘承载式辙叉时轮载需在踏面和轮缘间转换,在此过程中产生的轮轨冲击荷载经悬挂传至车体引发大幅度垂向振动,而对横向动力学指标的影响较小;随着行车速度提高,轮轨垂向力和车体垂向加速度大幅度增加,车体平稳性急剧恶化;日常运营时有轨电车通过轮缘承载式辙叉的速度不宜超过15 km/h,站场内对平稳性要求不高时行车速度可适当提高,但不应超过25 km/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轨电车 轮缘承载 动力学仿真 辙叉 垂向加速度 车体平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 kg/m钢轨新型9号单开道岔设计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振华 司道林 +1 位作者 王璞 王树国 《中国铁路》 2021年第7期41-46,共6页
基于既有50 kg/m钢轨9号道岔的现场调研和重载铁路道岔关键设计技术,提出新型50 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设计原则。新型50 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导曲线采用相离半切单圆曲线,导曲线半径为195 m,相离值为20 mm;道岔前长与既有道岔保持一致,为... 基于既有50 kg/m钢轨9号道岔的现场调研和重载铁路道岔关键设计技术,提出新型50 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设计原则。新型50 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导曲线采用相离半切单圆曲线,导曲线半径为195 m,相离值为20 mm;道岔前长与既有道岔保持一致,为13839 mm,后长较既有道岔增加721 mm,为15730 mm,全长为29569 mm。仿真分析表明,该道岔平面线型各项指标均满足动力学性能要求。道岔尖轨跟端采用弹性可弯结构,设置1个牵引点,对尖轨转换进行仿真计算,确定尖轨长度为10650 mm,跟端设置4组扣件。生产1组9号道岔转辙器进行尖轨转换试验,根据尖轨转换室内试验结果,确定尖轨动程为160 mm,采用加工尖轨非工作边轨头的方式,使转辙器最小轮缘槽宽度满足要求。辙叉为固定型辙叉,采用合金钢组合辙叉结构;直、侧向护轨采用等长设计,均为5400 mm。道岔采用预埋铁座扣件系统,可减少现场养护维修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道岔 50 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 弹性可弯尖轨 动力学性能 单点牵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道岔曲形轨件弯制特性及疲劳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智聪 刘颖鑫 +3 位作者 高文会 赵宁宁 倪峥嵘 代韬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0-45,共6页
以曲基本轨、曲尖轨、叉跟尖轨、短心轨和翼轨五种轨件最大弯折处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极限载荷下断裂瞬间的最大位移载荷和表面最大应变,对轨件弯制点进行了疲劳校核,并根据五种轨件断裂时挠度和载荷以及应变-挠度关系提出了五种轨件... 以曲基本轨、曲尖轨、叉跟尖轨、短心轨和翼轨五种轨件最大弯折处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极限载荷下断裂瞬间的最大位移载荷和表面最大应变,对轨件弯制点进行了疲劳校核,并根据五种轨件断裂时挠度和载荷以及应变-挠度关系提出了五种轨件侧向弯制许用最大挠度。结果表明:对于五种曲形轨件,断裂时短心轨表面最大应变最小,为125491×10-6,翼轨表面最大应变最大,为251872×10-6;曲形轨件经过反复弯制后,极限强度没有明显下降,但极限实时挠度下降4.1%~43.0%,反复弯制对钢轨安全冗余量有较大影响;曲形轨件在服役载荷下能够满足弯曲疲劳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岔 曲形轨件 试验研究 弯制 疲劳性能校核 加工冗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mm轨距UIC54钢轨9号单开道岔的设计 被引量:4
18
作者 左丽丽 李永茂 《科学技术创新》 2021年第8期148-149,共2页
机车车辆从一股轨道转入或者是越过另一股轨道必须要依靠道岔。而道岔本身较为复杂,其不仅仅是轨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一个薄弱环节。文中主要对1000mm轨距UIC54钢轨9号单开道岔设计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道岔 机车 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锰钢辙叉焊接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姜丽丽 李向前 +1 位作者 尉小明 李忙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0-113,共4页
高锰钢辙叉与高碳钢钢轨焊接性能较差,且焊接工艺的要求区别很大,将两者直接进行焊接有较大难度,目前先进的技术是选择一种焊接性能好的材料作为中间介质,实现2种材料的焊接连接。本文采用单相不锈钢和双相不锈钢作为焊接介质,对采用2... 高锰钢辙叉与高碳钢钢轨焊接性能较差,且焊接工艺的要求区别很大,将两者直接进行焊接有较大难度,目前先进的技术是选择一种焊接性能好的材料作为中间介质,实现2种材料的焊接连接。本文采用单相不锈钢和双相不锈钢作为焊接介质,对采用2种不锈钢介质的焊接接头进行静弯强度和拉伸强度测试、无损探伤和显微组织检验,分析采用不同介质的焊接接头的各项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单相不锈钢介质焊接时可获得力学性能优良的高锰钢辙叉与高碳钢钢轨闪光对焊接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焊接 高锰钢辙叉 试验研究 闪光焊接 焊接工艺 焊接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岔尖/心轨加工廓形检验基准及偏差取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振华 王树国 王璞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5-98,共4页
针对道岔尖/心轨廓形检测基准和检测范围不明确及在目前的廓形公差限值条件下各制造企出了尖轨和心轨的廓形检测范围,并用于对国内4家主要道岔制造企业近期生产的尖/心轨廓形数据的统计分析。结合高速铁路道岔晃车廓形偏差值和尖/心轨... 针对道岔尖/心轨廓形检测基准和检测范围不明确及在目前的廓形公差限值条件下各制造企出了尖轨和心轨的廓形检测范围,并用于对国内4家主要道岔制造企业近期生产的尖/心轨廓形数据的统计分析。结合高速铁路道岔晃车廓形偏差值和尖/心轨生产现状,参考钢轨母材轨冠饱满度公差取形公差取0.3 mm。为避免轨头宽度公差对廓形公差的影响,建议尖轨廓形采用工作边基准进行检测;为避免心轨加工偏中,建议心轨廓形采用中点基准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岔 机加工廓形 统计分析 检测基准 检测范围 廓形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