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东北小麦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Dc.speer)毒力频率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杨家书 曹远银 +4 位作者 王志民 于泉林 杨英慧 杨乃成 齐永志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45-249,共5页
本试验于1982,1987,1988和1992年在东北地区的辽宁海城、沈阳、大连和吉林公主岭4个观察圃中系统观测了含有不同抗白粉菌基因的小麦品种和拟等基因系的白粉病病情:Pm1、Pm5、Pm7及Pm3a或Pm3b和P... 本试验于1982,1987,1988和1992年在东北地区的辽宁海城、沈阳、大连和吉林公主岭4个观察圃中系统观测了含有不同抗白粉菌基因的小麦品种和拟等基因系的白粉病病情:Pm1、Pm5、Pm7及Pm3a或Pm3b和Pm3c的病情均达20MS以上,感病严重.Pm2+6,Pm2或Pm4抗性较强,病情仅达0~5HR.采用离体活动圃鉴定法观测表明:1987~1988年各病圃白粉菌出现频率较高的基因为:V7(67.2%~80.4%,平均74.0%),V1(67.9%~78.1%,平均73.1%),V3c(61.9%~71.4%,平均67.6%),V5(62.3%~73.1平均67.3%),V3c(43.0%~51.8%,平均48.7%),V3a(32.7%~47.8%,平均39.5%),V5(15.6%~26.5%,平均20.25%);出现频率较低毒力基因为V2+6(0%~1.6%,平均0.51%),V2(2.1%~7.6%,平均4.05%)和V4(5%~12.6%,平均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 毒力频率 抗性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食心虫发生期与发生量预报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田正仁 赵淑艳 胡忱孝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19-20,共2页
大豆食心虫是我国北方大豆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辽北虫食率回升,一般在10-20%,减产4-10%左右,等级降低,经济损失较大。以往对此虫的传统经验预报方法准确率较低。我们于1988—1989年以20年历史资料用逐步回归逐步判别方法,用IBM兼... 大豆食心虫是我国北方大豆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辽北虫食率回升,一般在10-20%,减产4-10%左右,等级降低,经济损失较大。以往对此虫的传统经验预报方法准确率较低。我们于1988—1989年以20年历史资料用逐步回归逐步判别方法,用IBM兼容机,建立了发生期与发生量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食心虫 发生期 发生量 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北大豆蚜发生期发生量的预报研究
3
作者 田正仁 赵淑艳 胡忱孝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9-21,共3页
本文对辽北大豆蚜百株蚜量达万头日期做逐步回归测定建立模型。对大豆蚜发生量作逐步回归测定时,为保留适当因子个数时,采用通径分析精选因子,建立多元回归模型(F=0);对大豆蚜发生量进行逐步判别,并将两种发生量预报结果进行集成预报。... 本文对辽北大豆蚜百株蚜量达万头日期做逐步回归测定建立模型。对大豆蚜发生量作逐步回归测定时,为保留适当因子个数时,采用通径分析精选因子,建立多元回归模型(F=0);对大豆蚜发生量进行逐步判别,并将两种发生量预报结果进行集成预报。历史拟合率均达100%,两年试报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蚜虫 发生期 发生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北玉米田化学除草干旱降效及解决途径
4
作者 鲁葆库 杨碧野 《辽宁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1-43,共3页
目前,玉米田化学除草药剂配方基本是杜阿混剂(杜尔加阿特拉津)或拉阿混剂(拉索加阿特拉津).施药方式是播后苗前土壤表面喷雾处理.其杀草原理是药喷到地表后,靠降雨使药剂随雨水下移至杂草发芽层.通过杂草芽或根吸收药剂中毒死亡.但是。
关键词 玉米田 化学除草 干旱 药效降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自交系478发生圆斑病情况的调查
5
作者 杨碧野 《辽宁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9-20,共2页
玉米圆斑病(Helminthosporium carbo-num Ullstrup)在我国玉米上发生早有报道,但是70年代以来,在优良自交系吉63上发生玉米圆斑病,并导致果穗黑腐,严重地影响吉63的繁殖和吉单101、铁单4单交种的制种,使良种繁育蒙受巨大损失。经过白金... 玉米圆斑病(Helminthosporium carbo-num Ullstrup)在我国玉米上发生早有报道,但是70年代以来,在优良自交系吉63上发生玉米圆斑病,并导致果穗黑腐,严重地影响吉63的繁殖和吉单101、铁单4单交种的制种,使良种繁育蒙受巨大损失。经过白金铠等研究,明确了玉米圆斑病的发生规律及有效防治措施,并在生产上得到了应用。据白金铠等报道,炭色长蠕孢病菌只侵染少数自交系,并且主要侵染叶片,形成椭圆形叶斑,在吉63上除危害叶片外,则主要危害果穗,造成穗腐,对玉米制种产量影响极大。随着新的自交系的更换,20多年来尚未见到其它玉米自交系严重发生玉米圆斑病影响产量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圆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