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土地利用-碳减排-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中秋 劳燕玲 +2 位作者 赵宁俊 韦金洪 胡宝清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50-258,266,共10页
[目的]探究土地利用碳排放及其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并进行实证分析,为广东省在“十四五”期间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碳排放系数法,测算广东省2003—2018年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借助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脱钩... [目的]探究土地利用碳排放及其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并进行实证分析,为广东省在“十四五”期间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碳排放系数法,测算广东省2003—2018年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借助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脱钩模型,评估了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情况。采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了影响脱钩情况的主要因素。[结果](1)广东省土地利用碳排放量由2003年的2.39×10^(8) t增加到2018年的6.72×10^(8) t,碳排放总量增加4.33×10^(8) t,年平均增长率达7.2%;(2)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指数总体变化为2003—2008年由0.948 3下降至0.296 9,2009—2015年由0.941 8先增至1.123 6再降至0.257 2,2016—2018年由0.471 9下降至0.416 8。脱钩关系大体经历了“相对脱钩Ⅳ—相对脱钩Ⅱ—绝对挂钩—相对脱钩Ⅰ—相对脱钩Ⅳ—相对脱钩Ⅱ”发展过程,尚未形成稳定的脱钩状态;(3)从碳排放视角来看,产业结构和煤炭消费比例与脱钩关系的关联度为0.748,0.741,是主要影响因素。从经济发展视角来看,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科研经费支出与脱钩关系的关联度为0.782,0.772,是主要驱动因素。[结论]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发展的本质是以碳减排为核心的区域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广东省土地利用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均呈递增趋势,当前阶段虽然土地利用碳排放量的增长率为正值且低于经济发展增长率,但土地利用碳排放量的增速放缓,有利于二者向绝对脱钩状态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碳排放 经济增长 脱钩分析 影响因素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耦合协调性评价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中秋 劳燕玲 +2 位作者 王莉莉 韦金洪 胡宝清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0-332,F0003,共14页
[目的]分析区域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各要素的耦合协调状态,为更精准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修复和自然资源要素综合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综合评价指数、协调度指数、耦合度指数和关联度指数为基础构建评价分析框架。基于PSR模型... [目的]分析区域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各要素的耦合协调状态,为更精准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修复和自然资源要素综合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综合评价指数、协调度指数、耦合度指数和关联度指数为基础构建评价分析框架。基于PSR模型,从“山、水、林、田、湖”5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模型和灰色关联模型探究广西壮族自治区2005—2017年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耦合协调时空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①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综合评价指数由2005年的0.918上升至2017年的0.931,具体表现为:水系统>田系统>林系统>湖系统>山系统。②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耦合协调度由2005年的0.909下降至2017年的0.861,虽然为良好耦合协调状态,但有下降态势。两要素间耦合协调度较高的为“水—田”,3要素间较高的为“水—林—田”,4要素间较高的为“水—林—田—湖”。③影响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水要素,灰色关联度为0.723,具体指标因子为水土流失治理。[结论]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是一个开放性的“山水林田湖+”的概念范畴,可依据各要素的典型性进行耦合叠加重组,其中水要素是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各要素耦合关联的核心,水土流失治理是关键因素。广西区内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综合水平虽然有所改善,但耦合协调情况不容乐观,应以水土流失治理为出发点,串联山水林田湖各要素,进行统筹规划与生态整治,搭建自然资源要素综合监测与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耦合协调状态,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 生命共同体 耦合评价 广西壮族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AS2050规范的土地整治碳排放定额测算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张中秋 劳燕玲 +1 位作者 韦金洪 胡宝清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0-200,共11页
[目的]科学测算土地整治工程过程碳排放,为实施低碳土地整治,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参照国际建筑领域的PAS2050规范,梳理土地整治工程施工过程碳排放机理。以碳排放系数法为基础,将土地整治工程预算定额转换为碳... [目的]科学测算土地整治工程过程碳排放,为实施低碳土地整治,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参照国际建筑领域的PAS2050规范,梳理土地整治工程施工过程碳排放机理。以碳排放系数法为基础,将土地整治工程预算定额转换为碳排放定额,并按照建筑工程概预算的计算思路,测算土地整治工程施工的总碳排放量。[结果]①土地整治工程碳排放定额是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中给定的相关预算定额为基础,运用碳排放系数法计算各个预算定额中所含一定量人力、材料、机械的碳排放量,继而将预算定额转变成碳排放定额,从而实现碳排放总量的计算;②依据PAS2050规范,土地整治工程碳排放的时空边界清晰,其对象边界、要素边界和碳源类型明确,并据此测算出案例项目碳排放总量为194225.95 kg。[结论]碳排放定额法在系统、全面、准确测算建筑施工过程碳排放方面具有较强应用前景,通过编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碳排放定额》标准、开发“土地整治项目碳排放”软件和优化调整定额等方式,把碳排放定额法应用在土地整治实践之中,将有利于促进国土综合整治的节能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定额 土地整治工程 PAS2050规范 低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