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调节受损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型及其与尿微量白蛋白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文辉 李双蕾 +3 位作者 赵伟 秦彦 粟麟 何智勇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7期721-724,共4页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IGR)人群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尿微量白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IGR人群224例,血糖正常者60例,两组均采用中医体质量表问卷资料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同时对IGR各体质类型与微量白蛋白...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IGR)人群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尿微量白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IGR人群224例,血糖正常者60例,两组均采用中医体质量表问卷资料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同时对IGR各体质类型与微量白蛋白尿(MAU)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224例IGR人群中,平和质有8例(占3.6%);气虚质42例(占18.6%);阳虚质4例(占1.8%);阴虚质38例(占17.0%);痰湿质60例(占26.8%);湿热质28例(占12.5%);血瘀质34例(占15.2%);气郁质10例(占4.5%);无特禀质人群。其中,血瘀质、痰湿质IGR人群的MAU患病率明显高于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痰湿质、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和血瘀质可能为IGR人群的主要体质类型,瘀血质、痰湿质IGR人群的MAU患病率显著增高,提示发生血管病变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调节受损 中医体质 尿微量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脷叶茎显微和薄层色谱鉴别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丘琴 陈明伟 +1 位作者 甄汉深 黄培倩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30-1334,共5页
龙脷叶(Sauropus spatulifolius Beille)为大戟科守宫木属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广西和广东等地,为广西常用壮药,具有润肺止咳、通便之功效,在民间使用广泛。现代研究表明,龙脷叶具有较好的抗炎和镇痛作用。全草均可入药,为国家药典... 龙脷叶(Sauropus spatulifolius Beille)为大戟科守宫木属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广西和广东等地,为广西常用壮药,具有润肺止咳、通便之功效,在民间使用广泛。现代研究表明,龙脷叶具有较好的抗炎和镇痛作用。全草均可入药,为国家药典收载品种。但其鉴别方法尚未完全建立,质量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其叶与根的显微鉴别已有报道,而茎的鉴别未见有相关报道,因此有必要对龙脷叶茎的鉴别方法进行研究。该研究采用生药学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法对龙脷叶的茎进行了鉴别。结果表明:龙脷叶茎的主要显微特征为木栓层有7~12列细胞,皮层中含有较多淀粉粒,并含有纤维束,韧皮部窄,木质部宽,射线明显,髓部大;粉末可见螺纹、网纹及梯纹导管,伴有草酸钙簇晶,淀粉粒较小,有纤维。薄层色谱采用对照药材进行对照,发现样品斑点与对照药材斑点数量和位置一一对应。上述特征可作为鉴别和制定龙脷叶茎质量标准的参考依据,该研究结果为建立龙脷叶茎的鉴别方法以及进一步建立其质量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脷叶 显微鉴别 薄层色谱鉴别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药龙利叶茎HPL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丘琴 甄汉深 +2 位作者 陈明伟 黄培倩 范秀春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6-121,共6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壮药龙利叶茎的HPLC指纹图谱。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0.08%醋酸溶液(体积比)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nm,柱温为25℃,流速为1mL/min,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壮药龙利叶茎的HPLC指纹图谱。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0.08%醋酸溶液(体积比)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nm,柱温为25℃,流速为1mL/min,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批龙利叶茎的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14个共有指纹峰,相似度均达到0.9以上,为建立龙利叶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利叶茎 指纹图谱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柿树寄主的桑寄生科7种不同属种桑寄生药用植物中槲皮苷含量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苏本伟 张协君 +3 位作者 李永华 朱开昕 裴河欢 覃文慧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8-372,共5页
目的:测定柿树寄主的桑寄生科7种不同属种的桑寄生药用植物中槲皮苷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对柿树寄主的桑寄生科7种不同属种桑寄生药用植物槲皮苷含量进行测定,样品采用甲醇超声提取方法制备,用Inertsil ODS-SP 色谱柱(150 mm×... 目的:测定柿树寄主的桑寄生科7种不同属种的桑寄生药用植物中槲皮苷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对柿树寄主的桑寄生科7种不同属种桑寄生药用植物槲皮苷含量进行测定,样品采用甲醇超声提取方法制备,用Inertsil ODS-SP 色谱柱(150 mm×4.6 mm,5μm),甲醇-0.1%磷酸溶液(52:48)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结果:槲皮苷的线性范围0.21-350.00 mg·L-1( r =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86%,RSD=2.31%。桑寄生科7种不同属种药用植物茎枝中槲皮苷含量为0.3589-3.6770 mg·g-1,叶中槲皮苷含量为5.0091-76.3813 mg·g-1。结论:桑寄生科不同属种桑寄生药用植物槲皮苷的含量各不相同,主要存在于叶中,而茎枝中的含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寄生 柿树 槲皮苷 HPLC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其皆运用茵陈治疗黄疸撷菁
5
作者 吴国庆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0期8-8,共1页
茵陈治疗黄疸,古已有之,但究竟需要多大剂量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如何煎法才能达到其退黄的目的呢?大剂投用茵陈有无毒副作用呢?众说纷云。《伤寒论》第238条关于茵陈蒿汤治疗湿热黄疸的原文中强调茵陈宜先煎。
关键词 黄疸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