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阳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在石油行业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潘一 马欣 +3 位作者 杨双春 夏晨 苏占全 张海燕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70-476,共7页
针对用于缓蚀剂、杀菌剂、驱油剂、压裂液和防腐剂这5个方面对阳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使用条件、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发现存在的问题有:缓蚀剂溶解性较差、对环境有污染;在高温、高浓度前提下防腐剂性能不强;杀菌剂稳定性较差... 针对用于缓蚀剂、杀菌剂、驱油剂、压裂液和防腐剂这5个方面对阳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使用条件、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发现存在的问题有:缓蚀剂溶解性较差、对环境有污染;在高温、高浓度前提下防腐剂性能不强;杀菌剂稳定性较差、易产生抗药性;驱油剂的吸附量不够低、在地层介质中没有较大的扩散速度;压裂液的耐温性能较差、破胶不够快速、彻底。针对上述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对于驱油剂应加强其对于超高温、高盐地层的适应性;提高压裂液的降滤失能力;发展有利于环境生产、无污染或低污染的缓蚀剂;提高防腐剂在高浓度条件下的防腐效果;制备稳定性强的杀菌剂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石油 溶解性 压裂液 驱油剂 防腐剂 缓蚀剂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型白油基钻井液研究和应用进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双春 韩颖 +2 位作者 侯晨虹 潘一 张海燕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39-744,共6页
白油为基液的环保型油基钻井液有助于解决井壁坍塌问题。本文介绍了环保型白油基钻井液在水平井、高温深井、大位移定向井、深水井及复杂地层钻探中应用现状,并提出了环保型白油基钻井液面临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国内钻井液技... 白油为基液的环保型油基钻井液有助于解决井壁坍塌问题。本文介绍了环保型白油基钻井液在水平井、高温深井、大位移定向井、深水井及复杂地层钻探中应用现状,并提出了环保型白油基钻井液面临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国内钻井液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型 油基 钻井液 白油 展望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管道泄漏检测及信号处理技术 被引量:16
3
作者 方丽萍 李玉星 +1 位作者 刘翠伟 梁金禄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6-34,共9页
多相流管道泄漏检测对保障管道安全运行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多相流管道泄漏检测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尚无成熟技术。介绍了目前多相流管道泄漏检测方法的现状,分析了声波法用于泄漏检测的可行性。对近几年泄漏信号检... 多相流管道泄漏检测对保障管道安全运行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多相流管道泄漏检测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尚无成熟技术。介绍了目前多相流管道泄漏检测方法的现状,分析了声波法用于泄漏检测的可行性。对近几年泄漏信号检测及故障识别技术进行总结,分别就降噪算法、特征提取方法、矩阵降维算法及工况识别算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对比,介绍各种方法的原理以及目前的研究进展,结合多相流管道泄漏信号的特点对当前的泄漏检测技术在多相流管道泄漏检测中的应用作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流泄漏 信号处理 降噪 特征提取 特征矩阵降维 工况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蛎壳制备柠檬酸钙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邓勤 赖家凤 +2 位作者 梁兴唐 王芸 石海信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51-254,共4页
以柠檬酸钙产率为指标研究牡蛎壳制备柠檬酸钙的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盐酸用量、碳酸钠用量对碳酸钙得率的影响及柠檬酸用量、水用量和结晶时间等因素对柠檬酸钙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 g牡蛎壳粉在20 m L1 mol/L盐酸、1.5 g碳酸钠... 以柠檬酸钙产率为指标研究牡蛎壳制备柠檬酸钙的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盐酸用量、碳酸钠用量对碳酸钙得率的影响及柠檬酸用量、水用量和结晶时间等因素对柠檬酸钙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 g牡蛎壳粉在20 m L1 mol/L盐酸、1.5 g碳酸钠的条件下制备的碳酸钙得率最佳,达到92.3%;在此条件下,1.5 g柠檬酸与碳酸钙在15 m L水中反应,30℃下结晶4 h,柠檬酸钙的产率为91.24%。说明牡蛎壳用此工艺制备柠檬酸钙产率高,可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壳 柠檬酸 柠檬酸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龙果花的体外抗氧化物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炎活性 被引量:6
5
作者 张艳军 廖日权 +6 位作者 郑云云 尹艳镇 黄秋园 徐国鑫 黄恩交 朱靖清 吴彩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137-142,共6页
旨在为探究火龙果花的抗氧化物提取工艺及其抗炎活性。选取火龙果花为原料,用热回流法提取,以粗提液对DPPH自由基及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为指标,先进行单因素实验,考察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以及乙醇浓度对粗提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旨在为探究火龙果花的抗氧化物提取工艺及其抗炎活性。选取火龙果花为原料,用热回流法提取,以粗提液对DPPH自由基及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为指标,先进行单因素实验,考察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以及乙醇浓度对粗提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再采用L_9(3~4)正交试验法,优化火龙果花的体外抗氧化物提取工艺。结果表明:70%乙醇,1∶30 g/m L料液比,75℃下回流加热3.0 h为最优提取条件,在最佳提取工艺下粗提物对DPPH自由基、OH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0.273、0.288 mg/m L,且在一定范围内,粗提物的浓度越高,其抗氧化活性越好,量效关系明显。最佳工艺条件下,粗提物对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产生的NO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且与浓度呈正相关,具有剂量依赖性,其半抑制浓度IC_(50)值为13.94μg/m L,该提取物具有很好的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花 正交试验 提取工艺 抗氧化活性 抗炎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温表面活性剂在油藏开发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潘一 赵旭 +3 位作者 杨双春 Ongarbayev Asset 米俊锋 张海燕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21-1629,共9页
表面活性剂驱是三次采油中稳产增产的重要手段,随着高温油藏研究开发的不断深入,耐高温表面活性剂具有更加重要的研究价值。该文根据深层油藏温度高的特点和中国油藏开发现状,在研究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将具有耐高温性能的表面活性... 表面活性剂驱是三次采油中稳产增产的重要手段,随着高温油藏研究开发的不断深入,耐高温表面活性剂具有更加重要的研究价值。该文根据深层油藏温度高的特点和中国油藏开发现状,在研究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将具有耐高温性能的表面活性剂按阴-非离子型(Anionic-nonionic)、两性型(Amphoteric)、双子型(Gemini)和氟碳型(Fluorocarbon)分类。通过对4类表面活性剂的比较,讨论了基团、分子结构等因素对表面活性剂耐温性的影响,指出可生物降解表面活性剂是耐温表面活性剂继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对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表面活性剂 表面张力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与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上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海燕 陈光莹 +2 位作者 张海波 曾宪超 梁志武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3-98,共6页
通过对比油/碱(O/A)、油/碱-表面活性剂(O/AS)体系的动态界面张力,发现加入碱降低油水界面张力(DIFT_(min)),而高碱浓度下,界面张力反而升高;加入表面活性剂后,低碱浓度时界面张力升高,而高碱浓度下体系的界面张力显著降低.通过对比相... 通过对比油/碱(O/A)、油/碱-表面活性剂(O/AS)体系的动态界面张力,发现加入碱降低油水界面张力(DIFT_(min)),而高碱浓度下,界面张力反而升高;加入表面活性剂后,低碱浓度时界面张力升高,而高碱浓度下体系的界面张力显著降低.通过对比相同离子浓度下NaOH与NaOH-NaCl溶液与重油的界面张力发现,OH-也对高碱浓度下界面张力的升高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测定油碱作用后从油相扩散至水相的总碳含量(TOC)的变化,发现油相扩散至水相的组分的量增加.综合考虑上述实验结果,认为NaOH和外加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上的协同作用为:NaOH与重油潜在的界面活性物质作用生成原位表面活性剂,外加表面活性剂取代原位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上发生吸附,促进原位界面活性物质离开油水界面,从而使得原油中潜在的界面活性物质得以与原油反应,进而生成更多的原位界面活性物质从而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协同作用 油水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壳中虾青素的乙醇解吸-稀碱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郑韵英 钟书明 +5 位作者 王晓丽 张瑞瑞 刘子杰 尹艳镇 钟海英 蓝勇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2-256,共5页
采用乙醇解吸—稀碱液提取的内部沸腾法对虾壳中虾青素进行提取。考察解吸时间、乙醇的用量、稀碱的浓度、稀碱的量、提取的温度、提取的时间等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下,虾壳粉在12 L的95%乙醇中解吸30 min,然后用30 m... 采用乙醇解吸—稀碱液提取的内部沸腾法对虾壳中虾青素进行提取。考察解吸时间、乙醇的用量、稀碱的浓度、稀碱的量、提取的温度、提取的时间等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下,虾壳粉在12 L的95%乙醇中解吸30 min,然后用30 mL浓度为1.0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提取4 min,可获得虾青素浓度为171.2μg/g的溶液体系,虾青素提取得率达19.5%。该工艺采用的有机溶剂无毒且用量少,提取液色泽透亮,用时短,提取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壳 虾青素 乙醇解吸-稀碱提取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植物阔苞菊内生真菌硒富集工艺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廖日权 钟书明 +4 位作者 梁兴唐 尹艳镇 郑韵英 张瑞瑞 谢灵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2-116,共5页
为了获得有机硒的来源新途径,以菌丝体的富硒总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正交实验法研究了一株阔苞菊内生真菌的硒富集能力,对培养基中硒溶液添加量、盐浓度、碳源浓度、培养时间、碳源种类等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适合的培养条件... 为了获得有机硒的来源新途径,以菌丝体的富硒总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正交实验法研究了一株阔苞菊内生真菌的硒富集能力,对培养基中硒溶液添加量、盐浓度、碳源浓度、培养时间、碳源种类等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适合的培养条件为硒溶液添加量为30 m L、盐浓度5 g/L、碳源(葡萄糖)浓度15 g/L、培养时间24 h;代谢产物中硒含量为181.6μg/g,菌丝体富硒总量为1941.7μg/L,其有机硒转化率偏低,仅为16.2%。为进一步筛选开发滨海红树林中内生富硒微生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苞菊 内生真菌 硒富集 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Fe-Zn聚硅酸絮凝剂制备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巍 毛泽星 +2 位作者 杨双春 潘一 张海燕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38-1741,共4页
考察了聚硅酸铝铁锌絮凝剂制备和应用在腈纶废水中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研制絮凝剂过程中,制备聚硅酸的最佳条件为室温,pH 5.1,Na_2SiO_3浓度0.5 mol/L,搅拌时间30 min;同时聚硅酸与铝铁锌复合的最佳摩尔比(nAl∶nFe∶nZn∶nSi)为2∶0.... 考察了聚硅酸铝铁锌絮凝剂制备和应用在腈纶废水中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研制絮凝剂过程中,制备聚硅酸的最佳条件为室温,pH 5.1,Na_2SiO_3浓度0.5 mol/L,搅拌时间30 min;同时聚硅酸与铝铁锌复合的最佳摩尔比(nAl∶nFe∶nZn∶nSi)为2∶0.5∶4∶1,去浊率高达95.35%;废水浊度对处理效果也有影响(37.5NTU时效果最好)。该絮凝剂处理某废水的最佳使用条件为:常温,pH为10,投加量17.5 mg/L,去浊率为9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剂 聚硅酸 金属阳离子 腈纶废水 去浊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压油罐中间抗风圈计算方法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善忠 赖家凤 石海信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2017年第2期-,共3页
GB 50341—2014《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油罐设计规范》关于罐壁设计外压的计算方法发生了较大变化:当设计真空外压不大于0.25 k Pa时,按照标准正文6.4.3条进行设计;当设计真空外压大于0.25 k Pa且不大于6.9 k Pa时,则按照附录B.3和B.4条... GB 50341—2014《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油罐设计规范》关于罐壁设计外压的计算方法发生了较大变化:当设计真空外压不大于0.25 k Pa时,按照标准正文6.4.3条进行设计;当设计真空外压大于0.25 k Pa且不大于6.9 k Pa时,则按照附录B.3和B.4条进行设计。由于外压计算方法的不同,可能存在不合理现象:当设计负压较大时,反而需要设置较少的中间抗风圈。通过分析两种设计方法并结合储罐实例计算结果进行探讨,提出了使用标准进行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罐 罐壁 中间抗风圈 设计外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文丰 王芸 +3 位作者 胡晓熙 岑光龙 张艳军 尹艳镇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665-674,共10页
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动态光散射和Zeta电位法对比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SDS和DTAB均能猝灭BSA内源荧光,298 K时的猝灭常数K_(sv)分别为2. 64... 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动态光散射和Zeta电位法对比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SDS和DTAB均能猝灭BSA内源荧光,298 K时的猝灭常数K_(sv)分别为2. 64×10~4和304. 21 L/mol。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显示SDS和DTAB对BSA的构象产生了影响。SDS对BSA荧光猝灭机理为动静联合猝灭机制;热力学计算表明,SDS与BSA的结合过程中,静电力起主导作用,并且能与BSA形成SDS/BSA超分子复合物。DTAB对BSA荧光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作用力主要是疏水作用。SDS,DTAB与BSA的平均结合距离分别为2. 77和4. 73 nm。综合结合常数、粒径和Zeta电位等变化,在相同条件下具有较大电荷密度和较小体积极性头基的SDS与BSA具有更强的结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猝灭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氧基二甲醚合成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颜曦明 王宝宇 晁会霞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7-216,共10页
适宜聚合度的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_n)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新型柴油添加剂,其物化性质与柴油相近,可提高柴油十六烷值和润滑性能,并有效减少尾气中颗粒物排放。不同反应原料下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反应机理的探究是PODE_n合成过程中的重点和... 适宜聚合度的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_n)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新型柴油添加剂,其物化性质与柴油相近,可提高柴油十六烷值和润滑性能,并有效减少尾气中颗粒物排放。不同反应原料下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反应机理的探究是PODE_n合成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对PODE_n合成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研究近况展开综述,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n) 动力学 反应机理 柴油添加剂 环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Beta分子筛催化合成聚甲氧基二甲醚 被引量:4
14
作者 颜曦明 王宝宇 +2 位作者 黄贵秋 韦其标 梁文显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26-1331,共6页
针对纳米分子筛粒径小、孔道短、比表面积大等优势,将纳米Beta分子筛用于催化合成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_n,n为聚合度),并与常规Beta分子筛进行活性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纳米Beta分子筛的活性明显优于常规Beta分子筛,低温条件下尤为突出;... 针对纳米分子筛粒径小、孔道短、比表面积大等优势,将纳米Beta分子筛用于催化合成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_n,n为聚合度),并与常规Beta分子筛进行活性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纳米Beta分子筛的活性明显优于常规Beta分子筛,低温条件下尤为突出;当整个反应体系达到平衡时,PODE_(3-5)的收率达到极值。纳米Beta分子筛合成PODE_n的工艺优化结果为:甲缩醛与甲醛摩尔比2∶3、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30 min,自生压力的条件下,PODE_(3-5)收率最高可达62.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氧基二甲醚 纳米分子筛 环保型 柴油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Fe-Mg三阳离子聚硅酸絮凝剂的研发
15
作者 郭明哲 丛涛泉 +2 位作者 杨双春 潘一 张海燕 《化学研究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58-1563,共6页
为了提高腈纶废水的絮凝处理效果,研发了一种Al-Fe-Mg三阳离子聚硅酸絮凝剂。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金属溶液浓度、硅与金属比例以及铝、铁、镁之间比例对絮凝剂制备的影响。然后,将制备好的絮凝剂药液投加入废水中,研究其投加量及pH对废... 为了提高腈纶废水的絮凝处理效果,研发了一种Al-Fe-Mg三阳离子聚硅酸絮凝剂。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金属溶液浓度、硅与金属比例以及铝、铁、镁之间比例对絮凝剂制备的影响。然后,将制备好的絮凝剂药液投加入废水中,研究其投加量及pH对废水处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将聚硅酸溶液倾倒入(金属溶液浓度为0.02mol·L^(-1),Si与金属摩尔比为2∶1,金属铝铁镁摩尔比为3∶1∶2)金属溶液搅拌快速搅拌5min后静置12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铝铁镁絮凝剂效果最佳,并且硅与金属比例是复合絮凝剂的主要影响因素,去浊率可达99.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剂 聚硅酸 阳离子 腈纶 去浊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位子辅助膜蛋白插入热力学
16
作者 高健 孙素娟 李英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57-1265,共9页
易位子辅助膜蛋白插入内质网膜是膜蛋白质生物生成的关键过程。了解不同类分子插入生物膜的机制是预测溶质分子透膜速度的先决条件,这也是药物设计和药理学领域的关键因素。根据插入机制,可以设计插膜肽直接用于疾病治疗,或者作为载体... 易位子辅助膜蛋白插入内质网膜是膜蛋白质生物生成的关键过程。了解不同类分子插入生物膜的机制是预测溶质分子透膜速度的先决条件,这也是药物设计和药理学领域的关键因素。根据插入机制,可以设计插膜肽直接用于疾病治疗,或者作为载体有选择性地将药物靶向特定细胞。自从2004年第1个易位子通道蛋白(Sec)的晶体结构被解析后,近十几年来大量的实验和理论研究,都在致力于揭示Sec辅助膜蛋白插入过程的分子机制。本文总结了过去该领域的实验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进展,从热力学方面重点分析了造成膜蛋白插入自由能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值,以及实验值间偏差的原因。其中,根据研究条件精确设置模拟参数、插入造成的膜变形对自由能计算有很大的影响;核糖体为新生肽插入到Sec通道过程提供了能量,核糖体与Sec的结合影响Sec侧门的开放程度和Sec通道的结构,从而降低膜插入自由能。Sec辅助膜蛋白插入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但整个过程仍然符合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尽管疏水性是Sec辅助膜蛋白质插入的关键性因素,但也不能忽略动力学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蛋白质 易位子 膜蛋白插入 自由能 核糖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