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阳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在石油行业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潘一 马欣 +3 位作者 杨双春 夏晨 苏占全 张海燕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70-476,共7页
针对用于缓蚀剂、杀菌剂、驱油剂、压裂液和防腐剂这5个方面对阳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使用条件、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发现存在的问题有:缓蚀剂溶解性较差、对环境有污染;在高温、高浓度前提下防腐剂性能不强;杀菌剂稳定性较差... 针对用于缓蚀剂、杀菌剂、驱油剂、压裂液和防腐剂这5个方面对阳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使用条件、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发现存在的问题有:缓蚀剂溶解性较差、对环境有污染;在高温、高浓度前提下防腐剂性能不强;杀菌剂稳定性较差、易产生抗药性;驱油剂的吸附量不够低、在地层介质中没有较大的扩散速度;压裂液的耐温性能较差、破胶不够快速、彻底。针对上述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对于驱油剂应加强其对于超高温、高盐地层的适应性;提高压裂液的降滤失能力;发展有利于环境生产、无污染或低污染的缓蚀剂;提高防腐剂在高浓度条件下的防腐效果;制备稳定性强的杀菌剂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石油 溶解性 压裂液 驱油剂 防腐剂 缓蚀剂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合成淀粉基水凝胶的Pb^(2+)吸附性能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子杰 梁兴唐 +3 位作者 钟书明 张瑞瑞 焦淑菲 尹艳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35-1140,1182,共7页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微波辅助接枝丙烯酸合成了水凝胶(SAH)。采用SEM、FTIR、XPS对SAH进行了表征,考察了SAH对Pb^(2+)的吸附机理;进一步考察了微波功率、pH、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和Pb^(2+)的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SAH具有三维多...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微波辅助接枝丙烯酸合成了水凝胶(SAH)。采用SEM、FTIR、XPS对SAH进行了表征,考察了SAH对Pb^(2+)的吸附机理;进一步考察了微波功率、pH、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和Pb^(2+)的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SAH具有三维多孔结构,主要通过与Pb^(2+)形成双配位络合物实现对Pb^(2+)的吸附。微波功率为300 W时制备的SAH,在pH为6.09、吸附时间为60 min、Pb^(2+)初始浓度为0.005 mol/L、吸附温度为30℃的条件下,吸附量可达561 mg/g。SAH可重复利用,重复使用4次后其吸附量为458 m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淀粉 铅离子 吸附 微波合成 水处理技术与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壳素/聚乙烯亚胺复合物对水溶液中Cr(Ⅵ)的吸附 被引量:9
3
作者 梁兴唐 钟书明 +6 位作者 刘子杰 郑韵英 张瑞瑞 焦淑菲 廖日权 王芸 尹艳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255-2262,共8页
均相条件下,通过环氧氯丙烷将聚乙烯亚胺(PEI)接枝于甲壳素(CT)分子上,制备CT基Cr(Ⅵ)生物吸附剂(CTP)。采用FT-IR、XRD、SEM、EDS和Zeta电位表征CTP的结构与形貌。考察了溶液的p H、吸附时间、Cr(Ⅵ)的初始浓度、处理温度和共存离子对... 均相条件下,通过环氧氯丙烷将聚乙烯亚胺(PEI)接枝于甲壳素(CT)分子上,制备CT基Cr(Ⅵ)生物吸附剂(CTP)。采用FT-IR、XRD、SEM、EDS和Zeta电位表征CTP的结构与形貌。考察了溶液的p H、吸附时间、Cr(Ⅵ)的初始浓度、处理温度和共存离子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PEI与CT质量比为4:1的条件下所制备的CTP4,在p H为2.0和温度为25℃的条件下,根据Langmuir模型计算的最大吸附量为330.4 mg·g–1;吸附过程经过约60 min达到平衡,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是一个自发、吸热的过程;CTP4可重复使用,经过6次吸附-解吸循环后,其吸附量保持初次吸附量的8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素 聚乙烯亚胺 均相改性 吸附剂 废水 Cr(Ⅵ) 吸附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湖地区上干柴沟组储层碳酸盐胶结物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波 陈汾君 +3 位作者 马进业 石正灏 孙国强 史基安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8-33,共6页
综合运用岩石学、矿物学及碳氧同位素等理论,对冷湖地区上干柴沟组储层的碳酸盐胶结类型、形成机理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干柴沟组发育两期碳酸盐胶结物,成岩早期碳酸盐胶结物大多是孔隙流体中碳酸钙达到过饱和... 综合运用岩石学、矿物学及碳氧同位素等理论,对冷湖地区上干柴沟组储层的碳酸盐胶结类型、形成机理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干柴沟组发育两期碳酸盐胶结物,成岩早期碳酸盐胶结物大多是孔隙流体中碳酸钙达到过饱和形成的,沉淀时温度较低,δ13C、δ18O值大,自形程度较好,多以微晶或泥晶团块似"连晶式"胶结于粒间孔隙中,该胶结物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岩石骨架颗粒固结和抗压实能力,且是后期有机酸的主要溶蚀对象,对储层物性起到促进作用;成岩中—晚期碳酸盐胶结物主要来自有机酸脱酸作用相关的碳酸盐,δ13C值、δ18O值小,沉淀时温度较高,多以分散式形态出现在粒间孔隙中,该胶结物形成时间较晚,往往位于粒间孔隙和部分溶蚀孔隙中,对储层物性起到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冷湖地区 新近系 碳酸盐胶结物 碳氧同位素 胶结物成因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型白油基钻井液研究和应用进展 被引量:13
5
作者 杨双春 韩颖 +2 位作者 侯晨虹 潘一 张海燕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39-744,共6页
白油为基液的环保型油基钻井液有助于解决井壁坍塌问题。本文介绍了环保型白油基钻井液在水平井、高温深井、大位移定向井、深水井及复杂地层钻探中应用现状,并提出了环保型白油基钻井液面临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国内钻井液技... 白油为基液的环保型油基钻井液有助于解决井壁坍塌问题。本文介绍了环保型白油基钻井液在水平井、高温深井、大位移定向井、深水井及复杂地层钻探中应用现状,并提出了环保型白油基钻井液面临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国内钻井液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型 油基 钻井液 白油 展望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蛎壳制备柠檬酸钙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邓勤 赖家凤 +2 位作者 梁兴唐 王芸 石海信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51-254,共4页
以柠檬酸钙产率为指标研究牡蛎壳制备柠檬酸钙的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盐酸用量、碳酸钠用量对碳酸钙得率的影响及柠檬酸用量、水用量和结晶时间等因素对柠檬酸钙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 g牡蛎壳粉在20 m L1 mol/L盐酸、1.5 g碳酸钠... 以柠檬酸钙产率为指标研究牡蛎壳制备柠檬酸钙的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盐酸用量、碳酸钠用量对碳酸钙得率的影响及柠檬酸用量、水用量和结晶时间等因素对柠檬酸钙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 g牡蛎壳粉在20 m L1 mol/L盐酸、1.5 g碳酸钠的条件下制备的碳酸钙得率最佳,达到92.3%;在此条件下,1.5 g柠檬酸与碳酸钙在15 m L水中反应,30℃下结晶4 h,柠檬酸钙的产率为91.24%。说明牡蛎壳用此工艺制备柠檬酸钙产率高,可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壳 柠檬酸 柠檬酸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管道泄漏检测及信号处理技术 被引量:16
7
作者 方丽萍 李玉星 +1 位作者 刘翠伟 梁金禄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6-34,共9页
多相流管道泄漏检测对保障管道安全运行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多相流管道泄漏检测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尚无成熟技术。介绍了目前多相流管道泄漏检测方法的现状,分析了声波法用于泄漏检测的可行性。对近几年泄漏信号检... 多相流管道泄漏检测对保障管道安全运行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多相流管道泄漏检测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尚无成熟技术。介绍了目前多相流管道泄漏检测方法的现状,分析了声波法用于泄漏检测的可行性。对近几年泄漏信号检测及故障识别技术进行总结,分别就降噪算法、特征提取方法、矩阵降维算法及工况识别算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对比,介绍各种方法的原理以及目前的研究进展,结合多相流管道泄漏信号的特点对当前的泄漏检测技术在多相流管道泄漏检测中的应用作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流泄漏 信号处理 降噪 特征提取 特征矩阵降维 工况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部沸腾法提取火龙果果皮多糖工艺优化 被引量:12
8
作者 郑韵英 黄琼慧 +4 位作者 严业雄 李水源 颜荣森 钟书明 尹艳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17-221,共5页
运用内部沸腾法提取火龙果果皮多糖,考察解吸剂浓度、解吸剂用量、解吸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等六个因素对火龙果果皮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设计L_9(3~3)正交实验,优化火龙果果皮多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内部... 运用内部沸腾法提取火龙果果皮多糖,考察解吸剂浓度、解吸剂用量、解吸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等六个因素对火龙果果皮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设计L_9(3~3)正交实验,优化火龙果果皮多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内部沸腾法提取火龙果果皮多糖的最优工艺为:解吸剂浓度为80%乙醇、解吸剂用量为5 m L/g、解吸时间为15 min,提取温度为90℃,料液比为1∶25(g/m L)、提取时间为6 min。在该条件下火龙果果皮多糖提取率为5.81%。内部沸腾法提取火龙果果皮多糖的工艺条件稳定可行,并且具用时短、操作简单、无毒无污染及提取效果好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沸腾法 火龙果果皮 多糖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龙果花的体外抗氧化物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炎活性 被引量:6
9
作者 张艳军 廖日权 +6 位作者 郑云云 尹艳镇 黄秋园 徐国鑫 黄恩交 朱靖清 吴彩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137-142,共6页
旨在为探究火龙果花的抗氧化物提取工艺及其抗炎活性。选取火龙果花为原料,用热回流法提取,以粗提液对DPPH自由基及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为指标,先进行单因素实验,考察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以及乙醇浓度对粗提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旨在为探究火龙果花的抗氧化物提取工艺及其抗炎活性。选取火龙果花为原料,用热回流法提取,以粗提液对DPPH自由基及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为指标,先进行单因素实验,考察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以及乙醇浓度对粗提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再采用L_9(3~4)正交试验法,优化火龙果花的体外抗氧化物提取工艺。结果表明:70%乙醇,1∶30 g/m L料液比,75℃下回流加热3.0 h为最优提取条件,在最佳提取工艺下粗提物对DPPH自由基、OH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0.273、0.288 mg/m L,且在一定范围内,粗提物的浓度越高,其抗氧化活性越好,量效关系明显。最佳工艺条件下,粗提物对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产生的NO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且与浓度呈正相关,具有剂量依赖性,其半抑制浓度IC_(50)值为13.94μg/m L,该提取物具有很好的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花 正交试验 提取工艺 抗氧化活性 抗炎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工艺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家明 徐淑庆 梁铭忠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24,共5页
综述了化学镀镍、镀铜、镀锡、镀钴工艺和镀贵金属工艺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现状。除电子器件和设备的表面防护和表面金属化均借助化学镀工艺实现外,化学镀在提高电子产品和印制板的性能,包括导电性、导磁性及可焊性等方面均起到不可替代... 综述了化学镀镍、镀铜、镀锡、镀钴工艺和镀贵金属工艺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现状。除电子器件和设备的表面防护和表面金属化均借助化学镀工艺实现外,化学镀在提高电子产品和印制板的性能,包括导电性、导磁性及可焊性等方面均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电子器件和设备趋向微型化与集成化发展,化学镀工艺所发挥的作用愈发凸显,复合化学镀和制备特殊性能的多元化学镀将成为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工艺 电子器件 电子工业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与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上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海燕 陈光莹 +2 位作者 张海波 曾宪超 梁志武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3-98,共6页
通过对比油/碱(O/A)、油/碱-表面活性剂(O/AS)体系的动态界面张力,发现加入碱降低油水界面张力(DIFT_(min)),而高碱浓度下,界面张力反而升高;加入表面活性剂后,低碱浓度时界面张力升高,而高碱浓度下体系的界面张力显著降低.通过对比相... 通过对比油/碱(O/A)、油/碱-表面活性剂(O/AS)体系的动态界面张力,发现加入碱降低油水界面张力(DIFT_(min)),而高碱浓度下,界面张力反而升高;加入表面活性剂后,低碱浓度时界面张力升高,而高碱浓度下体系的界面张力显著降低.通过对比相同离子浓度下NaOH与NaOH-NaCl溶液与重油的界面张力发现,OH-也对高碱浓度下界面张力的升高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测定油碱作用后从油相扩散至水相的总碳含量(TOC)的变化,发现油相扩散至水相的组分的量增加.综合考虑上述实验结果,认为NaOH和外加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上的协同作用为:NaOH与重油潜在的界面活性物质作用生成原位表面活性剂,外加表面活性剂取代原位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上发生吸附,促进原位界面活性物质离开油水界面,从而使得原油中潜在的界面活性物质得以与原油反应,进而生成更多的原位界面活性物质从而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协同作用 油水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壳中虾青素的乙醇解吸-稀碱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韵英 钟书明 +5 位作者 王晓丽 张瑞瑞 刘子杰 尹艳镇 钟海英 蓝勇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2-256,共5页
采用乙醇解吸—稀碱液提取的内部沸腾法对虾壳中虾青素进行提取。考察解吸时间、乙醇的用量、稀碱的浓度、稀碱的量、提取的温度、提取的时间等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下,虾壳粉在12 L的95%乙醇中解吸30 min,然后用30 m... 采用乙醇解吸—稀碱液提取的内部沸腾法对虾壳中虾青素进行提取。考察解吸时间、乙醇的用量、稀碱的浓度、稀碱的量、提取的温度、提取的时间等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下,虾壳粉在12 L的95%乙醇中解吸30 min,然后用30 mL浓度为1.0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提取4 min,可获得虾青素浓度为171.2μg/g的溶液体系,虾青素提取得率达19.5%。该工艺采用的有机溶剂无毒且用量少,提取液色泽透亮,用时短,提取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壳 虾青素 乙醇解吸-稀碱提取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温表面活性剂在油藏开发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潘一 赵旭 +3 位作者 杨双春 Ongarbayev Asset 米俊锋 张海燕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21-1629,共9页
表面活性剂驱是三次采油中稳产增产的重要手段,随着高温油藏研究开发的不断深入,耐高温表面活性剂具有更加重要的研究价值。该文根据深层油藏温度高的特点和中国油藏开发现状,在研究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将具有耐高温性能的表面活性... 表面活性剂驱是三次采油中稳产增产的重要手段,随着高温油藏研究开发的不断深入,耐高温表面活性剂具有更加重要的研究价值。该文根据深层油藏温度高的特点和中国油藏开发现状,在研究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将具有耐高温性能的表面活性剂按阴-非离子型(Anionic-nonionic)、两性型(Amphoteric)、双子型(Gemini)和氟碳型(Fluorocarbon)分类。通过对4类表面活性剂的比较,讨论了基团、分子结构等因素对表面活性剂耐温性的影响,指出可生物降解表面活性剂是耐温表面活性剂继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对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表面活性剂 表面张力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式镧改性β分子筛在烷基化反应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晁会霞 罗祥生 +2 位作者 王伟建 王爱荣 吴红燕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90-995,共6页
分别采用简单混捏法、水热法和乙醇柠檬酸溶液热处理法将硝酸镧引入到β分子筛中对其进行改性,通过元素分析、N_2吸附-脱附、XRD、吡啶吸附FTIR、NH_3-TPD等方法考察了改性方法对β分子筛结构及表面酸性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混捏法改性... 分别采用简单混捏法、水热法和乙醇柠檬酸溶液热处理法将硝酸镧引入到β分子筛中对其进行改性,通过元素分析、N_2吸附-脱附、XRD、吡啶吸附FTIR、NH_3-TPD等方法考察了改性方法对β分子筛结构及表面酸性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混捏法改性后La负载量最大,其次为水热改性,乙醇柠檬酸溶液水热处理改性后负载量最小;不同方法改性后催化剂的相对结晶度均减小、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均下降、NH_3-TPD总酸量均有所增加。改性β分子筛催化剂的苯与乙烯高空速烷基化反应结果表明,乙醇柠檬酸溶液热处理改性的YR-3催化剂(La加入量2.5%(w))的活性最高,但YR-2催化剂(La加入量2.0%(w))的稳定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镧改性 混捏改性 水热改性 乙醇溶液热处理 Β分子筛 烷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植物阔苞菊内生真菌硒富集工艺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廖日权 钟书明 +4 位作者 梁兴唐 尹艳镇 郑韵英 张瑞瑞 谢灵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2-116,共5页
为了获得有机硒的来源新途径,以菌丝体的富硒总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正交实验法研究了一株阔苞菊内生真菌的硒富集能力,对培养基中硒溶液添加量、盐浓度、碳源浓度、培养时间、碳源种类等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适合的培养条件... 为了获得有机硒的来源新途径,以菌丝体的富硒总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正交实验法研究了一株阔苞菊内生真菌的硒富集能力,对培养基中硒溶液添加量、盐浓度、碳源浓度、培养时间、碳源种类等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适合的培养条件为硒溶液添加量为30 m L、盐浓度5 g/L、碳源(葡萄糖)浓度15 g/L、培养时间24 h;代谢产物中硒含量为181.6μg/g,菌丝体富硒总量为1941.7μg/L,其有机硒转化率偏低,仅为16.2%。为进一步筛选开发滨海红树林中内生富硒微生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苞菊 内生真菌 硒富集 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Fe_2(SO_4)_3-NiSO_4/γ-Al_2O_3催化剂制备条件对异丁烯齐聚反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罗祥生 石海信 晁会霞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07-1011,共5页
以Fe_2(SO_4)_3和NiSO_4为原料,采用浸渍法制备了Fe_2(SO_4)_3-(NiSO_4)/γ-Al_2O_3催化剂用于异丁烯齐聚反应,考察了催化剂成型、焙烧温度、载Fe量和Fe/Ni原子比对异丁烯齐聚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成型后,反应活性有所降低,... 以Fe_2(SO_4)_3和NiSO_4为原料,采用浸渍法制备了Fe_2(SO_4)_3-(NiSO_4)/γ-Al_2O_3催化剂用于异丁烯齐聚反应,考察了催化剂成型、焙烧温度、载Fe量和Fe/Ni原子比对异丁烯齐聚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成型后,反应活性有所降低,但目的产物的选择性明显提高,选择的成型催化剂为三叶草外形、直径1.2 mm、长度2 mm。适宜的催化剂制备条件为:催化剂焙烧温度为400℃或600℃、载Fe量为8%(w)和5%(w)、Fe/Ni原子比在(1∶4)^(1∶3)之间和(3∶1)^(4∶1)之间,在上述条件下,二聚物的选择性相对较高,三聚物的选择性相对较低,转化率适中,综合反应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丁烯 齐聚反应 载铁量 焙烧温度 Fe/Ni原子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基均相络合催化剂在芳烃抽余油催化加氢蒸馏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晁会霞 罗祥生 +2 位作者 项征 王爱荣 莫钊桓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74-878,共5页
以芳烃抽余油为加氢原料,高效镍基均相络合催化剂为活性中心,在100 m L固定床加氢装置上进行加氢脱芳反应,考察了工艺条件对镍基均相络合催化剂催化抽余油加氢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剂油分离及分离后催化剂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压力1... 以芳烃抽余油为加氢原料,高效镍基均相络合催化剂为活性中心,在100 m L固定床加氢装置上进行加氢脱芳反应,考察了工艺条件对镍基均相络合催化剂催化抽余油加氢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剂油分离及分离后催化剂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压力1.7 MPa、温度130~150℃、氢油体积比150~160、剂油质量比0.03~0.04反应条件下催化剂具有最佳的加氢脱芳性能,加氢产品通过产品分离塔将产品与催化剂分离,加氢后抽余油中苯的含量从30 g/kg降低至7.8 mg/kg,烯烃碘值(100 g油)降低至小于4.0 mg,分离后催化剂的活性未见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烃抽余油 镍基均相络合催化剂 加氢脱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活化蒙脱土催化乙二胺合成哌嗪和三乙烯二胺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贵秋 颜曦明 +1 位作者 钟书明 熊拯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38-1344,共7页
以硝酸活化钠基蒙脱土制备了系列酸活化蒙脱土催化剂,考察了不同活化时间及活化温度的酸活化蒙脱土催化乙二胺(EDA)反应性能的影响。采用N2吸附-脱附、XRD、FTIR、NH3-TPD、XRF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随着酸活化时间... 以硝酸活化钠基蒙脱土制备了系列酸活化蒙脱土催化剂,考察了不同活化时间及活化温度的酸活化蒙脱土催化乙二胺(EDA)反应性能的影响。采用N2吸附-脱附、XRD、FTIR、NH3-TPD、XRF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随着酸活化时间的延长及活化温度的升高,酸活化蒙脱土中Al含量逐渐降低,层状结构逐渐坍塌,平均孔径逐渐增大,孔径分布向大孔径区偏移,酸性逐渐增大后减小,导致EDA转化率先升高后降低,哌嗪(PIP)选择性先降低后升高,三乙烯二胺(TEDA)和烷基吡嗪类产物选择性先升高后降低。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改变蒙脱土的活化条件,可在一定范围内对蒙脱土的酸性、组成和结构进行可控调变,实现较宽范围内EDA转化率、PIP及TEDA选择性的可变调节。催化剂MMT-16-104催化EDA分子内脱水效果最佳,在EDA转化率达78.6%时,PIP与TEDA总选择性最高达8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活化蒙脱土 乙二胺 哌嗪 三乙烯二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荔枝壳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郑韵英 韦藤幼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71-275,共5页
以提纯荔枝壳黄酮类化合物为目的,通过内部沸腾法得到荔枝壳总黄酮提取液,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对其进行纯化研究。结果得到AB-8树脂最适合纯化荔枝壳总黄酮,而最优纯化工艺为上样液浓度为0.5 mg/m L,用量为24.0 m L;吸附流速为1 m L/min,... 以提纯荔枝壳黄酮类化合物为目的,通过内部沸腾法得到荔枝壳总黄酮提取液,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对其进行纯化研究。结果得到AB-8树脂最适合纯化荔枝壳总黄酮,而最优纯化工艺为上样液浓度为0.5 mg/m L,用量为24.0 m L;吸附流速为1 m L/min,洗脱液为80%乙醇,洗脱剂用量为30.0 m L,洗脱流速为1 m L/min。在该工艺条件下,荔枝壳总黄酮的吸附量达5.18 mg/g,解吸率为99.0%,荔枝壳总黄酮的含量从31.4%提高到了82.7%,荔枝壳总黄酮回收率达92.1%。采用AB-8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内部沸腾法得到的荔枝壳提取液效果较好,且树脂更方便回收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树脂 内部沸腾法 纯化 荔枝壳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两性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晓熙 王芸 +2 位作者 文丰 廖丹葵 童张法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5-111,共7页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全氟烷基甜菜碱(PFA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PFAB通过静态猝灭机理与BSA相互作用并使BSA荧光强度显著降低;298K和310K温度下,PFAB与BS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8.51×10~5和5.52×10~5 L/mol,结合...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全氟烷基甜菜碱(PFA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PFAB通过静态猝灭机理与BSA相互作用并使BSA荧光强度显著降低;298K和310K温度下,PFAB与BS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8.51×10~5和5.52×10~5 L/mol,结合位点数约为1,结合距离为1.93nm;在PFAB和BSA的结合过程中静电力起主要作用;PFAB更倾向于与BSA中的色氨酸残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 两性表面活性剂 蛋白质 荧光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