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时期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构想——以钦州学院为例 被引量:16
1
作者 翟子惠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6-170,共5页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一门重要的公共课程,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肩负重任。为满足学生个性需要和社会需求,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基于近几年全国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实践与研究,结合地方院校的实际情况,大...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一门重要的公共课程,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肩负重任。为满足学生个性需要和社会需求,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基于近几年全国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实践与研究,结合地方院校的实际情况,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主要进行三个转向,即由原来单一性质的课程转向层次化的课程模块、由单一课堂转向课内外结合的立体化教学模式、由统一必修基础课程类型转向多样化结合的课程类型。学校通过实行分级教学、学分制和加强师资队伍与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给予保障,确保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大学英语 课程改革: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南武术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叶绍凡 李乃琼 +1 位作者 尹继林 蓝水萍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1-64,共4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越南武术的起源、内容、特征和发展等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越南具有数量庞大、结构完整的各武派武术体系,主要起源于战争、民俗民间活动以及由中国传入,并在战争背景下得到广泛发展,在...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越南武术的起源、内容、特征和发展等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越南具有数量庞大、结构完整的各武派武术体系,主要起源于战争、民俗民间活动以及由中国传入,并在战争背景下得到广泛发展,在武举体制下的传统社会及现代社会都获得了良好发展空间,但在越南被殖民统治期间受到了较大发展阻扰。越南武术具有宗教性、实战性、官方性和融合发展性等特征,对推动我国武术的发展有一定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管理 群众体育 越南 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改进块匹配算法的运动车辆检测 被引量:2
3
作者 韦容 申希兵 杨毅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0-414,共5页
针对传统块匹配算法计算量大、光照变化较敏感和实时性差的缺陷,本文对块匹配算法进行了相关研究,提出了改进算法。首先把两幅彩色图像转化为灰度图像,并通过概率松弛标记算法获得边缘图像,计算相邻两幅图像的差分图像得到运动区域,然... 针对传统块匹配算法计算量大、光照变化较敏感和实时性差的缺陷,本文对块匹配算法进行了相关研究,提出了改进算法。首先把两幅彩色图像转化为灰度图像,并通过概率松弛标记算法获得边缘图像,计算相邻两幅图像的差分图像得到运动区域,然后将差分图像与边缘检测图像相与得到运动区域的边缘信息,再进行匹配得到位移矢量场并对其进行矢量中值滤波,最后通过顺序区域增长将运动车辆分割出来。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相对于传统方法平均检测时间降低约58ms,而平均检测率提高了约6.7%。这种算法鲁棒性强、实时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量中值滤波 运动车辆检测 概率松弛标记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公理化模糊集语义图像层次关联规则分类器 被引量:1
4
作者 韦容 申希兵 杨毅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193-199,共7页
为提高语义图像分类器性能,提出一种基于公理化模糊集的语义图像层次关联规则分类器。首先,为提高算法精度,在对图像数据集进行特征提取基础上,采用公理化理论(AFS)构建图像集模糊概念的AFS属性表达,提高图像集属性辨识度;其次,为提高... 为提高语义图像分类器性能,提出一种基于公理化模糊集的语义图像层次关联规则分类器。首先,为提高算法精度,在对图像数据集进行特征提取基础上,采用公理化理论(AFS)构建图像集模糊概念的AFS属性表达,提高图像集属性辨识度;其次,为提高算法计算效率,考虑采用层次结构关联规则,构建语义图像分类器,利用概念之间的本体信息,提高并行分类能力;最后,通过对算法参数及横向对比实验,显示所提算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理化理论 语义图像 模糊集 层次分类 关联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域能量分布的分形维数提取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申希兵 韦容 杨毅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34-838,共5页
作为混沌信号描述的技术,分形维数能够对信号的规律与周期进行度量。语音比白噪声的精细度偏小与规则性较高,正是这一个方面的原因,所以分形端点检测能够充分区分白噪声与语音。然而,针对某些特定的噪声来说,其精细度比语音小,而规则性... 作为混沌信号描述的技术,分形维数能够对信号的规律与周期进行度量。语音比白噪声的精细度偏小与规则性较高,正是这一个方面的原因,所以分形端点检测能够充分区分白噪声与语音。然而,针对某些特定的噪声来说,其精细度比语音小,而规则性较高。所以,针对复杂多变的噪声条件,该方法不能获得良好的区分结果。为进一步改善该方法的鲁棒性,确保该方法对各种噪声均能够适用,阐明了基于短时频域的分形端点检测算法。这个方法在区分噪声与语音的过程中主要从短时频域能量分布上提取分形维数来进行。通过实验发现,设计的方法的鲁棒性相对较好,一方面对那些没有规律的白噪声适合,另一方面对那些时域规律性与周期性相对较强的噪声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 端点检测 短时频域 谐波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模型、文本质地与语篇建构——以休斯诗歌《雨中鹰》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媛飞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1-107,共7页
《雨中鹰》是英国桂冠诗人泰德·休斯(Ted Hughes)动物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与诗集《雨中鹰》同名。它丰厚的文本质地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一直吸引着读者。文章从认知诗学的研究视角出发,从宏观角度尝试将以Lakoff的理想化认知模型(ICM)... 《雨中鹰》是英国桂冠诗人泰德·休斯(Ted Hughes)动物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与诗集《雨中鹰》同名。它丰厚的文本质地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一直吸引着读者。文章从认知诗学的研究视角出发,从宏观角度尝试将以Lakoff的理想化认知模型(ICM)理论拓展到诗歌语篇层面的分析之中,对泰德·休斯的诗歌《雨中鹰》(The Hawk in the Rain)进行整体研究,探讨诗人如何通过ICM构建诗歌丰富而独特的文本质地、读者如何从诗人所编织的文本质地中挖掘诗歌内涵及主题意义,以及在此基础上读者和诗人如何通过构建的ICM达成诗歌在意义上的统一性和语篇在心智上的连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化认知模型 文本质地 意象图式 认知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点视域下《栖息着的鹰》的认知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媛飞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2-65,共4页
《栖息着的鹰》的成功之处体现在独特的叙述技巧和深刻的主题及艺术特色上,这主要归功于对视点的恰当处理。首先,作品恰当地选择了叙述视点,并在时空视点、观念视点和知觉视点等层面交叉体现,多层次、多维度地传达了诗篇的内涵和主题;其... 《栖息着的鹰》的成功之处体现在独特的叙述技巧和深刻的主题及艺术特色上,这主要归功于对视点的恰当处理。首先,作品恰当地选择了叙述视点,并在时空视点、观念视点和知觉视点等层面交叉体现,多层次、多维度地传达了诗篇的内涵和主题;其次,拟人化第一人称叙述视点的运用,进一步强化了鹰的强权主义;另外,作者的隐退使叙述眼光和叙述声音重合,为诗篇的整体布局和主题体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着的鹰 认知诗学 视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