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取向硅钢中铜硫化物结构稳定性的赝势平面波法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何寒 曹建春 +1 位作者 周晓龙 雍岐龙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6-79,共4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计算研究了取向硅钢中可能存在的两种铜硫化物抑制剂Cu2S和CuS的能量和电子结构,并从形成能和结合能两方面分析了这两种铜硫化物的相结构稳定性。结果表明:Cu2S具有较强的形成能力和更稳定...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计算研究了取向硅钢中可能存在的两种铜硫化物抑制剂Cu2S和CuS的能量和电子结构,并从形成能和结合能两方面分析了这两种铜硫化物的相结构稳定性。结果表明:Cu2S具有较强的形成能力和更稳定的结构。计算电子态密度(DOS)的结果为:Cu2S和CuS费米能级处的态密度分别为1.65/eV和2.28/eV;Cu2S的赝能隙比CuS更宽些。这些结论也证明了Cu2S具有更稳定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硫化物 第一性原理计算 结构稳定性 电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结构用超低碳贝氏体钢焊接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慧敏 杨忠民 陈颖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5-7,10,共4页
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试验钢进行不同焊接工艺下的热模拟试验,研究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冲击性能、冲击断口。探讨了不同t8/5(30~600 s)对试验钢中贝氏体组织组成及形态的影响以及组织与低温韧性的关系,并进行了碳当量和焊接... 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试验钢进行不同焊接工艺下的热模拟试验,研究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冲击性能、冲击断口。探讨了不同t8/5(30~600 s)对试验钢中贝氏体组织组成及形态的影响以及组织与低温韧性的关系,并进行了碳当量和焊接裂纹敏感性指数计算。结果表明,试验钢的焊接性能良好:当t8/5≤60s时,试验钢焊接热影响区冲击性能与母材相近,具有较好的低温韧性;当t8/5在60~300s时,热影响区的冲击性能低于母材,但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34J),因此该材料可以在较宽的冷速范围内进行焊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结构 超低碳贝氏体钢 焊接性能 冲击性能 t8/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合金超高强度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3
作者 范长刚 董瀚 +4 位作者 雍岐龙 翁宇庆 王毛球 时捷 惠卫军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4,共4页
低合金超高强度钢因强度高、热加工工艺性好及生产成本低而广受重视。但其韧性较低,成了制约其大规模生产和应用的关键因素。简要阐述了低合金超高强度钢的国内外研究动态,重点分析了合金元素、冶炼方法及热处理工艺对其强韧性的影响,... 低合金超高强度钢因强度高、热加工工艺性好及生产成本低而广受重视。但其韧性较低,成了制约其大规模生产和应用的关键因素。简要阐述了低合金超高强度钢的国内外研究动态,重点分析了合金元素、冶炼方法及热处理工艺对其强韧性的影响,并提出了改善其韧性的方法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度钢 低合金钢 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渗氮钢微动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屈盛官 王光宏 +2 位作者 李文龙 李小强 杨卯生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6-492,共7页
采用等离子渗氮技术在1种高性能钢材表面进行了等离子渗氮.对处理后的试样进行了金相组织分析,测试了渗氮层的显微硬度,然后在SRV IV试验机上在常温条件下考察了渗氮钢微动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经等离子渗氮后试样表面形成了硬度较高... 采用等离子渗氮技术在1种高性能钢材表面进行了等离子渗氮.对处理后的试样进行了金相组织分析,测试了渗氮层的显微硬度,然后在SRV IV试验机上在常温条件下考察了渗氮钢微动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经等离子渗氮后试样表面形成了硬度较高的渗氮层,渗层硬度最大值是基体硬度的2.8倍;与未渗氮样相比,干摩擦时表面摩擦系数、磨损体积降低最大幅度分别约为28%、80%,渗氮样的主要磨损机理为氧化磨损和疲劳剥落;油润滑时表面摩擦系数、磨损体积降低最大幅度分别约为37%、97%,渗氮样主要磨损机理为磨粒磨损和裂纹扩展引起的细块状剥落;渗氮处理后的试样表面抗微动磨损性能更加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渗氮 微动磨损 摩擦系数 剥落 磨粒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310钢的奥氏体晶粒长大规律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黄顺喆 厉勇 +1 位作者 王春旭 刘宪民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31-33,共3页
利用金相试验方法和理论模型研究了9310钢在800~1200℃奥氏体晶粒的长大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加热温度条件下,9310钢的奥氏体平均晶粒尺寸随保温时间的变化符合Beck关系式。实验钢的硬度随平均晶粒尺寸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并呈近似的线性... 利用金相试验方法和理论模型研究了9310钢在800~1200℃奥氏体晶粒的长大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加热温度条件下,9310钢的奥氏体平均晶粒尺寸随保温时间的变化符合Beck关系式。实验钢的硬度随平均晶粒尺寸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并呈近似的线性关系。通过数值回归分析,测得了9310钢奥氏体晶粒度长大的时间指数和激活能,并对9310钢奥氏体晶粒的长大机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310钢 晶粒长大 激活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75V和U68CrCu钢轨钢早期腐蚀机理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任安超 朱敏 +3 位作者 费俊杰 周剑华 杨忠民 吉玉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12,共6页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和测量U75V和U68CrCu钢轨钢的珠光体片层间距,再将这2种钢轨钢的试样浸泡在浓度为0.05mol·L-1的NaHSO3溶液中,分别进行10,30和60min的早期腐蚀试验,采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它们被腐蚀前后的表面立体形貌及表面粗糙...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和测量U75V和U68CrCu钢轨钢的珠光体片层间距,再将这2种钢轨钢的试样浸泡在浓度为0.05mol·L-1的NaHSO3溶液中,分别进行10,30和60min的早期腐蚀试验,采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它们被腐蚀前后的表面立体形貌及表面粗糙度曲线,研究这2种钢轨钢的早期腐蚀机理。结果表明:与U75V钢轨钢相比,由于U68CrCu钢轨钢中添加微量Cu,Cr和Nb合金元素的原因,其珠光体片层间距明显减小且较均匀;在珠光体片层间距小而且均匀的U68CrCu钢轨钢的表面形成的微电池多,故容易发生均匀腐蚀,相反在片层间距大且不均匀的U75V钢轨钢的表面,因所形成的微电池相对少,故易发生点蚀,并且由于蚀坑的效应导致其腐蚀速度相应较快;珠光体钢容易被腐蚀主要与珠光体片层间距有关,若减少珠光体钢中渗碳体的总表面积,形成小阴极和大阳极,或有效阻隔铁素体相互间的联系,可降低珠光体钢的电化学腐蚀程度,这一试验结果否定了"相界面和晶界容易被腐蚀"的传统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钢 腐蚀机理 珠光体 片层间距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0M钢的热变形行为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黄顺喆 厉勇 +1 位作者 王春旭 刘宪民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25-28,共4页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在1123~1423 K、以0.01~10 s-1的应变速率,对300M钢进行了高温轴向压缩变形试验,并对不同变形条件下300M钢的金相组织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300M钢的高温流变曲线类型可分为动态回复型和动态再结晶...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在1123~1423 K、以0.01~10 s-1的应变速率,对300M钢进行了高温轴向压缩变形试验,并对不同变形条件下300M钢的金相组织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300M钢的高温流变曲线类型可分为动态回复型和动态再结晶型两种,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和变形速率的增加,300M钢的高温流变曲线逐渐由动态再结晶型向动态回复型转变。流变应力和峰值应变随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而减小;实验钢在真应变为1.2、应变速率为0.01~10 s-1的条件下,随变形速率的提高,其发生完全动态再结晶的温度也逐渐升高。当变形速率为10 s-1时,其变形温度高于1423 K,才会发生完全动态再结晶;测得300M钢的热变形激活能为391.51 kJ/mol,并建立了300M钢的热变形方程以及动态再结晶条件下峰值应变εp与Zener-Hollomon因子的定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0M钢 流变应力 热变形激活能 Zener-Hollomon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6LN不锈钢动态再结晶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魏猛 陈海涛 +1 位作者 郎宇平 周芸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97-101,共5页
利用Gleeble-1500D热力模拟试验机在850~1250℃,应变速率0.01~10 s-1,变形程度0.91条件下对316LN奥氏体不锈钢进行热压缩变形试验。在真应力应变曲线上没有出现明显应力峰值,金相观察表明,316LN不锈钢在热变形过程中发生了动态再结晶... 利用Gleeble-1500D热力模拟试验机在850~1250℃,应变速率0.01~10 s-1,变形程度0.91条件下对316LN奥氏体不锈钢进行热压缩变形试验。在真应力应变曲线上没有出现明显应力峰值,金相观察表明,316LN不锈钢在热变形过程中发生了动态再结晶。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316LN不锈钢的热激活能和热变形方程,并给出了发生动态再结晶的临界应变和临界应力以及Zener-Hollomon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应力-应变曲线 动态再结晶 热变形 ZENER-HOLLOMON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强度的40CrNi2Mo钢抗弹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晓源 时捷 董瀚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18,共5页
为了研究抗拉强度对钢板抗弹性能的影响,利用12.7mm穿甲燃烧弹对18mm厚不同抗拉强度的40CrNi2Mo钢板进行抗弹性能测试。观察不同弹速下钢板出现的损伤形貌,弹坑周围裂纹和绝热剪切带的形成位置和数量,评定背面强度极限。分析不同抗拉强... 为了研究抗拉强度对钢板抗弹性能的影响,利用12.7mm穿甲燃烧弹对18mm厚不同抗拉强度的40CrNi2Mo钢板进行抗弹性能测试。观察不同弹速下钢板出现的损伤形貌,弹坑周围裂纹和绝热剪切带的形成位置和数量,评定背面强度极限。分析不同抗拉强度钢板的穿甲机理。结果表明:抗弹性能随着抗拉强度的提高,呈现非单调变化的趋势;抗拉强度在1270MPa以下,钢板出现塑性扩孔破坏,弹坑周围基本不形成绝热剪切带与裂纹;抗拉强度在1270MPa至1700MPa之间,由于绝热剪切带的形成与扩展,钢板损伤形式由塑性扩孔向冲塞破坏转变;抗拉强度超过1700MPa,由于板内裂纹的形成与扩展,钢板出现崩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CRNI2MO钢 抗拉强度 抗弹性能 穿甲机理 背面强度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Ni马氏体时效钢奥氏体晶粒长大规律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罗文英 苏新生 +1 位作者 刘宪民 王春旭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217-220,共4页
对18Ni(1800 MPa级)马氏体时效超高强度钢的奥氏体晶粒长大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奥氏体晶粒尺寸逐渐增大,当温度高于1000℃时,晶粒迅速发生粗化,当温度低于1000℃时,晶粒尺寸随保温时间的延长变化... 对18Ni(1800 MPa级)马氏体时效超高强度钢的奥氏体晶粒长大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奥氏体晶粒尺寸逐渐增大,当温度高于1000℃时,晶粒迅速发生粗化,当温度低于1000℃时,晶粒尺寸随保温时间的延长变化不明显;晶粒平均尺寸与保温时间的关系符合Beck方程,且温度越高,晶粒生长指数越大;在850~1150℃,18Ni(1800 MPa级)马氏体时效钢奥氏体晶粒长大激活能为223.106kJ/mol,其奥氏体晶粒平均尺寸与加热温度之间符合Arrhenius关系,并建立了该马氏体时效钢的奥氏体晶粒度长大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度钢 奥氏体 保温时间 晶粒长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双相钢变形和冷却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珊珊 刘清友 +2 位作者 贾书君 詹肇麟 刘刚伟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5-28,共4页
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热轧DP双相钢的TMCP(Thermo Mechanical Control Process)工艺,分析工艺参数、变形量、冷却速度和缓冷时间对含Nb热轧双相钢显微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大变形量和延长缓冷时间,铁素体含量增加... 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热轧DP双相钢的TMCP(Thermo Mechanical Control Process)工艺,分析工艺参数、变形量、冷却速度和缓冷时间对含Nb热轧双相钢显微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大变形量和延长缓冷时间,铁素体含量增加,可获得细小铁素体组织;轧后冷却速度越大,马氏体总含量越多,铁素体晶粒尺寸越细小。大的终轧变形量和轧后适当延长缓冷时间是获得工业生产理想双相钢的工艺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双相钢 变形量 冷却速度 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Ni马氏体时效钢循环相变细晶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罗文英 蒋静 +1 位作者 刘宪民 王春旭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94-196,199,共4页
研究了循环相变对18Ni(1800MPa级)马氏体时效钢奥氏体晶粒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加热温度递减的变温循环相变,18Ni马氏体时效钢奥氏体晶粒尺寸可由201μm的粗大等轴晶细化为约10μm的均匀细小晶粒;而通过950、920和900℃的等温循环... 研究了循环相变对18Ni(1800MPa级)马氏体时效钢奥氏体晶粒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加热温度递减的变温循环相变,18Ni马氏体时效钢奥氏体晶粒尺寸可由201μm的粗大等轴晶细化为约10μm的均匀细小晶粒;而通过950、920和900℃的等温循环相变,得到细化的晶粒尺寸为12~14μm;通过循环相变显著细化了马氏体时效钢的晶粒尺寸,而温度递减的变温循环相变是该钢细化晶粒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体时效钢 循环相变 晶粒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超快冷工艺热轧微合金带钢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浩源 李胜利 +1 位作者 唐广波 彭宁琦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6-29,共4页
在实验室应用超快冷工艺进行了热轧带钢的试验研究,结合金相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试验,探讨了超快冷工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采用高温轧制并随后交替式超快冷工艺时,能得到细小的铁素体晶粒。并在减轻轧机负荷的同时增大了带钢... 在实验室应用超快冷工艺进行了热轧带钢的试验研究,结合金相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试验,探讨了超快冷工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采用高温轧制并随后交替式超快冷工艺时,能得到细小的铁素体晶粒。并在减轻轧机负荷的同时增大了带钢强度尤其是抗拉强度,同时强塑积有所提高,屈强比降低,冲击吸收功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快冷 带钢 微合金 组织性能 铁素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候锈层的耐腐蚀机理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小平 王向东 +2 位作者 刘清友 胡小平 马丽微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1-243,共3页
通过模拟工业大气环境的周期浸润实验室加速试验,研究耐候钢和碳钢的锈层腐蚀初期生长规律以及耐候钢锈层的耐腐蚀机理;对试验钢样进行了腐蚀失重分析,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锈层形貌和结构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腐蚀初期耐候... 通过模拟工业大气环境的周期浸润实验室加速试验,研究耐候钢和碳钢的锈层腐蚀初期生长规律以及耐候钢锈层的耐腐蚀机理;对试验钢样进行了腐蚀失重分析,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锈层形貌和结构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腐蚀初期耐候钢的锈层组织成分主要以-αFeOOH为主;碳钢的锈层组织成分主要以Fe2O3为主。-αFeOOH晶体枝晶尺寸纤细,锈层致密具有保护性;Fe2O3枝晶粗大,锈层疏松和多孔不具有保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候钢 碳钢 大气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基单晶高温合金取向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方建锋 田志凌 +2 位作者 燕平 张晋远 郑毅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9-53,共5页
论述了在普通的多晶衍射仪上,利用固定2θ角,进行Omega扫描的非对称X射线衍射方法来测定Ni基单晶高温合金[001]取向的原理,对三个具有不同取向角度的Ni基单晶高温合金进行了取向测定,讨论了该方法可测试的单晶体偏差角的范围和进一步扩... 论述了在普通的多晶衍射仪上,利用固定2θ角,进行Omega扫描的非对称X射线衍射方法来测定Ni基单晶高温合金[001]取向的原理,对三个具有不同取向角度的Ni基单晶高温合金进行了取向测定,讨论了该方法可测试的单晶体偏差角的范围和进一步扩大测试范围的可能解决方法,以及测试中应注意的问题。利用带有偏差角的非对称扫描方法得到了单晶的(002)晶面的衍射线,讨论了得到该衍射线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基单晶 取向测定 非对称X射线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合金化钢热送热装过程组织演变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军 唐广波 +1 位作者 刘正东 项金钟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20,共4页
通过实验室模拟微合金化含Ti钢连铸坯热送热装过程,并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室温条件下不同热履历试样的显微组织,分析了热送热装连铸坯组织演变的规律和特点。结果表明,700℃左右是不同热送温度的一个分界线,700℃以下热送试样均会发生... 通过实验室模拟微合金化含Ti钢连铸坯热送热装过程,并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室温条件下不同热履历试样的显微组织,分析了热送热装连铸坯组织演变的规律和特点。结果表明,700℃左右是不同热送温度的一个分界线,700℃以下热送试样均会发生奥氏体分解相变;700℃以上试样的高温组织为奥氏体,且奥氏体晶粒的大小基本相同;700℃以上热送热装试样的晶粒度较700℃以下粗大;不同的热送温度导致热处理室温显微组织有极大的差别,热送温度越高,二次奥氏体化过程越容易;热送温度越低,相变过程比较复杂;在700℃热送是较为合理的,可以尝试在750℃进行热送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合金化钢 热送热装 组织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品质冷作模具扁钢DC53-S的质量水平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康爱军 马殿国 +1 位作者 马党参 迟宏宵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4-26,共3页
采用金相、硬度测试和冲击韧度测试等手段,对国内外DC53冷作模具扁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品质DC53钢在洁净度、碳化物尺寸控制和力学性能等方面均和国外先进水平相当,某些方面甚至好于国外DC53钢。
关键词 冷作模具钢 DC53 质量水平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强度23Co14Ni12Cr3MoE钢的热变形行为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春旭 刘宪民 +2 位作者 田志凌 王瑞 李建新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9-23,共5页
利用Gleeble-3800热力模拟试验机,在1123~1423K温度范围,应变速率0.5~10s-1条件下,对二次硬化超高强度23Co14Ni12Cr3MoE钢进行了高温轴向压缩试验,测得了钢的高温流变曲线,并观察了变形后的显微组织。实验结果表明,该钢流变应力和峰... 利用Gleeble-3800热力模拟试验机,在1123~1423K温度范围,应变速率0.5~10s-1条件下,对二次硬化超高强度23Co14Ni12Cr3MoE钢进行了高温轴向压缩试验,测得了钢的高温流变曲线,并观察了变形后的显微组织。实验结果表明,该钢流变应力和峰值应变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而减小;在真应变为0.8,应变速率为0.5~10s-1的条件下,随着变形速率的提高,其发生完全动态再结晶的温度也逐渐升高。当变形速率为10s-1时,其变形温度高于1373K,才会发生完全动态再结晶。23Co14Ni12Cr3MoE钢的热变形激活能(Q)为421.6kJ/mol。本次研究还确立了钢的热变形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Co14Ni12Cr3MoE钢 热变形 流变应力 激活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弹TiNi合金机敏摩擦学特性的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立民 徐久军 +2 位作者 严立 杨钢 刘正东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9-65,共7页
采用有限元法、Vickers压痕和滑动磨损实验研究超弹TiNi合金在法向载荷作用下的机敏摩擦学特性。结果表明:超弹TiNi合金的弹性恢复量大于奥氏体不锈钢,在载荷为0.98 N时,其弹性恢复量是不锈钢的1.30倍,在本实验条件下,其滑动磨损量是奥... 采用有限元法、Vickers压痕和滑动磨损实验研究超弹TiNi合金在法向载荷作用下的机敏摩擦学特性。结果表明:超弹TiNi合金的弹性恢复量大于奥氏体不锈钢,在载荷为0.98 N时,其弹性恢复量是不锈钢的1.30倍,在本实验条件下,其滑动磨损量是奥氏体不锈钢的0.14倍;综合有限元计算结果、Vickers压痕以及滑动磨损实验结果,超弹TiNi合金的机敏摩擦学特性是其塑性变形临界载荷和最大弹性应变增加、塑性区域面积减小以及应力增加速度减缓的综合体现。这种机敏摩擦学特性是TiNi合金具有良好耐磨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法 超弹TiNi合金 机敏摩擦学特性 磨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纯铁爆炸冲击波增塑效应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卓越 丁雅莉 陈嘉砚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2年第6期15-17,49,共4页
用透射电镜对冲击波加载的工业纯铁塑性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变形机制不同于准静态加载 ,塑性变形过程中冲击波绝热温升和亚结构的不稳定性使位错不断进行重新排列 ,应变较大时塑性变形功也会引起绝热温升 ,致使其亚结构已接近热... 用透射电镜对冲击波加载的工业纯铁塑性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变形机制不同于准静态加载 ,塑性变形过程中冲击波绝热温升和亚结构的不稳定性使位错不断进行重新排列 ,应变较大时塑性变形功也会引起绝热温升 ,致使其亚结构已接近热加工动态回复组织 ,这种复杂的效应使塑性变形能力增强 ,结果使工业纯铁宏观塑性变形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纯铁 爆炸冲击波 增塑效应 动态回复 位错 塑性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