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进核能系统用氧化物弥散强化钢成分设计及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1
作者 翟亚中 车洪艳 +1 位作者 何西扣 包汉生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4-496,共13页
核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发展具有更高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第四代核能系统是当下各国的研究热点。传统锆合金已经无法适应第四代核能系统苛刻的服役环境,开发具有优异综合性能的材料成为核能工程应用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氧化物弥散强化钢(oxid... 核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发展具有更高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第四代核能系统是当下各国的研究热点。传统锆合金已经无法适应第四代核能系统苛刻的服役环境,开发具有优异综合性能的材料成为核能工程应用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氧化物弥散强化钢(oxide dispersion strengthened,ODS)因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被认为是第四代核能系统反应堆包壳的重要候选材料,是核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氧化物弥散强化钢优异的性能源于其合理的成分设计及独特的显微组织,高数密度的弥散氧化物粒子极大地改善了合金的高温力学性能及抗辐照性能。尽管世界各国围绕氧化物弥散强化钢成分设计-性能-制备工艺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在批量生产方面仍然存在挑战,制约了氧化物弥散强化钢的工程应用。本文就国内外氧化物弥散强化钢的显微组织、成分设计及制备技术等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对氧化物弥散强化钢在核能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当下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展望,为核级氧化物弥散强化钢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核能系统 氧化物弥散强化钢 显微组织 成分设计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Cr16Ni2MoN新型马氏体热强钢热变形行为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任路浩 王立民 郭菁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6-153,共8页
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在变形温度为950~1150℃、应变速率为0.1~10 s^(-1),最大变形量为50%的条件下对15Cr16Ni2MoN钢进行了单道次热压缩试验。根据应变硬化速率θ-应力σ曲线的拐点以及-dθ/dσ-σ曲线计算得到临界动态再结晶(D... 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在变形温度为950~1150℃、应变速率为0.1~10 s^(-1),最大变形量为50%的条件下对15Cr16Ni2MoN钢进行了单道次热压缩试验。根据应变硬化速率θ-应力σ曲线的拐点以及-dθ/dσ-σ曲线计算得到临界动态再结晶(DRX)的临界应力σc与温度T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高应变速率(1和10 s^(-1))下观察到较为稳定的流动行为,在低应变速率0.1 s^(-1)时,DRX程度更充分并显著改变了真应力-应变曲线变化趋势。DRX发生需要的临界应力σc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随应变速率的增加逐渐提升。基于Arrhenius模型预测了合金钢的组织演化规律,绘制了在不同应变量下的热加工图,确定最佳热加工区间为变形温度为1030~1070℃,应变速率为0.10~0.22 s^(-1),并通过金相显微组织观察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Cr16Ni2MoN钢 动态再结晶 热加工图 Arrheniu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多晶镍钨合金力学性能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3
作者 周冰娆 毛莹 +3 位作者 李荣斌 臧志伟 厉勇 吕知清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34,共7页
为了研究钨原子分数与平均晶粒尺寸对镍钨合金纳米多晶力学性能的影响,本文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在10 K与300 K时对镍钨合金纳米多晶模型进行拉伸与剪切模拟,计算分析了不同钨原子分数(0%、5%、10%、15%、20%)的镍钨合金的抗拉强度、延伸... 为了研究钨原子分数与平均晶粒尺寸对镍钨合金纳米多晶力学性能的影响,本文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在10 K与300 K时对镍钨合金纳米多晶模型进行拉伸与剪切模拟,计算分析了不同钨原子分数(0%、5%、10%、15%、20%)的镍钨合金的抗拉强度、延伸率与抗剪切性能等力学性能,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晶粒尺寸(2.4 nm、1.9 nm、1.5 nm)对镍钨合金多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镍钨合金纳米多晶中钨原子分数为0%时,在10 K或者300 K时,平均晶粒尺寸小的镍钨合金纳米多晶抗拉强度大,但是抗剪切强度反而小;当镍钨合金纳米多晶中钨原子分数在0%~20%之间时,随着钨元素含量的增加,抗拉强度与抗剪强度也逐渐增大;当镍钨合金纳米多晶中钨原子分数在0%~15%之间时,温度为10 K或者300 K时,平均晶粒尺寸为1.5 nm的镍钨合金纳米多晶的延伸率大于平均晶粒尺寸为1.9 nm或者2.4 nm的镍钨合金纳米多晶的延伸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钨合金 纳米多晶 力学性能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冷时间对低碳高合金马氏体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何金 杨彬 +3 位作者 王迎春 迟宏宵 周健 程兴旺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8-164,共7页
为了控制残余奥氏体含量以获得更高性能的航空轴承钢,优化深冷处理工艺是有效的途径。研究深冷时间对经淬火、-75℃下深冷和回火处理后的低碳Co-Cr-Mo-Ni-W高合金钢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深冷回火后试验钢的组织主要为回火马氏体... 为了控制残余奥氏体含量以获得更高性能的航空轴承钢,优化深冷处理工艺是有效的途径。研究深冷时间对经淬火、-75℃下深冷和回火处理后的低碳Co-Cr-Mo-Ni-W高合金钢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深冷回火后试验钢的组织主要为回火马氏体,同时还有一定量残余奥氏体和细小均匀分布在基体上的纳米碳化物;在2~6 h范围内,随着深冷时间延长,由于残余奥氏体含量降低,回火马氏体板条细化,位错密度提高,纳米级碳化物数量增加且分布均匀化,强度显著提高,塑性逐渐降低;深冷时间超过6 h后,残余奥氏体含量继续减小,位错密度增加,纳米碳化物尺寸长大,数量减少,强度和塑性均变化不大;试验条件下,深冷时间为6~10 h时,获得了超高强度和良好的强塑性匹配,屈服和抗拉强度分别为~1690 MPa和~1940 MPa,延伸率为~1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高合金钢 深冷处理 残余奥氏体 纳米碳化物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效时间对固溶态及冷变形态钴基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中琳 龚志华 +1 位作者 李权 包汉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4-195,共12页
对固溶态及冷变形态的两种钴基合金L605、L605Mo进行600℃不同时间的时效处理,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时效时间对合金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冷变形及Mo元素对时效行为... 对固溶态及冷变形态的两种钴基合金L605、L605Mo进行600℃不同时间的时效处理,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时效时间对合金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冷变形及Mo元素对时效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冷变形的合金经600℃时效后,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而固溶态合金经时效后,力学性能变化不明显,其中,抗拉强度最高的合金为时效12 h的s25-13合金。时效初期碳化物析出及层错形成使合金强度提高,但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冷变形形成的具有强化作用的变形带在时效过程中退化会使合金强度减小。M_(6)C含量随时效时间延长而不断增加,冷变形促进M_(23)C_(6)及M_(6)C析出使合金的时效强化效果更加显著。Mo能降低层错能,促进时效过程中M_(23)C_(6)、M_(6)C和层错的形成以及层错的交割,从而提高合金的强度。因此,添加Mo的合金经时效处理后强度、硬度均高于未添加Mo的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基合金 时效处理 层错 Mo 冷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冶炼工艺生产H13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特征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邸英南 马党参 +2 位作者 周健 迟宏宵 谷金波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9-75,共7页
采用真空感应+真空自耗(VIM+VAR)、电弧炉+炉外精炼+真空脱气+保护气氛电渣重熔(EAF+LF+VD+PESR)、EAF+LF+VD以及EAF+LF+VD+电渣重熔(ESR)等4种工艺冶炼H13热作模具钢,并进行高温扩散、轧制、奥氏体化和回火处理,研究了不同冶炼工艺生产... 采用真空感应+真空自耗(VIM+VAR)、电弧炉+炉外精炼+真空脱气+保护气氛电渣重熔(EAF+LF+VD+PESR)、EAF+LF+VD以及EAF+LF+VD+电渣重熔(ESR)等4种工艺冶炼H13热作模具钢,并进行高温扩散、轧制、奥氏体化和回火处理,研究了不同冶炼工艺生产H13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特征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冶炼工艺生产的试验钢回火组织均为回火马氏体+未溶碳化物+析出碳化物;VIM+VAR工艺生产的试验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最少且尺寸较小,该钢的洁净度较高,力学性能最佳;EAF+LF+VD工艺生产的试验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最高且尺寸大,其碳化物质点易发生破碎,该钢的塑性最低。细小且数量少的非金属夹杂物在拉伸过程中不易作为裂纹源加速材料断裂,因此较高的洁净度可以提高H13钢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炼工艺 非金属夹杂物 热作模具钢 冲击韧性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淬火温度对超超临界火电站用COST-FB2钢显微组织和室温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殷会芳 赵吉庆 杨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72-177,共6页
COST-FB2钢因具有优越的高温持久性能而被广泛应用在620℃超超临界火电站机汽轮机转子上。本工作对取自国内首支自主研发制备的20 t级COST-FB2钢转子大锻件本体的试样进行了不同温度淬火和两次回火的热处理,并测试了其力学性能,研究了... COST-FB2钢因具有优越的高温持久性能而被广泛应用在620℃超超临界火电站机汽轮机转子上。本工作对取自国内首支自主研发制备的20 t级COST-FB2钢转子大锻件本体的试样进行了不同温度淬火和两次回火的热处理,并测试了其力学性能,研究了淬火温度对COST-FB2钢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0~1150℃内,随着淬火温度升高,COST-FB2钢的强度和硬度不断增加,塑性整体变化不大,冲击功由10 J增大至23.5 J后又开始减小;COST-FB2钢的平均晶粒尺寸由65.5μm增加到212.1μm,马氏体板条块宽度由4.75μm增加至6.06μm,位错密度由4.8×10^(9) cm^(-2)增加至11.8×10^(9) cm^(-2)。通过强化增量计算推断析出强化和位错强化的增量是COST-FB2钢回火后室温屈服强度增加的主要原因;将晶界强化和马氏体板条块界强化分别与基体强度、析出强化和位错强化增量之和叠加,得出马氏体板条块界强化增量叠加值更接近试验屈服强度值。该研究结果能够为COST-FB2钢大锻件整体热处理提供参考,助力大锻件的国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T-FB2钢 淬火温度 组织和力学性能 强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Cr-32Fe-40Ni合金热变形行为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天宇 王立民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5-124,共10页
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对22Cr-32Fe-40Ni合金在变形温度为950~1150℃、应变速率为0.1~10 s^(-1)范围内进行了热模拟压缩试验,对材料在热变形过程中的流变特性和组织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变形温度高于1000℃或应变速... 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对22Cr-32Fe-40Ni合金在变形温度为950~1150℃、应变速率为0.1~10 s^(-1)范围内进行了热模拟压缩试验,对材料在热变形过程中的流变特性和组织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变形温度高于1000℃或应变速率小于1 s^(-1)时,材料的硬化效应和软化效应达到动态平衡;在变形温度低于1000℃或应变速率为10 s^(-1)时,材料以动态再结晶为主的软化效应占主导作用。通过应变硬化率曲线确定了动态再结晶临界条件,基于温度补偿Arrhenius方程建立了22Cr-32Fe-40Ni合金的热变形本构方程,热变形激活能Q为438.339 kJ·mol^(-1)。22Cr-32Fe-40Ni合金适宜的热加工区间为变形温度1040~1150℃,应变速率0.1~0.47 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Cr-32Fe-40Ni合金 热变形 动态再结晶 本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敏化处理对超纯奥氏体不锈钢C25耐蚀性的影响
9
作者 屈佳伟 张白茹 +1 位作者 刘帅 赵吉庆 《腐蚀与防护》 2025年第7期37-42,共6页
采用浸泡试验,研究了乏燃料后处理设备用超纯奥氏体不锈钢C25经过不同热处理制度处理后,在65%(质量分数,下同)HNO_(3)和30%HNO_(3)+100 mg/L Cr^(6+)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分析了敏化温度对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超纯奥氏体不锈钢C25在6... 采用浸泡试验,研究了乏燃料后处理设备用超纯奥氏体不锈钢C25经过不同热处理制度处理后,在65%(质量分数,下同)HNO_(3)和30%HNO_(3)+100 mg/L Cr^(6+)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分析了敏化温度对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超纯奥氏体不锈钢C25在65%HNO_(3)中的均匀腐蚀速率很低,晶间腐蚀倾向很小,在30%HNO_(3)+100 mg/L Cr^(6+)溶液中的均匀腐蚀速率较高,晶间腐蚀较为严重;对敏化处理后C25不锈钢进行浸泡腐蚀试验,在两种溶液中经650℃×2 h空冷敏化处理的试样均表现出最强的晶间腐蚀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燃料后处理 奥氏体不锈钢 浸泡腐蚀 敏化处理 晶间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