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材制造钢中氧化物形成及其控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依阳 张瑞杰 +4 位作者 张聪 姜雪 王永伟 刘赓 苏杰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4-274,296,共12页
简述了增材制造高性能钢中氧化物的研究概况,包括氧化物的特征和形成,氧化物对熔池的影响,氧化物的破坏和重构机制以及氧化物在熔池中的运动情况,阐述了实现氧化物无害化的设计思路,以期对未来金属增材制造过程中氧化物无害化的研究提... 简述了增材制造高性能钢中氧化物的研究概况,包括氧化物的特征和形成,氧化物对熔池的影响,氧化物的破坏和重构机制以及氧化物在熔池中的运动情况,阐述了实现氧化物无害化的设计思路,以期对未来金属增材制造过程中氧化物无害化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氧化物 氧化物冶金 控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4Mo4V轴承钢滚动接触疲劳和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郭军 杨卯生 +1 位作者 卢德宏 李新宇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5-166,共12页
通过球棒滚动接触疲劳(RCF)试验机,研究了Cr4Mo4V轴承钢在4050润滑油润滑和0.18滑滚比条件下的滚动接触疲劳和磨损性能.结果表明:Cr4Mo4V钢的应力-寿命(S-N)曲线数据分散性较大,疲劳寿命随着应力增加呈下降趋势.Cr4Mo4V钢滚动接触磨损... 通过球棒滚动接触疲劳(RCF)试验机,研究了Cr4Mo4V轴承钢在4050润滑油润滑和0.18滑滚比条件下的滚动接触疲劳和磨损性能.结果表明:Cr4Mo4V钢的应力-寿命(S-N)曲线数据分散性较大,疲劳寿命随着应力增加呈下降趋势.Cr4Mo4V钢滚动接触磨损主要为磨料磨损,黏着磨损和疲劳磨损,随着应力和时间增加磨损体积增加,滚道凹槽深度达到17μm.通过光学显微镜(O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试样棒剖面与滚道交界处疲劳裂纹,发现疲劳破坏类型主要有两种:起源于表面的剥落(SOF)和起源于白蚀区的剥落(WSF).通过滚道径向切割抛光酸蚀显示Cr4Mo4V钢滚动接触疲劳影响区,随着应力和循环接触次数的增加,在次表层依次发现黑蚀区(DER)、白蚀区(WEA)和蝴蝶组织(BW).表面碳化物的剥落坑,黏着磨损和疲劳磨损的凹坑导致了表面起裂、白蚀区和蝴蝶组织中的碳化物和夹杂导致微裂纹的产生,链状碳化物使裂纹往深处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钢 滚动接触疲劳 磨损 黑蚀区 白蚀区 蝴蝶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力学计算在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郎宇平 陈海涛 +1 位作者 翁宇庆 屈华鹏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22,共7页
采用Thermo-Calc软件,计算了碳、铬、锰、镍元素和压力因素对22Cr高氮奥氏体不锈钢氮溶解度、凝固过程中相转变以及析出相的影响,并对设计的新型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组织及析出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铬元素主要增加液态钢的氮溶解度,增加... 采用Thermo-Calc软件,计算了碳、铬、锰、镍元素和压力因素对22Cr高氮奥氏体不锈钢氮溶解度、凝固过程中相转变以及析出相的影响,并对设计的新型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组织及析出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铬元素主要增加液态钢的氮溶解度,增加0.1%(质量分数)的碳即能显著增大奥氏体不锈钢在高温凝固时的最小氮溶解度。锰元素既增加液态钢中的饱和氮溶解度,又增加凝固初期的最小氮溶解度。适当的锰含量能扩大并稳定奥氏体相区,避免"铁素体阱"的出现。少量的镍含量既增加奥氏体不锈钢高温凝固时的最小氮溶解度,缩小高温δ铁素体存在的温度区间,也能使钢在室温下有完全的奥氏体组织。加压冶炼能有效促进氮溶解度。新型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的析出相主要为Cr23C6,Cr2N。采用热力学计算工具可以对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的冶炼、组织控制、热处理和热加工提供科学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O-CALC 高氮奥氏体不锈钢 氮溶解度 合金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渣重熔连续定向凝固M2高速钢铸态组织的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占礼春 迟宏宵 +2 位作者 马党参 付锐 蒋业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9-34,共6页
研究了传统电渣重熔工艺(ESR)和电渣重熔连续定向凝固技术(ESR-CDS)所得到的M2高速钢铸态显微组织。结果表明:采用ESR工艺得到铸态组织边部为树枝晶且部分出现了三次枝晶,心部为粗大的等轴晶,晶粒之间有网状碳化物,铸锭的偏析较为严重,... 研究了传统电渣重熔工艺(ESR)和电渣重熔连续定向凝固技术(ESR-CDS)所得到的M2高速钢铸态显微组织。结果表明:采用ESR工艺得到铸态组织边部为树枝晶且部分出现了三次枝晶,心部为粗大的等轴晶,晶粒之间有网状碳化物,铸锭的偏析较为严重,经深腐蚀凝固组织基体与碳化物过渡区较为疏松、粗糙,部分基体内部出现了细小的裂纹。而采用ESR-CDS工艺得到铸态组织边部和心部都以较为细小的树枝晶为主,组织中存在比较多的"不连续的复合规则型"的碳化物,组织较为均匀,经深腐蚀,碳化物与基体过渡区圆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渣重熔连续定向凝固 M2高速钢 铸态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磁钻铤用Cr-Mn-N奥氏体不锈钢组织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邹章雄 郎宇平 +1 位作者 屈华鹏 项金钟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47-152,共6页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以及N元素含量对无磁钻铤用Cr-Mn-N奥氏体不锈钢再结晶过程、析出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为防止CrzN型析出物的产生加入了少量的稳定化元素Nb。微观形貌观察结果表明:N含量为0.62wt%的热轧态样品经950℃退火处理2~3...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以及N元素含量对无磁钻铤用Cr-Mn-N奥氏体不锈钢再结晶过程、析出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为防止CrzN型析出物的产生加入了少量的稳定化元素Nb。微观形貌观察结果表明:N含量为0.62wt%的热轧态样品经950℃退火处理2~3min后再结晶过程完成,退火时间超过5min会导致等轴晶晶粒长大。基体中观察到大量纳米级弥散分布的点状Nb氮化物。同时还有平均颗粒尺寸1~2μm的Nb.Cr.Fe金属间化合物型析出物,该型析出物经1050℃保温5min后可充分固溶。在600-900℃保温均可造成该型析出物的产生。N含量为0.78wt%的样品室温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达到880和1100MPa,比N含量为0.62wt%的样品均高100MPa左右,表明N含量从0.62wt%提高至0.78wt%后具有显著的强化作用。Nb-Cr-Fe型析出物所导致的室温韧性显著恶化问题可以通过对其充分固溶处理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磁钻铤 含N不锈钢 热处理 析出行为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磁钻铤用高氮不锈钢的研究和发展 被引量:20
6
作者 屈华鹏 郎宇平 陈海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14-18,共5页
对国内外无磁钻铤制造所使用的特殊钢材料进行分析。通过对无磁钻铤材料发展历程的概括,对其成分体系和综合性能的发展规律进行了总结。对研发、工业生产和市场营销等环节进行调查。结合当前高性能无磁钻铤用高氮钢材料的发展趋势,阐述... 对国内外无磁钻铤制造所使用的特殊钢材料进行分析。通过对无磁钻铤材料发展历程的概括,对其成分体系和综合性能的发展规律进行了总结。对研发、工业生产和市场营销等环节进行调查。结合当前高性能无磁钻铤用高氮钢材料的发展趋势,阐述了我国发展此类材料应重点关注的合金体系设计、热加工和耐腐蚀以及力学性能指标等关键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磁钻铤 高氮不锈钢 成分设计 热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SI403马氏体不锈钢的热变形特性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马龙腾 王立民 +2 位作者 胡劲 刘正东 张秀丽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8-43,共6页
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对AISI403马氏体不锈钢进行高温热压缩实验,结合金相组织观察,对其流变应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03钢在950~1150℃,应变速率为0.01~0.1s-1的条件下,发生了较明显的动态再结晶;利用Zener-Hollomon参数... 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对AISI403马氏体不锈钢进行高温热压缩实验,结合金相组织观察,对其流变应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03钢在950~1150℃,应变速率为0.01~0.1s-1的条件下,发生了较明显的动态再结晶;利用Zener-Hollomon参数的双曲对数函数能较好地描述403钢的流变行为;经回归得到了403钢峰值应力σP的表达式和热变形激活能Q值;通过热加工图的建立获得最佳热变形条件及预测流变失稳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SI403马氏体不锈钢 动态再结晶 热加工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低成本超高强度钢热变形行为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杨鹏 宁静 +1 位作者 苏杰 姜庆伟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0-157,共8页
采用Gleeble-38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新型低成本超高强度G31L钢的热变形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变形温度为750~1250℃、应变速率为0.01~10 s^-1,最大应变量为0.9。取不同变形条件下的峰值应力,计算G31L钢热变形激活能Q及其本构方程;并基于动... 采用Gleeble-38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新型低成本超高强度G31L钢的热变形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变形温度为750~1250℃、应变速率为0.01~10 s^-1,最大应变量为0.9。取不同变形条件下的峰值应力,计算G31L钢热变形激活能Q及其本构方程;并基于动态材料模型绘制应变量为0.2、0.4、0.6和0.8的功率耗散图和流变失稳图,建立该材料热加工图。分析发现合理加工区主要分布在1050~1250℃,0.01~0.32 s^-1范围内,且功率耗散因子η大于0.3,在此区域内合理选择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使基体发生动态再结晶并避免晶粒过分长大,可获得性能优良的锻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度钢 热变形 本构方程 热加工图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E9310钢动态再结晶临界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黄顺喆 厉勇 +3 位作者 王春旭 韩顺 刘宪民 田志凌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27,共7页
应用加工硬化理论探讨了SAE9310钢在大应变条件下的加工硬化率曲线及动态再结晶的拐点判据,根据在变形温度为900~1200℃、应变速率为0.01~10s。条件下的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实验,采用拐点判据方法和金相观察手段,研究了SAE9310钢... 应用加工硬化理论探讨了SAE9310钢在大应变条件下的加工硬化率曲线及动态再结晶的拐点判据,根据在变形温度为900~1200℃、应变速率为0.01~10s。条件下的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实验,采用拐点判据方法和金相观察手段,研究了SAE9310钢发生动态再结晶的临界条件,建立了该钢的动态再结晶状态图。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SAE9310钢的流变曲线呈现两种特征类型;发生动态再结晶的临界应变εc,和临界应力αc均随应变速率的增大和变形温度的降低而增加;临界应变与峰值应变之间满足εc/εp=0.30~0.42;随着Z参数的增加,临界变形量增大,材料发生动态再结晶变得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硬化 SAE9310钢 动态再结晶 临界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Cr油井专用钢的高温塑性变形行为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韩顺 张树利 +3 位作者 王春旭 傅万堂 厉勇 刘富强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1-117,共7页
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对石油油井管用钢13Cr马氏体不锈钢进行了高温轴向压缩试验,热变形温度为1000~1250℃,应变速率为0.1~20 s^-1。通过试验获得了试验钢的高温流变曲线,其流变曲线符合典型的动态再结晶特征。根据流变曲线计... 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对石油油井管用钢13Cr马氏体不锈钢进行了高温轴向压缩试验,热变形温度为1000~1250℃,应变速率为0.1~20 s^-1。通过试验获得了试验钢的高温流变曲线,其流变曲线符合典型的动态再结晶特征。根据流变曲线计算出该钢的热变形激活能为405262 J·mol^-1,并建立了试验钢的热变形本构方程及Z参数公式,同时绘制了试验钢的动态再结晶状态图与热加工图,理论上确定了最佳热变形工艺范围是变形温度1075~1125℃和1175~1250℃,应变速率为0.1 s^-1,此时能量耗散效率达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r油井专用钢 高温流变曲线 激活能 热变形方程 动态再结晶状态图 热加工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54超高强度钢热塑性行为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英杰 王飞 +2 位作者 董鹏 杨卓越 高齐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9-124,共6页
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进行热拉伸试验,研究了应变速率为0.1s-1及变形温度900℃~1200℃范围内高合金超高强度钢热塑性行为,利用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观察分析变形后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试验钢具有优异的热塑性,在变形温度900℃~120... 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进行热拉伸试验,研究了应变速率为0.1s-1及变形温度900℃~1200℃范围内高合金超高强度钢热塑性行为,利用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观察分析变形后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试验钢具有优异的热塑性,在变形温度900℃~1200℃范围内断面收缩率均〉70%,不同的变形温度下,峰值应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热拉伸过程中,M6C碳化物对动态再结晶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 变形温度 动态再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氮无镍奥氏体不锈钢热变形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明 郎宇平 +2 位作者 孙勇 屈华鹏 潘坤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98-100,105,共4页
利用Gleebe-1500型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一种“人体友好型”高氮无镍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变形行为和动态再结晶规律,试验条件为变形温度900~1100℃、应变速率0.001~10s-1。结果表明,随变形温度升高,峰值应力和流变应力逐渐减小,动态再结晶速率... 利用Gleebe-1500型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一种“人体友好型”高氮无镍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变形行为和动态再结晶规律,试验条件为变形温度900~1100℃、应变速率0.001~10s-1。结果表明,随变形温度升高,峰值应力和流变应力逐渐减小,动态再结晶速率增加;在变形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随变形速率的降低,峰值应力和流变应力降低;在变形速率为0.01、0.001s-1时,变形后期发生二次加工硬化;通过数值分析计算得出热变形激活能为280.09 k J/mol,并列出高氮无镍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变形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氮无镍 热变形 动态再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T空爆载荷下WELDOX 700E钢变形行为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闫永明 尉文超 +2 位作者 何肖飞 孙挺 时捷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4-81,共8页
以WELDOX 700E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8 mm钢在6 kg球形TNT空爆载荷、12 mm钢在10 kg球形TNT空爆载荷下的抗爆轰变形行为,结合ABAQUS模拟计算软件建立了WELDOX 700E钢抗爆轰变形模拟计算模型。结果表明:材料强度是影响WELDOX 700E钢抗爆轰... 以WELDOX 700E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8 mm钢在6 kg球形TNT空爆载荷、12 mm钢在10 kg球形TNT空爆载荷下的抗爆轰变形行为,结合ABAQUS模拟计算软件建立了WELDOX 700E钢抗爆轰变形模拟计算模型。结果表明:材料强度是影响WELDOX 700E钢抗爆轰变形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高强度WELDOX 700E钢在球形TNT空爆载荷条件下呈现均匀的拱形变形。在6 kg球形TNT空爆载荷下,8 mm WELDOX 700E钢板中点的最大动态位移为144 mm,永久挠度为124 mm,回弹为21 mm;在10 kg球形TNT空爆载荷下,12 mm WELDOX 700E钢板中点的最大动态位移为166 mm,永久挠度为143 mm,回弹为23 mm。在不考虑实验工装整体偏移的条件下,球形TNT空爆载荷下钢的抗爆轰变形模拟计算结果可准确反映WELDOX 700E钢的抗爆轰变形行为。WELDOX 700E钢在抗爆轰形变过程中存在显著的厚度减薄现象并伴随一定的应变硬化行为,应变硬化行为主要为WELDOX 700E钢马氏体晶粒内部位错增殖的表现,8 mm和12 mm WELDOX 700E钢中心区域的位错密度较边部分别增加80.31%和151.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LDOX 700E钢 球形TNT 高强钢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强度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带状偏析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奇 杨卓越 +1 位作者 万润东 丁雅莉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61-163,共3页
针对00Cr11Ni11MoTi2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热轧棒材偏析带内发现的非铁磁性亮条纹组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亮条纹组织没有时效硬化行为,并可应变诱发成马氏体,因此亮条纹组织为奥氏体。用传统的高温均质化处理可减轻或消除偏析带内的奥氏体... 针对00Cr11Ni11MoTi2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热轧棒材偏析带内发现的非铁磁性亮条纹组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亮条纹组织没有时效硬化行为,并可应变诱发成马氏体,因此亮条纹组织为奥氏体。用传统的高温均质化处理可减轻或消除偏析带内的奥氏体。与此同时,研究表明:提高固溶处理温度同样可以减轻,甚至消除偏析带内的奥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体时效不锈钢 偏析带组织 高温均质化 固溶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合金高强钢试制及轧制工艺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晓潇 唐广波 +1 位作者 李激光 孙浩源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0-34,共5页
通过对化学成分的优化,设计了2种不同成分的试验钢。分别采用4种不同试制工艺,得到具有良好塑性和焊接性的低成本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观察和测试了试验钢的显微组织及强度、塑性、冲击韧性、硬度等力学性能,并分析了轧制工艺对显微组... 通过对化学成分的优化,设计了2种不同成分的试验钢。分别采用4种不同试制工艺,得到具有良好塑性和焊接性的低成本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观察和测试了试验钢的显微组织及强度、塑性、冲击韧性、硬度等力学性能,并分析了轧制工艺对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能获得良好力学性能,其抗拉强度为778 MPa,强塑积为17759 MPa.%,室温冲击功为135J,硬度为249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低合金钢 轧制工艺 力学性能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Cr20Mn21Ni2N奥氏体不锈钢锻件组织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郎宇平 屈华鹏 +3 位作者 曹呈祥 陈海涛 张世宵 翁宇庆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共6页
研究了无磁钻铤用0Cr20Mn21Ni2N奥氏体不锈钢圆棒锻件横截面的室温强度、硬度和韧性等力学性能,并从微观角度进行了分析。在圆棒表层区域观察到了锻造变形态晶粒组织,而直径四分之一区域为再结晶组织,平均晶粒尺寸为80μm,芯部再结晶晶... 研究了无磁钻铤用0Cr20Mn21Ni2N奥氏体不锈钢圆棒锻件横截面的室温强度、硬度和韧性等力学性能,并从微观角度进行了分析。在圆棒表层区域观察到了锻造变形态晶粒组织,而直径四分之一区域为再结晶组织,平均晶粒尺寸为80μm,芯部再结晶晶粒尺寸粗化为150μm,这些差异是由不同的变形温度和降温速度造成的。这种组织差异导致的室温拉伸性能和冲击韧性也有相应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900、1000℃以0.5 s^+-1的应变速率压缩的0Cr20Mn21Ni2N试验钢样品,其应力应变曲线具有一定的加工硬化特征,其芯部硬度比应变速率为0.1 s^+-1的样品分别提升了28、15 HB。在700、800℃以20%以上的变形量进行压缩时,峰值抗力显著提高,而在900、1000℃以10%~50%的变形量进行压缩时,峰值抗力均无明显提高,可保证顺利的变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锻造 无磁钻铤 高N不锈钢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轧中锰钢和等温淬火-碳配分钢裂纹扩展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峰峦 王存宇 +1 位作者 曹文全 董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4-168,共5页
采用载荷控制对基体组织为铁素体和亚稳奥氏体的0.1C-5Mn中锰钢和基体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和亚稳奥氏体的QP980进行裂纹扩展试验,采用SEM、EBSD等手段表征了裂纹扩展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裂纹扩展机制为滑移和积累损伤双重机制。冷轧中... 采用载荷控制对基体组织为铁素体和亚稳奥氏体的0.1C-5Mn中锰钢和基体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和亚稳奥氏体的QP980进行裂纹扩展试验,采用SEM、EBSD等手段表征了裂纹扩展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裂纹扩展机制为滑移和积累损伤双重机制。冷轧中锰钢和QP980在裂纹尖端的塑性区内均发生相变诱导塑性(TRIP)效应,转变为马氏体,冷轧中锰钢中亚稳奥氏体含量和稳定性高于QP980,QP980裂纹尖端奥氏体几乎都发生了转变,相变吸收了能量以及裂纹闭合效应降低了疲劳裂纹的扩展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纹扩展 亚稳奥氏体 马氏体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塑积大于30 GPa·%的热轧中碳TRIP钢组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长军 雍岐龙 +1 位作者 孙新军 梁剑雄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1-67,共7页
为研究贝氏体相变温度对中碳热轧TRIP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与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对含Ti与Mo的中碳热轧TRIP钢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残余奥氏体含量测定以及析出相的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在400℃贝氏... 为研究贝氏体相变温度对中碳热轧TRIP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与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对含Ti与Mo的中碳热轧TRIP钢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残余奥氏体含量测定以及析出相的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在400℃贝氏体相变温度下,试验钢的残奥含量与强塑积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8.2%和31.14 GPa·%;同时在钢中发现了呈块状、无规则形状以及片层状形貌分布的残余奥氏体,对衍射斑标定后显示,片层状残余奥氏体与铁素体基体同时满足kurdjumov-Sachs(K-S)与Nishiyama-Wasserman(N-W)位向关系;HRTEM分析显示,Mo可以溶入TiC而生成(Ti,Mo)C粒子,而纳米级的(Ti,Mo)C粒子可以显著提高钢的沉淀析出强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钢 强塑积 残余奥氏体 K-S位向关系 N-W位向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水冷堆包壳材料用C-276合金的热拉伸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佩 程晓农 +3 位作者 陈正宗 李冬升 罗锐 刘瑜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8-173,共6页
采用G1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不同温度对C-276合金热拉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合金在1050~1250℃具有良好的塑性,断面收缩率均大于70%,且在1200℃时最大;在950-1250℃热拉伸试样断口... 采用G1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不同温度对C-276合金热拉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合金在1050~1250℃具有良好的塑性,断面收缩率均大于70%,且在1200℃时最大;在950-1250℃热拉伸试样断口处均有颈缩现象,为沿原始晶界开裂,且韧窝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多、变深,塑性越来越好,当温度超过1200℃时断口韧窝数量开始缓慢减少,塑性缓慢下降;随着温度的上升,合金的动态再结晶百分比增大,且再结晶晶粒开始缓慢增粗,在1150-1250℃时发生完全动态再结晶。对于C-276合金,当应变速率为1s^-1时,最佳的热加工温度范围为1150~12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冷堆 包壳材料 C-276合金 热塑性 动态再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基脂中添加剂超声波均化分散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青贺 杨卯生 +1 位作者 崔建英 刘刚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5-138,共4页
研究了超声波对润滑脂中固体添加剂MoS2分散工艺的优化,通过观察润滑脂中MoS2的分散程度,利用摩擦磨损试验机测量超声波分散前后润滑脂的摩擦系数.结果表明:经过对超声分散工艺的优化,不但可以对润滑脂中固体添加剂MoS2进行微观均化,进... 研究了超声波对润滑脂中固体添加剂MoS2分散工艺的优化,通过观察润滑脂中MoS2的分散程度,利用摩擦磨损试验机测量超声波分散前后润滑脂的摩擦系数.结果表明:经过对超声分散工艺的优化,不但可以对润滑脂中固体添加剂MoS2进行微观均化,进而提高润滑脂的减磨减损功能,而且经过分散后,在润滑脂黏度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材料的摩擦系数可以减少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脂 超声波 均化 减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