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Ce_(1-4x)(FeAlCoLa)_(x)O_(2-δ)固溶体微观光谱特征及氧化还原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孙世龙 张国芳 +5 位作者 束俊 郭瑞华 李一鸣 刘卓承 许剑轶 葛启录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83-1888,共6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Fe^(3+)、Al^(3+)、Co^(2+)及La^(3+)共掺杂纳米Ce_(1-4x)(FeAlCoLa)_(x)O_(2-δ)(x=0.00~0.05)固溶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吸收光谱(UV)、荧光光谱(PL)、拉曼光谱(Raman... 采用水热法合成Fe^(3+)、Al^(3+)、Co^(2+)及La^(3+)共掺杂纳米Ce_(1-4x)(FeAlCoLa)_(x)O_(2-δ)(x=0.00~0.05)固溶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吸收光谱(UV)、荧光光谱(PL)、拉曼光谱(Raman)以及与H2的程序升温还原反应(TPR)等方法对固溶体的微观结构、形貌、光谱特征和氧化还原活性进行系统表征及分析。XRD结果表明,Ce_(1-4x)(FeAlCoLa)_(x)O_(2-δ)固溶体均呈CeO_(2)立方萤石结构,当掺杂量增加到x=0.04时,在36.6°处出现了微弱的Co_(3)O_(4)杂相,可以确定掺杂离子在CeO_(2)晶格中的固溶度x<0.04。样品的(111)衍射峰位向高角度偏移,表明掺杂离子引起晶格发生畸变。TEM及SEM结果显示样品为球形纳米颗粒,掺杂离子引起晶面间距变小。紫外吸收光谱表明,与纯CeO_(2)相比,掺杂样品的吸收边逐渐红移,在560~780 nm范围观察到掺杂离子的紫外吸收峰。掺杂引起样品能隙降低,从2.84 eV(纯CeO_(2))逐渐降低至2.10 eV(x=0.05)。其原因可归结为掺杂离子在CeO_(2)的价带和导带之间形成新的杂质能级,允许电子从价带跃迁到较低的杂质能级上,继而降低了跃迁能隙。由于掺杂离子引起晶格内部发生畸变以及氧空位比例增大,阻碍了电子的高能跃迁,也可引起能隙减小。荧光光谱证明,掺杂样品的发射峰强度明显降低。Raman光谱表明,掺杂引起F_(2g)峰位发生偏移,峰强减小,峰宽变大。同时,对应于氧空位峰的相对强度逐渐提高。荧光光谱及Raman光谱均证明掺杂离子引起固溶体晶格畸变程度增加,氧空位浓度提高。H_(2)-TPR测试表明,掺杂可以有效降低CeO_(2)的氧化还原反应温度,提高氧化还原活性,当x=0.03的样品表面还原温度最低,还原峰的面积最大,即氧化还原反应活性最佳,表明样品的氧化还原性能与晶粒尺寸、晶格缺陷及氧空位浓度密切相关。通过以上研究证明,四种离子共掺杂CeO_(2)能够有效修饰微观晶体结构,在较低掺杂浓度下即可显著改善样品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e_(1-4x)(FeAlCoLa)_(x)O_(2-δ)固溶体 共掺杂 氧空位 氧化还原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钕铁硼粉体的表面改性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超 黄光伟 +3 位作者 王亚娜 陆通 石银冬 郑立允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40-53,共14页
钕铁硼磁体因具有高矫顽力、高剩磁、高磁能积等优异磁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航空航天等领域,但由于钕铁硼磁体的温度稳定性差、易氧化腐蚀、电阻率低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推广。在块体钕铁硼磁体制备前对钕铁硼磁粉进... 钕铁硼磁体因具有高矫顽力、高剩磁、高磁能积等优异磁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航空航天等领域,但由于钕铁硼磁体的温度稳定性差、易氧化腐蚀、电阻率低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推广。在块体钕铁硼磁体制备前对钕铁硼磁粉进行表面改性是克服钕铁硼磁体自身缺点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对钕铁硼磁粉表面改性工作的研究比较零散,缺乏系统的总结。基于此,对钕铁硼磁粉表面改性技术及其研究进展进行全面梳理。首先介绍了烧结钕铁硼磁体、黏结钕铁硼磁体、热压/热变形钕铁硼磁体的制备流程以及不同类型钕铁硼磁粉的制备方法,归纳了沉积包覆处理、酸洗活化钝化处理、硅烷偶联剂处理表面改性的机理。其次,重点阐述了沉积包覆处理、酸洗活化钝化处理、硅烷偶联剂处理表面改性技术对钕铁硼磁体磁性能、抗氧化性、抗腐蚀性以及电阻率的影响,探讨了不同表面改性技术与不同类型钕铁硼磁体性能优化之间的关联。最后,对钕铁硼磁粉表面改性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提出钕铁硼磁粉表面改性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钕铁硼磁粉 表面改性技术 沉积包覆处理 酸洗活化处理 硅烷偶联剂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胶注模成型工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开琪 宋慎泰 +1 位作者 洪彦若 孙加林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43-346,共4页
系统地介绍了凝胶注模成型工艺十余年来的研究进展 ,重点介绍了HMAM工艺和TRG(热可逆转变凝胶注模成型 )两种新型工艺 ,并列举了凝胶注模成型工艺在金属和无机非金属材料方面的应用。最后提出了凝胶注模成型工艺需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并... 系统地介绍了凝胶注模成型工艺十余年来的研究进展 ,重点介绍了HMAM工艺和TRG(热可逆转变凝胶注模成型 )两种新型工艺 ,并列举了凝胶注模成型工艺在金属和无机非金属材料方面的应用。最后提出了凝胶注模成型工艺需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注模成型 HMAM工艺 TRG工艺 注浆成型 水基凝胶成型 丙烯酸酯 热可逆转变凝胶 N-甲基-2-吡咯烷酮 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_2Co_(17)基永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4
作者 朱明刚 孙威 +1 位作者 方以坤 李卫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89-795,840,共7页
Sm_2Co_(17)基永磁材料具有高的居里温度、优越的综合磁性能和良好的环境稳定性,在电动汽车、高铁等高技术和国防领域具有重要应用,西方各发达国家将Sm_2Co_(17)基永磁材料列为材料领域重点研究对象之一。我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展钐... Sm_2Co_(17)基永磁材料具有高的居里温度、优越的综合磁性能和良好的环境稳定性,在电动汽车、高铁等高技术和国防领域具有重要应用,西方各发达国家将Sm_2Co_(17)基永磁材料列为材料领域重点研究对象之一。我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展钐钴永磁材料的研制,至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Sm_2Co_(17)基永磁材料经过多年的发展,陆续形成高磁能积、低剩磁温度系数和高使用温度三大系列,国内外在这些方面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从高性能、低剩磁温度系数和高使用温度钐钴永磁材料方面梳理了钐钴永磁材料的研究进展,总结了钐钴永磁材料微结构和矫顽力相关的研究现状,并对Sm_2Co_(17)基永磁材料的发展方向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钐钴永磁 最大磁能积 温度系数 矫顽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钴无钴贮氢合金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平 王新林 +1 位作者 赵韦人 吴建民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38-241,共4页
综述了低钴、无钴贮氢合金的研究进展,总结评价了开发低钴、无钴贮氢合金的理论指导-循环稳定性理论和开发低钴无钴贮氢合金的一系列方法,其中包括成分的探索方法和特种工艺的运用及在低钴无钴贮氢合金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
关键词 低钴无钴贮氢合金 金属氢化物电极 循环稳定性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基非晶合金的恒导磁性能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郭世海 张羊换 +3 位作者 王煜 祁焱 全白云 王新林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790-1792,共3页
研究了Fe基非晶合金在不同热处理工艺条件下的恒导磁性能。结果表明,通过简单的横向磁场热处理工艺,可将具有高饱和磁感应强度的Fe基非晶合金制成无间隙的恒导磁磁芯,并且具有良好的综合磁特性。合金在350℃处理时,恒磁范围达到400A/m,... 研究了Fe基非晶合金在不同热处理工艺条件下的恒导磁性能。结果表明,通过简单的横向磁场热处理工艺,可将具有高饱和磁感应强度的Fe基非晶合金制成无间隙的恒导磁磁芯,并且具有良好的综合磁特性。合金在350℃处理时,恒磁范围达到400A/m,磁导率约为3.14×10-3T.m/A,随保温时间的延长,恒磁场范围提高到600A/m以上,但磁导率降低,约为1.25×10-3T.m/A。在晶化温度以下,提高横向磁场热处理温度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恒导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基非晶合金 恒导磁 磁场热处理 软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纳米颗粒的溶剂热法制备及电磁特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安静 何峻 +1 位作者 赵栋梁 贺淑丽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047-2050,2055,共5页
采用溶剂热方法分别在聚乙二醇、三乙二醇溶液中热分解乙酰丙酮铁,得到分散性能良好、尺寸均匀、形貌一致的Fe3O4纳米颗粒,颗粒尺寸为7~8nm。通过X射线衍射及透射电镜研究发现,两种溶液中制备样品均为面心立方结构,且在三乙二醇溶液中... 采用溶剂热方法分别在聚乙二醇、三乙二醇溶液中热分解乙酰丙酮铁,得到分散性能良好、尺寸均匀、形貌一致的Fe3O4纳米颗粒,颗粒尺寸为7~8nm。通过X射线衍射及透射电镜研究发现,两种溶液中制备样品均为面心立方结构,且在三乙二醇溶液中制备颗粒分散性更好。分别对两种样品进行磁测量,发现室温时均表现出超顺磁性,398kA/m时的磁化强度分别为50、40A·m2/kg。微波吸收测试显示,颗粒的分散性有利于改善样品的反射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FE3O4 多元醇制备 磁性质 微波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波作用下钕铁硼的动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鲁峰 陈朗 +3 位作者 冯长根 伍俊英 李彦峰 朱明刚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1-7,共7页
为了研究钕铁硼铁磁性材料在冲击波作用下的力学与磁学性质,利用一级轻气炮驱动飞片的方法对钕铁硼进行冲击加载实验,采用锰铜压阻传感器测量了钕铁硼内部不同位置的压力变化历程。给出了3~7 GPa压力范围内,钕铁硼的Hugoniot关系以及冲... 为了研究钕铁硼铁磁性材料在冲击波作用下的力学与磁学性质,利用一级轻气炮驱动飞片的方法对钕铁硼进行冲击加载实验,采用锰铜压阻传感器测量了钕铁硼内部不同位置的压力变化历程。给出了3~7 GPa压力范围内,钕铁硼的Hugoniot关系以及冲击波阵面上压力与温度的关系;计算了钕铁硼的Grüneisen状态方程参数;建立了飞片碰撞加载钕铁硼的计算模型,对钕铁硼的冲击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计算得到的压力峰值与实验测得的压力峰值基本相符。对冲击后的磁体进行了微观结构观测,分析了钕铁硼退磁机制。结果发现:冲击后磁体发生沿晶断裂,磁体晶界相的微观结构没有发生变化,沿晶断裂弱化了晶界相隔断主相之间交换耦合的作用。经冲击的磁体的矫顽力损失很大,从21.4 k Oe降至3.2 k Oe,在难磁化方向矫顽力只有1.2 k Oe,但难易磁化方向并未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钕铁硼 居里温度 锰铜压阻传感器 Grüneisen状态方程 退磁 Hugoniot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屏蔽涂料研究现状 被引量:8
9
作者 冯猛 张羊换 +1 位作者 王鑫 王新林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32-35,共4页
电磁屏蔽涂料是应用广泛的电磁辐射防护材料,本文介绍了电磁屏蔽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国内电磁屏蔽涂料的研究状况,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 电磁屏蔽涂料 应用前景 国内 展望 研究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金属永磁材料的探索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0
作者 李卫 朱明刚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09年第9期62-73,共12页
首先回顾了金属永磁材料的近代发展历史,然后从磁学及固体理论的角度,根据晶体结构和优异磁性产生机制的不同,简要综述了Fe-Cr-Co系永磁、稀土永磁材料、PtCo系、双相纳米永磁和新型R-T-M金属间化合物等方面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钢铁... 首先回顾了金属永磁材料的近代发展历史,然后从磁学及固体理论的角度,根据晶体结构和优异磁性产生机制的不同,简要综述了Fe-Cr-Co系永磁、稀土永磁材料、PtCo系、双相纳米永磁和新型R-T-M金属间化合物等方面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钢铁研究总院近期在高性能金属永磁材料探索方面的进展以及双相纳米永磁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最后展望了新型高性能金属永磁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永磁材料 稀土永磁材料 新型R—T-M金属间化合物 双相纳米永磁材料 交换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铁氧体基核壳结构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栋梁 金奕含 +4 位作者 罗曦 张敬霖 于一鹏 张建福 高克玮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97-407,共11页
首先,综述几种主要类型的纳米铁氧体基核壳结构复合吸波材料的最新研究和应用进展,介绍相应的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然后总结纳米铁氧体基核壳结构复合吸波材料研究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展望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关键词 纳米铁氧体 核壳结构 复合吸波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磨镁基贮氢合金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韩晓英 张羊换 +1 位作者 王新林 王国清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0-172,共3页
在空气中用机械合金化制备了Mg2Ni贮氢合金,并用XRD、SEM、TEM和充放电测试等研究了合金的组成、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在非真空和没有保护气的条件下球磨,得到的Mg2Ni贮氢合金具有良好的活化性能及较高的贮氢容量。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容... 在空气中用机械合金化制备了Mg2Ni贮氢合金,并用XRD、SEM、TEM和充放电测试等研究了合金的组成、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在非真空和没有保护气的条件下球磨,得到的Mg2Ni贮氢合金具有良好的活化性能及较高的贮氢容量。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容量也相应增加,当球磨30 h时,合金容量可达482.75 mAh/g,但在碱液中的氧化、腐蚀,使其容量衰退很快,循环稳定性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基贮氢合金 机械合金化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模压Nd-Fe-B磁体变形过程及其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睿 王会杰 +4 位作者 李家节 张文臣 赖彬 朱明刚 潘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2-515,共4页
Nd-Fe-B快淬磁粉在真空中热压,继续进行不同变形温度和不同应变率的热模压处理。通过分析不同变形温度下的热变形过程中应力-应变率关系,对热模压Nd-Fe-B磁体的热变形行为进行了研究并由此得到了描述热变形过程的关键参数。为了清楚理... Nd-Fe-B快淬磁粉在真空中热压,继续进行不同变形温度和不同应变率的热模压处理。通过分析不同变形温度下的热变形过程中应力-应变率关系,对热模压Nd-Fe-B磁体的热变形行为进行了研究并由此得到了描述热变形过程的关键参数。为了清楚理解晶粒边界滑移和各向异性晶粒长大在变形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利用三维有限元软件(DEFORM-F3)对热变形过程进行模拟,得到Nd-Fe-B柱状磁体在变形过程中不同阶段不同区域的有效应变值模拟结果。模拟结果表明:有效应变随磁体压下率的增加而提高,并在磁体中心区域显示了最大应变值,在轴向和径向两个方向由于模具壁与磁体间的摩擦力而减小。磁性能和XRD测试显示剩磁和晶体取向随压下率的增加而得到改善,剩磁在压下率为75%时接近饱和,在80%压下率处达到峰值。有效应变作为c轴取向的依赖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热变形磁体的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FE-B磁体 热变形 织构的形成 塑性变形模拟 变形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铁镍合金薄膜及其结构与磁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锋 周少雄 +2 位作者 朱弢 朱熠 孙永红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0-52,112,共4页
采用电沉积工艺制备了不同成分的铁镍合金镀层,分析了镀层的微观形貌及组织结构,并测量了电沉积样品的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电沉积工艺可得到晶体结构的铁镍合金层,不同成分的铁镍合金层织构取向有所不同;镀层的磁性... 采用电沉积工艺制备了不同成分的铁镍合金镀层,分析了镀层的微观形貌及组织结构,并测量了电沉积样品的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电沉积工艺可得到晶体结构的铁镍合金层,不同成分的铁镍合金层织构取向有所不同;镀层的磁性能随镍含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开路测量条件下的最大磁导率高于冷轧态1J85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镍合金 电沉积 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Dy-Fe-Co-B磁体的环境加速腐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家节 李安华 +3 位作者 刘国军 赵睿 朱明刚 李卫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8-420,共3页
研究了不同成分的烧结Nd-Fe-B磁体在恒定湿热和高压加速腐蚀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对其腐蚀形貌进行宏观观察和扫描电镜微观观察,讨论了合金成分及不同腐蚀试验条件对磁体磁通损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重稀土元素Dy部分取代Nd,及微量添... 研究了不同成分的烧结Nd-Fe-B磁体在恒定湿热和高压加速腐蚀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对其腐蚀形貌进行宏观观察和扫描电镜微观观察,讨论了合金成分及不同腐蚀试验条件对磁体磁通损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重稀土元素Dy部分取代Nd,及微量添加Co元素等,能明显提高烧结Nd-Fe-B磁体的耐湿热腐蚀性能。在恒定湿热和高压加速腐蚀两种不同的腐蚀试验条件下,磁体的腐蚀产物不同,其宏观和微观腐蚀形貌也有明显差异。烧结Nd-Fe-B磁体在高压加速腐蚀试验时的腐蚀速率明显比恒定湿热试验缓慢,这可能是因为高压水蒸气致使供氧不足及氧的扩散受到限制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ND-FE-B磁体 腐蚀行为 恒定湿热腐蚀 高压加速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非对称磁滞回线的钴基非晶带局域晶化表征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磊 何峻 +2 位作者 李祥 李波 赵栋梁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07-1510,1515,共5页
热磁处理后的钴基非晶薄带的磁滞回线具有不对称的特性。这种非对称的磁滞回线特性可以在室温下获得。对该现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观测和简单的唯象解释,认为热磁处理的非晶薄带基体内形成的磁性偏硬的结晶相是促成这种奇异现象产生... 热磁处理后的钴基非晶薄带的磁滞回线具有不对称的特性。这种非对称的磁滞回线特性可以在室温下获得。对该现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观测和简单的唯象解释,认为热磁处理的非晶薄带基体内形成的磁性偏硬的结晶相是促成这种奇异现象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经过系列试验找到一种稳定而可行的热磁处理方法,然后重点讨论经热磁处理的钴基非晶带中微晶相结构特征与热磁条件之间的依赖关系,以获取有潜在实用价值的回线偏置型软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磁退火 非对称磁滞回线 微晶相 钴基非晶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电阻率稀土永磁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郑立允 房刊 李卫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45-652,共8页
高性能低成本稀土永磁材料是现代技术和国防尖端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牵引电机和发动机等旋转电力设备中。但是其相当高的电导率造成服役过程中槽纹波、逆变器等产生较大的涡流损耗,从而导致磁体的温度升高,甚至引起热退磁。为... 高性能低成本稀土永磁材料是现代技术和国防尖端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牵引电机和发动机等旋转电力设备中。但是其相当高的电导率造成服役过程中槽纹波、逆变器等产生较大的涡流损耗,从而导致磁体的温度升高,甚至引起热退磁。为解决磁体的涡流及温升问题,近年来,围绕高电阻率稀土永磁材料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对掺杂剂种类、无机绝缘包覆技术和高电阻率复合磁体制备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分析,同时总结了粘结、热压和烧结高电阻率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高电阻率复合磁体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永磁材料 电阻率 最大磁能积 掺杂 绝缘磁体 液相化学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Mg-Ni系贮氢合金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董小平 张羊换 +3 位作者 杨丽颖 冯猛 吕反修 王新林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4-106,共3页
对La-Mg-Ni系(PuNi3型)La0.7Mg0.3Ni2.55-xCo0.45Cux(x=0,0.2)贮氢合金进行了快淬处理,研究了快淬工艺对合金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主要由(La,Mg)Ni3相、LaNi5相以及少量的LaNi2相组成,各相的量与淬速有关。当x=0.2时,... 对La-Mg-Ni系(PuNi3型)La0.7Mg0.3Ni2.55-xCo0.45Cux(x=0,0.2)贮氢合金进行了快淬处理,研究了快淬工艺对合金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主要由(La,Mg)Ni3相、LaNi5相以及少量的LaNi2相组成,各相的量与淬速有关。当x=0.2时,淬速从0 m/s增加到30 m/s,合金的放电容量从390 mAh/g下降到350 mAh/g,循环寿命从82次提高到116次,但快淬工艺对La-Mg-Ni系贮氢合金循环寿命的提高非常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淬 La-Mg-Ni系(PuNi3型) 贮氢合金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热压稀土永磁体的热变形机制及微磁结构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卫 朱明刚 《中国工程科学》 2011年第10期4-12,27,共10页
重点研究制备工艺对各向异性热压稀土永磁体性能的影响,探讨了热压永磁体的热变形机理和数学描述模型,并尝试从微磁结构的角度研究各向异性纳米晶Nd-Fe-B磁体,揭示纳米晶粒之间的静磁和交换耦合相互作用、磁化和反磁化、热退磁等微观机... 重点研究制备工艺对各向异性热压稀土永磁体性能的影响,探讨了热压永磁体的热变形机理和数学描述模型,并尝试从微磁结构的角度研究各向异性纳米晶Nd-Fe-B磁体,揭示纳米晶粒之间的静磁和交换耦合相互作用、磁化和反磁化、热退磁等微观机制。获得了最佳磁性能为:Hcj=1 157 kA/m,Br=1.465 T,(BH)max=426 kJ/m3纳米晶Nd-Fe-B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Nd-Fe-B辐向环 热压-热变形 各向异性 微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_2Ni_7和LaMgNi_7储氢合金电子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玉芳 董小平 +3 位作者 赵海花 郭佩佩 郭世海 赵栋梁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66-368,共3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La2Ni7和LaMg-Ni7储氢合金的电子结构,探讨了微观结构和合金宏观性能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含Mg元素的LaMgNi7体系形成成键作用的Ni—Mg键,体系稳定性高于纯La2Ni7体系。同时LaMgNi7体系中的Ni—Ni键强度弱于La...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La2Ni7和LaMg-Ni7储氢合金的电子结构,探讨了微观结构和合金宏观性能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含Mg元素的LaMgNi7体系形成成键作用的Ni—Mg键,体系稳定性高于纯La2Ni7体系。同时LaMgNi7体系中的Ni—Ni键强度弱于La2Ni7体系中的相应键,降低了H进入体系的能量壁垒,改善了合金的动力学性能,降低了合金的吸氢平台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LaMgNi7 电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