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攀西钛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1
1
作者 杨绍利 马兰 +1 位作者 王军 张思远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2,共11页
我国四川省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资源中钛资源储量巨大,主要以钛精矿形式回收利用,并主要用于硫酸法钛白和酸溶性钛渣生产原料,其产量占全国钛原料市场的75%以上。硫酸法钛白工艺技术成熟,已形成相对完整的“内循环”,但尚未全面突破硫酸... 我国四川省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资源中钛资源储量巨大,主要以钛精矿形式回收利用,并主要用于硫酸法钛白和酸溶性钛渣生产原料,其产量占全国钛原料市场的75%以上。硫酸法钛白工艺技术成熟,已形成相对完整的“内循环”,但尚未全面突破硫酸法钛白联产技术;电炉冶炼酸溶性钛渣工艺技术较成熟,主流工艺是钛精矿不预处理-实心圆形电极-密闭圆形电炉连续冶炼工艺,钛精矿酸性氧化球团-电炉冶炼一步法工艺、大功率矩圆形电炉冶炼酸溶性钛渣等钛渣新工艺发展较快、发展空间大,是今后主要发展方向。目前攀西地区发展钛产业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缺乏沸腾氯化法钛白工艺需求的高品位钛资源,未来需要突破攀西高钙镁钛精矿除杂提质制取高品位高钛渣关键核心技术,并同时研发攻关硫酸法钛白附产绿矾和钛石膏回收循环利用技术、高炉钛渣提钛及综合利用技术、钒钛铁精矿非高炉炼铁新技术,以及以钛精矿、钛渣或钛白粉为原料制备含钛及钛基新材料技术,以期获得攀西钛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钛磁铁矿 钛精矿 酸溶性钛渣 高钛渣 硫酸法钛白工艺 沸腾氯化法钛白工艺 盐酸法钛白工艺 钛渣冶炼 钛及钛基新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常压下盐酸浸出分离钒钛磁铁精矿中有价金属的试验研究
2
作者 徐国印 王普蓉 +1 位作者 张翠平 马兰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18,共6页
攀西钒钛磁铁矿组成及矿物结构复杂,难以低成本、高效综合利用其中的有价元素。针对此问题,本文采用常温常压盐酸浸出的方法对该矿物进行了试验探索,考察了盐酸初始质量浓度、浸出液固比、浸出时间、浸出搅拌转速率等主要因素对Fe、TiO_... 攀西钒钛磁铁矿组成及矿物结构复杂,难以低成本、高效综合利用其中的有价元素。针对此问题,本文采用常温常压盐酸浸出的方法对该矿物进行了试验探索,考察了盐酸初始质量浓度、浸出液固比、浸出时间、浸出搅拌转速率等主要因素对Fe、TiO_(2)和V_(2)O_(5)浸出率的影响,并通过矿物结构分析了钒钛磁铁精矿中铁、钒、钛分离的机理,得到以下主要结论。盐酸常温常压浸出的较佳工艺条件为盐酸初始浓度20.5%、浸出液固比12:1、浸出时间3.5 h、浸出搅拌转速率600 r/min,该条件下Fe、V_(2)O_(5)和TiO_(2)浸出率分别为84.15%、80.80%、10.05%,浸渣中Fe、V_(2)O_(5)和TiO_(2)品位分别为26.78%、0.378%和32.58%,实现了钛资源的初步富集;盐酸优先溶解试样中钛磁铁矿矿物的主晶矿物磁铁矿,铁、钒优先进入浸出液,而客晶矿钛铁矿及独立钛铁矿被破坏程度极小,富集于浸渣中;该浸出方法不需要额外的加热和加压设备,具有成本低、能源消耗和设备投资较低、操作简便、环境友好的优势,但浸出指标有待提高,后续需要进一步探索催化剂对常温常压酸浸工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钛磁铁矿 铁、钒、钛分离 盐酸浸出 常温常压 矿物结构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钙盐对钒钛铁精矿氧化球团物相、强度及孔隙率的影响
3
作者 吴恩辉 李军 +4 位作者 徐众 侯静 张士举 李宏 张远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46,共8页
为了响应国家“双碳”目标,解决钒钛铁精矿酸性氧化球团不能满足高炉渣系对钙、镁成分要求的问题,本文以钒钛铁精矿为原料,研究氧化温度、氧化时间、钙盐添加量和膨润土添加量对氧化球团物相组成、抗压强度和孔隙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为了响应国家“双碳”目标,解决钒钛铁精矿酸性氧化球团不能满足高炉渣系对钙、镁成分要求的问题,本文以钒钛铁精矿为原料,研究氧化温度、氧化时间、钙盐添加量和膨润土添加量对氧化球团物相组成、抗压强度和孔隙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钒钛铁精矿主要发生磁铁矿转变为赤铁矿和钛铁矿转为铁板钛矿两个氧化过程;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和氧化时间的延长,氧化球团抗压强度提高,孔隙率降低;随着钙盐添加量的增加,氧化球团抗压强度显著下降,孔隙率明显增大;在膨润土添加量为0.75%,氧化时间为120 min和氧化温度为1 200℃的条件下,添加1.5%氢氧化钙的氧化球团的抗压强度和孔隙率分别为3 449.9 N/P和22.70%;添加1.5%碳酸钙的氧化球团的抗压强度和孔隙率分别为3 168.6 N/P和25.25%。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提高钒钛铁精矿高炉入炉比奠定原料基础,进一步降低高炉冶炼工艺的能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钛铁精矿 氧化球团 抗压强度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钛白废酸从提钒尾渣中提钒试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军 吴恩辉 +3 位作者 徐众 侯静 彭文静 李宏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3,共5页
为实现固体和液体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研究了用钛白废酸从提钒尾渣中提取钒。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固液质量体积比、钛白废酸浓度等工艺参数对钒浸出率的影响,优化了浸出条件。为进一步提高钒浸出率,探讨了助浸剂(萤... 为实现固体和液体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研究了用钛白废酸从提钒尾渣中提取钒。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固液质量体积比、钛白废酸浓度等工艺参数对钒浸出率的影响,优化了浸出条件。为进一步提高钒浸出率,探讨了助浸剂(萤石)和氧化剂(双氧水)的适宜添加量。结果表明:各工艺参数对钒浸出率的影响顺序为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固液质量体积比>钛白废酸浓度;在温度80℃、浸出时间2 h、固液质量体积比1∶5、废酸浓度5%优化试验条件下,钒浸出率为53%左右;加入7%萤石和5%双氧水后,钒浸出率可提高至71.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白废酸 提钒尾渣 浸出 萤石 双氧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钛系生料结晶釉的制备及析晶动力学表征
5
作者 陈冬丽 陈鸿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9,共9页
为实现攀西矿产资源在陶瓷釉料领域的应用,采用钾长石、方解石、石英、滑石、高钛渣、赤铁矿等矿物为原料,通过正交实验、单因素实验优化釉料配方,制备出釉面效果较好的铁钛结晶釉。当使用钾长石23%,石英20%,方解石28%,高钛渣11%,赤铁矿... 为实现攀西矿产资源在陶瓷釉料领域的应用,采用钾长石、方解石、石英、滑石、高钛渣、赤铁矿等矿物为原料,通过正交实验、单因素实验优化釉料配方,制备出釉面效果较好的铁钛结晶釉。当使用钾长石23%,石英20%,方解石28%,高钛渣11%,赤铁矿6%,滑石7.2%,磷酸钙1.7%,最高烧结温度1200℃,1150℃保温30min时,釉面整体效果最优,综合性能较好,此时晶体为金黄色呈松针状,且分布均匀,晶粒直径57μm左右。铁钛结晶釉的晶体形成率和结晶常数都随保温时间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当保温时间在30 min左右时晶体生长速度最快,此时结晶常数值最大约为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钛渣 赤铁矿 结晶釉 晶粒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钒钢渣空白焙烧—硫酸浸出提钒试验研究
6
作者 刘景景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0-106,共7页
针对现有含钒钢渣提钒工艺成本高、污染大、效率低的问题,以四川攀枝花某V_(2)O_(5)含量为0.94%的含钒钢渣为对象开展了提钒试验研究。研究表明:(1)含钒钢渣的主要物相为SiO_(2)、 Ca_(2)SiO_(4)、 MgFe_(2)O_(4)、Ca_(2)Fe_(1.2)Mg_(0.... 针对现有含钒钢渣提钒工艺成本高、污染大、效率低的问题,以四川攀枝花某V_(2)O_(5)含量为0.94%的含钒钢渣为对象开展了提钒试验研究。研究表明:(1)含钒钢渣的主要物相为SiO_(2)、 Ca_(2)SiO_(4)、 MgFe_(2)O_(4)、Ca_(2)Fe_(1.2)Mg_(0.4)Si_(0.4)O_(5)、FeO、Ca_(3.18)Fe_(15.48)Al_(1.34)O_(28)和Ca_(2)Fe_(2)O_(5)等;空白焙烧处理后新生成了Fe_(3)O_(4)和Ca_(12)Al_(14)O_(33)相,Ca_(2)SiO_(4)和Ca_(2)Fe_(1.2)Mg_(0.4)Si_(0.4)O_(5)的衍射峰强度增强,证实高温焙烧使部分元素由低价态氧化为高价态;900℃焙烧样的硫酸浸渣以CaSO_(4)·2H_(2)O相为主,残余少量SiO_(2)、MgFe_(2)O_(4)和Fe_(3)O_(4),表明硫酸有效溶解了部分矿物,为钒的溶出创造了条件。(2)在空白焙烧温度900℃、硫酸浓度14%、浸出液固比8∶1 mL/g、浸出温度40℃、浸出时间25 min情况下,钒浸出率达90.18%。(3)该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的显著优势在于焙烧无须添加剂、浸出温度低且时间短,减排废气60%、降低能耗40%、减少酸耗35%,为含钒钢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清洁高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钒钢渣 空白焙烧 硫酸浸出 钒浸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常用金属材料钛合金微生物腐蚀最新研究进展
7
作者 谭明星 付磊 +4 位作者 林莉 罗云蓉 颜士森 王正国 牟杰爽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1-17,共7页
口腔医用金属材料服役过程中长期处于种类繁多的微生物电解质生理环境,这一复杂的酸性电解质环境会诱发医用金属材料产生微生物腐蚀,钛及其合金作为牙科领域广泛使用的口腔金属材料,研究其作为植入体材料在口腔服役环境中的微生物腐蚀... 口腔医用金属材料服役过程中长期处于种类繁多的微生物电解质生理环境,这一复杂的酸性电解质环境会诱发医用金属材料产生微生物腐蚀,钛及其合金作为牙科领域广泛使用的口腔金属材料,研究其作为植入体材料在口腔服役环境中的微生物腐蚀失效机制并探索防腐蚀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口腔植入体金属材料应用为研究背景,重点围绕钛合金微生物腐蚀及其相互作用失效机制等关键问题,综述了4种口腔微生物(变形链球菌、白色念珠菌、血链球菌、牙龈卟啉菌)对钛及其钛合金腐蚀的研究现状;探讨了钛材在口腔环境中的腐蚀机理,并对口腔植入体材料进行展望,旨在为口腔植入体金属材料腐蚀与防护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及其合金 口腔微生物 腐蚀机理 腐蚀与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钛铁精矿含碳球团直接还原试验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俊翰 邱克辉 杨绍利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8,共4页
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考察还原温度、配碳量(nC/nO)、还原时间对某钒钛磁铁矿精矿直接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含碳球团金属化率的主次因素依次为还原温度、配碳量、还原时间。优化工艺参数为:还原时间35min、还原温度1 350℃、... 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考察还原温度、配碳量(nC/nO)、还原时间对某钒钛磁铁矿精矿直接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含碳球团金属化率的主次因素依次为还原温度、配碳量、还原时间。优化工艺参数为:还原时间35min、还原温度1 350℃、配碳量1.25、水分9%、成型压力12MPa、黏结剂加入量0.4%,此工艺条件下含碳球团的金属化率达91.77%,还原后球团的主要物相组成为金属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钛铁精矿 还原 金属化率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钛铁精矿生球的爆裂性能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侯静 吴恩辉 +2 位作者 李军 杨绍利 郭家庭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27,31,共4页
爆裂性能是生球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生球的爆裂率及爆裂温度对转底炉的稳定生产影响很大,而生球爆裂性能与其水分、粘结剂、原料粒度等因素有关。实验研究表明:控制水分在5%左右,添加0.6%膨润土,适当增加粗颗粒原料时,生球爆裂温度可达... 爆裂性能是生球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生球的爆裂率及爆裂温度对转底炉的稳定生产影响很大,而生球爆裂性能与其水分、粘结剂、原料粒度等因素有关。实验研究表明:控制水分在5%左右,添加0.6%膨润土,适当增加粗颗粒原料时,生球爆裂温度可达在900℃以上,完全满足转底炉工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裂性能 爆裂温度 生球水分 原料粒度 膨润土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溶性钛渣硅热还原制备高硅Ti-Si基合金的试验研究
10
作者 曹丽 朱奎松 +4 位作者 王军 赵英涛 孙常清 马兰 程相利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40,共11页
攀西钛精矿电弧炉冶炼产出的酸溶性钛渣具有钛品位低及高镁低钙的特性,目前主要应用于硫酸法制备钛白粉;为延伸攀枝花钛产业结构,本文以该酸溶性钛渣为原料,采用硅热还原法进行了Ti-(55~70)wt.%Si合金制备试验,并分析了不同试验方案的... 攀西钛精矿电弧炉冶炼产出的酸溶性钛渣具有钛品位低及高镁低钙的特性,目前主要应用于硫酸法制备钛白粉;为延伸攀枝花钛产业结构,本文以该酸溶性钛渣为原料,采用硅热还原法进行了Ti-(55~70)wt.%Si合金制备试验,并分析了不同试验方案的渣金分离效果和影响因素,以及合金产物的微观组织结构形貌和金属元素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考虑合金过热度和密度条件下,Ti-60wt.%Si合金熔体渣金分离效果最好;合金组织中最主要的物相为Si相、TiSi_(2)相、TiFeSi_(2)相和Ti(Fe,Mn)Si_(2)相;最佳合金分离效果下,得到的实际合金成分为Ti-56.29wt.%Si-6.6wt.%Fe-0.41wt.%Mn;Ti、Fe、Si和Mn的回收率分别为:89.8%、93.5%、92.1%和94.4%。酸溶性钛渣经硅热还原后得到实际合金成分趋向于亚共晶Ti-(51.4~67.17)wt.%Si,能够为电磁定向凝固分离制备C54-TiSi_(2)提供原料,因此,该工艺开展能够拓展酸溶性钛渣的用途,将酸溶性钛渣的应用向钛产业链下端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溶性钛渣 硅热还原 高硅Ti-Si基合金 渣金分离 微观组织结构 钛产业链 C54-TiSi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钙高镁钛精矿预氧化过程相变特征研究
11
作者 肖建 马兰 +4 位作者 杨绍利 高建 李俊翰 陈光润 吴恩辉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29,共11页
针对攀西地区钛精矿的低钙高镁问题,本文采用补充空气和不补充空气两种方式对其进行预氧化焙烧,利用MLA矿物分析系统对不同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和氛围的钛精矿焙烧产物进行矿物组成、显微结构嵌布特征等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物料特性进行... 针对攀西地区钛精矿的低钙高镁问题,本文采用补充空气和不补充空气两种方式对其进行预氧化焙烧,利用MLA矿物分析系统对不同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和氛围的钛精矿焙烧产物进行矿物组成、显微结构嵌布特征等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物料特性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在不补充空气条件下,钛精矿中的磁铁矿氧化成赤铁矿,并与未氧化的钛铁矿固溶形成钛赤铁矿,具备固溶体分离结构。随着焙烧温度升高,钛铁矿的连生体矿物比例增加,单体比例减小,解离度变差。在补充空气条件下,先结晶生成的金红石呈他形,颗粒尺寸约6μm;后结晶生成的铁板钛矿呈自形与半自形,颗粒尺寸约10μm。铁板钛矿包裹金红石等矿物颗粒,具备粒状嵌晶结构,其解离效果差。钛精矿经氧化焙烧后,矿物间形成的晶界、孔洞改善了其冶金动力学及热力学条件。相比之下,补充空气氧化比不补充空气氧化效果好,适宜的氧化焙烧参数为焙烧温度1200℃、保温时间8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西钛精矿 低钙高镁 氧化焙烧 矿物分析 相变 嵌布特征 物料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铁矿基钛铁酸钾复合材料的原位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12
作者 彭文静 吴恩辉 +7 位作者 李军 李湘 马兰 侯静 徐众 李宏 张远 刘鹏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49,共9页
本文以钛精矿和无水碳酸钾为原料,通过氧化焙烧工艺原位合成钛铁酸钾复合材料,并对不同焙烧温度条件下制备出的焙烧产物进行表征和光催化降解性能评价。通过XRD、XPS、UV-Vis和SEM对焙烧产物的物相组成、价态、光谱吸收和微观形貌进行... 本文以钛精矿和无水碳酸钾为原料,通过氧化焙烧工艺原位合成钛铁酸钾复合材料,并对不同焙烧温度条件下制备出的焙烧产物进行表征和光催化降解性能评价。通过XRD、XPS、UV-Vis和SEM对焙烧产物的物相组成、价态、光谱吸收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氧化焙烧后焙烧产物主要由铁酸钾、钛酸钾和钛铁酸钾组成,铁酸钾和钛酸钾不均匀附着在钛铁酸钾晶体表面;铁和钛元素分别以Fe^(3+)和Ti^(4+)的形式存在。焙烧温度为750℃、850℃和950℃时,所合成的钛铁酸钾复合材料的能带间隙分别为1.25 eV、1.15 eV和1.45 eV。光催化性能测试结果显示,随着焙烧温度的增加,焙烧产物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先升高后降低,在850℃的焙烧获得的钛铁酸钾复合材料达到最优,其降解率值可达98.3%;甲基橙作为污染物时,随着焙烧温度增加,焙烧产物降解效果越好,1000℃时其降解率值为5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精矿 钛铁酸钾 原位氧化 钛铁矿基钛铁酸钾复合材料 光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系催化剂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6
13
作者 杨绍利 彭富昌 +1 位作者 潘复生 高仕忠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56,共4页
分析了钒系催化剂3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综述了钒系催化剂发展现状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领域,如硫酸生产、烟气脱硫脱氮处理、苯酐生产、顺酐生产、催化聚合、烷基化反应、氧化脱氢反应等。重点介绍了硫酸生产用钒催化剂的研究与应用... 分析了钒系催化剂3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综述了钒系催化剂发展现状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领域,如硫酸生产、烟气脱硫脱氮处理、苯酐生产、顺酐生产、催化聚合、烷基化反应、氧化脱氢反应等。重点介绍了硫酸生产用钒催化剂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最后展望了钒系催化剂的发展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系催化剂 制备 应用 发展动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白初品在水溶剂中的分散性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成 吴继忠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30,共3页
分析了钛白粉体在水中的分散机理,用重力沉降法研究了钛白粉体在水溶液中pH、粉体粒度分布、分散剂种类、分散剂加入数量等因素对钛白粉水分散性的影响。调节钛白浆料的pH在7.0以下,7.0~7.9,8.0~9.0,9.1~11.0,11.0以上这5个范围,得到分... 分析了钛白粉体在水中的分散机理,用重力沉降法研究了钛白粉体在水溶液中pH、粉体粒度分布、分散剂种类、分散剂加入数量等因素对钛白粉水分散性的影响。调节钛白浆料的pH在7.0以下,7.0~7.9,8.0~9.0,9.1~11.0,11.0以上这5个范围,得到分散性较好的pH范围在8.0~11.0。通过研究3种钛白粉体粒度对分散性的影响,发现粒度越小,分散性越好。通过研究分散剂六偏磷酸钠、铝酸钠、三羟甲基丙烷、无水乙醇、六偏磷酸钠+聚乙二醇(按体积比为1∶1)、六偏磷酸钠+无水乙醇(按体积比为1∶1)等6种分散剂的分散效果以及最佳分散剂的加入量,得出六偏磷酸钠+无水乙醇(按体积比为1∶1)的分散性最好,其最佳加入量为0.5%(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白粉体 水分散性 分散剂 重力沉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纳米钒催化剂非液相催化氧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绍利 潘复生 +1 位作者 马兰 高仕忠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5-118,共4页
根据高效纳米钒催化剂催化氧化SO2的高活性现象,从理论上分析了高活性的原因,并采用综合热分析和SEM分析研究了其内部结构,提出了高效纳米钒催化剂的非液相催化氧化机理,推导出反应速率动力学模型。
关键词 纳米V2O5 钒催化剂 非液相催化 催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CoFe_(2)O_(4)(NiFe_(2)O_(4))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研究
16
作者 王力霞 赵玉峰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55-1161,共7页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七水合硫酸亚铁为铁源、六水合氯化钴(氯化镍)为钴源(镍源),通过溶剂热法分别制备了二氧化钛(TiO_(2))、钴(镍)铁氧体(CoFe_(2)O_(4)(NiFe_(2)O_(4)))和二氧化钛与钴(镍)铁氧体复合物(TiO_(2)/CoFe_(2)O_(4)(NiFe_(2...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七水合硫酸亚铁为铁源、六水合氯化钴(氯化镍)为钴源(镍源),通过溶剂热法分别制备了二氧化钛(TiO_(2))、钴(镍)铁氧体(CoFe_(2)O_(4)(NiFe_(2)O_(4)))和二氧化钛与钴(镍)铁氧体复合物(TiO_(2)/CoFe_(2)O_(4)(NiFe_(2)O_(4)))。采用X-射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综合热分析(TG-DSC)、磁性分析(VSM)和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等方法,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热稳定性、磁性能、光吸收能力进行分析。以亚甲基蓝(MB)溶液为模拟污染物,在自制光催化反应仪器中,探究了二氧化钛及复合物的光催化降解污染物性能。结果表明,TiO_(2)/CoFe_(2)O_(4)(NiFe_(2)O_(4))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MB的催化效率明显大于单纯TiO_(2)和铁氧体,光催化90 min后,脱色率达9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铁氧体 光催化 污水处理 亚甲基蓝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TiC铁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研究
17
作者 李宏 廖鑫 +1 位作者 吴恩辉 马兰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
TiC铁基复合材料具有高硬度和强度、良好塑韧性、成型简单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设备、汽车等行业,现有TiC铁基复合材料制备过程大部分选用高纯Ti粉、Fe粉、C粉、B4C粉等为原料合成制备。本研究以钒钛铁精矿和煤粉为主要原... TiC铁基复合材料具有高硬度和强度、良好塑韧性、成型简单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设备、汽车等行业,现有TiC铁基复合材料制备过程大部分选用高纯Ti粉、Fe粉、C粉、B4C粉等为原料合成制备。本研究以钒钛铁精矿和煤粉为主要原料,采用碳热还原-酸浸浸出工艺制备新型TiC铁基复合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碳热还原及酸浸工艺参数对TiC铁基复合材料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产物物相组成影响较大,随温度上升,Fe以Fe_(0.9)Si_(0.1)的形式存在逐渐变为以Fe_(3)Si的形存在;在球料比4∶1、还原温度1 550℃、还原时间30 min的条件下,物相组成主要为Fe_(3)Si、Ti(C,N)、过量C和MgAl_(2)O_(4)等;在10%HCl、固液比20∶1、浸出温度85℃、浸出时间120 min的条件下,酸浸除去了多余杂质,成功制备了TiC/Fe复合材料;酸浸前后形貌和粒径变化不大,酸浸前粒径为22μm、酸浸后为23μm;需要注意,所制备的TiC/Fe复合材料增强相TiC不纯,多以Ti(C,N)的形式存在,通过选择合适的原料球料比和碳热还原时间以及尽可能增大碳热还原温度可有效避免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FE复合材料 钒钛铁精矿 煤粉 原位合成 碳热还原-酸浸 TiC纯度 TI(C 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铝热还原法短流程制备TiAl- M(M=Cr、Fe)合金研究
18
作者 李军 彭文静 +7 位作者 李湘 吴恩辉 侯静 徐众 马兰 杨绍利 李宏 羊山贵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9,共7页
TiAl基合金性能优异,但由于海绵钛价格高昂,使得TiAl基合金制备成本较高,限制了TiAl基合金的应用。本文以TiO_(2)、Fe_(2)O_(3)、CrO_(3)为原料,Al为还原剂,采用铝热还原法一步合成制备TiAl-M(Cr、Fe)合金,并结合试验产物成分计算了合金... TiAl基合金性能优异,但由于海绵钛价格高昂,使得TiAl基合金制备成本较高,限制了TiAl基合金的应用。本文以TiO_(2)、Fe_(2)O_(3)、CrO_(3)为原料,Al为还原剂,采用铝热还原法一步合成制备TiAl-M(Cr、Fe)合金,并结合试验产物成分计算了合金、Ti、Fe的收率,得到以下主要结论。在温度1 550℃、Al/TiO_(2)=0.9、渣系比CaO∶Al_(2)O_(3)∶CaF_(2)=40%∶40%∶20%、焙烧时间30 min的工艺参数条件下,制备的TiAl-Cr合金与熔渣分离效果较好,合金中Cr元素可以根据原料中CrO_(3)配入量进行调控,合金收率最高可以达到88%,Ti收率达到92.4%,Cr收率达到99.5%,TiAl-Cr合金主要物相为Ti_(3)Al和Al_(8)Cr_(5)。制备的TiAl-Fe合金脆性较大,TiAl-Fe合金主要物相为Ti_(3)Al和Al_(6)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基合金 钛白粉 铝热还原 一步合成 TiAl-Cr合金 TiAl-Fe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基特种催化剂载体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蔡坤良 邹建新 +1 位作者 卢传金 陈木兰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7-100,共4页
以工业偏钛酸(TiO_2含量约380 g/L)为原料,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钛基特种催化剂载体,研究了获得最小粒度的纳米TiO_2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硫酸浓度92%、酸钛比3∶1、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1 h条件下进行酸解,工业偏钛酸的溶解度最大... 以工业偏钛酸(TiO_2含量约380 g/L)为原料,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钛基特种催化剂载体,研究了获得最小粒度的纳米TiO_2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硫酸浓度92%、酸钛比3∶1、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1 h条件下进行酸解,工业偏钛酸的溶解度最大;在反应温度100℃、TiOSO_4浓度38 g/L、尿素实际用量与理论用量比值为1条件下,水解2 h并熟化30 min,TiOSO_4水解率最大,得到了同等条件下粒径最小的纳米TiO_2;在煅烧温度400℃、煅烧时间3 h条件下,可获得锐钛型纳米Ti O2,且粒径最小;加入BaCO_3解聚剂,可促进偏钛酸中的硫酸根生成Ba SO_4,沉硫的同时解聚二次团聚粒子;活性添加剂WO_3可使催化剂载体具有特有的活化性能,并可提供位阻效应,有效防止煅烧环节颗粒的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催化剂 载体 工业偏钛酸 均匀沉淀法 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时间对高钛高炉渣-粉煤灰微晶泡沫玻璃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海波 孙青竹 王本菊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624-3628,共5页
以高钛高炉渣、粉煤灰和废玻璃粉为主要原料,硼砂为助熔剂,碳酸钙为发泡剂,十二水磷酸钠为稳泡剂,通过烧结法制备了微晶泡沫玻璃。研究了烧结时间对微晶泡沫玻璃析出相、微观形貌、体积密度、抗压强度、吸水率及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高钛高炉渣、粉煤灰和废玻璃粉为主要原料,硼砂为助熔剂,碳酸钙为发泡剂,十二水磷酸钠为稳泡剂,通过烧结法制备了微晶泡沫玻璃。研究了烧结时间对微晶泡沫玻璃析出相、微观形貌、体积密度、抗压强度、吸水率及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00℃下,烧结时间变化对析出相影响不显著,主要为透辉石Ca(Mg,Al)(Si,Al)2O6,富铝普通辉石Ca(Mg,Fe,Al)(Si,Al)2O6以及普通辉石Ca(Mg,Fe)Si2O6。随烧结时间从0 min延长至30 min,材料孔径大小变得越来越均匀,抗压强度、体积密度、热导率先升高后降低,吸水率逐渐降低;烧结时间在30~60 min时材料孔径大小不均匀,抗压强度下降,体积密度、热导率逐渐升高,吸水率先升高后降低。综合而言,当烧结时间为30 min时,微晶泡沫玻璃具备最优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钛高炉渣 粉煤灰 微晶泡沫玻璃 烧结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