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探析补肾法治疗2型糖尿病生精障碍的思路 被引量:2
1
作者 卢威 杨云松 +5 位作者 林连美 刘琼 赵敏 李佳 梁凤霞 吴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4210-4214,共5页
糖尿病(DM)高血糖病理状态是导致男性生精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下丘脑-垂体-性腺(HPG)轴是人体全身植物性功能、神经内分泌网络的重要枢纽,生理上主导人类生殖及生长发育,病理上又可受到DM高血糖病理状态的影响,是2型糖尿病(T2DM)生精障... 糖尿病(DM)高血糖病理状态是导致男性生精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下丘脑-垂体-性腺(HPG)轴是人体全身植物性功能、神经内分泌网络的重要枢纽,生理上主导人类生殖及生长发育,病理上又可受到DM高血糖病理状态的影响,是2型糖尿病(T2DM)生精障碍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机制之一,肾虚是生精障碍和T2DM共同的病因病机。肾藏精所体现的“主生殖、生髓充脑”功能与HPG轴功能相似,补肾法对HPG轴功能具有调节改善作用,为补肾法治疗T2DM生精障碍奠定理论基础。补肾经典方剂在治疗DM与生精障碍上相得益彰,为临床以补肾法防治T2DM生精障碍之不育症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垂体系统 糖尿病 2型 生精障碍 补肾 理论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本配穴”电针法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便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吴芳华 周焕娇 +2 位作者 朱启玉 唐宏图 胡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3-355,共3页
目的:观察"标本配穴"电针联合西药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便秘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49例糖尿病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24例给予"标本配穴"电针法结合莫沙必利干预治疗,对照组25例给予单纯莫沙必利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标本配穴"电针联合西药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便秘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49例糖尿病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24例给予"标本配穴"电针法结合莫沙必利干预治疗,对照组25例给予单纯莫沙必利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便秘情况评分(CSS)、便秘患者生存质量评分(PAC-QOL)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便秘程度有明显差异,且干预组便秘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干预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干预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标本配穴"电针法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便秘具有肯定疗效,此综合疗法不仅可有效改善便秘的主要症状,还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本配穴”电针法 糖尿病便秘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肾为本、血瘀为标”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机及防治 被引量:25
3
作者 徐芳园 张文超 +2 位作者 赵峥嵘 王巧芸 黄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33-1837,共5页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由于绝经后妇女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使破骨细胞骨吸收的速度快于成骨细胞骨形成,从而引发进行性骨质流失。肾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脾主肉,为后天之本,运化水谷精微,共同促进骨骼的生长,绝经后骨质...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由于绝经后妇女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使破骨细胞骨吸收的速度快于成骨细胞骨形成,从而引发进行性骨质流失。肾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脾主肉,为后天之本,运化水谷精微,共同促进骨骼的生长,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多以脾肾渐虚为本,又因元气亏虚、肝气郁结、久病入络而致血行瘀滞,形成本虚标实之证。因此,笔者基于“脾肾为本、血瘀为标”思想探讨PMOP的病因病机,并凝练出“补肾-健脾-活血化瘀”之治则,从现代医学角度探讨这一治则的合理性,并在此治则的指导下探讨治未病3个阶段的防治思路,最后对中药和针灸防治PMOP进行综述,以期扩展临床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脾肾 血瘀 标本同治 中医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下艾灸防治帕金森病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王述菊 曾晓玲 马骏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146-2152,共7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世界第二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PD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全球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世界第二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PD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全球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PD患者大多为老年人且合并有基础疾病,体质普遍较弱,是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一旦染病则发展为重症的风险很高。中医艾灸疗法在治疗PD及防治疫病方面发挥了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通督扶阳灸法联合强壮穴艾灸治疗,既可以帮助PD患者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又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而防治新冠肺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新冠肺炎 艾灸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区c-Jun氨基末端激酶和TNF-α、IFN-γ、IL-1β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4
5
作者 王述菊 马骏 +5 位作者 王彦春 龚元勋 余沛豪 王中明 王琪 王彬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区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信号通路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 目的:观察电针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区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信号通路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作用,探讨针刺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32只,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模型组和电针组经颈背部注射鱼藤酮(1 mg/kg,溶于一定比例二甲亚砜和生理盐水中,浓度0.25 mg/m L)造模14 d。电针组给予电针"风府"(GV16)和"太冲"(LR3)两穴治疗,连续治疗14 d,其余各组不做治疗。假手术组给予相同剂量的二甲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和生理盐水混合液。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磷酸化的c-Jun和TNF-α、IFN-γ、IL-1β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黑质区TH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p-c-Jun、TNF-α、IFN-γ、IL-1β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黑质区TH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p-c-Jun、TNF-α、IFN-γ、IL-1β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电针可以通过调节帕金森病模型大鼠体内MAPK/JNK信号通路,降低p-c-Jun在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区的表达,进而减少炎症因子TNF-α、IFN-γ、IL-1β的表达,对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电针 MAPK/JNK TH TNF-Α IFN-Γ IL-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腧穴配伍对颈型颈椎病患者体表肌电即时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杨会生 郑启艳 +5 位作者 杜彦仪 吴林 刘甜 王韩 戴文康 吴松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94-997,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腧穴配伍对颈型颈椎病患者体表肌电即时效应的影响,探讨腧穴配伍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规律。方法:9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前后进行3种不同腧穴配伍的针刺,远部取穴组(A组:昆仑、后溪);近部取穴组(B组:风池、天柱);远近取穴组(C组:... 目的:观察不同腧穴配伍对颈型颈椎病患者体表肌电即时效应的影响,探讨腧穴配伍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规律。方法:9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前后进行3种不同腧穴配伍的针刺,远部取穴组(A组:昆仑、后溪);近部取穴组(B组:风池、天柱);远近取穴组(C组:昆仑、后溪、风池、天柱),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观察针刺前后体表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平均振幅值,测量肌电积分(Integrated Electromyography,IEMG)及肌电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均值,计算肌电振幅变化率,组内比较不同腧穴配伍针刺前后对体表肌电即时效应影响的差异,组间比较各组针刺后差异。结果:组内针刺前后比较,A、B、C组的肌电平均振幅值、肌电振幅变化率、IEMG、R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针刺后比较,A、B、C组针刺后肌电平均振幅值、肌电振幅变化率、IEMG、RMS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腧穴配伍的针刺治疗均可以明显改善颈部前屈的耐疲劳性;针刺对颈型颈椎病的治疗作用与取穴数目的多少无关,并不能简单地认为腧穴配伍越多,疗效就会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腧穴配伍 颈型颈椎病 体表肌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姜朵生 张迎春 +1 位作者 吴献群 吴松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03-805,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克罗米芬组、针药组、中西医结合组,每组各40例,克罗米芬组在月经第5天开始口服克罗米芬、针药组在月经第5天采用补肾活血方配合针灸...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克罗米芬组、针药组、中西医结合组,每组各40例,克罗米芬组在月经第5天开始口服克罗米芬、针药组在月经第5天采用补肾活血方配合针灸,中西医结合组在克罗米芬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针药,观察3组患者临床疗效、排卵周期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结果:临床疗效中西医结合组与克罗米芬组、针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克罗米芬组与针药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排卵率比较:克罗米芬组、中西医结合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针药组与克罗米芬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组与针药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妊娠率比较:中西医结合组妊娠率高于克罗米芬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于针药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早期流产率:中西医结合组与克罗米芬组、针药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克罗米芬组、针药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与常规治疗相比,有更显著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肾虚血瘀型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内关”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8
作者 毛静 陈志伍 +2 位作者 吴松 张艳琳 姜朵生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55-1761,共7页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大鼠心率变异性(HRV)即刻影响及针刺10 min时心尖血清中P物质含量变化。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内关组和太渊组,每组10只。采用急性应激和慢性应激相结合的方法建...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大鼠心率变异性(HRV)即刻影响及针刺10 min时心尖血清中P物质含量变化。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内关组和太渊组,每组10只。采用急性应激和慢性应激相结合的方法建立IBS-D模型大鼠,正常组给予常规喂养。内关组大鼠给予针刺双侧“内关”穴,15 min;太渊组给予针刺双侧“太渊”穴,15 min,模型组给予同样的抓取固定,不做治疗。采用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分别记录每组大鼠造模前,针刺前5 min,针刺5、10、15 min以及取针后10、20 min的HRV相关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针刺10 min时各组大鼠心尖血清中P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内关组HRV相关成分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与太渊组比较,内关组HRV相关成分均降低更多(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内关组与太渊组心尖血清中P物质含量均降低(P<0.01,P<0.05)。结论:针刺“内关”可改善IBS-D模型大鼠的HRV,恢复自主神经的不平衡性,其作用机制与增强交感神经兴奋,降低副交感神经兴奋有关,其中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降低可能与血清P物质的含量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内关 心神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心率变异性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P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介质与阿尔茨海默病脑内免疫激活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李达 杜艳军 +1 位作者 孙国杰 廖文慧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74-877,共4页
中枢神经系统虽不被免疫系统监视,但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特异性免疫细胞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因此AD免疫病理学机制是近年来的关注热点。先天性免疫反应和特异性免疫反应是炎症促进AD发病的两种主要机制。文章主要综述淋巴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虽不被免疫系统监视,但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特异性免疫细胞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因此AD免疫病理学机制是近年来的关注热点。先天性免疫反应和特异性免疫反应是炎症促进AD发病的两种主要机制。文章主要综述淋巴细胞、神经胶质细胞、补体系统、细胞因子、氧化应激等相关炎症介质与AD脑内免疫激活的相互影响及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免疫病理学 炎性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治疗胰岛素抵抗性肥胖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文炎 陈瑞 梁凤霞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20期3054-3057,共4页
通过阅读《黄帝内经》,分析和总结相关文献资料,发现胃强脾弱、升降失调是肥胖的基本病机;半夏泻心汤不但具有泻热、抑胃纳,补虚、助脾运以及和调升降的功效,而且还有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糖脂代谢的作用。半夏泻心汤可用于治疗胰岛素... 通过阅读《黄帝内经》,分析和总结相关文献资料,发现胃强脾弱、升降失调是肥胖的基本病机;半夏泻心汤不但具有泻热、抑胃纳,补虚、助脾运以及和调升降的功效,而且还有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糖脂代谢的作用。半夏泻心汤可用于治疗胰岛素抵抗性肥胖,为胰岛素抵抗性肥胖的治疗提供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胰岛素抵抗 升降失调 胃强脾弱 胃热脾虚 半夏泻心汤 辛开苦降 泻胃补脾 中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刀整体松解术配合微波治疗类风湿肘关节僵硬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1
作者 万碧江 黄伟 +1 位作者 张荒生 张压西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29-1433,共5页
目的:对比观察针刀整体松解术配合微波治疗类风湿肘关节僵硬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类风湿肘关节僵硬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针刀加微波组和针刀组,每组各30例。针刀加微波组采用针刀整体松解术配合微波治疗,针刀组单纯采用针刀治疗... 目的:对比观察针刀整体松解术配合微波治疗类风湿肘关节僵硬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类风湿肘关节僵硬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针刀加微波组和针刀组,每组各30例。针刀加微波组采用针刀整体松解术配合微波治疗,针刀组单纯采用针刀治疗,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针刀加微波组中,显效20例,总有效率为93.3%;针刀组显效12例,总有效率为67.7%。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两组患者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周两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呈上升趋势,且针刀加微波组上升更明显,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半年两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针刀加微波组Mayo功能呈持续性改善,较治疗后2周,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针刀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针刀组治疗后半年与治疗后2周,患者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改善不明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综合评分(含PRI总分、VAS评分、PPI积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周,两组疼痛问卷(MPQ)评分呈下降趋势,针刀加微波组下降更明显,与治疗前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针刀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半年两组MPQ评分持续下降,与治疗后2周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同一时间点针刀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刀整体松解增加了关节活动度,微波治疗能快速缓解术后的疼痛肿胀,起到镇痛消肿之效,避免针刀治疗后再发粘连,两种方法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共同发挥治疗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整体松解术 微波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 肘关节僵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临床研究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宋燕娟 梁凤霞 +3 位作者 王华 陈松 黄琪 张艳佶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1494-1501,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在线数据库检索针刺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的...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在线数据库检索针刺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从建库(刊)到2018年3月发表的关于针刺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由两名研究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合适的文献,提取资料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偏倚风险和质量评估,应用RevMan 5.2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研究,合计102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针刺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效果优于西药疗法,总体有效率OR=3.54,95%CI[2.49~5.05](P<0.01),并且漏斗图结果显示基本对称;②针刺与西药比较,其NIH-CPSI评分MD=4.83,95%CI[3.32~6.33](P<0.01)。结论:针刺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疗效优于西药疗法,并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由于证据质量等级不高,研究结论仍需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慢性盆腔疼痛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RK/CREB信号通路探讨艾灸肾俞穴改善去卵巢合D-半乳糖阿尔茨海默病样大鼠神经元丢失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杜艳军 陶一鸣 +3 位作者 田青 王芸 王丽 吴文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I0013-I0015,共10页
目的研究艾灸肾俞穴通过激活海马区ERK/CREB信号通路改善去卵巢合D-半乳糖腹腔注射诱导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神经元丢失的机制研究。方法选用3月龄SD雌性未孕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 目的研究艾灸肾俞穴通过激活海马区ERK/CREB信号通路改善去卵巢合D-半乳糖腹腔注射诱导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神经元丢失的机制研究。方法选用3月龄SD雌性未孕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肾俞组、抑制剂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他3组均摘除双侧卵巢,术后3 d,每日按照150 mg·kg^(-1)·d^(-1)剂量腹腔注射D-gal(D-半乳糖)90 d建立阿尔茨海默病样大鼠模型。肾俞组自卵巢切除术后第3天起,采用直径约6 mm定制艾条,分别于双侧"肾俞"上方2~3 cm处悬灸,使局部温度维持在(41±0.5)℃,每穴10 min,每日9:00 am开始治疗,1次/d,5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共治疗12个疗程。抑制剂组是在肾俞组基础上每周皮下注射选择性ERα受体拮抗剂甲基哌啶吡唑methyl-piperidino-pyrazole(MPP),1次/周,共12次。正常组不进行干预,但以相同的方式束缚处理。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Aβ1-42和雌激素受体α表达;尼氏染色分析各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数目及形态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p-CREB、p-ERK、ERK、CREB的蛋白表达。结果干预3个月后,各组海马组织中ERK和CREB总量没有明显差异,各组逃避潜伏期均呈现随时间推移而下降。与正常组相比,从定位航行实验Day2起,模型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01),穿越平台次数明显下降(P<0.01),海马区Aβ1-42表达明显增多(P<0.001),海马CA1、CA3区神经元数目明显下降(P<0.001),P-ERK/T-ERK、P-CREB/T-CREB水平明显下降(P<0.001),海马区ERα表达明显减少(P<0.01);经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从定位航行实验Day3起,肾俞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01),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1),海马内Aβ1-42表达明显减少(P<0.001),CA1、CA3区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加(P<0.01),P-ERK/T-ERK、P-CREB/T-CREB水平明显增加(P<0.001),海马区ERα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肾俞组比较,抑制剂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01),穿越平台次数明显下降(P<0.01),Aβ1-42表达明显升高(P<0.001),CA1、CA3区神经元数目组明显减少(P<0.05,P<0.01),P-ERK/T-ERK、P-CREB/T-CREB水平明显增加(P<0.01,P<0.05),且ERα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激活海马区ERα依赖的ERK/CREB信号通路是艾灸肾俞穴改善去卵巢合D-半乳糖腹腔注射诱导的AD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神经元丢失现象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类 艾灸 去卵巢 D-半乳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气虚证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宋燕娟 陈丽 +2 位作者 梁凤霞 黄琪 胡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3-136,共4页
气虚证是中医临床的常见症候之一,可见于多种疾病,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大量研究表明针刺改善气虚证患者少气、神疲、自汗等症状的效果较好,同时对其机制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通过分析近15年的文献... 气虚证是中医临床的常见症候之一,可见于多种疾病,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大量研究表明针刺改善气虚证患者少气、神疲、自汗等症状的效果较好,同时对其机制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通过分析近15年的文献资料,对针刺治疗气虚证的相关机制展开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针刺治疗气虚证提供更为完善的理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气虚证 作用机制 自主神经系统 心率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针灸发展历程及现状 被引量:2
15
作者 冉霄 梁凤霞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2807-2812,共6页
在针灸海外发展日益繁荣的当代,研究除中国外世界其他地域的针灸发展现状将对于中国针灸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结合前期对于澳大利亚针灸行业发展相关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并通过对澳大利亚针灸行业最新信息的整合,对澳大利亚的针灸... 在针灸海外发展日益繁荣的当代,研究除中国外世界其他地域的针灸发展现状将对于中国针灸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结合前期对于澳大利亚针灸行业发展相关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并通过对澳大利亚针灸行业最新信息的整合,对澳大利亚的针灸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阶段性的回顾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针灸发展 历史回顾 现状分析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风府、太冲”穴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6
16
作者 马骏 王彬 +2 位作者 王述菊 王琪 袁利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72-777,共6页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活化转录因子6(ATF6)、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在针刺防治帕金森病中的作用。方法:8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治疗7d组、电针治疗14d组、电针治疗21d组、电针治疗28...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活化转录因子6(ATF6)、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在针刺防治帕金森病中的作用。方法:8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治疗7d组、电针治疗14d组、电针治疗21d组、电针治疗28d组,每组12只。模型组采取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法,假手术组只注射不含鱼藤酮的等量葵花油乳化液。各电针治疗组取穴“风府”、“太冲”,每次治疗20min,每天1次,分别治疗7d、14d、21d、28d。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表达,运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黑质区ATF6、CHOP的表达。采用RT-PCR检测大鼠黑质区ATF6mRNA、CHOPmRNA的表达。结果:电针治疗后,各组大鼠行为学评分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黑质区TH的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1),大鼠黑质区ATF6、CHOP表达显著提高(P<0.01),大鼠黑质区ATF6mRNA、CHOPmRNA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大鼠黑质区TH的阳性表达提高(P<0.05),ATF6、CHOP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1),大鼠黑质区ATF6mRNA、CHOPmRNA表达减少(P<0.05)。结论:电针“风府、太冲”穴能有效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其机制可能与针刺治疗能抑制内质网应激途径下游的细胞凋亡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电针 酪氨酸羟化酶 活化转录因子6 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脑黑质内Lamp2a、Hsc70、α-sy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马骏 余沛豪 +4 位作者 王述菊 王中明 王彦春 王琪 王彬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59-862,I0009,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脑黑质内Lamp2a、Hsc70、α-syn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帕金森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治疗组,每组15只... 目的:观察电针对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脑黑质内Lamp2a、Hsc70、α-syn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帕金森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治疗组,每组15只。采取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法制备帕金森病模型,假手术组只注射不含鱼藤酮的等量葵花油乳化液。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不进行任何治疗;电针治疗组在造模完成后取穴"风府"、"太冲",连续波,频率120次/min,每次治疗20 min,每天1次,疗程为28 d。免疫组化法检测模型大鼠黑质内TH、α-syn的阳性表达,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模型大鼠黑质内Lamp2a、Hsc70、α-syn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表现出明显的PD症候群特征,电针干预后模型大鼠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P〈0.01);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blot检测显示电针治疗通过上调Lamp2A、Hsc70水平能抑制错误折叠蛋白α-syn的表达,提高TH的阳性表达。结论:电针可以抑制具有细胞毒性作用的α-syn的集聚,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抑制帕金森病的发展,其机制可能与干预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电针 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 Lamp2A Hsc70 α-sy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内质网应激IRE1α-ASK1-JNK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马骏 王中明 +3 位作者 王述菊 余沛豪 王彬 王琪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58-662,680,共6页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介导的IRE1α-ASK1-JNK通路在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中的作用及电针干预治疗对该通路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预治疗组、电针治疗7d组、电针治疗14d...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介导的IRE1α-ASK1-JNK通路在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中的作用及电针干预治疗对该通路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预治疗组、电针治疗7d组、电针治疗14d组、电针治疗21d组、电针治疗28d组,每组15只,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法制备帕金森病模型,假手术组只注射不含鱼藤酮的等量葵花油乳化液。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不做任何治疗;电针治疗组在造模完成后选取"风府"、"太冲"穴给予电针治疗;电针预治疗组电针治疗7d后再造模。采用旷场试验检测大鼠行为学改变,并用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中脑黑质内IRE1α、ASK1、p-JNK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表现出明显的PD症候群特征,电针干预后模型大鼠行为学评分改善明显(P<0.01)。模型组大鼠黑质IRE1α、ASK1、p-JNK蛋白表达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显著增高(均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预治疗组和电针治疗7d、14d、21d、28d组IRE1α、ASK1、p-JN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电针防治帕金森病的机制可能与电针能明显抑制内质网应激通路IRE1α-ASK1-JNK的活性,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免于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电针 内质网应激 跨膜蛋白激酶1 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 C—Jun氨基酸末端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内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述菊 余沛豪 +3 位作者 马骏 王中明 王琪 王彬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12-1815,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自噬—溶酶体途径在针刺防治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预处理组、电针治疗7 d组、电针治疗14 d组、电针治疗21 d组、电针治疗28 d组,每组15只。... 目的:探讨自噬—溶酶体途径在针刺防治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预处理组、电针治疗7 d组、电针治疗14 d组、电针治疗21 d组、电针治疗28 d组,每组15只。采取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法制备PD模型。电针治疗组取穴"太冲""风府",每次治疗20 min,每天1次,疗程分别为7 d、14 d、21 d、28 d。电针预处理组电针治疗7 d后再造模。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改变并进行评分。造模后除去死亡与体质量过轻过重及外观、行为学未达标的老鼠,每组均为10只。运用Western blot检测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微管相关膜蛋白轻链3(LC3-II)、自噬底物蛋白P62和α-突触核蛋白(α-syn)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了毛发变黄变粗、弓背明显、运动缓慢迟钝、拒捕减少等异常行为学表现,而治疗组和预处理组以上表现程度明显减轻。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对比,模型组LC3-II、P62、α-syn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TH表达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对比,电针治疗组和预处理组LC3-II的表达水平增加明显(P<0.01);TH表达增强(P<0.01或P<0.05),P62、α-syn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电针防治帕金森病的机制可能与针刺能够改善自噬功能障碍,促进PD模型大鼠体内具有细胞毒性作用α-syn的降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电针 TH LC3-Ⅱ P62 α-sy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h信号参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元分化与再生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刘欣媛 陶一鸣 +3 位作者 杜艳军 曾鹏 田青 李蔚娴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4-138,共5页
神经元进行性丢失和退化,以及神经前体细胞产生新神经元不足是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共同病理特征。Sonic hedgehog(Shh)信号可调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促进神经前体细胞分化、神经元再生,引导神经元自我修复。该文通过综述Shh信号在阿... 神经元进行性丢失和退化,以及神经前体细胞产生新神经元不足是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共同病理特征。Sonic hedgehog(Shh)信号可调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促进神经前体细胞分化、神经元再生,引导神经元自我修复。该文通过综述Shh信号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亨廷顿病(Huntington’s disease, HD)中参与神经元分化与再生的作用机制,探讨有效激活Shh信号促进神经元分化与再生的可能途径,提出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亨廷顿病 SHH信号通路 神经元分化与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