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P工艺中奥氏体化温度对Fe-0.17C-2.10Mn-0.51Si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袁盼盼 沈德鹏 +1 位作者 孙伟 唐炳涛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3-260,共8页
通过分析淬火-配分(Q&P)工艺中不同奥氏体化温度下Fe-0.17C-2.10Mn-0.51Si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探讨了奥氏体化温度对其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Q&P处理后,Fe-0.17C-2.10Mn-0.51Si钢形成了包含铁素体、初生... 通过分析淬火-配分(Q&P)工艺中不同奥氏体化温度下Fe-0.17C-2.10Mn-0.51Si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探讨了奥氏体化温度对其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Q&P处理后,Fe-0.17C-2.10Mn-0.51Si钢形成了包含铁素体、初生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二次马氏体的多相显微组织。随着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铁素体含量逐渐下降,同时生成大量的马氏体。铁素体晶粒呈块状,残余奥氏体主要呈块状或条状,分布在块状铁素体内部或界面处。通过XRD和EBSD测试发现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随着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同时,晶粒尺寸和平均取向差随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对应的Q&P-Fe-0.17C-2.10Mn-0.51Si钢强度逐渐升高,伸长率和强塑积均呈先升高又下降的趋势。最后,当奥氏体化温度为790℃时,强塑积达到了21.2 GPa·%,提高了约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化温度 淬火-配分 显微组织 残余奥氏体 强塑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SiMn轧辊UT缺陷原因分析
2
作者 刘哲 蔺立元 +4 位作者 史可庆 郭甫 张青 程林 孙大兵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0-162,共3页
在20SiMn材质轧辊UT超声探伤时发现存在内部缺陷,解剖此轧辊后采用MT磁粉探伤、成分分析、低倍酸蚀、金相分析等方法,对形成内部缺陷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轧辊氢含量超标,存在的内部缺陷为白点裂纹。建议优化冶炼工艺,采用真... 在20SiMn材质轧辊UT超声探伤时发现存在内部缺陷,解剖此轧辊后采用MT磁粉探伤、成分分析、低倍酸蚀、金相分析等方法,对形成内部缺陷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轧辊氢含量超标,存在的内部缺陷为白点裂纹。建议优化冶炼工艺,采用真空炉冶炼钢锭,等温退火处理产品,以充分扩氢,避免出现白点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辊 内部缺陷 白点 扩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