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兴缅甸蛇纹石玉的矿物学及谱学特征
1
作者 余炼钢 蔡逸涛 +1 位作者 郑金宇 廖任庆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281-2288,共8页
针对云南龙陵市场上一种黄绿-灰白相间名为“缅甸鲁玉”的新兴蛇纹石玉,采用岩矿薄片鉴定、X射线粉晶衍射仪、扫描电镜及能谱仪、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紫外-可见光谱仪等方法进行测试,以探明其矿物组成、化学成分、谱学特征及颜色成... 针对云南龙陵市场上一种黄绿-灰白相间名为“缅甸鲁玉”的新兴蛇纹石玉,采用岩矿薄片鉴定、X射线粉晶衍射仪、扫描电镜及能谱仪、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紫外-可见光谱仪等方法进行测试,以探明其矿物组成、化学成分、谱学特征及颜色成因,推测其成矿过程。结果显示该玉石呈纤维状、鳞片状变晶结构,灰白色基质为水镁石,黄绿色矿物为蛇纹石,蛇纹石的定向性好于水镁石。XRD测试中在d_(202)=2.525,d-132=2.618,d 060=1.544处衍射峰指示含叶蛇纹石,d_(110)=4.595,d_(061)=1.499处弱的衍射峰指示同时含利蛇纹石。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显示黄绿色部分FeO T含量(5.11%)远高于灰白色基质(0.52%),推测Fe有两种存在方式:一是Fe^(2+)类质同像替代Mg^(2+)进入水镁石晶格形成含铁水镁石,占比极小;二是Fe^(2+)、Fe^(3+)类质同像替代Mg^(2+)、Si^(4+)进入蛇纹石晶格中形成含铁蛇纹石,占绝大部分。此外含少量闪锌矿、氧化锌及Co、Ni、Mn、Cu等金属杂质。综合化学成分及紫外可见光谱特征可知,该玉石由Fe元素致色,紫外可见光谱653 nm处强宽吸收带由Fe^(2+)→Fe^(3+)电荷迁移所致并产生绿色,435和457 nm处中等吸收由Fe^(3+)自旋禁戒跃迁6A_(1)(6S)→4 aT 1(4G)及6A_(1)→4E_(1)+4A_(1)(4G)引起并产生黄色,两种吸收作用叠加使玉石显黄绿色。不同于其他蛇纹石玉品种的是该玉石未见明显的成因指示矿物,据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及颜色特征推断为超基性岩热液自变质成因,形成过程分三阶段:(1)幔源富镁超基性岩浆上侵运移中结晶分异生成橄榄石;(2)岩浆成岩过程后期的热液促使橄榄石完全蚀变为蛇纹石,即超基性岩自变质过程;(3)岩浆期后的强碱性热水溶液渗入裂隙促使部分蛇纹石水解生成水镁石,呈脉纹状及斑块状充填构造裂隙。蛇纹石和水镁石分别是超基性岩浆热液蚀变产物及岩浆期后次生变化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缅甸蛇纹石玉 矿物组成 颜色成因 谱学特征 成矿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α-Fe_(2)O_(3)纳米棒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林青 黎水平 +4 位作者 缪志鹏 丁忆 梁栋 王昭 张小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71,共6页
本工作通过水热法与磁控溅射法结合成功构建了表面均匀沉积纳米Au粒子的α-Fe_(2)O_(3)(Au@α-Fe_(2)O_(3))纳米棒,纳米Au粒子的负载量和形态分别由磁控溅射时间和热处理温度调控。在沉积5.1%的纳米Au粒子后,因纳米Au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本工作通过水热法与磁控溅射法结合成功构建了表面均匀沉积纳米Au粒子的α-Fe_(2)O_(3)(Au@α-Fe_(2)O_(3))纳米棒,纳米Au粒子的负载量和形态分别由磁控溅射时间和热处理温度调控。在沉积5.1%的纳米Au粒子后,因纳米Au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效应,Au@α-Fe_(2)O_(3)纳米棒在550 nm处出现了一个新的吸收峰,其带隙由2.20 eV变窄至1.95 eV。Au@α-Fe_(2)O_(3)纳米棒的荧光强度和电化学阻抗显著降低,光电流从0.27μA·cm^(-2)增大至0.45μA·cm^(-2)。纳米Au粒子既拓宽了Au@α-Fe_(2)O_(3)纳米棒的可见光吸收性能,又抑制了电子-空穴对的复合。与α-Fe_(2)O_(3)纳米棒相比,Au@α-Fe_(2)O_(3)纳米棒的光催化性能变得更加稳定,Au@α-Fe_(2)O_(3)纳米棒的光催化效率提高约一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α-Fe_(2)O_(3) 纳米棒 光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宁酸改性功能膜的制备及染料吸附性能研究
3
作者 宋文利 郝前程 +2 位作者 曹苍久 许宇豪 许文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508-512,共5页
以PVDF膜为基底,引入亲水性的海藻酸钠(SA)为水凝胶涂覆层主体,以多酚羟基的单宁酸(TA)为粘附剂,氧化淀粉为填料,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厚度(10、15、20、25μm)的PVDF-St复合膜。PVDF-St复合膜具有良好的亲水性(接触角最小为19.9°)、... 以PVDF膜为基底,引入亲水性的海藻酸钠(SA)为水凝胶涂覆层主体,以多酚羟基的单宁酸(TA)为粘附剂,氧化淀粉为填料,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厚度(10、15、20、25μm)的PVDF-St复合膜。PVDF-St复合膜具有良好的亲水性(接触角最小为19.9°)、优异的抗油污性能,表面形貌随水凝胶层厚度的增加由多孔结构转变为光滑平面结构,最大拉伸应力可达4.78 MPa。吸附性能研究表明,改性膜对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与阴离子染料刚果红的最大吸附率分别为89.1%、60.1%,对两种染料的吸附都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PVDF-St25复合膜对亚甲基蓝的最大吸附容量为1490.51 mg·kg^(-1),对刚果红的最大吸附容量为34.51 mg·g^(-1),且均符合准二阶吸附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膜 亲水性 表面涂覆 吸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EMA基分子印迹隐形眼镜的制备及其对茶多酚的负载
4
作者 王昭 王雨洁 +3 位作者 张真真 陈洁 潘梦琦 郭心雨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5,共9页
以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为主要单体,甲基丙烯酸化透明质酸酯(MAHA)、α-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酰胺(AM)或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分别作为功能性单体,茶多酚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为模板分子,采用模压成型法制备了一系列... 以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为主要单体,甲基丙烯酸化透明质酸酯(MAHA)、α-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酰胺(AM)或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分别作为功能性单体,茶多酚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为模板分子,采用模压成型法制备了一系列分子印迹水凝胶隐形眼镜。利用核磁共振氢谱仪(1H-NM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接触角仪等对MAHA及隐形眼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引入功能性单体显著提高了分子印迹隐形眼镜的含水量和表面亲水性。采用分子印迹技术能够增加隐形眼镜对EGCG的负载量并降低其释放速率。此外,负载EGCG的隐形眼镜呈现出紫外线防护和自由基清除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眼镜 分子印迹 药物负载 EGCG 透明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锑掺杂对柔性Cu_(2)ZnSn(S,Se)_(4)薄膜应力及其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孙雨豪 陈春阳 +4 位作者 杨帅博 俞乐 黄海斌 檀仔航 孙孪鸿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1-537,共7页
Cu_(2)ZnSn(S,Se)_(4)(CZTSSe)薄膜中的应力是影响其柔性太阳电池弯曲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采用电子束蒸发法在Cu_(2)ZnSnS_(4)(CZTS)金属预制层中蒸发不同厚度(20、40、60、80 nm)的Sb薄膜,并结合后硒化的方法对CZTSSe薄膜进行Sb掺杂。... Cu_(2)ZnSn(S,Se)_(4)(CZTSSe)薄膜中的应力是影响其柔性太阳电池弯曲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采用电子束蒸发法在Cu_(2)ZnSnS_(4)(CZTS)金属预制层中蒸发不同厚度(20、40、60、80 nm)的Sb薄膜,并结合后硒化的方法对CZTSSe薄膜进行Sb掺杂。研究发现Sb掺杂可以有效改善CZTSSe薄膜的结晶质量,提高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PCE)和弯曲稳定性。当Sb掺杂层的厚度为40 nm时,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升CZTSSe薄膜的结晶质量,相比未掺杂Sb的情况,其残余应力从-3.93 GPa降低至-2.19 GPa,其太阳电池的PCE由2.04%提升至4.41%;在弯曲角度60°、弯曲100次后,柔性CZTSSe薄膜太阳电池的PCE仍能保持原有效率的89.8%以上,表现出优异的弯曲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ZTSSe薄膜太阳电池 Sb掺杂 残余应力 光电转换效率(PCE) 弯曲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巢湖平顶山西坡剖面下三叠统殷坑组瘤状灰岩特征 被引量:5
6
作者 林春明 张妮 +2 位作者 张霞 于进 王淑君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476-490,共15页
对安徽巢湖平顶山西坡剖面下三叠统殷坑组瘤状灰岩中瘤体与基质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化学成分及地球化学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瘤状灰岩在殷坑组极其发育,由瘤体和基质两部分组成;瘤体主要多为灰色、浅灰色或灰白色微晶灰岩... 对安徽巢湖平顶山西坡剖面下三叠统殷坑组瘤状灰岩中瘤体与基质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化学成分及地球化学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瘤状灰岩在殷坑组极其发育,由瘤体和基质两部分组成;瘤体主要多为灰色、浅灰色或灰白色微晶灰岩、泥晶微晶灰岩和微晶泥晶灰岩,主要矿物是方解石,占整个瘤体的54%~85%,次为石英、斜长石和黏土矿物等陆源物质,还含少量的黄铁矿;基质颜色较深,以黄色、褐黄色和黄灰色钙质泥岩为主,泥质微晶灰岩次之,与瘤体相比,基质中方解石矿物明显减少,石英、黏土矿物明显增加,斜长石含量变化不大;按瘤体的排列方式将瘤状灰岩划分为断续状、条带状和杂乱状3种类型,其是后期差异性压实与压溶作用逐渐增强的结果;剖面中断续状瘤状灰岩最先出现,而且出现的层位多,厚度大,主要发育在上斜坡环境,仅少量出现在下斜坡,然后为条带状瘤状灰岩,分布在下斜坡,杂乱状瘤状灰岩出现的层位最少,厚度最小,最不发育,仅分布在深水盆地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沉积环境 瘤状灰岩 矿物组成 地球化学 殷坑组 下三叠统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衍射技术应用于宝石鉴定-合成及晶体结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妮 林春明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7-228,共12页
因宝石检测常附带无损要求、宝石评价具科学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X射线衍射(XRD)在宝石学这门矿物学的分支学科中的应用具有特殊性,其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①宝石鉴定领域:对单晶宝石和多晶宝石进行物相鉴定、宝石产地特征研... 因宝石检测常附带无损要求、宝石评价具科学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X射线衍射(XRD)在宝石学这门矿物学的分支学科中的应用具有特殊性,其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①宝石鉴定领域:对单晶宝石和多晶宝石进行物相鉴定、宝石产地特征研究以及宝石矿物多型的种类划分等.例如根据XRD图谱,可将品种繁多的微晶石英隐晶质变种玉髓中不同的SiO2质矿物相精确区分;通过黏土矿物成分及其含量可将鸡血石中“地”的种类进行划分.②宝石矿物的晶体结构研究:对成分复杂的单晶宝石进行晶体化学分析、获取矿物类质同象替代情况、利用结晶度划分宝石品质.例如晶格参数中的c/a比值可将绿柱石的Al八面体类质同象替代和Be四面体类质同象替代进行区分;软玉中通过XRD数据计算出的结晶度与软玉的品质关系密切.③宝石学研究技术的开发:对宝石的优化处理过程进行监测,在宝石合成过程中检验矿物晶形大小、结晶质量及内应力等,以有机宝石的晶体结构为基础的人工养殖技术研究.例如尖晶石在热处理过程中,Mg离子由四面体中的T位迁移至八面体中的M位,导致M-O和T-O键长随温度变化,并反映在尖晶石的色调中;在托帕石合成过程中,XRD数据显示770~800℃时形成含氟托帕石(与天然托帕石结构相同),而在950℃和1000℃出现含氟托帕石离解成刚玉和莫来石.目前,我国在宝石学的XRD应用方面起步较晚,国外在宝石鉴定、优化与合成方面的应用相对成熟.本文认为,该技术与扫描电镜、质子探针等分析技术的联用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衍射法 宝石鉴定 宝石合成 宝石晶体结构 宝石研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妮 武毅 +6 位作者 张霞 黄舒雅 李铁军 张新培 林春明 江凯禧 夏长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17-535,共19页
对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沈检5井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简称沙三段,Es3)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明确大民屯凹陷沙三段的母岩类型、恢复该区的古环境并对构造背景进行判别和讨论,从而确定最终物源。结果显示,大民屯凹陷沙三段的母岩以大陆上... 对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沈检5井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简称沙三段,Es3)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明确大民屯凹陷沙三段的母岩类型、恢复该区的古环境并对构造背景进行判别和讨论,从而确定最终物源。结果显示,大民屯凹陷沙三段的母岩以大陆上地壳的长英质火山岩和太古宙的古老岩石为主,并受到来自幔源的大陆岛弧中基性岩浆影响。A-CN-K、SiO_(2)-Al_(2)O_(3)、Th-Th/U判别图显示源区的化学风化程度较弱。本文根据聚类分析选取出Sr/Cu、Sr/Ba、V/(V+Ni)值等10种元素组合,并根据其纵向分布特征对研究区的古环境进行了恢复。结果显示,Es_(3)^(4)Ⅱ至Es_(3)^(3)Ⅲ沉积时期,大民屯凹陷的古气候以干热为主并整体呈增强趋势,该区古湖泊的水体盐度低,以弱还原环境为主。研究表明,古气候是控制沙三段元素分配的主因,这与研究区的沉积环境和较为封闭的构造环境有关。稀土元素参数和主微量元素判别图表明,大民屯凹陷同时具有大陆岛弧和被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本文认为,研究区复杂的物源和构造背景与晚侏罗世—晚始新世阶段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大背景有关。大民屯凹陷沙三段沉积岩主要来自太古宇变质岩基底中的混合花岗岩和混合片麻岩,以及中生代多期次构造运动过程中生成的中酸性火成岩,同时受中生代晚期的幔源物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坳陷 大民屯凹陷 物源 地球化学 沙三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北塘凹陷古近系湖相白云岩地质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10
9
作者 林春明 王兵杰 +4 位作者 张霞 张妮 江凯禧 黄舒雅 蔡明俊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7-388,共12页
湖相白云岩是渤海湾盆地北塘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发现的一种特殊油气储层类型。根据钻井岩心、古生物、薄片、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等分析,确定了该套白云岩的主要岩石类型及矿物特征,并通过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对白云岩的形成环境进行... 湖相白云岩是渤海湾盆地北塘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发现的一种特殊油气储层类型。根据钻井岩心、古生物、薄片、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等分析,确定了该套白云岩的主要岩石类型及矿物特征,并通过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对白云岩的形成环境进行了探讨。北塘凹陷白云岩常与泥岩和方沸石岩呈互层状产出,其次为均匀块状;矿物成分主要有白云石、方沸石、粘土矿物等。通过X射线衍射、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对白云岩形成时的古盐度、古温度、水深、氧化还原条件等进行了研究,认为研究区白云岩沉积于高盐度、较高水体温度和较高PH值的半咸水湖湾还原环境。海水的侵入使湖水的含盐度增大,提供了有利的物理化学条件,促进了白云岩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沙河街组 湖相白云岩 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推荐的学习空间大数据处理技术架构设计研究(英文) 被引量:8
10
作者 胡光永 韦鹏飞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120-124,共5页
为了满足高校网络学习空间个性化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大型网络教学平台架构的设计方案。针对重点关注系统的开放性、智慧性、立体性、社会性、整合性等部分的设计,提出开放式学习资源的采集,开放式学习资源的智能组织、智能推荐等核心子... 为了满足高校网络学习空间个性化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大型网络教学平台架构的设计方案。针对重点关注系统的开放性、智慧性、立体性、社会性、整合性等部分的设计,提出开放式学习资源的采集,开放式学习资源的智能组织、智能推荐等核心子架构的相关实现技术与体系,并在现有开源软件系统的基础上搭建了一个低成本、高可用、高并发、高可扩的通用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设计 资源采集 数据智能组织 智能组织 智能推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石墨烯载药敷料的电纺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叶原丰 庞娟 +1 位作者 周小杰 黄晶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40,共3页
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乙烯醇(PVA)/石墨烯载药敷料,采用SEM扫描电镜和UV-Vis分光光度计对制备的敷料进行了结构和性能表征,研究了PVA/石墨烯载药溶液的可纺性以及敷料的药物释放性。结果表明,130mg/mL的PVA水溶液中加入2mg/mL的氧化石墨... 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乙烯醇(PVA)/石墨烯载药敷料,采用SEM扫描电镜和UV-Vis分光光度计对制备的敷料进行了结构和性能表征,研究了PVA/石墨烯载药溶液的可纺性以及敷料的药物释放性。结果表明,130mg/mL的PVA水溶液中加入2mg/mL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PVA水溶液与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体积比10∶1),加入适量诺氟沙星药物配成的电纺溶液,在15kV电压下,固化距离15cm时,具有优异的可纺性;对制得的敷料的药物控释能力的进一步研究表明,敷料对药物的负载量高、药物控释能力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A 氧化石墨烯 可纺性 药物控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双创”理念的高校文创实践教学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凝瑞 张文妍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56-58,共3页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文创已经成为我国最有发展潜力、前景最为广阔的领域之一,需要大量具有“双创”素质人才的加入。嵌入“双创”理念的高校文创实践教学,需要基于“双创”理念设计文创实践教学内容,搭建文创实践教学平台,...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文创已经成为我国最有发展潜力、前景最为广阔的领域之一,需要大量具有“双创”素质人才的加入。嵌入“双创”理念的高校文创实践教学,需要基于“双创”理念设计文创实践教学内容,搭建文创实践教学平台,推动文创实践教学相关学科融合,加强文创实践师资建设,促进文创实践成果转化,切实提高高校文创人才创新与创业素质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创新创业理念 文创实践教学 教学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巢湖平顶山西坡剖面下三叠统殷坑组沉积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8
13
作者 林春明 张霞 +2 位作者 于进 李达 张妮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63-2373,共11页
本文在对安徽巢湖平顶山西坡剖面下三叠统殷坑组解剖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内部赋存的碳酸盐岩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化学成分及碳氧同位素特征等方面做了系统研究,探讨了其沉积环境和成岩环境,以及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等。研究表明,下三叠... 本文在对安徽巢湖平顶山西坡剖面下三叠统殷坑组解剖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内部赋存的碳酸盐岩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化学成分及碳氧同位素特征等方面做了系统研究,探讨了其沉积环境和成岩环境,以及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等。研究表明,下三叠统殷坑组是在海水不断变深的背景下沉积的,经历了较浅水开阔台地、较深水的上斜坡和下斜坡,最后到深水盆地的4个演化过程。瘤状灰岩在殷坑组极其发育,由瘤体和基质两部分组成,瘤体多为灰色、浅灰色或灰白色微晶灰岩、泥晶微晶灰岩和微晶泥晶灰岩;基质颜色较深,以黄色、褐黄色和黄灰色钙质泥岩为主。条带状、断续状和杂乱状瘤状灰岩在剖面上呈规律性分布,与其所处的沉积环境和后期成岩作用强度密切相关,它们分别发育在下斜坡、上斜坡和深水盆地环境,溶蚀作用依次增强。殷坑组碳酸盐岩δ13 C处于负值区,自下而上,由-5.97‰变为-1.17‰,记录了一个明显的δ13 C正向大漂移,幅度达到4.80‰,这可能与生物复苏、有机质大量埋藏,以及海平面上升和沉积环境的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碳氧同位素组成 瘤状灰岩 下三叠统 安徽巢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型工艺对CBS系微晶玻璃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戴斌 韦鹏飞 +1 位作者 周洪庆 王杰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15,共5页
采用干压成型和流延成型工艺制备CaO-B2O3-SiO2(CBS)系生坯。考察成型工艺对CBS微晶玻璃的烧结性能与介电性能的影响;用X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对试样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干压成型相比,流延成型体系中没有出现新的晶相,流延成... 采用干压成型和流延成型工艺制备CaO-B2O3-SiO2(CBS)系生坯。考察成型工艺对CBS微晶玻璃的烧结性能与介电性能的影响;用X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对试样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干压成型相比,流延成型体系中没有出现新的晶相,流延成型试样的体积密度和收缩率有所增加,有利于介电常数提高和介质损耗的降低;850℃烧结的流延成型试样,体积密度达到2.58 g/cm3,X、Y轴收缩率均为15.35%,10 GHz时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分别为6.45和8×10-4,300℃的热膨胀系数为12.02×10-6K-1,抗弯强度为161.18 MPa,热导率为1.9 W/(m.K)。CBS微晶玻璃与Ag电极高温烧结后金属Ag布线断裂。金属Ag电极浆料与生料带共烧时,Ag+能够沿着基片表面不致密部分扩散,而相对致密的晶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Ag+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型工艺 钙硼硅玻璃 Ag电极浆料 共烧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g⁃C_(3)N_(4)支架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青 刘苗苗 +5 位作者 吴禧航 黎水平 汪园园 胡学敏 王威 张小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9-598,共10页
以三聚氰胺、甲醛、尿素等原料合成具有可塑性的三聚氰胺树脂,通过发泡法构建前驱体支架,并通过磁控溅射法在支架表面沉积金,550℃下热聚合后,成功制备得到负载Au的石墨相氮化碳(Au@g⁃C_(3)N_(4))支架,其比表面积可达1480 m^(2)·g^... 以三聚氰胺、甲醛、尿素等原料合成具有可塑性的三聚氰胺树脂,通过发泡法构建前驱体支架,并通过磁控溅射法在支架表面沉积金,550℃下热聚合后,成功制备得到负载Au的石墨相氮化碳(Au@g⁃C_(3)N_(4))支架,其比表面积可达1480 m^(2)·g^(-1)。负载6%Au后,Au@g⁃C_(3)N_(4)支架的紫外吸收光谱在550 nm处出现了新的吸收峰,吸收带边红移至507 nm,禁带宽度缩小至2.45 eV,Au@g⁃C_(3)N_(4)支架荧光强度和阻抗显著降低,光电流从0.28μA·cm^(-2)提升至0.62μA·cm^(-2)。负载Au既拓宽了Au@g⁃C_(3)N_(4)支架可见光吸收性能,又抑制了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光催化性能稳定,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降解率提高近1倍。此外,Au@g⁃C_(3)N_(4)支架强度适中,具有一定韧性,在光催化领域应用中便于回收和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氮化碳 支架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盆地石炭系——二叠系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运移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顺勇 俞昊 +5 位作者 林春明 张霞 曲长伟 张妮 倪培 丁俊英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137,共7页
合肥盆地石炭系—二叠系具有油气勘探潜力,但研究薄弱。根据盆地中部安参1井石炭系—二叠系储层中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分析及显微测温,主要讨论了油气运移特征。结果表明,储层石英微裂隙及次生加大边中与油气包裹体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 合肥盆地石炭系—二叠系具有油气勘探潜力,但研究薄弱。根据盆地中部安参1井石炭系—二叠系储层中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分析及显微测温,主要讨论了油气运移特征。结果表明,储层石英微裂隙及次生加大边中与油气包裹体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在145.2-150.2℃,155.6-160℃及169.9-177.9℃等三个温度区间。结合储层埋藏史-热史,发现储层主要经历了3期流体充注,时间在162.1-157.2 Ma之间(晚侏罗世)。通过包裹体冰点的测定,得到每一期流体的盐度特征,结合构造演化、烃源岩发育背景,推测油气主要是在石炭系—二叠系地层内部运移,同时也可能有新元古界、下古生界等深部的热液通过深大断裂运移到石炭系—二叠系,参与了油气的运聚,这在研究区今后的油气成藏研究中需要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裹体 油气运移 石炭系—二叠系 合肥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活性碳负载F掺杂纳米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林晓霞 吉翔 +1 位作者 付德刚 郝凌云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97-1002,共6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F掺杂纳米TiO2(F-TiO2),将其负载到磁性活性碳(MAC)上,制得易回收分离的高效催化剂(F-TMAC)。通过XRD、SEM、UV-Vis、XPS、VSM对样品进行表征。以合成样品为催化剂降解模拟废水活性染料艳红(X-3B),结果表明该负载型...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F掺杂纳米TiO2(F-TiO2),将其负载到磁性活性碳(MAC)上,制得易回收分离的高效催化剂(F-TMAC)。通过XRD、SEM、UV-Vis、XPS、VSM对样品进行表征。以合成样品为催化剂降解模拟废水活性染料艳红(X-3B),结果表明该负载型催化剂在紫外光和可见光照射下光催化效果均优于P25催化剂。0.2 g负载型催化剂分别在紫外光和可见光照射下降解200 mL浓度为100 mg/L的X-3B溶液,90 min后经18 W紫外光照射X-3B去除率达到99.8%;250 W可见光照射X-3B去除率为83.1%。溶液中的复合催化剂可以用磁铁很容易分离,具有优良的重复利用性能。经5次重复试验,复合催化剂F-TMAC对X-3B的降解率仅下降了约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活性碳 磁分离 氟掺杂二氧化钛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含量对钙硼硅玻璃/(Al_2O_3+SiO_2)复相陶瓷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袁莉 韦鹏飞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7-40,共4页
运用XRD、SEM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SiO2含量变化对钙硼硅玻璃/(Al2O3+SiO2)复相陶瓷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能有效的降低试样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和热膨胀系数。SiO2添加量为12%时,试... 运用XRD、SEM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SiO2含量变化对钙硼硅玻璃/(Al2O3+SiO2)复相陶瓷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能有效的降低试样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和热膨胀系数。SiO2添加量为12%时,试样体积密度为2.99 g·cm-3,收缩率为13.02%,10 MHz下的介电常数为7.0,介电损耗为1.1×10-4,抗弯强度为202 MPa,300℃时的热膨胀系数为6.2×10-6K-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硼硅玻璃 复相陶瓷 SIO2含量 介电性能 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热可逆性的自修复石墨烯量子点/聚氨酯透明复合膜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新华 肖文柯 +5 位作者 张小娟 郝凌云 金荣泰 睢灿 潘禧凯 茅云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8-71,共4页
采用一步法制备具有热可逆性的透明自修复聚氨酯薄膜(PU-DA)。通过物理结合方式加入氨基修饰的石墨烯量子点(NH_(2)-GQDs),最终制备出具有热可逆性的自修复石墨烯量子点/聚氨酯透明复合膜(NH_(2)-GQDs/PU-DA)。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 采用一步法制备具有热可逆性的透明自修复聚氨酯薄膜(PU-DA)。通过物理结合方式加入氨基修饰的石墨烯量子点(NH_(2)-GQDs),最终制备出具有热可逆性的自修复石墨烯量子点/聚氨酯透明复合膜(NH_(2)-GQDs/PU-DA)。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偏光显微镜和万能拉力机等手段进行结构和性能的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热可逆反应(Diels-Alder)键的引入,可使聚氨酯薄膜在一定温度下具有自修复性能的同时,仍保持较好的柔韧性,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最优分别达到1.437MPa和117.4%。通过应力-应变测试发现,NH_(2)-GQDs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聚氨酯薄膜的力学性能,并改善了聚氨酯薄膜的疏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修复 聚氨酯 石墨烯量子点 透明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添加量对CBS/Al_2O_3复相陶瓷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袁莉 韦鹏飞 彭菊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3-67,共5页
采用流延法制备CBS/Al2O3复相陶瓷。运用FTIR、XRD、SEM和EDS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Al2O3添加量对CBS/Al2O3复相陶瓷微观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α-Al2O3添加量的增加,钙长石相的形成抑制了石英相和硅灰石相的生长,试样的... 采用流延法制备CBS/Al2O3复相陶瓷。运用FTIR、XRD、SEM和EDS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Al2O3添加量对CBS/Al2O3复相陶瓷微观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α-Al2O3添加量的增加,钙长石相的形成抑制了石英相和硅灰石相的生长,试样的烧结温度和致密度明显提高,烧结温度范围扩大。但Al2O3添加量大于48%时,玻璃液相不足以充分润湿陶瓷相,导致体系致密度下降。Al2O3添加量为48%的复相陶瓷850℃烧结,密度ρ=3.11 g·cm-3,10 MHz频率下,介电常数εr=7.95,介电损耗tanδ=1.1×10-3,能够与金浆低温共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S/Al2O3复相陶瓷 Al2O3添加量 显微结构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