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迷走神经切断术前后壁细胞超微结构及泌酸功能的观察
1
作者 邹忠寿 黎介寿 +2 位作者 李宁 张太和 黄福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89年第2期7-10,85,共5页
自1977年以来采用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238例,随机选择PCV15例及 SV+A13例,于手术前后进行胃体粘膜壁细胞的电镜观察、胃酸分泌试验及血清胃泌素测定,发现术后2~6周壁细胞的超微结构呈现分泌抑制的特征,同时胃酸降低;术后2... 自1977年以来采用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238例,随机选择PCV15例及 SV+A13例,于手术前后进行胃体粘膜壁细胞的电镜观察、胃酸分泌试验及血清胃泌素测定,发现术后2~6周壁细胞的超微结构呈现分泌抑制的特征,同时胃酸降低;术后2~10年,PCV 病例壁细胞超微结构恢复到手术前的形态,但胃酸仍低,血清胃泌素增高;SV+A 的超微结构仍维持分泌抑制特征,胃酸及血清胃泌素乃持续低水平。证明迷切术后的胃酸降低是基于壁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为迷切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提供了理论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超微结构 迷走神经切断术 血清胃泌素 胃酸分泌 胞质内线粒体 胃粘膜组织 分泌抑制 分泌小管 胃窦切除术 微绒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肝细胞微体的酶细胞化学和超微结构立体定量研究
2
作者 郑晓刚 张太和 +1 位作者 陆珍凤 刘福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0年第4期324-327,376-377+387,共7页
本文报道对15例正常人肝组织标本进行了肝细胞微体的立体定量研究,以及过氧化氢酶(CATase)、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焦磷酸硫胺素酶(TPPase)、胞嘧啶单核苷酸酶(CMPase)细胞化学反应。人肝细胞的微体大多呈椭圆形,有一层单位膜包绕... 本文报道对15例正常人肝组织标本进行了肝细胞微体的立体定量研究,以及过氧化氢酶(CATase)、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焦磷酸硫胺素酶(TPPase)、胞嘧啶单核苷酸酶(CMPase)细胞化学反应。人肝细胞的微体大多呈椭圆形,有一层单位膜包绕,内含均匀细颗粒状,在胞浆中成簇分布。微体的体密度为1.33±0.38%(x±s),数密度为40676±6809个/mm^3(x±s),线粒体/微体的数量比为10.29±2.5(x±s)。酶细胞化学反应的研究发现,内质网腔与微体不相通,与微体相连的纤细膜结构G-6-P酶细胞化学反应阴性,表明此膜结构不是内质网,可能为特殊的微体网状结构。高尔基复合体与微体结构上不存在移行关系,而一部分微体出现了分裂、芽生的现象,此结果表明新的微体是由细胞中原有的微体分裂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体 超微结构 立体定量 电镜酶细胞化学 肝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穿刺活检诊断病毒性肝炎的重要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太和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0年第4期349-351,共3页
肝穿刺活检术在诊断和研究肝脏疾病方面已经和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这项技术的应用,对于国内。
关键词 肝穿刺活检 疾病特点 常规组织学 肝穿组织 整合状态 肝脏疾病 急性肝炎 病理医师 戊型肝炎病毒 无症状携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球菌G蛋白——一种新型、广谱的免疫检测剂
4
作者 王福安 张太和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89年第1期68-70,共3页
某些链球菌菌株的细胞壁中含有一种能与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IgG)结合的蛋白质成分,称为IgG Fc段受体或链球菌G蛋白(streptococcal protein G)。近年来,此种蛋白质已被成功分离、纯化,并应用于免疫学研究。与经典的葡萄球菌A蛋白... 某些链球菌菌株的细胞壁中含有一种能与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IgG)结合的蛋白质成分,称为IgG Fc段受体或链球菌G蛋白(streptococcal protein G)。近年来,此种蛋白质已被成功分离、纯化,并应用于免疫学研究。与经典的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al protein A,SPA)相比,链球菌G蛋白(以下简称SPG)更易与IgG发生反应,亲和力强,结合谱广,已受到密切的关注。目前,国内尚未见有关SPG研究的综述文章及实验报道。现将国外SPG研究的新进展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测 IgG 免疫学研究 STAPHYLOCOCCAL 实验报道 IMMUNOGLOBULIN 阳性菌株 胶体金标记 免疫分析 链球菌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细胞中溶菌酶的免疫电镜检测技术
5
作者 喻毅强 周晓军 张太和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89年第3期79-80,共2页
我们选择特异性抗溶菌酶抗体,应用胶体金免疫电镜检测技术,对人外周血细胞进行溶菌酶的超微结构定位。旨在探讨胶体金免疫电镜检测技术在患者外周血细胞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 (一)组织标本抽取静脉血3~4ml,1000γ/分钟离心10分钟。然... 我们选择特异性抗溶菌酶抗体,应用胶体金免疫电镜检测技术,对人外周血细胞进行溶菌酶的超微结构定位。旨在探讨胶体金免疫电镜检测技术在患者外周血细胞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 (一)组织标本抽取静脉血3~4ml,1000γ/分钟离心10分钟。然后吸去表面血浆,用2.5%戊二醛,1%锇酸双重固定。按常规电镜技术进行脱水、浸透、环氧树脂Epon 812包埋或采用存档数年的聚合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镜检测技术 常规电镜 免疫细胞化学 超微结构 胶体金探针 特异性 锇酸 标记定位 抗原成分 腹腔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细胞ConA受体的电镜标记技术
6
作者 喻毅强 张太和 +1 位作者 周晓军 陆珍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89年第4期75-76,共2页
应用各种凝集素进行正常或肿瘤细胞受体变化的研究巳在国内广泛开展,但在电镜水平上进行人体外周血细胞凝集素受体的定位尚未见报道。本文应用刀豆凝集素A(ConA)与辣根过氧化物酶-胶体金(HRP—
关键词 CONA 人体外周血 胶体金 细胞超微结构 过氧化物酶 标记技术 上海试剂一厂 辣根 等渗盐水 糖残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光镜和电镜观察的固定液
7
作者 陆珍凤 赵惠玲 +1 位作者 张太和 周晓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0年第2期142-143,共2页
标本组织在光镜和电镜检查时,往往采用不同的固定液,但在进行科研或者临床诊断工作时,有时需要同时进行光镜和电镜检查。为此,我们根据国外报道试用了一种既适用于光镜,又适用于电镜检查的固定液,并且获得了有应用价值的结果,现介绍如... 标本组织在光镜和电镜检查时,往往采用不同的固定液,但在进行科研或者临床诊断工作时,有时需要同时进行光镜和电镜检查。为此,我们根据国外报道试用了一种既适用于光镜,又适用于电镜检查的固定液,并且获得了有应用价值的结果,现介绍如下: 材料小鼠的心、肝、肾组织,人体尸解的心、肝、肾组织。电镜检查时,标本大小约lm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液 电镜检查 光镜 临床诊断 超微结构 毫渗量 染色效果 甲醛固定 磷酸缓冲液 常规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内分泌肿瘤中胃泌素细胞的免疫电镜观察
8
作者 周晓军 张太和 +3 位作者 赵惠玲 黄福林 喻毅强 王福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89年第1期33-34,共2页
本文应用免疫金电镜技术对1例十二指肠胃泌素瘤,4例胃肠道癌组织中的胃泌素细胞(G_(17))进行了观察,并与正常人胃窦、十二指肠组织中G_(17)细胞的形态及分布进行了对照观察。
关键词 胃泌素细胞 免疫电镜 内分泌肿瘤 胃肠道癌 分泌颗粒 免疫金 常规电镜 类癌 上消化道溃疡 电子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镜Ag-NOR染色技术
9
作者 陆珍凤 周晓军 +2 位作者 张太和 喻毅强 黄福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0年第2期143-144,共2页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染色原来是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一项技术,但最近国外不少肿瘤病理学家已把Ag-NOR用于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及分型、分级。目前,此项技术主要用于光镜水平,电镜Ag-NOR染色技术报道十分少见。我们参考国外Ploton...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染色原来是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一项技术,但最近国外不少肿瘤病理学家已把Ag-NOR用于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及分型、分级。目前,此项技术主要用于光镜水平,电镜Ag-NOR染色技术报道十分少见。我们参考国外Ploton等的方法,首次在国内开展电镜Ag-NOR色技术,并在实际应用中进行了一些改进,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技术 AG-NOR 肿瘤病理学 细胞生物学 鉴别诊断 银染色 染色过程 染色温度 胃癌细胞 正常胃粘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的研究
10
作者 周晓军 黄进 +1 位作者 喻毅强 张太和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89年第4期28-30,共3页
本研究应用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染色技术,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了37例胃粘膜活检标本。光镜定量观察显示,不典型增生及胃癌(高分化与低分化)上皮AgNOR数目,均显著多于正常和炎症病变上皮;胃癌组AgNOR均值还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组... 本研究应用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染色技术,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了37例胃粘膜活检标本。光镜定量观察显示,不典型增生及胃癌(高分化与低分化)上皮AgNOR数目,均显著多于正常和炎症病变上皮;胃癌组AgNOR均值还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组,但两组中AgNOR数值有一定程度的重叠。电镜观察见AgNOR颗粒位于细胞核仁区,胃癌上皮AgNOR颗粒排列分散,散布于整个核仁区;而正常胃粘膜上皮AgNOR颗粒分布集中。本研究结果提示,胃粘膜上皮AgNOR数目及形态的表现,对于胃良、恶性病变的判断有极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粘膜上皮 胃粘膜活检 核仁区 不典型增生 炎症组 银染色 正常胃粘膜 正常粘膜 炎症病变 低分化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侵入性抗核抗体的实验研究 Ⅰ.光镜和电镜观察
11
作者 曹之舫 武建国 黄福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89年第4期59-61,92,共4页
获自活动期SLE患者的高效价抗核抗体(ANA)阳性血清与正常人活的淋巴细胞共育4小时后,光镜免疫金银染色示ANA穿入的细胞达53±12%;超微结构研究于细胞核和(或)细胞浆中均可见散在或成簇的胶体金颗粒,由此证明ANA对活细胞具有侵入性... 获自活动期SLE患者的高效价抗核抗体(ANA)阳性血清与正常人活的淋巴细胞共育4小时后,光镜免疫金银染色示ANA穿入的细胞达53±12%;超微结构研究于细胞核和(或)细胞浆中均可见散在或成簇的胶体金颗粒,由此证明ANA对活细胞具有侵入性,这种侵入对细胞功能的损伤可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抗体 免疫金 胶体金 光镜 超微结构研究 银染色 温育 台盼蓝染色 自身抗体 电镜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V手术前后胃窦粘膜G细胞密度及免疫电镜观察
12
作者 邹忠寿 黎介寿 +3 位作者 李宁 张太和 黄福林 钱源澄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89年第3期9-12,95,共5页
自1977年11月以来行PCV治疗DU100例,选择其中9例于手术前后行胃窦粘膜G细胞免疫组织化学计数及免疫电镜超微结构观察。G细胞的标定采用PAP法,免疫电镜标本采用胃泌素(G_(17))抗体胶体金法。观察结果,手术前后G细胞密度无明显变化,而PCV... 自1977年11月以来行PCV治疗DU100例,选择其中9例于手术前后行胃窦粘膜G细胞免疫组织化学计数及免疫电镜超微结构观察。G细胞的标定采用PAP法,免疫电镜标本采用胃泌素(G_(17))抗体胶体金法。观察结果,手术前后G细胞密度无明显变化,而PCV术后G细胞超微结构呈现分泌旺盛的特征,同时血清胃泌素增高,胃酸降低的程度在术后1~10年有一定程度的回升。这一结果说明,PCV的术后溃疡复发与G细胞分泌功能增强有关,血清胃泌素增高限制了PCV的降酸效果。为PCV手术的选择标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胃泌素 免疫电镜 细胞密度 G细胞 PCV 细胞超微结构 胶体金法 胃酸分泌 胃泌素细胞 细胞分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水钠潴留性疾病心钠素形态学研究
13
作者 张太和 周晓军 +1 位作者 黄福林 喻毅强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0年第4期322-324,375-376,共5页
本研究分别选取先天性心脏病、晚期肝硬化及终末期肾炎患者各5例,在电镜水平对心房利钠多肽(ANP)颗粒的分布及数目进行了观察。观察结果表明,先心病组心肌细胞内ANP颗粒数目同对照组相近似,而肾炎组、肝硬化组ANP颗粒数目均显著高于对照... 本研究分别选取先天性心脏病、晚期肝硬化及终末期肾炎患者各5例,在电镜水平对心房利钠多肽(ANP)颗粒的分布及数目进行了观察。观察结果表明,先心病组心肌细胞内ANP颗粒数目同对照组相近似,而肾炎组、肝硬化组ANP颗粒数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肝硬化组ANP颗粒数目还显著高于肾炎组。形态学观察结果提示,肾炎、肝硬化患者的心房肌ANP合成均明显增加,这可能是导致肝硬化、肾炎患者血浆ANP水平升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钠素 肝硬变 肾炎 先天性心脏病 显微镜检查 电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潘氏细胞腺瘤
14
作者 金行藻 钱源澄 +2 位作者 张太和 周晓军 喻毅强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0年第4期319-322,375+387,共6页
本文对胃潘氏细胞隰瘤的形态、组化、免疫组化、电镜和免疫电镜特征进行了介绍,并附2例报告,为国内首次报道者。2例腺瘤均已行胃切除术,有不同程度异型增生伴重度萎缩性胃炎和肠化。60%~70%腺瘤细胞胞浆内有嗜伊红染色粗颗粒。此种颗... 本文对胃潘氏细胞隰瘤的形态、组化、免疫组化、电镜和免疫电镜特征进行了介绍,并附2例报告,为国内首次报道者。2例腺瘤均已行胃切除术,有不同程度异型增生伴重度萎缩性胃炎和肠化。60%~70%腺瘤细胞胞浆内有嗜伊红染色粗颗粒。此种颗粒PAS阳性,AB(pH2.5)阴性;溶菌酶抗血清染色阳性。经电镜和免疫电镜检查亦证实为潘氏细胞颗粒的性质。嗜银和亲银染色显示腺瘤中伴有少数阳性内分泌细胞。结合复习文献,讨论了胃潘氏细胞腺瘤的特征,并认为其组织发生与肠化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氏细胞 腺瘤 溶菌酶 显微镜检查 电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心房肌细胞特殊颗粒的电镜酶细胞化学和免疫电镜研究
15
作者 郑晓刚 张太和 +2 位作者 黄福林 陆珍凤 史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0年第3期203-205,284-285+291,共6页
本研究应用电镜CMP酶细胞化学和心钠素免疫电镜胶体金,分别标记人心房肌细胞中初级溶酶体和心钠素,进行鉴别定位观察和定量分析。心钠素颗粒数量居多,占78.7~79.3%,大小均一,直径0.20±0.05μm(x±s),分布于整个细胞质内,多成... 本研究应用电镜CMP酶细胞化学和心钠素免疫电镜胶体金,分别标记人心房肌细胞中初级溶酶体和心钠素,进行鉴别定位观察和定量分析。心钠素颗粒数量居多,占78.7~79.3%,大小均一,直径0.20±0.05μm(x±s),分布于整个细胞质内,多成簇,尤以肌膜下,核极区多见。而溶酶体大小不一,直径0.30±0.19μm(x±s),显著大于心钠素颗粒(P<0.001),一般在核极区成簇分布,也见肌原纤维之间和肌膜下单个散在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酶体 心钠素 心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弯曲菌与胃癌及胃异型增生
16
作者 李南云 金行藻 +4 位作者 印洪林 黄进 张泰和 郑小刚 史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1年第2期130-133,193-194+2,共7页
本文对102例胃癌及35例胃异型增生的活检标本进行了光镜及电镜观察,胃癌、胃异型增生的幽门弯曲菌(CP)检出率分别为52.94%、62.86%,与对照组22.0%比较,P<0.01。CP 均在癌旁及异型增生旁组织中检出。癌旁活动性胃炎的 CP 检出率明显... 本文对102例胃癌及35例胃异型增生的活检标本进行了光镜及电镜观察,胃癌、胃异型增生的幽门弯曲菌(CP)检出率分别为52.94%、62.86%,与对照组22.0%比较,P<0.01。CP 均在癌旁及异型增生旁组织中检出。癌旁活动性胃炎的 CP 检出率明显高于非活动性胃炎,P<0.01,萎缩性胃炎 CP 检出率高于浅表性胃炎,0.01<P<0.05。结果表明,CP 的阳性率与癌旁慢性胃炎的严重程度及活动性密切相关,推论 CP 对慢性胃炎的发展起加速作用。因此,控制 CP 感染对阻断和延长慢性胃炎癌变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弯曲菌 胃肿瘤 胃异型增生 慢性胃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心钠素心肌细胞的免疫电镜及定量研究
17
作者 张太和 周晓军 +3 位作者 黄福林 王福安 喻毅强 钱源澄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0年第1期42-45,共4页
本研究采用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观察了35例人体心房、心耳的心肌细胞中的心钠素颗粒,并定量分析了不同年龄人体心房肌中心钠素颗粒数量的变化。免疫电镜观察显示三种不同形态的心钠素颗粒,均有相似的免疫阳性反应。定量研究结果提示,儿... 本研究采用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观察了35例人体心房、心耳的心肌细胞中的心钠素颗粒,并定量分析了不同年龄人体心房肌中心钠素颗粒数量的变化。免疫电镜观察显示三种不同形态的心钠素颗粒,均有相似的免疫阳性反应。定量研究结果提示,儿童、青壮年心房肌中心钠素颗粒的数目较少,而胎儿及老年人,尤其是超高龄者的心房肌中常常可检测到数量较多的心钠素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钠素 免疫电镜 形态定量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溶菌酶的免疫电镜观察
18
作者 周晓军 喻毅强 +1 位作者 张太和 王学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0年第3期201-203,284,共4页
本研究应用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观察了8例颗粒增多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内溶菌酶的分布及含量。观察中发现早幼粒白血病细胞中尽管有大量的初级颗粒生成,但这些颗粒多数缺乏溶菌酶活性,而少数形态较原始的白血病细胞中却查见溶菌... 本研究应用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观察了8例颗粒增多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内溶菌酶的分布及含量。观察中发现早幼粒白血病细胞中尽管有大量的初级颗粒生成,但这些颗粒多数缺乏溶菌酶活性,而少数形态较原始的白血病细胞中却查见溶菌酶阳性颗粒。维甲酸治疗后,细胞形态趋于成熟,细胞中颗粒常表现为溶菌酶阳性反应。本观察显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不仅颗粒生成亢进,颗粒中组成成份也发生异常;并提示白血病细胞中溶菌酶活性的测定,对于判断诱导分化治疗白血病的疗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溶菌酶免疫电镜 维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诊断中的评价
19
作者 石群立 马恒辉 +1 位作者 严晓娟 张太和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0年第3期206-208,285+291,共5页
应用检测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染色方法,对15例胆囊粘膜上皮单纯增生、12例不典型增生以及46例原发性胆囊癌进行纳胞学研究。从中发现细胞核中AgNOR颗粒的多寡及大小,对确定不典型增生和癌具有重要意义。不典型增生组和癌症组... 应用检测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染色方法,对15例胆囊粘膜上皮单纯增生、12例不典型增生以及46例原发性胆囊癌进行纳胞学研究。从中发现细胞核中AgNOR颗粒的多寡及大小,对确定不典型增生和癌具有重要意义。不典型增生组和癌症组每个细胞核内AgNOR颗粒大小及平均数明显高于上皮增生组(P<0.01)。研究结果表明,检测核仁区AgNOR颗粒,可使胆囊粘膜上皮不典型增生和癌诊断的判定更为客观。我们认为AgNOR技术作为组织病理学的辅助诊断技术,应更广泛地运用于肿瘤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NOR 原发性胆囊癌 胆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