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沙遗址博物馆大气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蒋璐蔓 张军科 +7 位作者 董贵明 刘珂 明文秀 陈丽琴 苗闻文 陈俊橙 杨弢 肖嶙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8-124,共7页
为全面了解金沙遗址博物馆遗址区空气污染特征及污染物来源,在2019年秋季对遗址保护厅内外大气中细颗粒物(PM_(2.5))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了观测,并对各自化学组分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发现:金沙遗址博物馆遗址保护厅内外PM_(2.5)... 为全面了解金沙遗址博物馆遗址区空气污染特征及污染物来源,在2019年秋季对遗址保护厅内外大气中细颗粒物(PM_(2.5))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了观测,并对各自化学组分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发现:金沙遗址博物馆遗址保护厅内外PM_(2.5)污染严重,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77.0μg/m^(3)和94.6μg/m^(3);受人为影响程度的不同,室内昼夜差异明显强于室外。室外的OM、NO_(3)^(-)和SO_(4)^(2-)浓度高于室内,而室内的NH+4和典型的地壳元素(K^(+)、Mg^(2+)和Ca^(2+))浓度高于室外;受化学组成的影响,室内外PM_(2.5)分别呈碱性和酸性。地壳元素在整体元素中占据绝对主导,室内外占比分别可达82.8%和84.4%。通过富集因子分析得知Cu(室外)、Ag、Cd、Sb元素均达到了重度富集。室内外VOCs浓度几乎相同,分别为81.2×10^(-9)和81.3×10^(-9),其中烷烃的贡献比例最高,分别为44%和46%;源自机动车、工业溶剂涂料使用、燃油挥发及生物质燃烧等人为源的VOCs物质在室外的浓度要明显高于室内。这些研究结果对于金沙遗址博物馆遗址区空气质量的全面了解、土遗址及其中文物的高质量保存和提供优质的参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VOCS 化学组成 金沙遗址博物馆 土遗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物馆临时展览照明设计初探——以金沙遗址博物馆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田湘萍 赵东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4-89,共6页
随着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照明设计作为陈列展览的一个重要环节日益受到关注。临时展览的照明设计应该优先考虑人眼的适应性,基于文物保护的要求,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物展品特性及其对灯光敏感度的差异,针对临时展览的风格特点,合理规划... 随着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照明设计作为陈列展览的一个重要环节日益受到关注。临时展览的照明设计应该优先考虑人眼的适应性,基于文物保护的要求,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物展品特性及其对灯光敏感度的差异,针对临时展览的风格特点,合理规划和设计展览照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临时展览 照明设计 照度 布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守护地 金沙遗址博物馆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毅 朱章义 王方 《中国博物馆》 2009年第1期36-49,共14页
2001年2月25日,在成都市区西北金沙遗址的发掘工地上,尘封了3000年的"太阳神鸟"金饰承载着远古文明信息破土而出,那十二道旋转的光芒及四只展翅翱翔的神鸟,震撼人心。2005年8月16日,"太阳神鸟"金饰图案从众多参选... 2001年2月25日,在成都市区西北金沙遗址的发掘工地上,尘封了3000年的"太阳神鸟"金饰承载着远古文明信息破土而出,那十二道旋转的光芒及四只展翅翱翔的神鸟,震撼人心。2005年8月16日,"太阳神鸟"金饰图案从众多参选作品中脱颖而出,被公布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轰动各界。2007年4月16日,一座以守护和传承为己任,设施完备、造型新颖、环境优雅的现代化博物馆在遗址原址上拔地而起,金沙再次聚集了世人的目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博物馆 文化遗产 中国 金沙遗址 远古文明 都市区 神鸟 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博物馆”视野下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展示利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田湘萍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1-76,共6页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大遗址保护的一种新模式,在展示利用中广泛存在“泛博物馆”现象,大多数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亦将博物馆作为面向公众展示遗址价值与内涵的重点区域,搭建起连接考古遗址与社会的桥梁。我国目前已公布四批共55家国家考古...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大遗址保护的一种新模式,在展示利用中广泛存在“泛博物馆”现象,大多数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亦将博物馆作为面向公众展示遗址价值与内涵的重点区域,搭建起连接考古遗址与社会的桥梁。我国目前已公布四批共55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泛博物馆”理念的影响下,展示利用总体呈现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但仍存在遗址文化特色欠缺、公众参与路径匮乏、内容支撑不足等问题。基于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文章尝试提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展示利用原则及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展示利用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物馆的美食文创设计开发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周睿 袁怀宇 黄华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0-45,共6页
美食文创是当前各大博物馆文创商品开发的热门类别。为了厘清博物馆的美食文创设计风潮本质,通过梳理我国主流博物馆的美食文创商品案例和设计案例分析,剖析了饮食类商品载体形式与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的关系,归纳总结美食文创产品的创新... 美食文创是当前各大博物馆文创商品开发的热门类别。为了厘清博物馆的美食文创设计风潮本质,通过梳理我国主流博物馆的美食文创商品案例和设计案例分析,剖析了饮食类商品载体形式与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的关系,归纳总结美食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路径,提出面向文化消费的美食文创体验维度,并立足于设计创新角度对博物馆的美食文创开发潮流进行了发展反思。充分结合食物设计创新观念与文博IP资源的创意转化,才能真正提升设计内涵层次和文化体验品质,并通过多业态联动开发促进构建新型博物馆生活形态,实现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健康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文创 美食文创 文化消费 博物馆生活 食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金沙遗址出土圆角方孔形铜器研究
6
作者 蒋璐蔓 肖嶙 +3 位作者 杨弢 朱章义 王方 刘珂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128,共8页
通过对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的15件圆角方孔形铜器的形制特征、合金成分和金相组织的分析,认为圆角方孔形铜器的用途应为祭祀中的礼仪用器,其形制与合金成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锡铅比越小,矩形度越大。金沙遗址出土的圆角方孔形铜器与三星... 通过对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的15件圆角方孔形铜器的形制特征、合金成分和金相组织的分析,认为圆角方孔形铜器的用途应为祭祀中的礼仪用器,其形制与合金成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锡铅比越小,矩形度越大。金沙遗址出土的圆角方孔形铜器与三星堆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研究的15件圆角方孔形铜器应为三星堆文化与十二桥文化过渡时期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遗址 圆角方孔形铜器 礼仪用器 形制特征 合金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配合物溶胶对金沙遗址出土潮湿古象牙加固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家昌 柴东朗 +3 位作者 周敬恩 黄霞 贺晓东 白玉龙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62-65,共4页
以自行制备的含钙金属配合物溶胶(CCG)为加固剂,对金沙遗址出土的潮湿古象牙进行了加固试验,采用FT-IR、XRD、DSC-TGA、ESEM-EDAX对加固前后古象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潮湿古象牙经CCG加固后弯曲强度提高了56.36%,失水干... 以自行制备的含钙金属配合物溶胶(CCG)为加固剂,对金沙遗址出土的潮湿古象牙进行了加固试验,采用FT-IR、XRD、DSC-TGA、ESEM-EDAX对加固前后古象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潮湿古象牙经CCG加固后弯曲强度提高了56.36%,失水干燥过程中的崩解现象消失,使潮湿象牙自然干燥后能够保持出土时的原有形貌,含钙配合物溶胶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潮湿糟朽古象牙加固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金沙遗址 出土 潮湿象牙 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土遗址盐害分布与演化特征 被引量:6
8
作者 曲瑾 蒋璐蔓 +4 位作者 刘珂 明文秀 苗闻文 陈俊橙 肖嶙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37,共10页
金沙土遗址表面存在泛盐、粉化、空鼓等盐害。对这些盐害的分布特征与演化过程的研究是科学保护金沙土遗址的第一步,也是进一步探讨盐害致病机理的前提条件。本工作收集整理了2010~2020年金沙土遗址病害调查资料,通过现场调查和图像处... 金沙土遗址表面存在泛盐、粉化、空鼓等盐害。对这些盐害的分布特征与演化过程的研究是科学保护金沙土遗址的第一步,也是进一步探讨盐害致病机理的前提条件。本工作收集整理了2010~2020年金沙土遗址病害调查资料,通过现场调查和图像处理技术对盐害的类型、分布特征与演化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离子色谱和扫描电镜等测定了不同高度土样的成分、盐分含量以及微观结构。结果显示金沙土遗址主要的盐害类型为表面泛盐、粉化、空鼓、片状剥蚀和掏蚀;主要分布区域是西北向走廊和古河道附近,机挖坑侧壁最为严重;在探方侧壁上盐害由上到下依次由表面泛盐过渡到单独粉化,再到空鼓和片状剥蚀,最底层为掏蚀。金沙土遗址盐害的发育过程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主要发育的盐害类型不同,依次为表面泛盐、粉化、片状剥蚀和掏蚀。越到后期,各类盐害分布范围越大,发展速度越快,对土遗址破坏性越大。离子浓度沿高度的分布与毛细上升作用有关,也与病害的劣化程度和发育进程有关。硫酸钙类是导致土遗址泛盐、粉化和脱落的主要盐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害 分布特征 演化过程 金沙遗址博物馆 土遗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长琮的形制、刻符及隐含信息
9
作者 刘文强 姚佳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7,138,139,共10页
金沙长琮的形制、刻符等隐含着丰富的史前信息。一方面,金沙长琮是典型的良渚文化晚期高琮形制,此类多节长琮从良渚文化晚期开始,有着自太湖地区经海岱再至中原、后又辗转甘青、最终落脚成都平原的渐次单向分布轨迹,此条分布轨迹路线清... 金沙长琮的形制、刻符等隐含着丰富的史前信息。一方面,金沙长琮是典型的良渚文化晚期高琮形制,此类多节长琮从良渚文化晚期开始,有着自太湖地区经海岱再至中原、后又辗转甘青、最终落脚成都平原的渐次单向分布轨迹,此条分布轨迹路线清晰、指向明确,完全不同于一支文化向四周延展的文化辐射,很可能是距今4300年左右开始的良渚先民及其部分后裔的迁徙路径之一;另一方面,金沙长琮的刻符由大汶口文化陶尊刻符演变而来,可能代表了大汶口文化的一支部族,而于典型良渚文化长琮之上刻画大汶口文化的族群标记,当代表了大汶口文化部族与良渚文化族群之间的联盟与合作。金沙长琮隐含的种种史前族群交流信息,对研究新石器时代末期考古学文化互动、西南地区史前文化及族群来源等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长琮 刻符 良渚先民 大汶口先民 合作 迁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联网在金沙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运用的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毅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1年第3期89-95,共7页
从物联网在文化遗产信息化建设的全局出发,立足于金沙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个性特点和独特需求,描绘了物联网在金沙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可能实现的运用,包括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园区公共服务展示系统、网络信息传播和服务系统,并对物联网在文... 从物联网在文化遗产信息化建设的全局出发,立足于金沙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个性特点和独特需求,描绘了物联网在金沙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可能实现的运用,包括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园区公共服务展示系统、网络信息传播和服务系统,并对物联网在文化遗产信息化建设中的必要性、长期性、重要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金沙遗址 文化遗产 信息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考古遗址公园文化景观及其展陈问题的一些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方 田湘萍 《中国博物馆》 2016年第3期19-24,共6页
作为大遗址保护的一种积极有效方式,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自诞生以来便备受瞩目。通过对国内外遗址公园优秀文化景观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它们在很多方面存在明显共性,而这些特征与博物馆陈列展览内涵发展不谋而合。文章从陈列展览内涵外延... 作为大遗址保护的一种积极有效方式,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自诞生以来便备受瞩目。通过对国内外遗址公园优秀文化景观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它们在很多方面存在明显共性,而这些特征与博物馆陈列展览内涵发展不谋而合。文章从陈列展览内涵外延的必要性及其在遗址公园实施的可行性两个方面,分析和论证了室外特色文化景观的辅助展示可与室内展陈内容相呼应,进一步丰富和延伸遗迹公园陈列展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公园 文化景观 陈列展览 内涵外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博元素在地铁空间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12
作者 梁爽 周睿 陈文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I0014-I0015,共2页
2023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由此可见,跨域化、生活化已成为新时代博物馆发展的趋势与必然。飞机场、火车站、地铁等高流量枢纽空间也已成为博物馆文化溢出、彰显社会服务功能的新型文化场域。以文博为... 2023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由此可见,跨域化、生活化已成为新时代博物馆发展的趋势与必然。飞机场、火车站、地铁等高流量枢纽空间也已成为博物馆文化溢出、彰显社会服务功能的新型文化场域。以文博为主题设计的地铁站点空间甚至地铁专列,逐渐出现在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既为地铁站增加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又拓展了文博展陈及文化宣传的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博物馆日 文化场域 地铁空间 地铁站点 社会服务功能 主题设计 文博 博物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旅融合的祈福文化体验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7
13
作者 周睿 蓝俊豪 +1 位作者 邱扬 费凌峰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8-305,共8页
目的祈福文化源于中国传统祈禳文化,在众多出土文物上也呈现有祈福观遗痕。而伴随着文旅融合的推进,祈福活动逐渐朝向地域民俗化和旅游体验消费方向发展。以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为例,已连续成功举办多年"金沙太阳节",打造成为... 目的祈福文化源于中国传统祈禳文化,在众多出土文物上也呈现有祈福观遗痕。而伴随着文旅融合的推进,祈福活动逐渐朝向地域民俗化和旅游体验消费方向发展。以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为例,已连续成功举办多年"金沙太阳节",打造成为融入古蜀祈福祭祀的一项著名节事活动,并以此为契机推进将节事向日常园区游览的文化消费演进转化。方法以打造金沙祈福文化及其祈福文创商品为设计实务案例,剖析旅游场域构建祈福文化的特征,在祈福文化基因和实施条件的基础上,立足于用户体验要素模型进行祈福文化的体验设计与创意实践,并对祈福文化体验的发展进行展望与反思。结论一方面博物馆借助祈福活动提升文化消费的体验品质与精神文化底蕴,另一方面通过祈福文化的IP挖掘和构建促进博物馆自身的品牌树立,增强与城市旅游、地域文化等相融合的文博事业发展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祈福文化 祈禳 博物馆 文旅融合 文化体验 祈福文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平原夏商西周时期小平底罐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于孟洲 吴超明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8-95,共18页
本文对成都平原夏商西周时期小平底陶罐进行了细致的类型学研究,将其划分为两期六段。在此基础上,结合数量、形制特征和分布范围,梳理出成都平原小平底罐发展和衰落的清晰脉络,并尝试对其中存在的某些现象进行解释。小平底罐的用途在早... 本文对成都平原夏商西周时期小平底陶罐进行了细致的类型学研究,将其划分为两期六段。在此基础上,结合数量、形制特征和分布范围,梳理出成都平原小平底罐发展和衰落的清晰脉络,并尝试对其中存在的某些现象进行解释。小平底罐的用途在早晚两期不尽相同,到了晚期晚段,除作为炊器外,还很可能用作盛食器。本文的研究还表明十二桥遗址出土小平底罐共时性不强,并不适合作为十二桥文化分期的典型遗址。峡江地区的小平底罐也可以分为六组,与成都平原的六个阶段相对应。成都平原小平底罐出现年代略早,序列更完整,应该是小平底罐类器分布的核心区域,与峡江地区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平原 小平底罐 类型学 分期 功用 峡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