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沙江下游乌东德和白鹤滩库区土壤养分空间分异特征
1
作者 廖丹琦 张连凯 +6 位作者 杨万涛 张亚 李强 刘朋雨 王杰 宋琳 兰明国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124-5136,共13页
干热河谷库区土壤养分的维持对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具有关键作用,但在库区不同位置的土壤养分特征尚不明确。研究以金沙江下游的乌东德和白鹤滩库区为案例,于库首、库中和库尾,按表层(0—10 cm)和次表层(10—20 cm)分层采集表层土壤样品... 干热河谷库区土壤养分的维持对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具有关键作用,但在库区不同位置的土壤养分特征尚不明确。研究以金沙江下游的乌东德和白鹤滩库区为案例,于库首、库中和库尾,按表层(0—10 cm)和次表层(10—20 cm)分层采集表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基于第二次土壤养分分级标准,集成模糊综合评价、随机森林模型和自然断点分析方法,构建土壤养分空间分异特征分析模型,厘清土壤养分空间分异特征,并提出分区管理策略。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呈弱碱性,土壤有机质、全钾、速效钾、有效锰和有效铜含量较高,处于1级,有效锌含量为2级,阳离子交换量、有效硼和有效钼含量较低,处于4级,全磷处于5级;(2)0—10 cm土层土壤养分整体较高,处在0.53—0.66范围内,高值出现在乌东德和白鹤滩的库尾区,10—20 cm土层土壤养分整体处于0.43—0.58之间,其中土壤养分指数高值则出现在水电站的库中区。(3)表层土壤主要受人为活动和植被影响,次表层则更多受地形和土壤属性影响,库首大部分区域处在土壤养分保持区,库中总体为养分恢复区,库尾则是风险防控区,对于库尾应更多考虑增加植被种植,控制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研究通过系统构建可比的综合指标,能够分析梯级水电库区表层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以实现上下游库区的综合管理,指示干热河谷地区的生态修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土壤养分 梯级水电 金沙江 空间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土壤侵蚀时空演变及其定量归因分析:以云南楚雄元谋地区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魏总 杨朝磊 +4 位作者 田瑜峰 杨金江 黄勇 和峰 朱志平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3-693,共11页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土壤侵蚀的时空演变对于生态安全和下游水利水电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GIS技术和RUSLE模型分析区内云南省元谋县2015—2021年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定量分析影响元谋县土壤侵蚀分布格...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土壤侵蚀的时空演变对于生态安全和下游水利水电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GIS技术和RUSLE模型分析区内云南省元谋县2015—2021年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定量分析影响元谋县土壤侵蚀分布格局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1)2015—2021年研究区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与土壤侵蚀总量整体呈减小趋势,期间土壤侵蚀模数降幅为16.53%。(2)土壤侵蚀空间分异显著,基本特点为北高南低,集中分布在金沙江沿岸。从侵蚀强度看,微度和轻度侵蚀所占面积在95%以上,其它侵蚀面积较小。(3)2015—2021年,元谋县土壤侵蚀强度较高的区域有向微度侵蚀转化的趋势,表明近年来区域退耕还林还草、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等工程的实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土流失强度。(4)坡度为影响元谋县土壤侵蚀分布格局的主导因子,其解释力最强(25.66%)。金沙江沿岸、1200~1800 m高程带、>25°坡度带、30%~40%植被盖度带是土壤侵蚀的高风险区,可加强这些区域的生态恢复及水土保持措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干热河谷 RUSLE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曲靖典型煤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3
作者 魏总 姜昕 +8 位作者 黄安 杨朝磊 赵军生 和峰 田瑜峰 晏柳 夏欣 张秋雨 蒋爱华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5-503,共9页
重金属污染是生态风险评价的重要内容。采集云南曲靖典型煤矿区表层土壤(0~20 cm)135个,测定As、Cd、Cr、Cu、Hg、Ni、Pb和Zn的含量,构建“双指数-双标准”评价体系揭示污染特征。研究发现:(1)参照《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 重金属污染是生态风险评价的重要内容。采集云南曲靖典型煤矿区表层土壤(0~20 cm)135个,测定As、Cd、Cr、Cu、Hg、Ni、Pb和Zn的含量,构建“双指数-双标准”评价体系揭示污染特征。研究发现:(1)参照《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制标准(试行)》(GB 15618—2018),研究区仅Cd含量个别地方高于其规定的污染风险管制值,其它Cr、As、Hg和Pb的含量均低于污染风险管制值。(2)2021年研究区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2.80,整体处于中度污染。基于GB 15618—2018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1.58,整体处于监测级。通过对比,基于GB 15618—2018的综合污染指数评价中的管制区域与潜在风险指数中的严重生态风险区域吻合,但在其它评级上与生态危害指数评价、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的评价结果相冲突。传统的风险指数评价法是早期通过个案研究提出的方法,缺乏标准依据,在GB 15618—2018颁布的背景下,易给新的科学研究造成干扰,其评价的有效性也有值得商榷。(3)研究区煤矸石堆附近综合污染程度较高,建议对高风险区域的产煤等活动进行监管治理,尤其需要加强对高风险因子Cd的管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区 重金属污染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30年云贵高原碳储量和生境质量时空格局演变 被引量:1
4
作者 郭佳晖 刘晓煌 +6 位作者 李洪宇 邢莉圆 杨朝磊 雒新萍 王然 王超 赵宏慧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85-1497,共13页
云贵高原岩溶地质条件导致当地的石漠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对该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价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问题。基于InVEST模型和PLUS模型定量评估了云贵高原2000—2030年的碳储量和生境质量,结合自然资源区划,分析该地区2000... 云贵高原岩溶地质条件导致当地的石漠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对该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价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问题。基于InVEST模型和PLUS模型定量评估了云贵高原2000—2030年的碳储量和生境质量,结合自然资源区划,分析该地区2000—2030年碳储量和生境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子。结果表明:2000—2030年云贵高原碳储量均值为7.323×10~9t,多年呈现下降趋势,共减少0.471×10~9 t,空间上呈西部高、东部低的特征,最高的四级区划是丽江市东部楚雄北部小区;碳储量贡献率最高的地类是林地(>60%),其次是耕地(>28%);碳储量空间分异解释力最强的因子是高程,交互作用最强的因子是土地利用和坡向。2000—2030年云贵高原生境质量均值为0.755,多年呈下降趋势,共减少0.016,空间上呈现西部高、中部和东部低的特征,最高的四级区划是丽江市西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南部小区;林地的生境质量最高,指数为0.83。研究结果揭示了云贵高原碳储量与生境质量演变规律及分布格局,可为该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ST模型 碳储量 生境质量 PLUS模型 地理探测器 云贵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和PLUS模型的云贵高原产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郭佳晖 刘晓煌 +6 位作者 张文博 杨朝磊 王然 雒新萍 邢莉圆 王超 赵宏慧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4-635,共12页
对云贵高原产水量进行定量评估与研究,有利于探究该地区水资源的动态变化、维护该地区的生态安全以及构建该地区的生态平衡,对维持城市水源涵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利用PLUS模型预测该地区2025与2030年土地利用类型,利用InVEST... 对云贵高原产水量进行定量评估与研究,有利于探究该地区水资源的动态变化、维护该地区的生态安全以及构建该地区的生态平衡,对维持城市水源涵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利用PLUS模型预测该地区2025与2030年土地利用类型,利用InVEST模型定量估算2000—2030年(以5年为一期)产水量,并对其进行时空分析;剖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及不同坡度等级下的产水量变化情况;利用地理探测器对产水量进行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30年该地区产水总量呈现“下降-升高-下降-升高”的趋势,其产水总量分别是:7.818×10^(7)m^(3)、5.750×10^(7)m^(3)、4.700×10^(7)m^(3)、9.162×10^(7)m^(3)、7.498×10^(7)m^(3)、7.820×10^(7)m^(3)、8.999×10^(7)m^(3);产水量空间分布呈现东南和北部高、中部低特征;(2)未利用地是该地区产水量最高的地类;(3)气象因子的变化是引起云贵高原年产水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地理探测器的分析表明降水量、蒸散发量对产水量的解释力较强,降水量和土地利用的交互作用对产水量变化的解释力最强。产水量集中在坡度为0°~5°的区域,占总产水量的43.80%。研究结果可为云贵高原水资源的动态评估、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水量 InVEST模型 PLUS模型 云贵高原 地理探测器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