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壳寡糖水溶肥在红薯上的施用效果研究
1
作者 王朋峰 郭玉玲 +1 位作者 陈晓忍 胡涛 《现代农村科技》 2025年第5期95-96,共2页
在红薯生产中,为验证壳寡糖水溶肥对红薯生物学性状、产量、效益等方面的影响,以常规施肥(每亩施用15-15-15硫基复合肥30 kg、硫酸钾30 kg、豆粕原料有机肥80 kg)为对照,设置2个新施肥处理,在其他田间管理相同的情况下,调查薯块产量构... 在红薯生产中,为验证壳寡糖水溶肥对红薯生物学性状、产量、效益等方面的影响,以常规施肥(每亩施用15-15-15硫基复合肥30 kg、硫酸钾30 kg、豆粕原料有机肥80 kg)为对照,设置2个新施肥处理,在其他田间管理相同的情况下,调查薯块产量构成情况,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施用壳寡糖水溶肥能有效促进地下薯块的膨大生长,对提高甘薯产量及经济效益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说明该肥料适宜在甘薯生产中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寡糖 水溶肥 红薯 减肥增产 节本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白羽肉鸡盲肠地衣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
2
作者 管文波 邢芳芳 +3 位作者 厉建兵 缪兴会 刘洋 宋吉青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25年第2期90-95,共6页
为研究和开发肉鸡专用微生态制剂,试验以健康笼养白羽肉鸡盲肠内容物为分离材料,分离出1株芽孢杆菌,并对其进行形态特征、生化、耐酸碱、耐高温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与益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分离株为一株地衣芽孢杆菌,并命名为Bacillus li... 为研究和开发肉鸡专用微生态制剂,试验以健康笼养白羽肉鸡盲肠内容物为分离材料,分离出1株芽孢杆菌,并对其进行形态特征、生化、耐酸碱、耐高温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与益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分离株为一株地衣芽孢杆菌,并命名为Bacillus licheniformis XC08,该菌株具有使用安全、易于发酵产孢和耐高温、耐酸、胆碱等益生特性,能够产生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等活性酶类,可作为肉鸡专用微生态制剂的候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益生特性 分离 鉴定 地衣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5个小麦主栽及后备品种抗赤霉病评价与籽粒DON毒素含量分析
3
作者 史文琦 刘美玲 +4 位作者 郑磊 张强 喻大昭 龚双军 杨立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2-269,320,共9页
为发掘赤霉病的抗性种质资源,评估小麦品种籽粒DON毒素含量与赤霉病抗性内在联系,本研究分别以‘华麦1169’‘小偃22’‘郑9023’和‘苏麦3号’为高感、中感、中抗和高抗赤霉病对照品种,于2021年春季对生产上种植面积超过10万hm2的16个... 为发掘赤霉病的抗性种质资源,评估小麦品种籽粒DON毒素含量与赤霉病抗性内在联系,本研究分别以‘华麦1169’‘小偃22’‘郑9023’和‘苏麦3号’为高感、中感、中抗和高抗赤霉病对照品种,于2021年春季对生产上种植面积超过10万hm2的16个主栽品种和湖北的39个主栽和后备品种,采用双花滴注接种法开展田间赤霉病抗性鉴定,同时对供试材料用与Fhb1、Fhb2、Fhb4、Fhb5和Fhb7和QFhs.crc-2DL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检测,并对55个小麦品种测定其收获后籽粒DON毒素含量。结果表明,55个供试小麦品种中有21个表现为中抗赤霉病。结合分子检测结果发现,抗性鉴定为中抗的21个小麦品种中,16个品种未检测出目标抗赤霉病基因,推测其可能含有其他未知或未检测的抗赤霉病基因;55个小麦中仅‘华麦169’携带Fhb1,平均病小穗率22.34%;‘新麦18’‘扬麦11’和‘西农979’等5个品种携带Fhb2,平均病小穗率为28.34%~45.92%;‘偃展4110’‘衡观35’和‘烟农19’等5个品种携带Fhb4,平均病小穗率为26.73%~65.59%;‘良星99’‘华麦1123’和‘襄麦35’等13个品种携带QFhs.crc-2DL,平均病小穗率为32.96%~70.81%;未检测到携带Fhb5的品种。籽粒DON毒素测定结果表明,田间鉴定为中抗赤霉病的21个品种中,其籽粒DON毒素含量最高的品种超过最低的8倍,有8个品种籽粒DON毒素含量超过3500μg/kg,田间鉴定为中感赤霉病的13个品种中,DON毒素含量最高的品种超过最低的4倍,除‘扬麦13’‘鄂麦352’和‘荆麦66’这3个品种DON毒素含量低于3500μg/kg,其余10个均高于3500μg/kg。这些检测结果充分说明对小麦抗赤霉病遗传改良的种质资源筛选来说,田间抗病鉴定取得的信息量远远不够,即使田间鉴定为中抗,也有必要对品种的籽粒DON毒素进行测定,更客观全面地反映品种的综合抗赤霉病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抗性 分子标记 DON含量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4%氟唑菌苯胺种子处理悬浮剂对水稻病害的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晓飞 周长勇 +7 位作者 李美霞 毛佳 陈亚丽 齐英杰 钱新 陈香华 郑磊 曹凯歌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70-174,共5页
为明确22.4%氟唑菌苯胺种子处理悬浮剂防治水稻恶苗病、立枯病、纹枯病的田间药效,确定最佳使用剂量和安全性。以22.4%氟唑菌苯胺种子处理悬浮剂用量分别为8、10、12 mL·kg^(-1)和对照药剂3.5%咯菌精甲霜悬浮剂制剂用量4 mL·k... 为明确22.4%氟唑菌苯胺种子处理悬浮剂防治水稻恶苗病、立枯病、纹枯病的田间药效,确定最佳使用剂量和安全性。以22.4%氟唑菌苯胺种子处理悬浮剂用量分别为8、10、12 mL·kg^(-1)和对照药剂3.5%咯菌精甲霜悬浮剂制剂用量4 mL·kg^(-1),进行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2.4%氟唑菌苯胺种子处理悬浮剂对水稻恶苗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为80.55%~92.21%,对水稻立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为82.25%~90.11%,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为78.70%~90.77%,增产率为41.25%~55.12%,均显著优于对照药剂3.5%咯菌精甲霜悬浮剂,且对水稻出苗和生长安全、具有显著的促进生长作用。综上所述,22.4%氟唑菌苯胺种子处理悬浮剂拌种防治水稻病害具有较好的效果,生产上建议制剂用量为8~12 mL·kg^(-1),有效成分用量为1.79~2.69 mL·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唑菌苯胺 水稻 恶苗病 立枯病 纹枯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沂地区草莓叶枯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梁松 高媛 +5 位作者 于新 徐文凤 邢芳芳 艾立山 李新柱 孟祥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140-143,共4页
为明确山东临沂地区草莓叶枯病的致病菌类型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和柯赫氏法则,对山东省临沭县草莓种植园的草莓叶枯样品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以及致病性回接试验,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分离出一株草莓叶枯致病菌CM1,... 为明确山东临沂地区草莓叶枯病的致病菌类型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和柯赫氏法则,对山东省临沭县草莓种植园的草莓叶枯样品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以及致病性回接试验,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分离出一株草莓叶枯致病菌CM1,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棒状拟盘多毛孢菌(Neo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该菌株可导致草莓叶片出现黑褐色病斑,后期产生墨水状黏稠小黑点,该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菌株最适生长条件:温度25℃,pH为6,蔗糖作为碳源,氮源为牛肉膏或蛋白胨。该试验首次报道了山东临沂地区棒状拟盘多毛孢菌对草莓叶片的致病能力,为今后草莓叶枯病的病原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叶枯病 新棒状拟盘多毛孢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和甲醇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彭善俊 李雅慧 +1 位作者 冯泰量 吕仁亮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10期33-35,共3页
碳酸二甲酯(DMC)在有机化学工业中被广泛用作中间体和溶剂。近年来,以CO_(2)和甲醇为原料直接合成DMC取得了很大进展。高性能催化剂的设计与开发是DMC合成技术工业化应用的关键问题。主要综述了CO_(2)和甲醇合成DMC的催化机理及常用催... 碳酸二甲酯(DMC)在有机化学工业中被广泛用作中间体和溶剂。近年来,以CO_(2)和甲醇为原料直接合成DMC取得了很大进展。高性能催化剂的设计与开发是DMC合成技术工业化应用的关键问题。主要综述了CO_(2)和甲醇合成DMC的催化机理及常用催化剂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甲醇 碳酸二甲酯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15%噻呋酰胺颗粒剂防治小麦纹枯病田间效果试验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凯 张强 +3 位作者 任士伟 徐文华 齐英杰 喻大昭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48-50,59,共4页
小麦纹枯病是一种土传病害,防治难度较大,在我国黄淮海麦区有逐年加重发生的趋势。本文以目前常用药剂作为对照药剂,小麦播种量为150 kg/hm^(2),研究了0.15%噻呋酰胺颗粒剂(载体中氮-磷-钾为18-12-10)作底肥撒施对小麦纹枯病的田间防效... 小麦纹枯病是一种土传病害,防治难度较大,在我国黄淮海麦区有逐年加重发生的趋势。本文以目前常用药剂作为对照药剂,小麦播种量为150 kg/hm^(2),研究了0.15%噻呋酰胺颗粒剂(载体中氮-磷-钾为18-12-10)作底肥撒施对小麦纹枯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与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00 mL/hm^(2)、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225 mL/hm^(2)进行种子处理相比,0.15%噻呋酰胺颗粒剂525 kg/hm^(2)作底肥撒施,在病株防效、病指防效和增产率方面效果相当,均优于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750 mL/hm^(2)进行种子处理。说明0.15%噻呋酰胺颗粒剂作底肥撒施能有效防治小麦纹枯病,在大田生产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0.15%噻呋酰胺颗粒剂 田间防效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5%阿维菌素液体药肥抗番茄根结线虫病及促生的效果 被引量:2
8
作者 神兴明 王娜 +5 位作者 任士伟 喻大昭 刘村平 郑磊 陈宏坤 张献民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1194-1197,共4页
阿维菌素是一种具有杀虫、杀螨、杀线虫活性的十六元大环内酯化合物,具有结构新颖、农畜两用、抗性产生缓慢、触杀、胃毒、渗透力强,无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等的特点,是当前生物农药市场中最受欢迎产品之一。为了探索0.5%阿维菌素液... 阿维菌素是一种具有杀虫、杀螨、杀线虫活性的十六元大环内酯化合物,具有结构新颖、农畜两用、抗性产生缓慢、触杀、胃毒、渗透力强,无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等的特点,是当前生物农药市场中最受欢迎产品之一。为了探索0.5%阿维菌素液体药肥对番茄抗根结线虫病及其促生应用技术,将0.5%阿维菌素液体药肥配制成不同浓度溶液,在室内进行了抑制线虫活性测定;并对盆栽番茄进行冲施,观察并记录番茄根结线虫病发生情况及农艺性状指标变化。研究表明,0.5%阿维菌素液体药肥对根结线虫有击倒能力和致死能力。稀释800倍时,番茄农艺性状各指标达到最高。因此,推荐0.5%阿维菌素液体药肥使用浓度为稀释800倍,此时番茄抗根结线虫病和促生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 液体药肥 番茄 根结线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及其纳米粒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胡举伟 郑磊 +5 位作者 黄乐秋 孟鑫 朱晓洁 刘辉 李新柱 宋涛 《农学学报》 2024年第5期33-39,共7页
壳聚糖是一种从几丁质生产的天然、安全且低成本的生物聚合物,因其独特的性质,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综述聚焦于壳聚糖及其纳米粒在农业领域的多重作用,特别是在种子处理、土壤修复、肥料和农药增效方面。研究表明,壳聚糖... 壳聚糖是一种从几丁质生产的天然、安全且低成本的生物聚合物,因其独特的性质,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综述聚焦于壳聚糖及其纳米粒在农业领域的多重作用,特别是在种子处理、土壤修复、肥料和农药增效方面。研究表明,壳聚糖可用于种子包衣,形成物理屏障以抵御病原体侵染,并且其抗菌活性有助于促进作物生长及提高对非生物和生物胁迫的耐受性。此外,低分子量壳聚糖能显著诱导植物的抗病性。近年来,壳聚糖纳米粒作为一种新型载体,已被开发用于包裹杀虫剂、杀菌剂、肥料和微量元素等,旨在实现农药和肥料使用的减量化和效率化,进而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本研究还探讨了壳聚糖及其纳米粒的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壳聚糖纳米粒 农业 化肥 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控释肥对双季稻产量、氮素吸收和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55
10
作者 侯红乾 冀建华 +6 位作者 刘益仁 黄永兰 冯兆滨 刘秀梅 胡兆平 韦礼和 王子君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3-50,共8页
在江西省双季稻区连续2年设置大田定位试验,设置不施氮(CK)、分次优化施肥(OPT)、一次性基施缓/控释肥(100CRF)和一次性基施80%缓/控释肥(80CRF)4个施肥处理,研究施用缓/控释肥对双季稻产量、氮素吸收与利用、土壤矿质氮累积以及系统氮... 在江西省双季稻区连续2年设置大田定位试验,设置不施氮(CK)、分次优化施肥(OPT)、一次性基施缓/控释肥(100CRF)和一次性基施80%缓/控释肥(80CRF)4个施肥处理,研究施用缓/控释肥对双季稻产量、氮素吸收与利用、土壤矿质氮累积以及系统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与OPT处理相比,100CRF、80CRF处理2年4季水稻产量均无显著差异,但100CRF处理水稻吸氮量显著提高(P<0.05),在2013年早晚稻分别提升32.58%(P<0.05)和15.41%(P<0.05),80CRF处理与OPT处理无显著差异。施用缓/控释肥与分次优化施肥比较,能提高早晚稻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表观残留率,降低土壤氮素损失率。在双季稻连作体系,土壤中矿质氮含量在同生育期均表现为早稻高于晚稻,100CRF、80CRF处理与OPT处理在分蘖期、抽穗期、成熟期均无显著差异,但土壤NO–3-N在晚稻成熟期100CRF处理显著高于OPT处理(P<0.05)。2年平均100CRF和80CRF处理氮损失量比OPT处理分别减少65.34 kg/hm2(33.08%)和90.64 kg/hm2(45.89%)。氮盈余量分别减少51.63 kg/hm2(29.41%)和85.13 kg/hm2(48.49%)。因此缓/控释肥施用可促进双季稻获得高产,增加植株氮素吸收,维持了较高的土壤氮素水平并减少氮素损失,当前生产条件下,缓/控释肥减量20%,双季水稻在维持高产的同时氮肥利用率最高,氮素损失最低,是一种较为合适的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缓/控释肥 产量 氮素吸收 氮素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钙钾镁肥对南方稻田土壤酸度的改良作用 被引量:28
11
作者 冀建华 李絮花 +7 位作者 刘秀梅 侯红乾 刘益仁 王子君 吕真真 蓝贤瑾 陈剑秋 黄祥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95-906,共12页
为明确硅钙钾镁肥阻控土壤酸化的效果和作用,采用连续4 a的硅钙钾镁肥田间定位试验,以农民习惯施肥处理为对照(CK),分析在农民习惯施肥基础上增施750、1 125、1 500和1 875 kg·hm^-2硅钙钾镁肥对稻田土壤剖面pH、电导率(EC)、交换... 为明确硅钙钾镁肥阻控土壤酸化的效果和作用,采用连续4 a的硅钙钾镁肥田间定位试验,以农民习惯施肥处理为对照(CK),分析在农民习惯施肥基础上增施750、1 125、1 500和1 875 kg·hm^-2硅钙钾镁肥对稻田土壤剖面pH、电导率(EC)、交换性酸、交换性盐基离子、酸碱缓冲容量和碱产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民习惯施肥降低了0~30 cm土壤pH,导致土壤酸化,酸化率为2.88 kmol·hm^-2·a^-1;与之相反,硅钙钾镁肥能显著提高土壤pH,较CK处理在0~15 cm和15~30 cm分别提高了1.22~1.58和0.35~0.64个pH单位,并产生大量碱,在0~30 cm达到了9.93~13.82 kmol·hm^-2·a^-1,其中0~15 cm占80%。与CK处理相比,硅钙钾镁肥能显著增加0~30 cm土壤EC、交换性Ca^2+、交换性Mg^2+、盐基饱和度及0~15 cm交换性K^+,减少0~30 cm交换性酸,特别是交换性Al^3+。土壤交换性酸消耗量中硅钙钾镁肥释放的交换性盐基和相应碱贡献了104.3%,是交换性酸减少的主要途径。总之,多次大量施用硅钙钾镁肥在显著提高0~30 cm交换性Ca^2+、Mg^2+和0~15 cm交换性K^+含量的同时,有效改良了表层(0~15 cm)和亚表层(15~30 cm)稻田土壤酸性,用量越大,效果越明显,释放的Ca^2+、Mg^2+盐基离子和碱是土壤酸化阻控的主要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钙钾镁肥 水稻 土壤改良 土壤PH 土壤交换性盐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棕壤氨氧化细菌和古菌丰度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罗培宇 樊耀 +3 位作者 杨劲峰 葛银凤 蔡芳芳 韩晓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78-685,共8页
【目的】氨氧化是氮转化过程的限速步骤,其由氨氧化微生物所驱动。本研究旨在探明37年玉米–大豆轮作施肥条件下影响棕壤氨氧化微生物丰度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变化规律。【方法】以沈阳农业大学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耕层土壤(0—20 cm)为材... 【目的】氨氧化是氮转化过程的限速步骤,其由氨氧化微生物所驱动。本研究旨在探明37年玉米–大豆轮作施肥条件下影响棕壤氨氧化微生物丰度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变化规律。【方法】以沈阳农业大学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耕层土壤(0—20 cm)为材料,选取其中9个施肥处理进行取样分析:不施肥(CK)、低量氮肥(N_1)、高量氮肥(N_2)、氮磷肥(N_1P)、氮磷钾肥(N1PK)、高量有机肥(M_2)、高量有机肥+低量氮肥(M_2N_1)、高量有机肥+氮磷肥(M_2N_1P)、高量有机肥+氮磷钾肥(M_2N_1PK)。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其氨氧化微生物丰度,通过对土壤基本化学性质和氨氧化微生物丰度的冗余分析找出影响氨氧化微生物丰度的主要因素。【结果】施用有机肥处理的土壤p 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铵态氮、硝态氮含量明显高于不施肥和单施化肥处理。各施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的含量总体呈现有机肥处理>化肥处理>CK;与不施肥处理(CK)相比,单施化肥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p H值,施用有机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pH值,其中N_2处理的土壤pH最低,M_2处理的土壤pH最高。不同施肥处理氨氧化细菌(AOB)的丰度为0.94×10~6~5.77×10~6 copies/g干土,氨氧化古菌(AOA)的丰度为3.56×10~6~1.22×10~7 copies/g干土;施用有机肥处理AOB和AOA丰度显著高于不施肥和单施化肥处理,其中M2处理的AOB和AOA丰度最高,单施氮肥处理的AOB和AOA丰度最低。冗余分析(RDA)表明,影响棕壤AOB和AOA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有土壤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且与AOB和AOA丰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长期轮作施肥显著改变了棕壤的化学性质,从而对氨氧化微生物的丰度产生了显著影响。长期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及AOB和AOA的丰度,对维持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的数量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试验结果也为今后通过改变土壤p 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性质对AOB和AOA进行调节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壤 定位试验 长期施肥 氨氧化微生物 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磺树脂包膜尿素氮素释放与小麦、玉米需氮规律的匹配性及最佳配施比例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玉凤 沈玉文 +7 位作者 王江涛 杨力 张强 陈剑秋 林海涛 边文范 田慎重 刘兆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5-255,共11页
【目的】研究小麦、玉米专用硫磺树脂包膜尿素(SRCU)在水中和土壤中的氮素释放规律及其与作物氮素吸收的匹配性,并研究现有条件下其与普通尿素的配施比例,为调整该产品的氮素释放特征、提高其利用效率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包括氮素... 【目的】研究小麦、玉米专用硫磺树脂包膜尿素(SRCU)在水中和土壤中的氮素释放规律及其与作物氮素吸收的匹配性,并研究现有条件下其与普通尿素的配施比例,为调整该产品的氮素释放特征、提高其利用效率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包括氮素静水、土壤释放规律试验以及缓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最佳配比试验。供试缓控释肥料静水释放期分别为3个月(SRCU3)和2个月(SRCU2)。静水氮素释放试验取10.00 g SRCU于孔径为0.15 mm的尼龙袋中,置于200 mL无离子水内,在25℃恒温培养,定期取样,测定水中氮素含量,直至80%以上氮素释放;土壤氮素释放规律试验在小麦、玉米播种后第1天,将20.00 g SRCU装入尼龙网袋,埋入20 cm深土壤中,从第1天起,定期取出肥料袋,称量肥料袋质量,以相邻取样时期的质量差作为氮素释放量。肥料配比试验设不施氮肥(CK)、普通尿素常规施用(FP)、普通尿素全部基施(100%U)和100%、70%、50%、30%SRCU分别与普通尿素配合一次性基施,共7个处理。在小麦、玉米收获期取植株和籽粒样品,测定氮素含量、产量,调查了小麦、玉米产量构成,计算氮肥表观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结果】1)SRCU2和SRCU3在静水中第1天氮素累积释放率分别为9.29%和7.09%,28天的氮素累积释放率分别为63.45%和43.86%;SRCU2在64天的氮素累积释放率为89.77%,SRCU3在90天的氮素累积释放率为85.70%。2)埋入土壤中的SRCU2在玉米苗期(1-14天)、拔节期(14-42天)、大喇叭口期(42-56天)、开花期(56-70天)、灌浆期(70-94天)的氮素累积释放率分别为8.96%、25.28%、9.54%、21.77%、15.82%;氮素日均释放率在拔节期较高,至开花期最高。埋入土壤中的SRCU3在小麦越冬期(1-128天)、返青期(128-170天)、拔节期(170-201天)、开花-收获期(201-239天)的氮素累积释放速率分别为21.54%、7.60%、26.96%、26.24%;氮素日均释放率在拔节期、灌浆期较高。3)与常规施肥(FP)相比,100%SRCU和70%SRCU处理玉米产量显著升高,70%SRCU处理小麦产量显著升高;经济效益的增减与产量结果一致,施用100%SRCU、70%SRCU、50%SRCU处理玉米经济效益分别提高1107.82、1348.70、1065.80元/hm2,70%SRCU、50%SRCU处理小麦经济效益分别提高1609.98、683.71元/hm2,效益最高的均是70%SRCU处理。70%SRCU处理在玉米、小麦上的氮肥表现利用率分别提高8.97、7.10个百分点。【结论】小麦和玉米专用硫磺树脂包膜尿素的氮素释放率符合行业标准要求,但还需根据作物需求调整。目前SRCU3的氮素释放量在小麦返青期和拔节期不足,SRCU2需要增加玉米开花期后的释放量。本试验条件下,硫磺树脂包膜尿素在玉米和小麦上适宜的一次性配施比例为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磺树脂包膜尿素 氮素释放规律 土壤埋袋法 掺混比例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宛氏拟青霉提取物增强水稻抗低温胁迫的最佳施用水平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晓琪 姚媛媛 +4 位作者 陈宝成 张民 刘之广 马金昭 王庆彬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133-2141,共9页
【目的】施用生物刺激素是可持续农业中缓解作物低温胁迫的重要措施。本文主要研究了本课题组从野生沙棘内生菌提取的一种新型生物刺激素(宛氏拟青霉提取物)增强水稻抗低温胁迫的最佳施用浓度和生物学机制。【方法】通过室内培养,于野... 【目的】施用生物刺激素是可持续农业中缓解作物低温胁迫的重要措施。本文主要研究了本课题组从野生沙棘内生菌提取的一种新型生物刺激素(宛氏拟青霉提取物)增强水稻抗低温胁迫的最佳施用浓度和生物学机制。【方法】通过室内培养,于野生沙棘体内分离出宛氏拟青霉(Paecilomyces variotii)菌株,菌株再经发酵和提纯获得供试生物刺激素PVE(Paecilomyces variotiiextracts)。以水稻为试验材料设置了萌发和液培试验,试验设0、0.05、0.10、0.20、0.50和1.00μg/L 6个PVE施用水平,研究了低温(15℃)胁迫下不同浓度PVE对水稻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根系发育、光合特性和氧化损伤的影响。【结果】1)施用PVE的各处理提前打破了种子休眠,种子发芽率在第5天和第6天较CK分别提高66.7%~106.7%和28.2%~47.8%。2)PVE在0.05~0.50μg/L浓度范围较CK显著增加地上部生物量7.9%~20.4%,提高了根系重量12.5%~28.1%。3)PVE在0.10μg/L浓度条件下,较CK显著提高水稻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平均直径48.0%、36.6%、36.2%和35.2%。4)PVE在0.05~0.50μg/L浓度范围较CK显著提高水稻叶片光合速率5.1%~34.4%,并提高了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5)PVE在0.10μg/L浓度条件下较CK显著提高叶片SOD、CAT和POD活性46.9%、9.6%和18.4%,提高根系SOD、CAT和POD活性28.0%、12.7%和16.4%,并显著降低叶片和根系中MDA含量22.0%和29.8%。6)PVE在0.05~0.50μg/L浓度范围内均具有缓解低温胁迫的能力,以0.10μg/L为最佳施用浓度。当超过0.10μg/L,PVE对低温胁迫的缓解能力随着施用浓度的提升反而减弱。【结论】PVE在0.10μg/L的浓度下可提高叶片光合能力和减少细胞氧化损伤,增加根系吸收养分的面积,显著缓解低温对水稻幼苗的胁迫。建议PVE的施用水平为0.10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宛氏拟青霉提取物 水稻 低温胁迫 发芽率 根系形态 光合能力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猪炭和竹炭对菜地土壤理化性质和蔬菜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郭茜 陆扣萍 +4 位作者 胡国涛 杨兴 袁国栋 沈磊磊 王海龙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4-252,共9页
以浙江省临安市板桥镇的田间蔬菜大棚为研究样地,采用空心菜Lpomoea aquatica-小青菜Brassica chinensis轮作模式,研究了死猪炭和竹炭对大棚蔬菜生长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以不施用生物质炭处理为对照(ck),分别设置1次施用(一... 以浙江省临安市板桥镇的田间蔬菜大棚为研究样地,采用空心菜Lpomoea aquatica-小青菜Brassica chinensis轮作模式,研究了死猪炭和竹炭对大棚蔬菜生长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以不施用生物质炭处理为对照(ck),分别设置1次施用(一次性施加20 t·hm-2)与2次施用(20 t·hm-2均分2次施加)2种方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次施用死猪炭处理显著(P<0.05)提高了空心菜和小青菜土壤pH值,而竹炭处理对土壤pH值无显著性影响。1次施用和2次施用死猪炭处理使小青菜产量显著(P<0.05)提高了44.14%和47.38%。而竹炭的2种处理却降低了第1茬空心菜产量。1次施用死猪炭和竹炭处理仅显著(P<0.05)提高了空心菜根系全氮质量分数,对小青菜季根系全氮质量分数无显著性影响,而2次施用死猪炭处理显著(P<0.05)使小青菜根系全氮质量分数提高了29.46%。死猪炭和竹炭的施用对土壤硝态氮质量分数、蔬菜地上部全氮质量分数均无显著性影响。与竹炭相比,施用死猪炭在改善土壤pH值、提高作物产量方面具有更好效果。此外,相比于2次施用,采用1次施用死猪炭的方式更为经济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学 死猪炭 竹炭 土壤理化性质 蔬菜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钙钾镁肥对浙江省酸性水稻土壤的改良效果 被引量:38
16
作者 韩科峰 陈余平 +4 位作者 胡铁军 张丰 周飞 陈剑秋 吴良欢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7-122,共6页
为了明确新型土壤调理剂——硅钙钾镁肥对浙江省酸性水稻土的改良效果,通过连续3 a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硅钙钾镁肥不同用量与化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相比,施用硅钙钾镁肥水稻增产明显,以施用硅钙... 为了明确新型土壤调理剂——硅钙钾镁肥对浙江省酸性水稻土的改良效果,通过连续3 a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硅钙钾镁肥不同用量与化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相比,施用硅钙钾镁肥水稻增产明显,以施用硅钙钾镁肥1 500 kg·hm^(-2)增产效果较好。在土壤改良方面,施用硅钙钾镁肥可以提高土壤p H值,降低土壤交换性氢和交换性铝含量,提高土壤有效硅和盐基离子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土壤 土壤调理剂 土壤改良 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氨基酸以及赖氨酸与硝态氮不同配比对白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峻 马庆旭 +3 位作者 刘梦娇 周静杰 胡兆平 吴良欢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87-593,共7页
【目的】探究7种不同氨基酸对大白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选择影响较明显的氨基酸与硝态氮进行适宜配比,以期为提高白菜产量和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7年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人工气候实验室内进行,供试品种为‘浙白6号’(Bra... 【目的】探究7种不同氨基酸对大白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选择影响较明显的氨基酸与硝态氮进行适宜配比,以期为提高白菜产量和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7年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人工气候实验室内进行,供试品种为‘浙白6号’(Brassica pekinensis L.),培育方法为局部无菌水培。试验Ⅰ:在含有1 mmol/L(NH4)2SO4和1 mmol/L NaNO3的营养液中分别添加7种氨基酸,浓度为0.2 mmol/L,7日龄白菜在该溶液中培养26天后,取样测定白菜生物量及品质。试验Ⅱ:通过试验Ⅰ结果选择对白菜生长和品质影响较明显的赖氨酸,在硝酸钠浓度为0.5、1和3 mmol/L(分别表示为A1、A2、A3处理)的营养液中,分别加入赖氨酸0.2、0.5和1 mmol/L(分别表示为B1、B2、B3处理),白菜培养21天后,取样测定白菜生物量及品质。【结果】赖氨酸处理白菜生物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硝酸盐含量均最高,且与部分处理差异显著。丝氨酸处理白菜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均最高,且与部分处理差异显著。7种氨基酸对根系鲜重、根冠比、维生素C(VC)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无显著影响。赖氨酸与硝态氮不同配比试验表明,相同浓度硝态氮处理时,随着赖氨酸浓度的升高,地上部和根系鲜重(除A2处理外)均降低,部分处理间差异显著;A1B1、A3B1和A3B2处理的白菜鲜重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赖氨酸与硝态氮不同配比对白菜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VC含量和叶片硝酸盐含量均无显著影响。【结论】赖氨酸对白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较显著,且赖氨酸会抑制白菜生长。硝态氮浓度较低时,白菜吸收的赖氨酸可能起到补充氮素营养或调解代谢的作用,以维持白菜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 氨基酸 赖氨酸 硝态氮 生长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螯合剂对不同磷源的释磷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石磊 王祺 +2 位作者 樊秉乾 张强 陈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95-1902,共8页
了解螯合剂等肥料增效物质对不同磷源磷素释放效果的影响,可为全面认识螯合剂对磷素释放后在液相中的赋存形态提供依据。选取两种不同类型的土壤(酸性红壤和石灰性土壤)和五种磷酸盐矿物[磷酸氢二钙(DCP)、磷酸八钙(OCP)、羟基磷灰石(FA... 了解螯合剂等肥料增效物质对不同磷源磷素释放效果的影响,可为全面认识螯合剂对磷素释放后在液相中的赋存形态提供依据。选取两种不同类型的土壤(酸性红壤和石灰性土壤)和五种磷酸盐矿物[磷酸氢二钙(DCP)、磷酸八钙(OCP)、羟基磷灰石(FA)、铝磷(Al-P)、铁磷(Fe-P)]作为磷源,通过实验室化学浸提试验,研究了螯合剂(EDTA-2Na)对不同磷源的磷素释放率和释放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螯合剂对不同磷源磷素的释放均具有促进作用,且不同磷源的磷素释放率均随螯合剂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2)随着螯合剂浓度的增加,酸性红壤和石灰性土壤浸提液中钼酸盐非反应磷占总磷的比值均显著下降,DCP、OCP、FA浸提液中钼酸盐非反应磷占总磷的比例则显著增加,而Al-P和Fe-P浸提液中钼酸盐非反应磷占总磷的比例变化不大;(3)浸提液中的磷只有极少量以游离态磷酸根的形态存在,3.00 g·L^(-1)的DETA-2Na处理下,DCP、Al-P和Fe-P浸提液中游离态的磷酸根占总磷含量的比例分别仅为0.43%、1.12%、0.63%;(4)螯合剂对不同磷源磷素释放后,溶液中总磷与相应金属离子的摩尔比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螯合剂 不同磷源 钼酸盐非反应磷 摩尔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对生菜产量、品质及抗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范文静 林海涛 +5 位作者 张玉凤 杨力 刘苹 陈剑秋 陈海宁 沈玉文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第12期104-106,共3页
在露地生产条件下,研究了自制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对生菜产量、品质和抗逆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市售大量元素水溶肥料(WSF-Ⅱ)处理相比,自制大量元素水溶肥料(WSF-Ⅰ)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生菜产量和品质,产量提高5.17%,VC含量提高8.0%... 在露地生产条件下,研究了自制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对生菜产量、品质和抗逆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市售大量元素水溶肥料(WSF-Ⅱ)处理相比,自制大量元素水溶肥料(WSF-Ⅰ)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生菜产量和品质,产量提高5.17%,VC含量提高8.0%、可溶性糖含量提高12.2%,硝酸盐含量降低3.8%。试验结果还表明,WSF-Ⅰ能够显著提高生菜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并降低其丙二醛含量,从而提高生菜的抗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 抗逆 生菜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稳定性增效剂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巩俊花 高俊岭 +4 位作者 刘月田 崔雅芬 韩超 解晓梅 庄克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4期153-155,共3页
应用不同类型稳定性增效剂处理的肥料在玉米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稳定性增效剂处理的肥料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增效剂和微量元素复配的肥料可显著提高玉米的穗位高、果穗鲜重和千粒重,增产效果明显... 应用不同类型稳定性增效剂处理的肥料在玉米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稳定性增效剂处理的肥料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增效剂和微量元素复配的肥料可显著提高玉米的穗位高、果穗鲜重和千粒重,增产效果明显,增产率达2.43%~18.77%。该研究为研制新型稳定性肥料配方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效剂 玉米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