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Sentinel-1A升降轨的DS-InSAR金川矿区形变提取
1
作者 郭捷 张功海 +5 位作者 宋烨炜 白宇兴 胡纪元 王杰 吴文豪 葛子轩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共7页
金川矿区镍资源储备极为丰富,是我国最大的镍金属生产基地。传统的PS-InSAR在金川矿区测量存在目标点密度低、形变区解缠错误、形变结果提取精度低的问题。鉴于此,本文采用先进的DS-InSAR方法,对2021年8月—2022年6月的3组不同轨道(升轨... 金川矿区镍资源储备极为丰富,是我国最大的镍金属生产基地。传统的PS-InSAR在金川矿区测量存在目标点密度低、形变区解缠错误、形变结果提取精度低的问题。鉴于此,本文采用先进的DS-InSAR方法,对2021年8月—2022年6月的3组不同轨道(升轨Path128、降轨Path33、降轨Path135数据)的Sentinel-1A数据进行处理,将监测点密度与传统PS-InSAR方法获得的结果进行对比,以及两类时序InSAR提取的形变结果与GNSS点位监测进行交叉验证。结果表明:①对于金川矿区矿体监测的监测点(MPS)密度较PS-InSAR方法至少提升了5倍以上;②利用DS-InSAR和PS-InSAR解算的时序形变结果与GNSS站点时序形变结果分别根据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皮尔逊相干系数进行对比,DS-InSAR结果在3组指标上均效果更佳,提取的形变结果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降轨 金川矿区 Sentinel-1A DS-InSAR GN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川集团安全生产标准化升级跨越建设途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4
2
作者 赵小平 白本祥 高创州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4年第4期164-168,共5页
针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金川集团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将安全生产标准化纳入企业安全文化范畴进行建设"。实现升级跨越建设的思路是围绕"零伤害"的安全生产方针,以矿山采矿盘区为单位建立安全标准化... 针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金川集团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将安全生产标准化纳入企业安全文化范畴进行建设"。实现升级跨越建设的思路是围绕"零伤害"的安全生产方针,以矿山采矿盘区为单位建立安全标准化组织机构,开展"安全三区"危险源辨识和风险管控,在此基础上建立安全物质标准文化、安全管理标准文化和安全行为标准文化,结合安全文化"五阶段"塑培模式,打造安全自律型和本质安全型的标准化员工队伍,通过"匹配化"与"对标管理"的方式保证安全标准化持续改进模式。实践经验对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生产标准化 安全文化 持续改进 风险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川集团化工厂铜冶炼烟气制酸中温位余热回收 被引量:5
3
作者 孙治忠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0-104,共5页
阐述金川集团化工厂530 kt/a铜冶炼烟气制酸系统扩能改造和余热回收前存在的问题,在遵循尽可能保留现有工艺管线和保证余热高效回收的原则上对转化工艺进行改造完善,将转化流程由原设计的"3+1/Ⅳ.Ⅰ-Ⅲ.Ⅱ"四段转化改为"... 阐述金川集团化工厂530 kt/a铜冶炼烟气制酸系统扩能改造和余热回收前存在的问题,在遵循尽可能保留现有工艺管线和保证余热高效回收的原则上对转化工艺进行改造完善,将转化流程由原设计的"3+1/Ⅳ.Ⅰ-Ⅲ.Ⅱ"四段转化改为"3+2/Ⅴ.Ⅰ-Ⅲ.Ⅱ.Ⅳ"五段转化工艺流程,研发适合冶炼烟气制酸系统的分离型热管余热回收工艺技术。生产实践证明,该工艺在确保转化热平衡的基础上提升转化率,优化系统工艺技术指标,实现回收转化中温位富余热量生产饱和蒸汽,保证制酸系统与铜冶炼系统的匹配化生产,节能减排效益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炼烟气制酸 中温位余热 转化系统改造 分离型热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川二矿区3个中段协同开采巷道变形破坏特征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郁标 杨金维 +1 位作者 寇永渊 王文杰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30,共8页
为研究金川二矿区3个中段协同开采巷道变形破坏特征,通过现场调查、数值计算及理论分析,对二矿区3个中段协同开采巷道位移变化规律、应力分布特征、塑性破坏范围以及巷道变形破坏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金川二矿区3个中段协同开采过程... 为研究金川二矿区3个中段协同开采巷道变形破坏特征,通过现场调查、数值计算及理论分析,对二矿区3个中段协同开采巷道位移变化规律、应力分布特征、塑性破坏范围以及巷道变形破坏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金川二矿区3个中段协同开采过程中,中间中段巷道变形破坏最显著,下部中段次之,上部中段最小;不同中段巷道变形破坏具有区域性,上部中段与中间中段巷道中部变形破坏明显,下部中段巷道东西部变形显著;各中段巷道变形破坏呈明显非对称性,巷道近扰动侧边帮变形破坏较远扰动侧边帮更显著;协同开采扰动、地应力及矿岩条件是导致协同开采巷道变形破坏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金川二矿区3个中段协同开采巷道安全控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川二矿区 巷道变形 破坏特征 多中段协同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金川公司40万t/a铜电解项目的防腐
5
作者 吴培德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5-48,共4页
本文介绍了广西金川公司新建40万t/年铜电解项目腐蚀环境、防腐设计,防腐新技术的应用,项目建成后经过2年试生产后的防护效果,可供同类项目建设参考。
关键词 铜电解 防腐 腐蚀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金川公司“变废为宝”的循环经济
6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5年第3期37-37,共1页
2015年5月27日,中央主要对外媒体“进企业、话改革、看变化”甘肃行采访团一行走访了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参观了金川公司科技馆、金川公司顶吹炉车间和金川公司镍电解一车间,对金川集团在循环经济发展道路上取得的成就和其所起到... 2015年5月27日,中央主要对外媒体“进企业、话改革、看变化”甘肃行采访团一行走访了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参观了金川公司科技馆、金川公司顶吹炉车间和金川公司镍电解一车间,对金川集团在循环经济发展道路上取得的成就和其所起到的示范带头作用有了全面的了解。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采、选、冶、化、深加工联合配套的跨国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镍、钴、铂族金属生产企业和第三大铜生产企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川公司 金川集团 循环经济 跨国集团 镍电解 铂族金属 经济发展道路 大城市 地区环境污染 综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矿山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郑玉荣 靳军宝 +2 位作者 吴新年 赵亚军 王晓民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4-416,共13页
智能矿山是矿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通过梳理国内外最新研发与应用进展,对重点技术赋能矿业智能化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共性关键技术赋能智能矿山行业主要围绕实际生产需求展开,研究主题包括物联网、机器视觉、机器听觉、深度学习、... 智能矿山是矿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通过梳理国内外最新研发与应用进展,对重点技术赋能矿业智能化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共性关键技术赋能智能矿山行业主要围绕实际生产需求展开,研究主题包括物联网、机器视觉、机器听觉、深度学习、大数据挖掘、智能传感器、协作机器人、数字孪生和绿色矿山等,应用场景涉及智能控制系统、资产智能管理、安全保障及其系统、数据管理及其分析和监控系统等。展望未来,关键技术的创新与融合应用将成为推动智能矿山向高质量、可持续和智能化全面发展的核心引擎,通过结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来提升矿山在精准勘探、优化开采路径、降低能耗与废弃物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而数字孪生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将实现矿山的全面数字化运营,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和5G等技术可保障矿山远程管理和智能决策的高效性和精准性。智能矿山关键技术的应用将为矿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引领矿业向绿色、安全、数字、智能和高效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矿山 关键技术 物联网 数字化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金川水淬镍渣尾砂开发新型充填胶凝剂试验研究 被引量:72
8
作者 杨志强 高谦 +2 位作者 王永前 倪文 陈得信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98-1506,共9页
金川镍矿到2012年堆存镍铜炉渣3.3×107 t,每年还产出镍铜渣2.5×106 t。水淬镍渣提铁后每年排出1.25×106 t镍渣尾砂废弃物。利用冶金废弃物开发矿山充填胶凝剂,不仅可以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而且还能够降低充填采矿成本,... 金川镍矿到2012年堆存镍铜炉渣3.3×107 t,每年还产出镍铜渣2.5×106 t。水淬镍渣提铁后每年排出1.25×106 t镍渣尾砂废弃物。利用冶金废弃物开发矿山充填胶凝剂,不仅可以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而且还能够降低充填采矿成本,提高采矿经济社会效益。针对金川水淬镍渣尾砂所潜在的活性,采用机械活化和化学活化两种方式,进行了镍渣尾砂新型充填胶凝剂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镍渣尾砂、脱硫石膏、电石渣、水泥熟料的最佳比表面积分别为620,200,200,300 m2/kg。化学活化采用脱硫石膏和电石渣为主激发剂,以硫酸钠和水泥熟料为辅激发剂,由此确定了镍渣尾砂掺量为85%,脱硫石膏、电石渣、硫酸钠和水泥熟料的复合激发最佳掺量分别为5%,5%,3%和2%。外加0.156%的PC高效减水剂,配制成胶砂比1∶4,料浆浓度为79%的充填料浆,7 d和28 d充填体强度分别达到2.9,6.3 MPa,满足金川矿山安全采矿对充填体强度要求。由此可见,开发的新型充填胶凝材料可以替代水泥应用于金川矿山胶结充填采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淬镍渣尾砂 充填胶凝剂 充填体强度 水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岩体大变形规律:金川二矿巷道变形与破坏现场综合观测研究 被引量:36
9
作者 江权 史应恩 +5 位作者 蔡美峰 郭慧高 钟山 寇永渊 乔兰 李远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37-1348,共12页
针对深部高应力下硐室和巷道时效大变形问题,重点开展了金川二矿深部巷道大变形破坏调查、多手段原位综合观察、大变形灾害安全管理标准等方面研究工作。首先针对不同围岩支护类型下大变形巷道破坏问题,从破坏表现形式的角度总结提炼了... 针对深部高应力下硐室和巷道时效大变形问题,重点开展了金川二矿深部巷道大变形破坏调查、多手段原位综合观察、大变形灾害安全管理标准等方面研究工作。首先针对不同围岩支护类型下大变形巷道破坏问题,从破坏表现形式的角度总结提炼了金川二矿巷道10种典型变形破坏模式并阐明其形成机制;进而依托1150m水平大巷的大变形试验研究段,采用巷道表面的三维激光扫描测量、岩体内部开裂的钻孔摄像观测、围岩不同深度变形的位移计自动量测相结合的方式,揭示了深部巷道表面变形的空间非对称性、围岩内部浅层与深层变形的非均匀性、时效变形增长的跳跃递进性等不同于浅部岩体变形特点和破坏方式的新特征,表明了金川二矿碎裂围岩时效大变形本质是高应力下巷道开挖诱发表层围岩开裂,并在重分布应力驱动下围岩开裂深度逐步向深部转移进而导致巷道围岩自身承载性能逐步劣化的机制,从而表现出持续的时效大变形;最后提出基于功能失效和结构失稳原则的深部巷道大变形安全管理标准,并在现场反馈分析与应用实践基础上总结出了控制二矿深部巷道变形灾害的“双层喷锚网+锚注”和“喷锚网注+单筋砼”复合支护技术,充分利用喷网混凝土的表面柔性支撑与围压效应、锚杆对围岩内部的抑制开裂效应、水泥浆的充填并粘合开裂缝效应、钢筋混凝土的强刚性抗压和恢复围压效应等组合功能,从而形成一种“由表及里、表里结合”改善围岩受力状态、重构围岩承载圈的支护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巷道 大变形 支护破坏 深部工程 时效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川二矿区大体积充填体变形的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16
10
作者 马凤山 卢蓉 +2 位作者 郭捷 邹龙 寇永渊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20,共7页
充填法采矿是维护矿山稳定、控制地压变化以及限制围岩变形的最有效的手段方法,这种方法被大量地应用于金属矿山的开采工程当中。充填体作为矿体采出后的替代物,充入地下采空区后经过相变-固结-承压-提供反力-与围岩相互作用等阶段,与... 充填法采矿是维护矿山稳定、控制地压变化以及限制围岩变形的最有效的手段方法,这种方法被大量地应用于金属矿山的开采工程当中。充填体作为矿体采出后的替代物,充入地下采空区后经过相变-固结-承压-提供反力-与围岩相互作用等阶段,与上覆岩层、下部矿体以及周围围岩形成了一个共同抵抗外部压力又相互作用的系统。这个系统在矿山开采状态下如何维护自身稳定以及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变形破坏等都是需要进行研究的问题。金川镍矿二矿区已经进行了几十年的充填开采作业,逐渐形成了体积非常巨大的充填体,而进入深部开采工程后,上覆巨大充填体的受力稳定问题直接关系到矿山的安全生产。本文结合金川二矿区开采实际,在精确刻画充填体三维形态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大型充填矿山充填体的力学行为。模拟结果表明:充填体在开采时会出现整体受压变形,最大剪应力是导致充填体与围岩发生局部破坏的主要因素,对此根据充填体整体塑性屈服区域的分布和剪应力分布情况,确定了破坏失稳的危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川二矿区 大体积充填体 三维形态 数值模拟 破坏失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川高应力矿床充填采矿技术研究进展与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被引量:27
11
作者 杨志强 高谦 +2 位作者 王永前 陈得信 姚维信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2-50,共9页
金川镍矿是世界上少见的大型硫化铜镍矿床。矿体埋藏深、地应力高、地压大、矿岩体不稳固,是目前世界上难采矿床之一。针对金川矿床不利的采矿技术条件,自建矿50多年来,金川矿山已经开展了大量广泛的采矿技术研究。本文首先概述了金川... 金川镍矿是世界上少见的大型硫化铜镍矿床。矿体埋藏深、地应力高、地压大、矿岩体不稳固,是目前世界上难采矿床之一。针对金川矿床不利的采矿技术条件,自建矿50多年来,金川矿山已经开展了大量广泛的采矿技术研究。本文首先概述了金川矿山工程概况,归纳总结了金川矿山充填采矿发展历程;然后,阐述了金川矿山充填技术研究以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根据工程地质研究和采矿方法试验,选择了与之相适应的下向分层进路胶结充填采矿方法;通过高浓度料浆自流输送和膏体泵送两种充填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研究,在充填体作用机理、固体废物利用、充填料浆流变特性以及管道减阻输送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尤其针对膏体充填系统所存在的问题开展了技术攻关和系统改造,由此获得重大科技成果,使膏体充填系统顺利达产。最后指出了目前金川矿山充填开采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金川大型镍矿实现安全、高效、经济和环保充填法开采仍亟待研究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川镍矿 充填采矿 研究进展 技术难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川镍矿尾砂膏体充填系统工艺技术改造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杨志强 王永前 +2 位作者 高谦 陈得信 姚维信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4年第2期1-9,共9页
膏体充填技术是目前最先进和技术难度最大的充填采矿技术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金川矿山首次开展了尾砂膏体充填技术的引进、研究、系统建设和工业化应用研究.由于膏体充填技术在我国首次应用,因此在设计和工程应用中存在... 膏体充填技术是目前最先进和技术难度最大的充填采矿技术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金川矿山首次开展了尾砂膏体充填技术的引进、研究、系统建设和工业化应用研究.由于膏体充填技术在我国首次应用,因此在设计和工程应用中存在很多问题,导致膏体充填系统投产6年来一直处于非常生产状态.虽然开展了不间断研究和技术改造,但一直未取得突破性进展.针对在生产中暴露出的问题以及总结前期研究经验,从2005年4月开展了为期1年多的膏体充填技术攻关和系统改造,由此获得重大成果.改造后的膏体充填系统实现了正常生产,充填生产能力逐年提高,从2006年充填9万m3到2011年达到20万m3,达到了设计生产能力,解决了长期困扰尾砂膏体充填中的技术难题.文中首先简要概述我国目前膏体充填矿山应用现状,然后重点总结金川矿山尾砂膏体充填技术研究进展以及所取得的技术攻关成果.在此基础上,最后展望了金川矿山充填采矿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川镍矿 尾砂膏体充填 工艺技术改造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川膏体管道输送特性环管试验与减阻技术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杨志强 王永前 +1 位作者 高谦 刘洲基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2-26,共5页
在金川矿山膏体充填系统开展了泵压管道输送特性环管试验,针对不添加水泥和胶砂比为1∶4的2种全尾砂膏体进行了管道输送阻力试验。结果表明,膏体输送平均流速为1.2 m/s时,质量浓度为72.2%,75.8%和78.9%的管输阻力分别为10,19和33 k Pa/m... 在金川矿山膏体充填系统开展了泵压管道输送特性环管试验,针对不添加水泥和胶砂比为1∶4的2种全尾砂膏体进行了管道输送阻力试验。结果表明,膏体输送平均流速为1.2 m/s时,质量浓度为72.2%,75.8%和78.9%的管输阻力分别为10,19和33 k Pa/m;胶砂比为1∶4、质量浓度为78.9%的胶结全尾砂膏体管输阻力为12.5 k Pa/m。针对全尾砂与棒磨砂配比分别为6∶4、5∶5和4∶6的3种混合骨料,开展了膏体管输阻力试验,结果表明,在平均流速为1.2 m/s、管输阻力不大于15 k Pa/m的条件下,3种混合骨料膏体可泵送膏体质量浓度分别为80%,79%和81%;试验结果还显示,质量浓度相差1%,管道阻力损失相差50%~100%,可见膏体管输阻力对浓度变化十分敏感;3种配比的混合骨料膏体塌落度大于15 cm,满足膏体泵压输送要求。膏体减阻试验结果揭示,添加水泥材料1.5%的YNB型泵送剂,膏体管输减阻效率可达到68.6%,相应的膏体塌落度增加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输送 膏体充填 泵压输送特性 环管试验 减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川大型难采矿床安全高效开采关键技术与面临难题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杨志强 高谦 +2 位作者 王永前 姚维信 陈得信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4-100,112,共8页
金川镍矿以矿体厚大、埋藏深、地应力高和矿岩破碎著称于采矿界。随着我国对镍资源需求增长,金川镍矿开发规模逐年递增。目前生产能力已经接近900万t,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矿床开采深度接近千米,采场地压显现剧烈,给矿山工程稳定性和... 金川镍矿以矿体厚大、埋藏深、地应力高和矿岩破碎著称于采矿界。随着我国对镍资源需求增长,金川镍矿开发规模逐年递增。目前生产能力已经接近900万t,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矿床开采深度接近千米,采场地压显现剧烈,给矿山工程稳定性和岩移控制带来极大困难;为此,金川镍矿多次开展采场地压规律、支护技术、充填工艺以及地压控制等重大技术攻关。研究揭示了充填采场地压显现规律,对采场地压进行有效控制并实现了大面积连续开采。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和采场面积扩大,地压控制问题更加突出,深部巷道工程稳定性控制更加困难。尤其矿山生产规模逐年提高,从而给矿山安全、高效和经济开采带来更大挑战。针对国内外镍资源发展形势和矿山开采面临的困难,金川镍矿正在进行第二轮采矿技术攻关,尤其开展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开发低成本和高强度的新型充填胶凝材料,从而降低充填采矿成本,提高采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镍矿 难采矿床 高效开采 关键技术 技术攻关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川超大型铜镍矿床钴的赋存状态与富集过程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亚磊 李文渊 +3 位作者 林艳海 王永才 张照伟 李德贤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3-150,共18页
金川矿床位于龙首山隆起带东段,是中国最大的岩浆镍钴(铂族元素)矿床。该矿床中最重要的金属硫化物组合是磁黄铁矿、镍黄铁矿和黄铜矿,仅局部含有微量的辉钴矿等独立钴矿物。全岩成矿元素分析显示:矿石中Co与S、Ni之间呈良好的正相关性,... 金川矿床位于龙首山隆起带东段,是中国最大的岩浆镍钴(铂族元素)矿床。该矿床中最重要的金属硫化物组合是磁黄铁矿、镍黄铁矿和黄铜矿,仅局部含有微量的辉钴矿等独立钴矿物。全岩成矿元素分析显示:矿石中Co与S、Ni之间呈良好的正相关性,与As相关性较差,Co/Ni随硫化物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镍黄铁矿中Co含量较高,其含量为0.32%~1.93%,平均为0.81%;磁黄铁矿和黄铜矿(方黄铜矿)中Co的含量较低,变化范围分别为0.02%~0.11%和0.01%~0.08%。元素面扫描结果表明:Co含量较高的部位与镍黄铁矿范围完全一致,说明Co主要赋存于镍黄铁矿中。金川矿床整体Co/Ni平均值为0.042,与全球典型橄榄岩相地幔Co/Ni值(0.055)相似,表明其岩浆源区主要为橄榄岩相。高程度的部分熔融可能是导致其母岩浆中Co绝对含量较高,但Co/Ni值相对较低的原因之一。硫化物熔离时,Co更倾向于进入硫化物;但相对于Ni,进入硫化物的Co较少,导致不同矿石类型之间S含量与Co/Ni值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性。硫化物分离结晶作用进一步促使Co向镍黄铁矿中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的赋存状态 分配系数 富集过程 金川超大型铜镍矿 龙首山隆起带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川二矿区大范围地压监测方案及初步成果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彭府华 王虎 +2 位作者 李庶林 邹龙 周桥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18,共4页
金川二矿区为我国特大型地下矿山,采用机械化盘区下向进路胶结充填采矿。二矿区连续开采面积大、年出矿量大,加上矿山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地应力大等原因,使得地压问题突出。详细介绍了二矿区大范围地压监测的基本方案、测点布置方式及其... 金川二矿区为我国特大型地下矿山,采用机械化盘区下向进路胶结充填采矿。二矿区连续开采面积大、年出矿量大,加上矿山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地应力大等原因,使得地压问题突出。详细介绍了二矿区大范围地压监测的基本方案、测点布置方式及其典型的测点布置图、采用的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等;在针对围岩体应力、位移等现有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初步分析了个监测点的数据变化与发展趋势,针对二矿区大面积开采和水平矿柱开采过程中对14行回风井、大范围上下盘围岩体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初步评价,并得到了一些对安全生产有指导和参考价值的初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体积充填体 水平矿柱 地压监测 采动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向进路采场内炮烟的扩散特征及通风参数确定
17
作者 薛希龙 李佳乐 +3 位作者 武拴军 张晓 刘斌 张钦礼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84,共9页
为明确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法采场炮烟的扩散特征,以金川龙首矿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法为例,开展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研究进路和分层道内风流的空间分布,分析进路内CO和NO_(2)的扩散特征,探讨通风井位置、进路长度对CO扩散的影响,并确定采场的... 为明确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法采场炮烟的扩散特征,以金川龙首矿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法为例,开展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研究进路和分层道内风流的空间分布,分析进路内CO和NO_(2)的扩散特征,探讨通风井位置、进路长度对CO扩散的影响,并确定采场的通风参数。结果表明:分层道和进路内的风流场可划分为进风带、中性带和回流带,进路内风速呈底部高、中部低、顶部缓的S型分布;进路垂面上CO体积分数随高度增加而不断升高,进路水平方向上CO体积分数由里向外先降低后升高;进路腰线处CO扩散速度随通风时间呈现对数递减的趋势;NO_(2)主要分布在进路腰线以下,其扩散速度快于CO;CO扩散速率与通风井距进路口的距离、进路的长度呈负相关;当通风井与进路口的距离≤40 m、进路长度≤55 m时,自然通风30 min炮烟中CO和NO_(2)低于安全规程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向进路采场 采场炮烟 数值模拟 扩散特征 通风井位置 进路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川铜尾渣粉对充填体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有团 杨志强 +2 位作者 李茂辉 高谦 王永前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391-4397,共7页
将金川还原提铁后的铜尾渣粉(JCCS)分别作为胶凝材料和代替棒磨砂作为充填骨料,采用正交胶砂试验,进行活性及力学强度试验研究。利用X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分析JCCS试件的水化产物及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JCCS是一种惰性固体废... 将金川还原提铁后的铜尾渣粉(JCCS)分别作为胶凝材料和代替棒磨砂作为充填骨料,采用正交胶砂试验,进行活性及力学强度试验研究。利用X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分析JCCS试件的水化产物及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JCCS是一种惰性固体废弃物,无潜在活性;JCCS作为骨料代替棒磨砂,对早期强度不利,但有利于提高后期强度,当JCCS质量分数达30%时,3 d和7 d强度下降为0 MPa,28 d平均强度可提高24.8%;JCCS试件的水化产物主要为C-S-H凝胶和钙矾石(AFt),两者交错黏结共同构成力学强度。添加复配早强剂,能提高JCCS充填体早期强度。JCCS能代替20%的棒磨砂用于井下充填,可节约充填成本11.6元/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尾渣粉 抗压强度 棒磨砂 X线衍射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川矿山混合充填料浆环管试验系统与管输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杨志强 陈得信 +1 位作者 高谦 邹龙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4-70,共7页
料浆流变特性是影响管道输送的重要因素,其流变参数是进行料浆管道输送阻力分析的重要指标。针对金川矿山充填材料的复杂多变性,开展了多种混合充填料浆流变特性研究和管输阻力因素分析。首先,简要介绍了金川矿山充填料浆管道输送的环... 料浆流变特性是影响管道输送的重要因素,其流变参数是进行料浆管道输送阻力分析的重要指标。针对金川矿山充填材料的复杂多变性,开展了多种混合充填料浆流变特性研究和管输阻力因素分析。首先,简要介绍了金川矿山充填料浆管道输送的环管试验系统及检测技术;然后,概述了金川矿山充填料浆环管试验的部分研究成果。通过分析不同条件下的充填料浆管道输送试验成果,揭示了多种混合充填骨料粒径级配、料浆浓度、管道流速和水灰比对管输阻力的影响规律。最后,给出棒磨砂集料的高浓度充填料浆优化配比,为金川矿山安全、高效和高浓度充填法采矿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川矿山 混合充填料浆 环管试验 管道输送阻力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川镍矿混合充填集料胶结充填体强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志强 王永前 +2 位作者 高谦 陈得信 姚维信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1-178,共8页
针对金川矿山棒磨砂充填集料存在的成本高和供不应求的矛盾,开展了棒磨砂、戈壁砂和尾砂3种充填集料不同配比的混合集料胶结充填体强度试验研究。通过9组混合充填集料的胶结充填体强度试验和数据分析,揭示了影响胶结充填体强度的因素与... 针对金川矿山棒磨砂充填集料存在的成本高和供不应求的矛盾,开展了棒磨砂、戈壁砂和尾砂3种充填集料不同配比的混合集料胶结充填体强度试验研究。通过9组混合充填集料的胶结充填体强度试验和数据分析,揭示了影响胶结充填体强度的因素与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合理添加尾砂的棒磨砂和戈壁砂混合充填料,不仅可以提高充填体强度,而且还能够减小充填料浆的分层和离析,有利于提高充填体整体质量。通过建立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不同配比的混合集料胶结充填体强度预测和回归分析,获得了满足金川矿山充填法采矿安全高效生产的充填材料配比:灰砂比为1∶4、料浆浓度大于80.8%、混合集料平均粒径不大于1.692 mm和非均匀系数不小于38.4,由此对应的3 d充填体试块密度不小于2.24 g/cm3。该研究成果为混合集料在金川镍矿充填采矿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充填集料 平均粒径 不均匀系数 充填体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