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矿山充填采矿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9
1
作者 郭利杰 刘光生 +1 位作者 马青海 陈鑫政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182-4200,共19页
地下金属矿山固废充填开采技术是实现矿业低碳绿色开发的重要途径,矿山充填不仅可以实现最大限度的回采矿产资源,而且可以实现矿业固废的环保处置。系统回顾了金属矿山充填采矿方法的发展历程,从金属矿山高效率规模化充填采矿、连续充... 地下金属矿山固废充填开采技术是实现矿业低碳绿色开发的重要途径,矿山充填不仅可以实现最大限度的回采矿产资源,而且可以实现矿业固废的环保处置。系统回顾了金属矿山充填采矿方法的发展历程,从金属矿山高效率规模化充填采矿、连续充填开采和如何降低充填采矿成本3个方面介绍了最新的技术应用研究进展。首先系统梳理了金属矿山充填工艺的演变发展脉络,总结了涵盖矿山固废充填料浆制备、充填料浆管道输送、充填采场封闭和采场尾砂料浆脱水等全流程充填工艺技术的应用进展和发展趋势。然后研究分析了尾砂充填体非均质特性和尾砂料浆固结力学特性的演化发展机制,并对比分析了传统的采场充填体强度需求解析方法与改进的胶结充填体强度需求计算-设计方法,进而介绍了井下采场充填体质量原位监测与分析评价方法。基于上述研究进展综述,得出矿山充填采矿方法变革是实现高效率、规模化、低成本充填采矿的核心要素,矿山全流程充填工艺创新是稳定制备与使用高质量充填料浆的必要举措,深入研究采场充填体力学作用机理问题是确保充填采矿技术安全、绿色、经济、便捷应用的本质要求。最后阐明了充填采矿领域未来应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指出加快发展绿色低碳充填新技术、新材料与新装备是助推金属矿山充填转型发展的动力引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山 充填采矿 绿色开采 矿山充填 充填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体系流程化表征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垚萱 李坤 +4 位作者 卢尧 梅国栋 郭利杰 谢旭阳 金万英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21-26,29,共7页
本文针对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体系及信息系统难以有效推动落实的难题,提出"安全管理流程化,管理流程表单化"思想,开展了矿山安全标准化体系流程化表征方法研究。分析并构建了矿山安全标准化体系各子要素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本文针对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体系及信息系统难以有效推动落实的难题,提出"安全管理流程化,管理流程表单化"思想,开展了矿山安全标准化体系流程化表征方法研究。分析并构建了矿山安全标准化体系各子要素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确定了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及安全检查两个核心要素的相关业务,提出了矿山安全标准化体系流程化表征方法,并对两个核心要素的业务流程进行了流程化表征,确定了各个业务流程附属表单的主要内容。通过矿山安全标准化体系流程化表征,将矿山人机环管多维因素纳入业务工作流,通过工作流驱动矿山安全标准化体系PDCA持续运行,也为矿山安全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标准化 安全检查 业务流程 流程化表征 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玛铜多金属矿破碎软岩巷道分级支护体系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曹俊 关士良 +2 位作者 王志修 王宽宽 于世波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200-204,208,共6页
针对甲玛多金属矿二期工程现有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方法无法有效指导巷道支护设计的现状,基于ShapeMetrix3D近景摄影技术的工程地质调查和围岩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建立了统计区域范围内的三维岩体质量评价模型,结合甲玛矿区二期范围内的岩... 针对甲玛多金属矿二期工程现有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方法无法有效指导巷道支护设计的现状,基于ShapeMetrix3D近景摄影技术的工程地质调查和围岩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建立了统计区域范围内的三维岩体质量评价模型,结合甲玛矿区二期范围内的岩体质量评价体系,给出了Ⅱ~Ⅳ岩体支护标准和支护体系,制定了Ⅱ~Ⅳ岩体的巷道支护方案和支护技术参数,形成了一套适用于甲玛矿区二期区域并且可以长期使用和参考的分级支护体系标准,为甲玛矿区支护设计、施工提供技术指导,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 支护体系 参数 甲玛铜多金属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矿山露天-地下联合开采产能衔接方案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金凤英 崔松 周玉成 《中国矿业》 2021年第S02期246-250,共5页
为充分开发利用地下资源,延长某露天矿山服务年限,某矿山计划采用露天-地下联合开采的方式回采矿山资源,而联合开采期间的产能衔接是影响矿山资源利用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矿山资源、矿体产状、开采方式等因素对地下采场... 为充分开发利用地下资源,延长某露天矿山服务年限,某矿山计划采用露天-地下联合开采的方式回采矿山资源,而联合开采期间的产能衔接是影响矿山资源利用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矿山资源、矿体产状、开采方式等因素对地下采场进行分区,并计算出地下采场生产能力,最终提出了露天产能配合地下产能的生产衔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开采 地下分区 产能计算 产能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非金属矿山双重防控体系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垚萱 李坤 +3 位作者 郭利杰 卢尧 梅国栋 金万英 《中国矿业》 2022年第5期100-106,共7页
本文针对金属非金属矿山双重防控体系运行过程中风险辨识与评价不及时、安全检查不到位、隐患排查与治理不闭环等问题,研究金属非金属矿山双重防控体系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功能模块的实现过程。基于金属非金属矿山双重防控体系的建设思... 本文针对金属非金属矿山双重防控体系运行过程中风险辨识与评价不及时、安全检查不到位、隐患排查与治理不闭环等问题,研究金属非金属矿山双重防控体系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功能模块的实现过程。基于金属非金属矿山双重防控体系的建设思想和要求,结合数字化处理和互联网传输技术,探讨设计了由数据层、功能层、用户层和接入层构成的系统总体架构;通过分析双重预防机制的内部规律和关联逻辑关系,构建了风险管理、安全检查和隐患闭环管理三个核心业务模块的动态运行任务流程;运用流程化表征方法对矿山人机环管涉及的业务流程进行了流程化表征,开发了双重防控体系流程运转程序和表单化表征。最终实现了双重防控机制安全信息的实时传递和即时推送,推动了矿山全岗位职责全流程闭环管控运行,有效提升了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防控体系 金属非金属矿山 信息管理系统 数字化处理 矿山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爆破漏斗试验的某铜矿中深孔采矿爆破参数优化研究
6
作者 郭鸿德 曹聪 +1 位作者 万串串 卞继伟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65-471,共7页
在地下金属矿山的中深孔凿岩爆破回采作业过程中,爆破效率欠佳、块度分布不均等技术难题尤为突出,已成为制约矿山实现安全高效开采的关键瓶颈因素。选取典型的矽卡岩型铜矿作为研究对象,依托经典爆破漏斗理论,构建了单孔-多孔-斜面台阶... 在地下金属矿山的中深孔凿岩爆破回采作业过程中,爆破效率欠佳、块度分布不均等技术难题尤为突出,已成为制约矿山实现安全高效开采的关键瓶颈因素。选取典型的矽卡岩型铜矿作为研究对象,依托经典爆破漏斗理论,构建了单孔-多孔-斜面台阶的多梯次爆破漏斗试验体系,旨在深入剖析不同参数条件下爆破漏斗特征的变化规律。采用理论分析方法,提出了基于特征参量的中深孔爆破参数优化方法,为复杂地质条件下实现精准爆破控制提供了理论支撑。基于现有试验成果,获得了针对矿山工程地质特征的中深孔凿岩爆破参数,能够显著提升矿山爆破效率与块度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最佳药包中心埋深为0.975 m,最佳爆破漏斗体积为1.035 m3,最佳爆破漏斗半径为0.994 m,最佳爆破孔间距为1.82 m,最小抵抗线为1.58 m;综合考虑矿山实际生产条件的影响,进一步优化爆破漏斗参数取值范围,推荐最小抵抗线为1.1~1.6 m,最佳孔底距为1.20~1.85 m,单位炸药消耗量为0.35~0.45 kg/t,以实现爆破能量在不同完整性矿岩中的合理利用。针对金属矿山中深孔爆破效果控制难题,提出了精准的爆破参数与工艺,最大程度地提升了矿山中深孔爆破效果。研究成果对于矿山安全高效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漏斗试验 中深孔采矿 爆破参数 理论分析 金属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骨料膏体充填料浆管道输送阻力及其压力监测研究
7
作者 陈鑫政 蒋合国 +5 位作者 杨小聪 许文远 沐兴旺 唐琳 魏筱乐 徐成金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115,共9页
毛坪铅锌矿采用尾砂+机制砂复合骨料进行膏体充填,充填输送管道垂直落差超过600 m,水平管线长度超过5000 m,属于高垂差、长距离充填输送范畴,确保膏体料浆的稳定输送是矿山充填的关键。为解决矿山充填中堵管、爆管频发的问题,提高充填... 毛坪铅锌矿采用尾砂+机制砂复合骨料进行膏体充填,充填输送管道垂直落差超过600 m,水平管线长度超过5000 m,属于高垂差、长距离充填输送范畴,确保膏体料浆的稳定输送是矿山充填的关键。为解决矿山充填中堵管、爆管频发的问题,提高充填钻孔满管率和输送稳定性,通过测试得到尾砂、机制砂的物理参数及尾砂+机制砂复合骨料膏体料浆的流变参数,利用复合骨料膏体料浆的流变参数理论计算出充填料浆管道输送的比摩阻,并基于伯努利方程推导出计算钻孔内料浆高度的解析公式。进一步地,通过在毛坪铅锌矿河东矿区610 m中段水平充填管道上安装压力监测装置,开展复合骨料膏体料浆管输压力监测研究,实测充填料浆的管输压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充填料浆处于层流/过渡流时,基于Buckingham公式推导的比摩阻理论计算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当充填流量为60 m3/h,充填料浆配比为灰砂比1∶4,充填浓度76%时,充填料浆的比摩阻为5392 Pa/m,且当充填倍线为2以下时,充填过程中钻孔内料浆满管率低于50%。充填工程实践中,矿山通过优化管路布置提高充填倍线,提高充填流量和料浆质量浓度,缩小管径提高比摩阻及增加局部损失等措施提高充填满管率,研究成果对国内类似矿山充填系统参数设计与稳定性调控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骨料 膏体 管道输送 压力监测 比摩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某矿新型胶结材料充填工业试验应用研究
8
作者 陈金刚 郭利杰 +1 位作者 何涛 张雷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51-459,共9页
新型胶结材料在解决水泥胶结细尾砂充填存在的充填料浆凝结时间长、充填体性能不佳等问题优势显著。本文通过在充填站开展连续跟班取样,检测尾砂浆、充填料浆浓度、灰砂比及充填体强度,系统评价了新型胶结材料胶结细尾砂充填质量,并与... 新型胶结材料在解决水泥胶结细尾砂充填存在的充填料浆凝结时间长、充填体性能不佳等问题优势显著。本文通过在充填站开展连续跟班取样,检测尾砂浆、充填料浆浓度、灰砂比及充填体强度,系统评价了新型胶结材料胶结细尾砂充填质量,并与水泥充填质量对比分析,采用扫描电镜对二者的胶结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充填工业试验中尾砂浆、充填浓度实测值及监测值波动幅度较小,仪表监测值与实测值偏差较小,水泥与新型胶结材料充填浓度处于55.57%~57.61%之间;新型胶结材料显著提高细尾砂充填体强度,新型胶结材料充填浓度55.57%,砂灰比8.8,充填体养护7 d、28 d、60 d强度分别较砂灰比4.9,水泥充填体提高40.53%、118.09%、85.58%;充填浓度56.04%,砂灰比12.7,充填体养护7 d、28 d、60 d强度分别较砂灰比8.8,水泥充填体提高142.11%、110.29%、114.19%;扫描电镜显示新型胶结材料充填体内部主要为针棒状钙矾石等水化产物,整体结构密实,对应水泥充填体内部主要为毛刺状水化硅酸钙凝胶,结构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胶结材料 跟班取样 浓度 充填体强度 微观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夹层或软弱破碎带难采矿体协同开采技术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解联库 万串串 +1 位作者 熊代余 王建文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4-40,共7页
含夹层或软弱破碎带矿体开采一直是矿业界难题。现阶段针对此类矿体,一般是对矿体上下盘采用不同的采矿方法进行适应性开采,但大部分矿山受地质特征、作业安全、采矿成本等因素制约,通常采用采易弃难的回采方式,造成了矿产资源的永久损... 含夹层或软弱破碎带矿体开采一直是矿业界难题。现阶段针对此类矿体,一般是对矿体上下盘采用不同的采矿方法进行适应性开采,但大部分矿山受地质特征、作业安全、采矿成本等因素制约,通常采用采易弃难的回采方式,造成了矿产资源的永久损失。以“协同开采”理念为指导,提出了一种含夹层或软弱破碎带难采矿体协同开采技术,即预先回采夹层或软弱破碎带,实现回采工序协同作业以及地压协同管理,从源头上解除安全隐患,为后续矿体开采创造安全的技术条件,最大化发挥协同开采的技术价值。以国内某磷矿与某铜多金属矿为例,针对其特定的开采技术条件,以夹层剔除与切割槽作业协同实施为核心,制定了矿体内含不同厚度夹层与上下盘矿体的协同开采方案;同时基于地压协同或环境再造理念,发展了一种软弱破碎氧化带矿体协同开采方法,实现了软弱破碎氧化带矿体的安全高效回采。所提出的协同开采方案为国内类似矿体开采提供了技术参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协同开采”理念在类似复杂难采矿体开采中的实践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开采 复杂难采矿体 夹层 软弱破碎 带高效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深部开采岩体稳定性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石峰 王平 +3 位作者 蔡永顺 袁本胜 刘强 张丹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3-118,共6页
针对矿山深部开采过程中易发生地压灾害的问题,基于微震监测技术,结合矿山实际特点建立深部岩体稳定性监测系统。优化台网设计,通过定点爆破进行波速校正,最终建立了定位误差在10 m,灵敏度在-2.2的监测台网。对监测数据进行波形拾取,分... 针对矿山深部开采过程中易发生地压灾害的问题,基于微震监测技术,结合矿山实际特点建立深部岩体稳定性监测系统。优化台网设计,通过定点爆破进行波速校正,最终建立了定位误差在10 m,灵敏度在-2.2的监测台网。对监测数据进行波形拾取,分析微震事件时空演化特征,圈定潜在危险区域,并对潜在危险区域围岩变形损伤进行分析。最终总结出微震事件大幅度上升且处于较高水平、空间分布高度集聚、能量指数突然下降而累积视体积迅速上升的动力灾害预警前兆。研究结果可为深部开采岩体稳定性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岩体稳定性 微震监测 时空演化 预警前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压力和温度养护条件的胶结充填体早期强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贾冲 赵越 +2 位作者 郭利杰 刘光生 彭啸鹏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19,共6页
为在实验室模拟矿山原位充填环境的压力、温度等因素对胶结充填体的固结影响,本文设计了一种考虑压力与温度协同控制的胶结充填体养护方法及试验装置。采用该试验装置开展了养护压力与养护温度对胶结充填体早期固结强度的影响研究。结... 为在实验室模拟矿山原位充填环境的压力、温度等因素对胶结充填体的固结影响,本文设计了一种考虑压力与温度协同控制的胶结充填体养护方法及试验装置。采用该试验装置开展了养护压力与养护温度对胶结充填体早期固结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养护压力、养护温度对胶结充填体早期强度有明显影响;养护压力对充填体早期强度发展有利;随着养护温度升高,胶结充填体强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养护温度为55℃时,胶结充填体强度呈下降趋势。在养护压力和养护温度的耦合影响下,高温有利于胶结充填体的早期强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结充填 尾砂 压力 温度 早期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M在地下金属矿山应用中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25
12
作者 黄丹 杨小聪 陈何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8-121,共14页
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unnel Boring Machine,TBM)技术较传统钻爆法具有机械破岩、安全高效的优势,其在金属矿山的发展与应用将深度影响或变革矿山的设计理念、生产建设和采矿技术,是大型金属矿山建设及深部资源开采向绿色集约及现代化发... 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unnel Boring Machine,TBM)技术较传统钻爆法具有机械破岩、安全高效的优势,其在金属矿山的发展与应用将深度影响或变革矿山的设计理念、生产建设和采矿技术,是大型金属矿山建设及深部资源开采向绿色集约及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技术和重要手段。通过归纳TBM在国内外金属矿山的应用情况,分析了TBM矿山工程的特点和TBM技术装备的快速发展,表明TBM技术能够应用于大型金属矿山的井巷开拓,但同时也面临着岩爆、卡机、涌水、围岩大变形等挑战。对TBM技术研究现状和金属矿山TBM工程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与分析,探讨了金属矿TBM应用面临的科学问题,为TBM技术在金属矿采掘工程领域的进一步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M技术 金属矿山 采掘作业 应用及发展 挑战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应力环境下深部金属矿整体规划的思考与展望 被引量:14
13
作者 吴姗 杨小聪 郭利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32-1436,共5页
我国现有的矿山开采规划主要是基于浅部矿床开采实践所形成的,通常只考虑经济与工程因素。在采矿全生命周期开展开采规划,优先获取高品位的矿石,从而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深部开采处于“三高一扰动”引起的复杂地质力学环境,高地应力的影... 我国现有的矿山开采规划主要是基于浅部矿床开采实践所形成的,通常只考虑经济与工程因素。在采矿全生命周期开展开采规划,优先获取高品位的矿石,从而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深部开采处于“三高一扰动”引起的复杂地质力学环境,高地应力的影响是深部矿山开采规划重要因素。本文开展了对深部高应力环境下金属矿整体规划领域的文献调研和问题探讨。首先,以实现矿山资源开发投资价值为目标,从战略规划与战术规划两个维度分层次讨论了深井矿山从整体到局部设计的过程,适用于一般深部矿山开采的全生命周期规划,并重点分析了岩石强度时效性对于开展深井矿山整体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次,阐述了当前国内外深井矿山在高应力条件下的设计与布局,正“V”型及倒“V”型采矿顺序应用于深部均未能兼顾“改善应力状态”与“获取最大净现值”,理想的四周型开采顺序不失为一种兼顾的采矿布局,但在实际开采应用过程中,工程布置及采场应力状态还需进一步探讨。最后,指出了整体规划模型中的应力预测与校准对于预测高危险区域及指导深部开采规划的重要意义。在深部矿山开采规划中充分考虑高应力环境的工程影响,如何将高应力环境及其随开采过程的演变规律完全融入到开采规划中,还需开展进一步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应力 整体规划 战略与战术 岩爆 采矿顺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倾斜极薄矿体全面法开采残留点柱回采方案及稳定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侯国权 刘光生 +3 位作者 樊川 郭利杰 黄丹 原野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7-121,共5页
某石英脉型钨矿床,矿体倾角平均20°,矿脉厚度0.3~0.8m,采用全面法开采。经过20多年的开采遗留下大量点柱和空区,而且相邻的采空区、以及相邻中段的采空区基本已相互贯通形成空区联合体。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采场应力集中,采空区安... 某石英脉型钨矿床,矿体倾角平均20°,矿脉厚度0.3~0.8m,采用全面法开采。经过20多年的开采遗留下大量点柱和空区,而且相邻的采空区、以及相邻中段的采空区基本已相互贯通形成空区联合体。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采场应力集中,采空区安全隐患大,同时造成大量矿柱资源浪费。为了确保矿山生产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对遗留的矿柱进行回收,通过研究采场顶板允许暴露面积、结合开采技术条件、充填工艺研究等,确定的矿柱回收工艺和采场充填工艺,并针对试验采场的回收方案进行采场矿柱回收稳定性数值分析,综合验证了点柱充填回采的方案是安全可行的,从而为矿山空区治理与点柱安全回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点柱 回采 胶结充填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玛铜多金属矿破碎软岩巷道分级支护参数优化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陈国良 关士良 +2 位作者 王志修 姜允清 于世波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254-258,共5页
通过分析甲玛矿区破碎软弱岩体巷道的失稳模式,针对4个级别的岩体分别选择相应的支护方式,在确定对应支护方式的基础上,初步选定Ⅱ~Ⅳ级岩体的支护参数,采用数值模拟方式对初选的支护参数进行了对比优化分析,最终推荐了Ⅱ~Ⅳ级岩体巷道... 通过分析甲玛矿区破碎软弱岩体巷道的失稳模式,针对4个级别的岩体分别选择相应的支护方式,在确定对应支护方式的基础上,初步选定Ⅱ~Ⅳ级岩体的支护参数,采用数值模拟方式对初选的支护参数进行了对比优化分析,最终推荐了Ⅱ~Ⅳ级岩体巷道支护参数,模拟研究结果为甲玛矿区支护设计、施工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稳模式 分级支护 支护参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卢安夏铜矿露天开采下采空区顶板安全厚度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志修 陈何 +1 位作者 曹辉 郑志杰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1-135,共5页
地下采空区给露天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采空区顶板安全厚度的确定是露天生产的重要安全保障。为了研究卢安夏铜矿露天开采下采空区顶板安全厚度,通过对矿山原有采矿技术条件和地质资料的分析及现场实地测量和调查并结合钻孔探测等手段... 地下采空区给露天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采空区顶板安全厚度的确定是露天生产的重要安全保障。为了研究卢安夏铜矿露天开采下采空区顶板安全厚度,通过对矿山原有采矿技术条件和地质资料的分析及现场实地测量和调查并结合钻孔探测等手段,确定了露天矿下采空区的分布情况。以此分析地下采空区与露天境界空间关系并对露天边坡危险区进行区划,利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手段对最危险区域的采空区顶板安全厚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最危险区域范围内,对不同采空区范围,不同位置的采空区进行模拟结果分析,露天开采的采空区隔离层安全厚度为16m(2个台阶高度),采空区对露天开采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开采 采空区 顶板安全厚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震监测在高寒高海拔金属矿山的应用与实践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本胜 赵海洋 +2 位作者 王平 张晓朴 蔡永顺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96-200,共5页
甲玛铜多金属矿海拔4000~5407 m,该矿存在着大量采空区,为防止井下采掘活动出现冒顶、片帮及矿柱破裂等动力灾害,有必要对其进行地压监测。而在对这种高寒高海拔金属矿山进行地压监测的研究非常罕见。本文应用微震监测技术对该矿进行地... 甲玛铜多金属矿海拔4000~5407 m,该矿存在着大量采空区,为防止井下采掘活动出现冒顶、片帮及矿柱破裂等动力灾害,有必要对其进行地压监测。而在对这种高寒高海拔金属矿山进行地压监测的研究非常罕见。本文应用微震监测技术对该矿进行地压监测,首先介绍了甲玛矿地质条件和围岩情况,接着描述了甲玛矿微震监测系统的结构与监测点位置,然后对监测数据进行微震数据分析和应力分布情况分析,掌握高寒高海拔金属矿山地压活动时空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监测 高海拔 金属矿山 地压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宏观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垚萱 楚一帆 +4 位作者 何斌斌 卢尧 崔益源 谢旭阳 李坤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9-63,66,共6页
本文通过研究安全系统管理内涵和基本特征,提出基于系统安全理论的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全生命周期基本要素,运用系统科学建模方法,构建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架构和PDCA动态循环运行模型。经过实例验证,具有实际应用意义,对我国非煤矿... 本文通过研究安全系统管理内涵和基本特征,提出基于系统安全理论的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全生命周期基本要素,运用系统科学建模方法,构建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架构和PDCA动态循环运行模型。经过实例验证,具有实际应用意义,对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特别是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煤矿山 安全风险 PDCA动态循环 运行模式 双重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束状孔分层落矿采矿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何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18,共5页
针对球形药包分层崩落采矿法落矿分层厚度小、采场生产能力较低的问题,基于束状孔爆破理论,研发束状孔分层落矿采矿方法。束状孔爆破具有增强破岩作用的爆破效应。4~5个炮孔组成的束状孔,采用当量球形药包装药,爆破分层高度为单孔球形... 针对球形药包分层崩落采矿法落矿分层厚度小、采场生产能力较低的问题,基于束状孔爆破理论,研发束状孔分层落矿采矿方法。束状孔爆破具有增强破岩作用的爆破效应。4~5个炮孔组成的束状孔,采用当量球形药包装药,爆破分层高度为单孔球形药包爆破的2~3倍。束状孔分层落矿采矿方法采用束状深孔当量球形药包漏斗爆破,束状炮孔间距7~8 m,采用普通工业炸药爆破。每次分层爆破落矿高度5~8 m,贫化率8%,损失率10%,大块率<5%,采场生产能力1 800~2 400 t/d。与单孔球形药包爆破VCR法比较,大块率降低10%~20%,采场生产能力提高1倍以上。束状孔分层落矿采矿方法是一种适用于厚大矿体、中厚急倾斜矿体的大规模高效开采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状孔分层落矿采矿方法 当量球形药包 漏斗爆破 分层爆破 大规模采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客观赋权物元分析的中深孔采场采空区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堃 刘立顺 +2 位作者 沐兴旺 孙承超 卞继伟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7-115,共9页
针对中深孔采矿采空区稳定性评价中随机性、动态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熵权法与物元分析法的中深孔采场采空区稳定性评价方法。综合考虑了环境、地质及工程三个方面,选取了最大地应力等14个评价指标,利用改进熵权法对评价指标进... 针对中深孔采矿采空区稳定性评价中随机性、动态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熵权法与物元分析法的中深孔采场采空区稳定性评价方法。综合考虑了环境、地质及工程三个方面,选取了最大地应力等14个评价指标,利用改进熵权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客观赋权,构建了客观赋权物元分析模型,制定了一套中深孔采场空区稳定性分级标准。以毛坪铅锌矿河西区H8矿体为研究对象,对沿矿体走向布置的中深孔采场采空区进行稳定性评价。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反演了中深孔采矿、充填过程,分析了中深孔采矿后采空区围岩的应力、塑性区以及位移结果,对比验证了中深孔采场采空区稳定性评价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毛坪铅锌矿河西区H8矿体中深孔采场空区级别变量特征值为2.27,即B(较稳定)等级,结合现场设备能力及矿体形态,可进一步开展采场结构参数优化工业试验。该模型克服了评价指标权重分析主观性,结果准确,可指导中深孔采场结构参数选定及优化,保障中深孔采场安全高效回采,同时为类似地下矿山中深孔开采技术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孔采场 客观赋权 物元分析 稳定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