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化研磨加工渗氮性能实验及其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晓初 陈宥丞 +3 位作者 周佳华 覃哲 赵传 张建文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3-156,共4页
一般的渗氮工艺存在生产周期长、成本较高、设备结构复杂等缺点。该研究在轴承的强化研磨加工过程中,通以不同时间的氮气,利用X射线能谱联用仪对各组试样的化学元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记录实验数据和谱图,并将通入氮气加工前后轴承套... 一般的渗氮工艺存在生产周期长、成本较高、设备结构复杂等缺点。该研究在轴承的强化研磨加工过程中,通以不同时间的氮气,利用X射线能谱联用仪对各组试样的化学元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记录实验数据和谱图,并将通入氮气加工前后轴承套圈表面的元素成分和重量百分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添加渗氮功能的强化研磨加工提高了轴承套圈表面形的氮元素含量,更容易在轴承套圈表面形成含硼-氮化学物理膜层,以此作为强化研磨机的性能分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 强化研磨 渗氮 表面氮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流冲击强化改性研磨对Cronidur30轴承钢耐摩擦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晓初 何森 +2 位作者 邹涛 阮毅 黄珊珊 《轴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84,90,共7页
采用第四代射流冲击强化研磨机对Cronidur30轴承钢板进行不同加工时间的射流冲击强化改性研磨处理,在3.5%NaCl溶液中利用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对该钢板试样进行摩擦腐蚀试验;通过显微硬度计测量加工后试样截面的显微硬度;利用金相显微... 采用第四代射流冲击强化研磨机对Cronidur30轴承钢板进行不同加工时间的射流冲击强化改性研磨处理,在3.5%NaCl溶液中利用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对该钢板试样进行摩擦腐蚀试验;通过显微硬度计测量加工后试样截面的显微硬度;利用金相显微镜测量强化层厚度和观察磨痕的表面形貌。研究表明:射流冲击强化改性研磨处理后Cronidur30轴承钢板的表面粗糙度和显微硬度增大,晶粒细化,表面出现组织均匀的致密强化层;加工时间越长,钢板表面的显微硬度越高,表面强化层越厚;在相同的载荷条件下,射流冲击强化改性研磨加工时间越长,试样摩擦系数和磨损量越小,耐摩擦腐蚀性能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轴承钢 改性 研磨 摩擦腐蚀 表面粗糙度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改性研磨时间对12Cr17Mn6Ni5N钢表层特性及拉伸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何鹏 谢鑫成 +4 位作者 陈嘉懿 张宇鹏 邹涛 萧金瑞 梁忠伟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73-183,233,共12页
目的提高12Cr17Mn6Ni5N钢焊缝的表层特性及拉伸性能。方法采用单一变量法控制强化改性研磨加工时间,在12Cr17Mn6Ni5N钢表面进行强化改性研磨处理。进行了室温拉伸试验,绘制各样品的应力-应变曲线图,并通过扫描电镜拍摄距离表面30、100、... 目的提高12Cr17Mn6Ni5N钢焊缝的表层特性及拉伸性能。方法采用单一变量法控制强化改性研磨加工时间,在12Cr17Mn6Ni5N钢表面进行强化改性研磨处理。进行了室温拉伸试验,绘制各样品的应力-应变曲线图,并通过扫描电镜拍摄距离表面30、100、170μm深度附近的断口形貌,分析表层的断裂机理。进一步分析各样品的表面线粗糙度、表层三维形貌、表面微观形貌、强化层厚度、截面显微硬度和表面残余应力。结果与母材相比加工时间从1 min增加至3 min,12Cr17Mn6Ni5N钢表面微观织构越多,拉伸方向和沿焊缝方向的表面粗糙度分别提高到Ra=1.81μm、Ra=1.46μm,三维形貌高度差先增加到34.82μm后减少为31.75μm,表层显微硬度最多提高了104.60%,残余应力提高到–1221.3 MPa,强化层最厚为160μm。在相同的载荷条件下,加工时间为3 min的样品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提高了15.89%和10.17%。在深度30μm附近,加工时间为3 min的样品的断口形貌出现少量韧窝,其他样品都为脆性断裂,其中母材样品为全解离脆性断裂;深度100μm附近,母材样品仍为脆性断裂,加工时间为1 min和2 min的样品都为混合断裂,加工时间为3 min的样品为韧性断裂且出现较深的大韧窝和深韧窝。结论强化改性研磨可以有效改善12Cr17Mn6Ni5N钢焊缝的表层特性,获得高硬度、高残余应力和组织致密的厚强化层,进而提高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改性研磨 12Cr17Mn6Ni5N 表层特性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珠损伤对轴承套圈强化研磨加工表面粗糙度和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萧金瑞 刘晓初 +1 位作者 梁忠伟 萧仲敏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90-295,共6页
目的探索在强化研磨加工中,钢珠损伤对轴承套圈表面粗糙度和硬度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单一变量法改变钢珠循环使用次数,分别对11个轴承套圈工件进行强化研磨加工实验。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粗糙度测量仪和洛氏硬度计分别检测所得... 目的探索在强化研磨加工中,钢珠损伤对轴承套圈表面粗糙度和硬度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单一变量法改变钢珠循环使用次数,分别对11个轴承套圈工件进行强化研磨加工实验。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粗糙度测量仪和洛氏硬度计分别检测所得钢珠和工件试样的表面微观形貌、表面粗糙度、表面硬度以及横截面形貌,并分析钢珠损伤与工件试样表面粗糙度、硬度的关系。结果在工艺条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随着循环使用次数的增加,钢珠表面由微点蚀向翘起及疏松损伤演化,加工所得工件表面粗糙度和硬度增量也随之下降。循环使用150次以内,钢珠表面损伤以微点蚀为主,损伤程度较轻微,加工所得工件强化层厚度在50μm以上,表面平均粗糙度为1.2~1.6μm,表面平均硬度增量为1~1.3HRC。循环超过150次后,钢珠表面由翘起微颗粒和薄片向疏松表层缺陷演化,损伤程度加重,加工所得工件强化层厚度低于50μm,表面平均粗糙度下降至1.0μm,表面硬度增量则在0.06~0.6HRC之间。结论本研究实验条件下,钢珠循环使用次数不宜超过150次,否则将导致加工所得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和硬度增量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研磨 钢珠损伤 循环次数 表面粗糙度 表面硬度 强化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研磨喷射角度对轴承套圈加工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晓初 赵传 +3 位作者 周文波 单士印 张超 温溢恒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38,共4页
强化研磨是一种新型轴承强化加工方法,集合了强化塑性、研磨微切削以及摩擦化学加工技术。在额定转速时对喷射角度进行单一变量试验,检测轴承套圈内圈沟道表面粗糙度与硬度的变化,分析喷射角度对加工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探讨粗糙度... 强化研磨是一种新型轴承强化加工方法,集合了强化塑性、研磨微切削以及摩擦化学加工技术。在额定转速时对喷射角度进行单一变量试验,检测轴承套圈内圈沟道表面粗糙度与硬度的变化,分析喷射角度对加工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探讨粗糙度与硬度的分布均匀性,以提高加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研磨 轴承套圈 喷射角度 加工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承套圈沟道强化研磨加工速度优化研究(英文) 被引量:4
6
作者 萧金瑞 刘晓初 +3 位作者 谢碧洪 刘长红 张建文 何铨鹏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56-61,106,共7页
为优化强化研磨加工工艺,采用Workbench Explicit Dynamics软件的有限元数值模拟模块对轴承套圈沟道强化研磨加工的撞击速度进行优化分析,提出了强化研磨加工的最优撞击速度,并通过强化研磨加工实验对最优撞击速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 为优化强化研磨加工工艺,采用Workbench Explicit Dynamics软件的有限元数值模拟模块对轴承套圈沟道强化研磨加工的撞击速度进行优化分析,提出了强化研磨加工的最优撞击速度,并通过强化研磨加工实验对最优撞击速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以最优的撞击速度对轴承套圈沟道进行强化研磨加工能够提高工件表面硬度,尤其是获取大量有利于提高其耐磨性能及延长其疲劳寿命的微观油囊结构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研磨 油囊 疲劳寿命 最优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研磨加工中喷射压力对模具钢表面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陶建华 卢进星 +2 位作者 黎达成 韩金刚 吴庭筠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7-149,共3页
为了得到强化研磨中喷射压力对模具钢表面硬度影响规律,使用控制变量法把试样分成7组,对7组不同喷射压力下的试样进行硬度测量,推导出喷射压力对模具钢表面硬度的影响规律。该实验对试样精加工和采用了特定强化研磨料的配比,通过JMTT数... 为了得到强化研磨中喷射压力对模具钢表面硬度影响规律,使用控制变量法把试样分成7组,对7组不同喷射压力下的试样进行硬度测量,推导出喷射压力对模具钢表面硬度的影响规律。该实验对试样精加工和采用了特定强化研磨料的配比,通过JMTT数字洛氏硬度计进行硬度测量,以压入硬度作为衡量模具钢表面硬度标准。结果表明喷射压力逐渐增加时,强度提升明显,当喷射压力再增大时,材料的硬度最后会趋于水平,增加不明显,加工后表面硬度可由50HRC提升至53~54HR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具 强化研磨 表面硬度 喷射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研磨时间对GCr15轴承钢干摩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晓初 黄建枫 +4 位作者 高伟林 黄伟锋 萧金瑞 李萍 吴俊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1-124,共4页
为研究不同强化研磨加工时间下GCr15轴承钢的干摩擦性能,首先采用强化研磨机对GCr15轴承钢板进行不同喷射时间的强化研磨加工,采用显微硬度计测量了不同强化研磨时间下样品的截面显微硬度;利用超景深显微镜观察了强化层的厚度和磨痕的... 为研究不同强化研磨加工时间下GCr15轴承钢的干摩擦性能,首先采用强化研磨机对GCr15轴承钢板进行不同喷射时间的强化研磨加工,采用显微硬度计测量了不同强化研磨时间下样品的截面显微硬度;利用超景深显微镜观察了强化层的厚度和磨痕的表面形貌;利用往复式摩擦磨损实验机对不同强化研磨时间下的GCr15轴承钢样品进行40 N和80 N载荷下的干摩擦磨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强化研磨加工时间的增加,材料表面的显微硬度逐渐增大;表面强化层的厚度与加工时间成正比;样品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与强化研磨加工时间成反比。在相同载荷条件下,强化研磨加工时间越长,轴承钢的干摩擦系数越低,磨损量越小,干摩擦性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研磨 显微硬度 喷射时间 摩擦系数 磨损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研磨微纳加工参数对轴承套圈滚道表面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萧金瑞 刘晓初 +2 位作者 梁忠伟 黄建枫 高伟林 《精密成形工程》 2020年第4期112-117,共6页
目的探明不同加工参数对加工表面平均硬度的影响规律。方法用强化研磨微纳加工技术对6012深沟球轴承内圈滚道表面进行强化处理,通过设置不同的喷射压力、加工时间、喷射角度及钢珠配比获得加工试样。采用洛氏硬度计分别检测加工前后套... 目的探明不同加工参数对加工表面平均硬度的影响规律。方法用强化研磨微纳加工技术对6012深沟球轴承内圈滚道表面进行强化处理,通过设置不同的喷射压力、加工时间、喷射角度及钢珠配比获得加工试样。采用洛氏硬度计分别检测加工前后套圈滚道表面硬度,并分析其随各参数变化的规律。结果加工时间为5 min,喷射角度为45°,喷射压力为0.4~0.6 MPa时,表面硬度随喷射压力的增大而增大,0.6 MPa后维持在HRC61.60附近;喷射压力为0.6 MPa,喷射角度为45°,加工时间为1~5 min时,表面硬度及其增量随时间增加而增大,其后在HRC61.50附近徘徊;喷射压力为0.6 MPa,加工时间为5 min,喷射角度为35°~55°时,试样表面硬度及其增量先减小后增大,喷射角度达50°后,表面硬度达最大值HRC63.45;钢珠配比则对试样表面硬度影响不大,加工所得试样在HRC61.67~HRC61.80之间。结论试样表面硬度及其增量随喷射压力、加工时间及喷射角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受加工时间影响最大。当加工时间为5 min,喷射压力为0.6 MPa,喷射角度为50°时,可获得较高的平均表面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研磨 加工参数 轴承套圈 表面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研磨加工中喷射时间对钢球磨损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晓初 萧金瑞 +3 位作者 张建文 谢碧洪 周俊辉 黄骏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2-114,共3页
通过理论与试验结合研究强化研磨加工过程,喷射时间对强化研磨料中的钢球磨损的影响。通过钢球表面SEM放大图观察其表面形貌,通过分析钢球表面粗糙度的变化间接分析钢球表面的磨损程度。试验研究表明:在设定的试验条件下,强化研磨加工22... 通过理论与试验结合研究强化研磨加工过程,喷射时间对强化研磨料中的钢球磨损的影响。通过钢球表面SEM放大图观察其表面形貌,通过分析钢球表面粗糙度的变化间接分析钢球表面的磨损程度。试验研究表明:在设定的试验条件下,强化研磨加工22 min后则需更换强化研磨料中的钢球,否则会造成已磨损的钢球对工件表面刮伤,产生不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研磨 磨损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研磨中微凹坑对轴承摩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晓初 谢鑫成 +1 位作者 张超 段伟健 《工具技术》 2019年第5期28-30,共3页
为了研究强化研磨中产生的微凹坑对轴承摩擦性能的影响,介绍了轴承强化研磨加工的原理,通过对强化研磨加工后的轴承进行摩擦磨损对比试验,对比和分析了轴承的摩擦系数。结果表明:经过强化研磨加工后的轴承钢板的摩擦系数相比未加工的轴... 为了研究强化研磨中产生的微凹坑对轴承摩擦性能的影响,介绍了轴承强化研磨加工的原理,通过对强化研磨加工后的轴承进行摩擦磨损对比试验,对比和分析了轴承的摩擦系数。结果表明:经过强化研磨加工后的轴承钢板的摩擦系数相比未加工的轴承钢板降低了16%-19%;经过对已加工和未加工轴承钢板表面的电镜扫描图像进行对比,进一步验证了经强化研磨加工会使轴承表面产生微凹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凹坑 强化研磨 摩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球强化研磨加工时间对GCr15钢球耐磨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晓初 危珊 +3 位作者 吴子轩 谢鑫成 陈泽威 萧金瑞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3-136,140,共5页
为提高GCr15钢球表面的耐磨性能,将GCr15钢球、硬质球、研磨粉及研磨液混合进行钢球强化研磨加工。通过采用光学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维氏显微硬度计分别检测GCr15钢球的截面显微组织、晶粒尺寸及维氏显微硬度,再通过摩擦磨损试验... 为提高GCr15钢球表面的耐磨性能,将GCr15钢球、硬质球、研磨粉及研磨液混合进行钢球强化研磨加工。通过采用光学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维氏显微硬度计分别检测GCr15钢球的截面显微组织、晶粒尺寸及维氏显微硬度,再通过摩擦磨损试验机对不同钢球强化研磨加工时间的GCr15钢球进行摩擦磨损试验,分析其平均摩擦系数、磨损量及磨痕宽度,研究钢球强化研磨加工时间对GCr15钢球表面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它加工工艺参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钢球强化研磨加工时间由30 min增加至90 min时,其表层强化层厚度增加,晶粒细化程度逐渐增大,维氏显微硬度提高,使其耐磨性能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球强化研磨 GCr15钢球 加工时间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研磨中加工参数对微凹坑形貌的影响
13
作者 刘晓初 谢鑫成 +1 位作者 张超 康军辉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3-135,139,共4页
文章通过控制加工参数单一变量的方法进行强化研磨试验,来探究强化研磨中不同的加工参数对轴承表面微凹坑形貌的影响,然后利用扫描电镜得到轴承表面的形貌图。根据形貌图先从横向上对凹坑面积占有率A进行表征,再从纵向上对深谷区容积SV... 文章通过控制加工参数单一变量的方法进行强化研磨试验,来探究强化研磨中不同的加工参数对轴承表面微凹坑形貌的影响,然后利用扫描电镜得到轴承表面的形貌图。根据形貌图先从横向上对凹坑面积占有率A进行表征,再从纵向上对深谷区容积SV值与面积占比百分值之比λ进行表征,最后分析强化研磨加工参数与微凹坑表征结果的联系。结果表明:喷射压力、喷射时间和研磨料钢珠质量占比三个加工参数中,喷射压力、喷射时间与凹坑面积呈一定的非线性正比关系,而钢珠质量占比与凹坑面积呈一定的反比关系,喷射压力与凹坑深度呈正比关系,而研磨料钢珠质量占比,喷射时间与凹坑深度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研磨 微凹坑 加工参数 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承研磨机加工流场的参数优化及实验分析
14
作者 廖少棚 梁忠伟 +2 位作者 刘晓初 周俊辉 谢碧洪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39-43,6,共6页
为了探索研磨机研磨流场的较优加工参数,应用FLUENT对不同压力入口以及同一压力入口下不同入口磨料流气相百分比的加工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对参数优化后的研磨机进行实验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当入口压力在0.3~0.8MPa时,流场存在... 为了探索研磨机研磨流场的较优加工参数,应用FLUENT对不同压力入口以及同一压力入口下不同入口磨料流气相百分比的加工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对参数优化后的研磨机进行实验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当入口压力在0.3~0.8MPa时,流场存在较优工作压力,速度下降值较小,有利于磨削加工;当入口压力超过0.8MPa时,随着入口压力的增加,速度下降值也会增大,动能损失变大,所以在加工时,尽量保持入口压力小于0.8MPa,提高研磨机效率;相同入口压力下,彦料流气相百分比的增加,也会导致流场速度突变的状况,降低磨料流气相的百分比可以提高研磨机效率。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加工参数后能获得较好的工件金属表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磨机 数值模拟 参数优化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研磨对轴承套圈表面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萧金瑞 梁忠伟 +3 位作者 黄建枫 高伟林 刘晓初 陈宥丞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38-244,294,共8页
目的探明强化研磨加工对轴承套圈表面耐蚀性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单一变量法改变强化研磨加工中的喷射压力,制备不同加工工艺的试样。通过电化学腐蚀实验,测试各试样在常温Na Cl溶液环境下的耐蚀性,并记录相关数据。采用光学金相显微镜... 目的探明强化研磨加工对轴承套圈表面耐蚀性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单一变量法改变强化研磨加工中的喷射压力,制备不同加工工艺的试样。通过电化学腐蚀实验,测试各试样在常温Na Cl溶液环境下的耐蚀性,并记录相关数据。采用光学金相显微镜、维氏硬度计、X射线衍射仪分别检测试样的显微组织、显微硬度、晶粒尺寸及位错密度,并进一步分析金相组织、显微硬度与轴承套圈耐蚀性的关系。结果在其他加工参数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强化研磨试样腐蚀速率分别为13.40、10.83、7.50mm/a,明显低于未加工试样(18.24mm/a)。同时,试样表层组织均匀性、强化层厚度、位错密度及显微硬度均随喷射压力的增加而增加,晶粒尺寸则随之减小。喷射压力由0.50 MPa增加至0.70 MPa时,腐蚀速率下降50%,强化层厚度则由42μm增加至78μm,晶粒尺寸由6.72μm近似线性减小至3.04μm,位错密度由14.49×10^(14) m^(–2)近似线性增加至71.09×10^(14) m^(–2)。而截面显微硬度随深度的变化曲线则呈交错状态。在距加工表面30μm和90^110μm处,0.60MPa加工所得试样显微硬度最高,且最大硬化层厚度达110μm。结论强化研磨加工技术可使轴承套圈获得组织均匀、硬度高、位错密度大、晶粒尺寸小的致密强化表层,进而增强其表面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套圈 强化研磨 喷射压力 耐蚀性 电化学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研磨轴承套圈残余应力的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晓初 赵传 +3 位作者 李凡 覃哲 周文波 陈凡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8,共4页
为了得到残余应力在深度方向的分布关系,对6组不同强化研磨加工时间下的试样进行了金相分析,推导出了强化研磨时间对强化层厚度的影响规律。经过SEM分析,对强化层进行了分区,解释了强化研磨产生残余应力的实质原因。然后对强化研磨残余... 为了得到残余应力在深度方向的分布关系,对6组不同强化研磨加工时间下的试样进行了金相分析,推导出了强化研磨时间对强化层厚度的影响规律。经过SEM分析,对强化层进行了分区,解释了强化研磨产生残余应力的实质原因。然后对强化研磨残余应力场进行检测,并对应力释放造成的影响通过弹性理论计算并加以修正。结果表明强化研磨工艺喷射比较均匀,随着测量深度地增加,残余应力值随之增加。在30μm深度以上,残余压应力衰减很快,在120μm深度左右,基本上没有残余应力,在150μm^180μm之间,残余应力会由压应力转变为拉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应力 强化研磨 强化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碰撞的GCr15钢强化研磨表面粗糙度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晓初 刘镇 +3 位作者 梁忠伟 黄建枫 高伟林 萧金瑞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5-392,共8页
目的探索强化研磨工艺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小球均布大球模型来模拟研磨粉附着在钢珠表面对工件的强化作用,基于Abaqus/Python建立强化研磨随机碰撞有限元模型,设置不同喷射速度、喷射角度、钢珠直径、喷射时间等工艺... 目的探索强化研磨工艺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小球均布大球模型来模拟研磨粉附着在钢珠表面对工件的强化作用,基于Abaqus/Python建立强化研磨随机碰撞有限元模型,设置不同喷射速度、喷射角度、钢珠直径、喷射时间等工艺参数进行仿真模拟。运用Matlab提取靶材表面形貌,并基于此形貌,沿4种不同路径计算表面粗糙度,分析不同参数下表面粗糙度的变化规律。结果随喷射时间的增加,强化研磨表面粗糙度先增加,后趋于稳定。喷射角度θ为90°,钢珠直径D为0.8mm,喷射速度v分别为30、50、70 m/s条件下,随着喷射时间的增加,表面粗糙度增加至稳定后,分别在1~1.2、1.7~1.9、2~2.5μm波动;喷射速度v为50 m/s,钢珠直径D为0.8mm,喷射角度θ分别为30°、60°、90°条件下,随着喷射时间的增加,表面粗糙度增加至稳定后,分别在1.1~1.3、1.5~1.7、1.7~1.9μm波动;喷射速度v为50 m/s,喷射角度θ为90°,钢珠直径D分别为0.4、0.8、1.2 mm条件下,随着喷射时间的增加,表面粗糙度增加至稳定后,分别在0.7~0.8、1.7~1.9、2.4~2.6μm波动。经过试验验证,发现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平均误差为8.15%。结论强化研磨随机碰撞有限元模型能可靠预测强化研磨工艺下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可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研磨 表面粗糙度 随机碰撞 数值模拟 GCR15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研磨磨料配比试验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晓初 陈凡 +2 位作者 张超 单士印 廖少棚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7-30,共4页
在不同直径组合的轴承钢球、不同粒度组合的研磨粉条件下,对轴承套圈进行强化研磨加工试验,并测量了加工后套圈表面的硬度和粗糙度。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钢球直径的增大,加工后工件表面硬度先增大后减小;研磨粉粒度越大,加工工件表面... 在不同直径组合的轴承钢球、不同粒度组合的研磨粉条件下,对轴承套圈进行强化研磨加工试验,并测量了加工后套圈表面的硬度和粗糙度。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钢球直径的增大,加工后工件表面硬度先增大后减小;研磨粉粒度越大,加工工件表面粗糙度越小,为强化研磨磨料配比的选择提供了依据。通过加工前后轴承套圈表面SEM扫描,发现加工前较加工后表面光洁,但是加工后的套圈表面出现了许多类似于小坑洼的"油囊",使套圈表面具有自润滑功能,因此可以提高润滑油的利用率,并延长轴承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研磨 磨料配比 SEM扫描 油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承钢丸直径配比对强化研磨内圈沟道面硬度及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晓初 温溢恒 +2 位作者 梁忠伟 廖少棚 姬武勋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3-126,共4页
为研究强化研磨加工过程中轴承钢丸在不同直径的组合配比条件下对轴承内圈沟道面硬度的影响,通过理论与试验结合研究分析了钢丸法向碰撞内圈表面的过程,同时采用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内圈沟道面形貌的变化,并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为研究强化研磨加工过程中轴承钢丸在不同直径的组合配比条件下对轴承内圈沟道面硬度的影响,通过理论与试验结合研究分析了钢丸法向碰撞内圈表面的过程,同时采用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内圈沟道面形貌的变化,并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与洛氏硬度计检测了其加工前后的表面粗糙度与硬度。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所设定的工艺参数条件下,使用直径为2、3 mm的钢丸组合配可大大提高沟道面硬度,强化效果最佳,更能保证强化研磨加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研磨 钢丸直径 配比 表面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C的轴承强化研磨机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2
20
作者 萧金瑞 刘晓初 +2 位作者 梁忠伟 刘长红 唐睿智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48-151,共4页
针对第一代强化研磨设备安全性能较差、加工效率较低、自动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设计基于S7-200smart PLC的轴承强化研磨机控制系统。该系统由输入层、CPU处理层和动作执行层组成,可实现复杂环境下的可靠控制,满足了轴承强化研磨机的功能要... 针对第一代强化研磨设备安全性能较差、加工效率较低、自动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设计基于S7-200smart PLC的轴承强化研磨机控制系统。该系统由输入层、CPU处理层和动作执行层组成,可实现复杂环境下的可靠控制,满足了轴承强化研磨机的功能要求,易于操作、界面友好、效果良好,为轴承套圈沟道强化加工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C 强化研磨机 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