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沙江水电站水力量测管道焊接区域的失效行为研究
1
作者 陶吉全 贺秀儒 +7 位作者 罗前林 段韦 王涛 程杰明 李辉 胡莹 安江峰 姚旸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71,共12页
金沙江水电站作为“西电东输”的重要水电工程,复杂的水环境容易造成量测管道的腐蚀失效,严重危害水电站的安全运行。该文探究了金沙江某水电站量测管道的典型腐蚀失效问题,重点研究了环境因素和管道显微组织对量测管道腐蚀的影响。通... 金沙江水电站作为“西电东输”的重要水电工程,复杂的水环境容易造成量测管道的腐蚀失效,严重危害水电站的安全运行。该文探究了金沙江某水电站量测管道的典型腐蚀失效问题,重点研究了环境因素和管道显微组织对量测管道腐蚀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时期采集的水样进行分析,发现水质中的总硬度、氯化物浓度和硫酸盐浓度在雨季期间显著上升,可能导致了管道腐蚀的加剧。水力测量管道的失效分析表明,水中高浓度的氯化物是造成管道腐蚀的主要原因,尤其在焊接部位,奥氏体晶界上的硅酸锰夹杂和Cr的偏析导致晶界腐蚀严重,造成了管道的腐蚀开裂。此外,管道中贫氧的水环境导致了管道的硫酸盐还原菌(SRB)微生物腐蚀,腐蚀产物FeS在金属表面和夹杂处的沉积诱导了点蚀和晶界腐蚀的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 氯化物 硅酸锰夹杂 晶界腐蚀 SRB微生物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安桥水电站弃渣场植被恢复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马炜 陈奇伯 +2 位作者 卢炜丽 张仕艳 雷俊杰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4-68,74,共6页
采用样方法对金安桥水电站五郎沟弃渣场进行植被动态调查,选取5个典型样地,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H)综合分析了主要物种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并对其重要值与物种多... 采用样方法对金安桥水电站五郎沟弃渣场进行植被动态调查,选取5个典型样地,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H)综合分析了主要物种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并对其重要值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五郎沟弃渣场主要物种的多样性排列顺序为:戟叶酸模-含羞草+芨芨草群丛>戟叶酸模-扭黄茅群丛>戟叶酸模-白花鬼针草群丛>戟叶酸模-孔颖草群丛>戟叶酸模-芨芨草群丛。从均匀度指数的情况看,戟叶酸模-含羞草+芨芨草群丛>戟叶酸模-扭黄茅群丛>戟叶酸模-孔颖草群丛>戟叶酸模-白花鬼针草群丛>戟叶酸模-芨芨草群丛。重要值反映出五郎沟弃渣场早期植被恢复主要以灌木为主,灌木的重要值在样地中上下波动,说明某些灌木的相对地位出现了不稳定的因素,有可能会走向衰退,可通过人为干扰,增加物种多样性,维持其优势地位。草本的重要值在样方中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使其生态位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 弃渣场 植被恢复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站工程建设对河道泥沙含量变化的影响——以金安桥水电站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柳小强 陈奇伯 +2 位作者 王克勤 余德恒 雷俊杰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0-194,共5页
由于水电工程建设的特殊性,导致弃土弃渣直接进入河道现象比较严重,致使施工区及以下河道泥沙含量发生显著变化,严重影响库区使用寿命和河道行洪安全。本文运用比重法对金安桥水电站工程建设过程中受影响河道的泥沙含量进行测定,以分析... 由于水电工程建设的特殊性,导致弃土弃渣直接进入河道现象比较严重,致使施工区及以下河道泥沙含量发生显著变化,严重影响库区使用寿命和河道行洪安全。本文运用比重法对金安桥水电站工程建设过程中受影响河道的泥沙含量进行测定,以分析其动态变化特征及控制措施。结果显示:(1)施工初期和末期的工程开挖对河道泥沙含量的贡献率较大,分别是多年平均值的3.99倍和4.55倍;(2)年内河道上下游断面泥沙含量变化也较大,2005~2008工程区上下游河道断面泥沙含量变化差异性较大,下游泥沙含量分别比上游高出-1.99%、24.58%、27.19%和375.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建设 水电站 河道 泥沙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安桥水电站弃渣场植被恢复多样性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姜文达 陈奇伯 +2 位作者 藜建强 卢炜丽 雷俊杰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2-186,共5页
植被恢复过程体现在物种多样性的动态变化上,以金安桥水电站弃渣场植被恢复过程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方法对其植被群落恢复进行了调查,并对其植被恢复过程中的物种多样性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弃渣场植物物种由7科10个种组... 植被恢复过程体现在物种多样性的动态变化上,以金安桥水电站弃渣场植被恢复过程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方法对其植被群落恢复进行了调查,并对其植被恢复过程中的物种多样性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弃渣场植物物种由7科10个种组成,2010年增加到9科12种,2011年增加到10科14种。同时随着渣场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从1.23增加到4.47,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从0.75增加到0.81,Pielou均匀度指数从0.29增加到0.43,生态优势度Simpson指数从0.39下降到0.28。在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空间异质性增强,草本层和灌木层从较为均匀的状态逐渐形成镶嵌型空间格局,植物群落中各个种群的水平分布呈集群分布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渣场 植被恢复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安桥水电站渣场边坡植物防治灌草种的选择 被引量:7
5
作者 余德恒 陈奇伯 +2 位作者 王克勤 柳小强 雷俊杰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09年第3期12-15,共4页
工程边坡植物防护的主体是植物,灌草种选择需以气候条件、边坡坡度、弃渣特性等为基础。以金沙江干流河道金安桥水电站同时具有明挖和洞挖弃渣的2#渣场为例,通过渣场边坡可绿化条件分析,对植物措施灌草种进行选择确定。弃渣颗粒径级分... 工程边坡植物防护的主体是植物,灌草种选择需以气候条件、边坡坡度、弃渣特性等为基础。以金沙江干流河道金安桥水电站同时具有明挖和洞挖弃渣的2#渣场为例,通过渣场边坡可绿化条件分析,对植物措施灌草种进行选择确定。弃渣颗粒径级分析结果显示,洞挖边坡弃渣颗粒>4mm的粒径组成百分含量为91.63%,>2mm颗粒的累计百分含量高达96.75%,比农地表土层同径级颗粒含量分别高48.87和27.45个百分点,保水保肥能力差,植物防治绿化前需覆土改良。10种灌草种发芽和播种试验结果表明,明挖边坡弃渣的发芽率和苗木保存率最好,木豆的发芽率和保存率最高;明挖弃渣播种后发芽率在60%以上,56d苗木保存率>80%的6种灌草种的适应性依次为:木豆、大翼豆、狗牙根、麻风树、银合欢和车桑子,均可用于渣场边坡植物防治灌草种,满足渣场边坡的防护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 弃渣场 植物防治 灌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安桥水电站废弃地植被恢复情况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马炜 陈奇伯 +1 位作者 张仕艳 雷俊杰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0年第4期28-30,41,共4页
植被恢复程度直接影响废弃地、弃渣场水土流失程度。为了加快水电站废弃地、弃渣场的生态恢复速度,以金安桥水电站为例,开展废弃地植被调查,分析植被恢复情况,对比植被的多度、频度、盖度及重要值,分析渣场自然恢复程度,为水电站工程及... 植被恢复程度直接影响废弃地、弃渣场水土流失程度。为了加快水电站废弃地、弃渣场的生态恢复速度,以金安桥水电站为例,开展废弃地植被调查,分析植被恢复情况,对比植被的多度、频度、盖度及重要值,分析渣场自然恢复程度,为水电站工程及类似开发建设项目废弃地植被自然恢复提供理论基础,为水电站工程弃渣场分类治理提供依据,为水电站开发建设单位减少成本投资,对治理类似废弃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安桥水电站 植被恢复情况 重要值 植被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安桥水电站玄武岩骨料碾压混凝土特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苓宏 田育功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7-49,60,共4页
针对金安桥水电站大坝玄武岩骨料碾压混凝土特性,通过对玄武岩微观分析和碾压混凝土的特性研究,配合比设计采用外掺石粉代砂、低VC值、提高外加剂掺量技术路线,有效改善了玄武岩骨料碾压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耐久性能及抗裂性能,保证了金... 针对金安桥水电站大坝玄武岩骨料碾压混凝土特性,通过对玄武岩微观分析和碾压混凝土的特性研究,配合比设计采用外掺石粉代砂、低VC值、提高外加剂掺量技术路线,有效改善了玄武岩骨料碾压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耐久性能及抗裂性能,保证了金安桥大坝碾压混凝土的质量和快速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碾压混凝土 用水量 密度 金安桥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站建设项目弃渣场岩土侵蚀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黎建强 陈奇伯 +3 位作者 王克勤 雷俊杰 王静 郑红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1-43,共3页
弃渣场是水电站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最敏感的部位之一,弃渣堆积过程破环了原有岩土结构、地形和植被,且堆积坡度大,稳定性差,岩土侵蚀程度剧烈,岩土侵蚀类型多样。以金沙江上游金安桥大型水电站工程弃渣场为例,通过定位观测和调查,对其土... 弃渣场是水电站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最敏感的部位之一,弃渣堆积过程破环了原有岩土结构、地形和植被,且堆积坡度大,稳定性差,岩土侵蚀程度剧烈,岩土侵蚀类型多样。以金沙江上游金安桥大型水电站工程弃渣场为例,通过定位观测和调查,对其土壤侵蚀形式及成因进行了分析,测算了弃渣场不同部位的土壤侵蚀模数。结果显示,弃渣场不同部位存在溅蚀、面蚀、沟蚀、沉陷、陷穴、岩土泻溜、滑塌、滑坡等侵蚀形式;弃渣场不同部位无截排水措施的开挖边坡细沟侵蚀带、弃渣堆积平台和运渣道路不均匀面蚀带、有截排水措施和无截排水措施的弃渣堆积边坡水力-重力侵蚀带,其岩土侵蚀模数是原地貌平均侵蚀模数的73、124、186和887倍,而修建截排水措施后弃渣堆积坡面的侵蚀模数是无措施的弃渣堆积坡面的1/7.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项目 水电站 弃渣场 岩土侵蚀 侵蚀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站弃渣场岩土侵蚀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 被引量:34
9
作者 陈奇伯 黎建强 +2 位作者 王克勤 雷俊杰 齐红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10,共5页
在金安桥水电站选定渣场弃渣颗粒径级分析基础上,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对弃渣堆积平台和边坡的岩土侵蚀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堆积弃渣颗粒在剔除>2 cm石块后,粒径>4 mm弃渣颗粒占48.42%,比原地貌表层土壤大13.64%,而原地貌... 在金安桥水电站选定渣场弃渣颗粒径级分析基础上,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对弃渣堆积平台和边坡的岩土侵蚀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堆积弃渣颗粒在剔除>2 cm石块后,粒径>4 mm弃渣颗粒占48.42%,比原地貌表层土壤大13.64%,而原地貌表层土壤中粒径<0.25 mm颗粒占15.81%,弃渣中相同径级的颗粒占8.56%。(2)一次降雨过程中,弃渣堆积平台径流量最大,是原地貌荒草地的2.27倍,弃渣堆积坡面径流量最小,仅为原地貌荒草地的45.5%。(3)一次降雨过程中,弃渣堆积平台和坡面的初始含沙率均低于植被条件较差的原地貌荒草地的含沙率,达到稳定含沙率时,弃渣坡面的含沙率与原地貌荒草地接近,而渣场堆积平台的含沙率远低于原地貌荒草地。(4)一次降雨过程中,相同时段内的产沙总量原地貌荒草地最大,弃渣堆积平台次之,弃渣堆积坡面最小。(5)弃渣场岩土侵蚀过程中,产流量与产沙量之间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 弃渣场 岩土侵蚀 人工模拟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水电站建设中的土壤流失动态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仕艳 陈奇伯 +3 位作者 雷俊杰 原海红 马炜 陈瑜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4-57,77,共4页
以金沙江干流金安桥水电站为例,研究了大型水电站工程建设期内不同施工部位土壤流失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汛期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92.9%以上,汛期是土壤流失发生的主要时段。受建设内容、施工时段、施工进度和降雨量的影响,各部位土... 以金沙江干流金安桥水电站为例,研究了大型水电站工程建设期内不同施工部位土壤流失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汛期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92.9%以上,汛期是土壤流失发生的主要时段。受建设内容、施工时段、施工进度和降雨量的影响,各部位土壤流失量变化趋势不同:弃渣场松散堆积物流失量呈现"较小→增大→减小"的趋势,2005年施工开始,2006年达到峰值;施工道路土壤流失量逐年递减;料场土壤流失量年际变化呈现单峰型,2007年达到峰值;施工营地仅在前两年建设中有土壤流失,硬化、绿化后基本无土壤流失产生。河道泥沙含量具有"增大→减小→增大→减小→平衡"的趋势。金安桥水电站建设7年,产生的土壤流失量达67 642.4 t,其中施工道路占50.9%、渣场占28.7%,施工道路和渣场是水土流失敏感部位和重点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建设项目 水电站工程 土壤流失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站工程弃渣场土壤侵蚀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瑜 陈奇伯 +4 位作者 雷俊杰 张仕艳 马炜 韩彦军 柳小强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1年第2期6-10,共5页
采用现场调查和定位观测等方法,对金安桥水电站工程弃渣场弃渣容重、粒径组成,原地貌和渣场绿化边坡、弃渣场松散堆积物边坡以及堆积平台和运渣道路的土壤侵蚀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①弃渣场不同部位的渣土容重均值分别为1.70 g/cm3、... 采用现场调查和定位观测等方法,对金安桥水电站工程弃渣场弃渣容重、粒径组成,原地貌和渣场绿化边坡、弃渣场松散堆积物边坡以及堆积平台和运渣道路的土壤侵蚀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①弃渣场不同部位的渣土容重均值分别为1.70 g/cm3、1.30g/cm3和0.96g/cm3;②弃渣颗粒在剔除>2 cm石块后,粒径>4mm的弃渣颗粒所占比例为57.09%,比农田表层土壤高14.31%;③弃耕梯坪地和灌木林地的平均土壤侵蚀量分别为47.3 t/km2和114.2 t/km2;④覆土绿化坡面和绿化未覆土坡面的平均土壤侵蚀量分别为40.5 t/km2和74.6 t/km2;⑤弃渣堆积平台、无截排水措施的弃渣堆积边坡、有截排水措施的弃渣堆积边坡的土壤侵蚀量分别是原地貌平均侵蚀量的94倍、280倍和9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 弃渣场 土壤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开发建设项目弃渣场植被重建的限制因子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仕艳 陈奇伯 +3 位作者 雷俊杰 原海红 马炜 韩彦军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9-31,共3页
为研究大型开发建设项目金安桥水电站弃渣场植被重建的限制因子,选取金安桥水电站2#弃渣场和3#弃渣场的渣体为研究对象,以原地貌灌草地和林地土壤作为对照,从土壤理化性质方面探索植被重建的限制因子,结果显示:在土壤物理性质方面,弃渣... 为研究大型开发建设项目金安桥水电站弃渣场植被重建的限制因子,选取金安桥水电站2#弃渣场和3#弃渣场的渣体为研究对象,以原地貌灌草地和林地土壤作为对照,从土壤理化性质方面探索植被重建的限制因子,结果显示:在土壤物理性质方面,弃渣场土壤粒径组成不合理,大粒径颗粒含量较多,是植被重建的一个主要限制因子;在土壤化学性质方面,弃渣场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极低,无法提供植物正常生长所需的养分,是另一个主要限制因子。要恢复植被,就必须进行基质改良,逐步改善弃渣场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建设项目 水电站 弃渣场 植被重建 限制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