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冲击波调控免疫反应对ⅢB型CP/CPPS患者的疗效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林斌 张兴艳 王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498-1502,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对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CP)/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PS)患者免疫反应的影响,并观察其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120例CP/CPP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对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CP)/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PS)患者免疫反应的影响,并观察其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120例CP/CPP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坦索罗辛治疗,试验组予ESWT+坦索罗辛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后收集两组患者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液中TNF-α、IL-6、卵磷脂小体及外周血中CD3^+、CD4^+、CD8^+、CD4^+CD25^+、TGF-β1、CD4^+CD25^+Foxp3^+的表达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总体有效率明显提高(63.3%vs 93.3%,P<0.05);NIH-CPSI评分(13.12±1.71 vs 23.16±1.33)和IPSS评分(8.23±2.28 vs 13.14±2.69)明显降低。在炎症和免疫影响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明显升高,炎性因子TNF-α、IL-1β水平明显降低;外周血中CD3^+、CD4^+、CD8^+、CD4^+CD25^+、TGF-β1、CD4^+CD25^+Foxp3^+表达均明显提高。结论 ESWT治疗ⅢB型CP/CPPS安全有效,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与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前列腺局部炎症应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治疗 炎症 免疫反应 慢性前列腺炎 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内效贴对膝骨关节炎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侯永康 杜双 +3 位作者 邓佩琳 朱江 吴宗辉 王朴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86-695,共10页
目的评价肌内效贴对膝骨关节炎(KOA)的治疗效果。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CNKI、Web of Science和PEDro中关于肌内效贴对KOA治疗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截止2018年11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独立文献筛... 目的评价肌内效贴对膝骨关节炎(KOA)的治疗效果。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CNKI、Web of Science和PEDro中关于肌内效贴对KOA治疗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截止2018年11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独立文献筛选、提取数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6个研究。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视觉模拟评分有显著性差异(WMD=-1.28,95%CI-2.36^-0.20,P=0.02),而对西安大略及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关节活动度以及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的改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临床结局采用描述性分析。结论肌内效贴对KOA的治疗效果尚不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肌内效贴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脑炎病毒NS1′蛋白表达对小鼠毒力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任阳 陈岚 +4 位作者 杨俊杰 黄荣 冯亚岚 袁磊 杨健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86-98,共13页
为探究乙型脑炎病毒NS1′蛋白表达对小鼠神经毒力和神经侵袭力的影响,以乙脑病毒疫苗株SA14-14-2为模板,对NS2A基因进行A66G定点突变,并构建全长感染性克隆。体外转录后,将病毒RNA导入BHK21细胞,获得突变病毒SA14-14-2(A66G)。同样以乙... 为探究乙型脑炎病毒NS1′蛋白表达对小鼠神经毒力和神经侵袭力的影响,以乙脑病毒疫苗株SA14-14-2为模板,对NS2A基因进行A66G定点突变,并构建全长感染性克隆。体外转录后,将病毒RNA导入BHK21细胞,获得突变病毒SA14-14-2(A66G)。同样以乙脑病毒野毒株SA14为模板,采用相同方法构建并获得突变病毒SA14(G66A)。经测序和间接免疫荧光鉴定,证明突变病毒构建成功。Western blot检测发现疫苗株SA14-14-2和SA14(G66A)不表达NS1′蛋白,而野毒株SA14和SA14-14-2(A66G)能表达NS1′蛋白。生长曲线显示突变病毒的生长特性无明显改变。蚀斑实验发现SA14(G66A)的蚀斑较SA14更小,SA14-14-2(A66G)的蚀斑较SA14-14-2更大。细胞增殖活性实验显示NS1′蛋白表达对BHK21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疫苗株SA14-14-2与SA14-14-2(A66G)对1周龄小鼠脑内接种的LD50分别为297.9 PFU(0.02 mL)和143.4 PFU(0.02 mL),野毒株SA14和SA14(G66A)对3周龄小鼠脑内接种的LD50分别为0.8 PFU(0.03 mL)和2.3 PFU(0.03 mL)。疫苗株SA14-14-2与SA14-14-2(A66G)对2周龄小鼠腹腔接种的LD50分别为>5.65×10^(6)PFU(0.5 mL)和>1.46×10^(6)PFU(0.5 mL)。野毒株SA14和SA14(G66A)对3周龄小鼠腹腔接种的LD50分别为1.3×10^(3)PFU(0.5 mL)和1.2×10^(4)PFU(0.5 mL)。结果表明,乙脑病毒NS2A中第66位碱基是影响NS1′蛋白表达与否的关键位点,且NS1′蛋白表达能提高病毒对小鼠的神经毒力与神经侵袭力,其中对侵袭力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脑炎病毒 非结构蛋白 NS1′蛋白 神经毒力 神经侵袭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与rt-PA溶栓治疗对STEMI患者心肌损伤程度影响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黎文燕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4期3342-3345,共4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与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损伤程度影响的差异。方法:收集2016年8月~2017年8月间在本院接受溶栓治疗的STEMI患者130例,回顾治疗方案,并将入组患者分为尿激酶溶栓... 目的:探讨尿激酶与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损伤程度影响的差异。方法:收集2016年8月~2017年8月间在本院接受溶栓治疗的STEMI患者130例,回顾治疗方案,并将入组患者分为尿激酶溶栓组68例,rt-PA溶栓组62例。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溶栓治疗前后血清中心肌损伤标志物、炎症介质、氧化应激指标含量的差异。结果:溶栓前,两组患者血清中心肌损伤标志物、炎症介质、氧化应激指标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1周,rt-PA溶栓组血清中心肌损伤标志物NT-proBNP、MYO、cTNⅠ、H-FABP的含量较尿激酶溶栓组低(P<0.05);血清中炎症介质IL-6、IL-23、hs-CRP的含量较尿激酶溶栓组低(P<0.05);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GSH-Px、T-AOC的含量较尿激酶溶栓组高(P<0.05),MDA、LHP的含量较尿激酶溶栓组低(P<0.05)。结论:STEMI患者接受rt-PA溶栓治疗,在早期减轻心肌损伤程度方面的作用优于尿激酶溶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尿激酶 RT-PA 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