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蟹养殖的技术带头人——江苏省金坛市指前镇旭明村王押富
1
作者 王桂民 刘伟杰 +1 位作者 王建民 孙留洪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8-79,共2页
自2000年开始养殖河蟹,王押富摸索总结出了一套河蟹养殖经验,每年平均亩产河蟹100公斤以上,亩产值达到了8000余元,实现亩效益5000元以上。见到如此高的经济效益,周边的养殖户无不佩服得翘起了大拇指,争着向他请教养蟹的方法和经验。
关键词 河蟹养殖 金坛市 江苏省 技术 经济效益 养殖经验 亩产值 养殖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诚信架起致富桥——记江苏省金坛市渔业科技入户示范户金明生
2
作者 王桂民 王建民 徐留芳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7-78,共2页
德塞第曾说过:"诚信是人生的命脉,一切价值的根基。"没错,只要有诚信,就能成功架起一座通往富贵城堡的大桥。金坛市指前镇芦家村示范户金明生2004年制作了"常州金坛长荡湖大闸蟹"网页,并在网上开展营销活动。网上从事购销业务,虽... 德塞第曾说过:"诚信是人生的命脉,一切价值的根基。"没错,只要有诚信,就能成功架起一座通往富贵城堡的大桥。金坛市指前镇芦家村示范户金明生2004年制作了"常州金坛长荡湖大闸蟹"网页,并在网上开展营销活动。网上从事购销业务,虽然存在一定风险,但是金明生硬是凭着一股坚忍不拔的精神和诚信待人的品质站稳了脚跟,不仅在虚拟的世界里,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而且也为周边养殖户架起了一座致富金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坛市 示范户 诚信 渔业科技 江苏省 致富 营销活动 大闸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稻米生产的技术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蒋祖明 沈培清 +3 位作者 陆国平 陈良俊 苏田平 蒋红刚 《中国稻米》 2007年第1期55-56,共2页
发展有机稻米生产,对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2003~2005年的研究与实践,系统介绍了适应常武生态区水稻有机栽培的技术体系。
关键词 水稻 有机栽培 技术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蟹青虾混养池塘循环水净化效能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伟杰 彭刚 +2 位作者 潘明庚 毛建忠 陆全平 《水产养殖》 CAS 2011年第1期16-19,共4页
在河蟹青虾混养池塘构建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并对其净化效果和养殖效益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对水体TN、TP、NH4+-N和CODMn的平均净化效率分别为27.33%、56.14%、43.91%和39.59%。经湿地净化后的水质能够达到GB3838-2002地... 在河蟹青虾混养池塘构建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并对其净化效果和养殖效益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对水体TN、TP、NH4+-N和CODMn的平均净化效率分别为27.33%、56.14%、43.91%和39.59%。经湿地净化后的水质能够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Ⅲ类排放标准,平均纯收益达53769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 虾蟹混养 水质 净化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蟹虾“155”生态养殖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丁彩霞 耿中华 +2 位作者 周威 刘伟杰 潘明根 《水产养殖》 CAS 2012年第12期29-30,共2页
随着河蟹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产量也随之增长,河蟹价格逐步回落,单一河蟹养殖比较效益下降。为了充分利用水体,提高蟹池综合生产能力,从2010年开始,金坛市水产技术指导站通过开展河蟹养殖池套养“太湖1号”青虾试验,探索蟹虾... 随着河蟹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产量也随之增长,河蟹价格逐步回落,单一河蟹养殖比较效益下降。为了充分利用水体,提高蟹池综合生产能力,从2010年开始,金坛市水产技术指导站通过开展河蟹养殖池套养“太湖1号”青虾试验,探索蟹虾混养最佳养殖效益,逐步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池塘蟹虾‘155’生态养殖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养殖技术 蟹虾混养 池塘 河蟹养殖 综合生产能力 养殖效益 养殖规模 水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虾不同饲料养殖效果对比试验
6
作者 王荣林 鲍美华 +1 位作者 冯军 潘明庚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8-68,共1页
饲料是水生动物代谢的能量基础和生存、生长的物质基础。选择优质饲料、合理投喂是降低饵料系数,提高青虾品质及养殖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此,我们于2008年在金坛市指前镇青虾养殖基地内开展青虾不同饲料养殖效果对比试验,以探讨适... 饲料是水生动物代谢的能量基础和生存、生长的物质基础。选择优质饲料、合理投喂是降低饵料系数,提高青虾品质及养殖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此,我们于2008年在金坛市指前镇青虾养殖基地内开展青虾不同饲料养殖效果对比试验,以探讨适宜青虾生长的最佳配合饲料。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饲料 对比试验 养殖效果 青虾 物质基础 水生动物 饵料系数 合理投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运粳24号特征特性及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8
7
作者 沈新莲 刁粉保 +2 位作者 蒋祖明 段云辉 蒋红刚 《中国稻米》 2011年第3期63-64,共2页
武运粳24号系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迟熟中粳新品种,具有熟期适中、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米质优、综合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2010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总结了其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迟熟中粳 特征特性 机插 武运粳24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晚粳机插秧700kg/667m^2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规程 被引量:2
8
作者 沈新莲 蒋祖明 +2 位作者 刁粉保 沈培清 段云辉 《中国稻米》 2010年第4期42-44,共3页
通过对早熟晚粳稻品种武运粳19号及武2645新品种的引种试验和示范,将"机插育壮秧、控行缩株适苗、麦草全量还田、精确定量施肥"等技术进行集成,制订了早熟晚粳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规程,以期为大面积机插秧实现高产提供技术... 通过对早熟晚粳稻品种武运粳19号及武2645新品种的引种试验和示范,将"机插育壮秧、控行缩株适苗、麦草全量还田、精确定量施肥"等技术进行集成,制订了早熟晚粳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规程,以期为大面积机插秧实现高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稻 700kg/667m2 精确定量栽培 技术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培育适合机插壮秧的制约因子及其技术策略 被引量:1
9
作者 段立群 蒋祖明 +5 位作者 苏田平 陆国平 陈良俊 沈新莲 王光俊 苏志军 《上海农业科技》 2006年第6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机插水稻 制约因子 技术应用 育壮秧 机插育秧技术 劳动生产力 现代化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甬优8号机插900kg/667m^2超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陆国平 沈新莲 +2 位作者 蒋祖明 刁粉保 潘明庚 《中国稻米》 2014年第1期90-91,共2页
甬优8号系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杂交晚粳稻品种,该品种表现为穗大粒多、增产潜力大、米质优、抗倒性强等特点。2012年笔者对甬优8号机插进行试验示范,示范面积11.3 hm2,平均实收产量916.3 kg/667 m2,取得预期目... 甬优8号系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杂交晚粳稻品种,该品种表现为穗大粒多、增产潜力大、米质优、抗倒性强等特点。2012年笔者对甬优8号机插进行试验示范,示范面积11.3 hm2,平均实收产量916.3 kg/667 m2,取得预期目标。介绍了甬优8号机插超高产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甬优8号 机插 超高产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育秧不同铺设厚度对秧苗素质及机插质量的影响
11
作者 陆国平 魏广彬 +3 位作者 沈新莲 谢小平 刁粉保 蒋祖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期20-21,共2页
以水稻育秧基质为材料,通过对底铺同基质不同厚度(1.0、1.5、2.0 cm)及不同盖籽土(专用基质、稻田营养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机插稻应用专用基质育秧,底铺同基质育秧的厚度以基质底铺1.5 cm厚为宜;专用育秧基质和稻田营养土均可用作... 以水稻育秧基质为材料,通过对底铺同基质不同厚度(1.0、1.5、2.0 cm)及不同盖籽土(专用基质、稻田营养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机插稻应用专用基质育秧,底铺同基质育秧的厚度以基质底铺1.5 cm厚为宜;专用育秧基质和稻田营养土均可用作盖籽土,育秧既安全、便捷,又不影响机插质量,同时也较为经济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水稻 育秧基质 底铺厚度 秧苗素质 机插质量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机插育壮秧的制约因子与技术对策
12
作者 沈新莲 蒋祖明 +1 位作者 李伟海 尹卫东 《上海农业科技》 2009年第5期48-49,共2页
金坛市水稻机插技术应用已日臻完善,但在培育适合机插育秧技术方面仍存在不足,笔者分析了影响水稻机插育壮秧中存在的制约因子,并提出技术对策,以期为水稻实行机插、培育适龄壮秧奠定基础。
关键词 水稻 机插育壮秧 制约因子 技术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清洁化生产探讨
13
作者 沈新莲 蒋爱平 +1 位作者 刁粉保 袁留照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0期341-343,共3页
食用菌虽然能利用农业下脚料、废弃物得到资源化循环利用,转化出食用菌高档食品,但因环境、投入品、人为等因素的潜在不良影响,会导致食用菌的重金属、农药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和污染环境的各类污染事件发生。纵观食用菌生产实际... 食用菌虽然能利用农业下脚料、废弃物得到资源化循环利用,转化出食用菌高档食品,但因环境、投入品、人为等因素的潜在不良影响,会导致食用菌的重金属、农药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和污染环境的各类污染事件发生。纵观食用菌生产实际,从清洁源头、清洁过程、清洁产品3个方面着手,基本探明了食用菌清洁化生产的全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对转变食用菌发展方式,主动防御污染,提升产品质量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质量安全 清洁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