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保险是否促进了中国农业绿色发展? 被引量:17
1
作者 周月书 尹梓鉴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61,共13页
农业保险是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助推器。基于200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以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绿色发展水平的度量,运用超效率SBM模型结合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算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 农业保险是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助推器。基于200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以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绿色发展水平的度量,运用超效率SBM模型结合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算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保险可以显著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农业保险保费收入每增加1%,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将会增加0.024%,农业保险能够促进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机制分析发现,优化要素配置是农业保险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机制,但农业保险对推动中国农业绿色生产前沿面的扩张作用不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农业信贷薄弱地区、西部地区、非粮食主产区以及土地流转率低的地区,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强,农业保险具有绿色普惠效应;同时农业保险能够促进免耕、精播少播以及秸秆还田等绿色农业技术的应用。基于此,从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制度、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推出绿色险种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保险 绿色发展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要素配置 绿色农业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民工作“十四五”重要进展与“十五五”前景展望 被引量:6
2
作者 朱晶 李天祥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7,F0003,共13页
农民作为“三农”工作的主体力量,其生活水平、增收能力、社会参与度及幸福感的提升是衡量“三农”工作推进成效的重要标尺。“十四五”以来,我国农民工作取得了突出成就,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农民收入与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农村就业数... 农民作为“三农”工作的主体力量,其生活水平、增收能力、社会参与度及幸福感的提升是衡量“三农”工作推进成效的重要标尺。“十四五”以来,我国农民工作取得了突出成就,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农民收入与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农村就业数量与质量显著提高,高素质农民培训体系持续优化。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深入推进农民工作仍然面临农业经营风险日趋复杂、农民增收动能有所衰减、农村就业市场供需错配和公共资源分配尚不均衡等问题。“十五五”时期,亟须加快健全农业风险防控体系,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量质提升;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完善公共服务保障制度,促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优化新型农民培训模式,加快农业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五”规划 农民工作 农民增收 农民就业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调机制:理论逻辑、内在张力与改革思路
3
作者 朱晶 李天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69,共14页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伴随着我国农业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农产品贸易日益成为保障国内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肯定贸易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我国农业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农产品贸易与...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伴随着我国农业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农产品贸易日益成为保障国内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肯定贸易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我国农业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失衡显性化趋势日益凸显。完善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调机制,不仅是缓解农业开放与安全发展之间张力日益失衡的重要抓手,也是兼顾效率与公平、统筹粮食安全与产业安全的有效举措。在系统阐述相关现实背景和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构建以“安全-效率-发展”三重逻辑为核心的分析框架,重点对完善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调机制过程中面临的平衡保产量与提升竞争力、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支持保护与规则约束、进口需求与进口风险等四对关系进行辨析探讨。据此指出,深入推进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调机制建设,实现安全逻辑、效率逻辑和发展逻辑的有机统一,着重在五个层面综合施策:一是加强内外政策统筹协调,从“单打独斗”向“政策协同”转变;二是升级传统农业发展观念,从“增产导向”向“竞争力导向”转变;三是推动农业国内支持改革,从“输血补贴”向“造血赋能”转变;四是加强进口风险防范管控,从“建筑高墙”向“动态阀门”转变;五是强化产业链和供应链建设,从“被动防御”向“主动规划”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贸易 粮食安全 产业安全 协调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综合开发、农技推广培训与农机购置补贴效率 被引量:16
4
作者 胡凌啸 周应恒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7-95,共9页
农机购置补贴是中国推动农业机械化最重要的支持政策。本文通过DEA-Tobit模型测算了全国30个省份2004—2012年购置补贴政策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着重分析了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技推广培训对补贴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 农机购置补贴是中国推动农业机械化最重要的支持政策。本文通过DEA-Tobit模型测算了全国30个省份2004—2012年购置补贴政策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着重分析了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技推广培训对补贴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全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综合技术效率水平不高,主要是由于纯技术效率过低;各省份之间的效率值存在较大差异,但规模效率普遍较高;实证结果显示补贴政策实施方式的优化以及农机从业人员的素质对补贴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技综合培训却并没有达到理论分析的预期效果。本文对以上问题做出了解释,并给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购置补贴效率 农业综合开发 农技推广培训 DEA-TOB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助力农业强国的机理分析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9
5
作者 黄惠春 王雅婧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2-101,共10页
数字乡村建设是助力农业强国实现的战略支撑和必然选择。中国乡村社会和农业发展的历史实践为揭示数字乡村与农业强国的互动逻辑奠定了现实基础。数字乡村建设从资源要素整合、治理体系优化和创新人才驱动三个方面,通过促进农业生产力发... 数字乡村建设是助力农业强国实现的战略支撑和必然选择。中国乡村社会和农业发展的历史实践为揭示数字乡村与农业强国的互动逻辑奠定了现实基础。数字乡村建设从资源要素整合、治理体系优化和创新人才驱动三个方面,通过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孕育更高级的生产关系,培育现代化劳动力从而助力农业强国实现。当前我国数字乡村建设依然存在顶层设计不完善、投建布局不合理和技术应用不充分等问题,要遵循“全局统筹—基建发力—内源驱动—双线并进”的思路,以总体规划与局部示范为引领,以加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为基础,以发展劳动力为核心,以内外联动为抓手协同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快实现农业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农业强国 农业农村现代化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建设农业强国的重点领域与策略建议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龙耀 彭澎 《农村金融研究》 2023年第2期12-23,共12页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需要高质量金融服务的有力支撑。相比世界典型农业强国,当前我国金融服务存在着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支持不够、对农业科技创新支撑不足、农业风险管理能力相对较弱等问题。未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建设农业强国的重...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需要高质量金融服务的有力支撑。相比世界典型农业强国,当前我国金融服务存在着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支持不够、对农业科技创新支撑不足、农业风险管理能力相对较弱等问题。未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建设农业强国的重点领域应当包括:助力夯实农业供给保障基础,围绕粮食安全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开展金融创新;助力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支持农业科技企业进行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并对相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支持力度;提升农业发展韧性,构建现代农业保险体系,大力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在政策层面,需要协调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加强财政与金融协同;创新金融服务,系统打造助力农业强国建设的金融服务机制和产品体系;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强国 金融服务 粮食安全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居民中高端大米需求弹性估算与市场潜力研究——以长三角市场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品 刘家成 赵小松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2-112,共11页
【目的】主粮结构升级需求压力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不断增大,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和重要的粮食主销区,研判其主粮消费结构变化有助于判断未来全国大米需求结构的变化趋势。【方法】以主粮大米为例,利... 【目的】主粮结构升级需求压力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不断增大,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和重要的粮食主销区,研判其主粮消费结构变化有助于判断未来全国大米需求结构的变化趋势。【方法】以主粮大米为例,利用大型连锁超市销售数据,采用计量经济模型对不同档次大米需求弹性进行了估计,并预测了长三角地区未来近20年中高端大米的市场消费潜力。【结果】长三角地区大米消费市场已趋稳定,消费结构逐渐由普通大米向中高端大米转变,预计到2040年,长三角地区中高端大米市场需求将达到1231×10^(4)~2463×10^(4) t,市场价值将达到1085亿~2302亿元。【结论】应针对稻米中高端需求的倾向,做好顶层设计,在已有市场及未来市场发展空间的基础上,科学确定区域布局、发展方向和产业规模,推进优化产品结构、品种结构、经营结构,不断提升优质绿色稻米的比重,加大对高端稻米产业发展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升级 中高端大米 需求弹性 市场预测 消费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稻米生产与市场流通格局:演变与方向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品 刘馨月 +1 位作者 章丹 张宗利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67,共7页
稻米生产与流通在构建和完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地位和作用。本文以长三角地区“第一粮仓”江苏省为例,围绕稻米流通体系、流通渠道及品牌影响力等流通影响因素,重点分析了江苏省稻米生产结构及省内外流通格局演变、存在问... 稻米生产与流通在构建和完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地位和作用。本文以长三角地区“第一粮仓”江苏省为例,围绕稻米流通体系、流通渠道及品牌影响力等流通影响因素,重点分析了江苏省稻米生产结构及省内外流通格局演变、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提出了推动江苏省稻米生产有序发展与高效流通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优化种植结构、品种结构和产品结构;发挥企业协会的引领作用,加强稻谷市场监管;完善优质稻米产品标准体系,推行稻米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以市场化定价为基础,建立“价补分离”体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流通 市场 江苏 品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规模化”与土地规模经营稳定性 被引量:14
9
作者 徐志刚 王雪莹 +1 位作者 郑旭媛 应瑞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1-190,共10页
近年来,农地经营规模化在政策支持下快速发展,但粮食规模化经营的风险集聚可能增加经营不稳定性,加剧粮食市场波动,威胁国内粮食安全。研究从风险分散和经营稳定性视角阐释农地经营规模化与作业服务规模化结合形成的“双规模化”经营模... 近年来,农地经营规模化在政策支持下快速发展,但粮食规模化经营的风险集聚可能增加经营不稳定性,加剧粮食市场波动,威胁国内粮食安全。研究从风险分散和经营稳定性视角阐释农地经营规模化与作业服务规模化结合形成的“双规模化”经营模式影响粮食生产规模户经营稳定性的理论逻辑,并用来自黑龙江、河南、四川和浙江四省粮食生产规模户2015年和2018年两期跟踪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上述影响与机制。研究发现,“双规模化”经营模式具有显著的风险分散功能,可明显提高粮食生产规模户的经营稳定性,且规模户经营规模越大,其稳定农地规模经营的作用越强。也有证据表明粮食生产规模户采纳“双规模化”经营模式有利于其维持和扩张经营规模。建议政府相关部门除了积极为农地规模经营风险管理提供多元工具和公共政策,还可创造条件鼓励经营主体采用“双规模化”经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分散 农地经营规模化 作业服务规模化 “双规模化”经营模式 规模经营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19
10
作者 周应恒 胡凌啸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2期23-29,135,共7页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工程。我国在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实践中,存在着投资分散、重复建设且缺乏优先序设计,尚未充分调动农民和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的积极性,缺乏合理的可持续性管护机制等问...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工程。我国在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实践中,存在着投资分散、重复建设且缺乏优先序设计,尚未充分调动农民和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的积极性,缺乏合理的可持续性管护机制等问题。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其主要做法包括:政府顶层设计形成长效机制;各部门通力协作并长期坚持;通过农民自主申请开展项目建设,充分调动农民和自治组织的积极性;政府和农民共同融资,并为农民提供优惠政策。基于此提出我国应从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和项目建设长效机制;结合土地确权颁证,发挥农民自治作用;建设资金以政府为主导,辅以农民投资;建立政府农民双重管护机制等方面促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支持政策 农业现代化 农田基础设施 国际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振兴背景下的江苏稻米品牌建设:历史经验与战略选择 被引量:8
11
作者 朱玮强 张贇 徐志刚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3-58,64,共7页
稻米品牌建设是提升稻米市场竞争力、促进稻米产业提档升级、优化稻米产业生态、推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必要路径。为推动江苏从稻米产业大省向稻米产业强省迈进,在审慎借鉴“五常大米”“吉林大米“品牌建设经验的基础上,... 稻米品牌建设是提升稻米市场竞争力、促进稻米产业提档升级、优化稻米产业生态、推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必要路径。为推动江苏从稻米产业大省向稻米产业强省迈进,在审慎借鉴“五常大米”“吉林大米“品牌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文章提出江苏稻米产业应瞄准长三角中高端市场,加快实施“水韵苏米”省域品牌与“高特优”区域品牌相结合的统分品牌战略,以实现苏米品牌统分结合、集团作战,不断提升市场供需契合度,强化江苏稻米市场优势地位。文章从加强政府统筹协调、打响“水韵苏米”省域品牌、创建“高特优”区域品牌、提升稻米生产标准化与质量、品牌营销宣介、稻米市场流通与规范、科研创新驱动、全环节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品牌建设 历史经验 战略选择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