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0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DM成型技术的打印强度和成型速率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世檩 朱家威 +5 位作者 张鹏 魏兴岳 杨华光 曾宪奎 杨卫民 鉴冉冉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17,共6页
熔融沉积成型(FDM)技术作为3D打印的主流技术,虽受广泛应用,但打印件强度不足与成型速度慢等问题仍是其发展的瓶颈。为此,国内外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从优化打印参数、改进层间结合、材料改性和工艺创新等层面,探讨了提升打印强度... 熔融沉积成型(FDM)技术作为3D打印的主流技术,虽受广泛应用,但打印件强度不足与成型速度慢等问题仍是其发展的瓶颈。为此,国内外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从优化打印参数、改进层间结合、材料改性和工艺创新等层面,探讨了提升打印强度的多种途径。同时,从完善打印方法和优化打印设备两个维度,分析了影响FDM成型效率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最后,从打印路径优化及质量检测两个角度总结了国内外学者通过人工智能提高打印强度及打印速率的综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沉积成型 成型效率 成型质量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光老化变色及耐划伤车内饰材料的研究
2
作者 陈延安 杨波 +2 位作者 卢朝亮 吴水珠 曾钫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2-70,共9页
兼顾耐光老化变色性能和耐划伤性能是彩色车内饰材料开发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研究了不同聚丙烯(PP)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树脂、酰胺类和硅酮类耐划伤剂对材料耐光老化变色、耐划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DPE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 兼顾耐光老化变色性能和耐划伤性能是彩色车内饰材料开发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研究了不同聚丙烯(PP)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树脂、酰胺类和硅酮类耐划伤剂对材料耐光老化变色、耐划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DPE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可以同时提高材料的耐划伤性能和耐光老化变色性能,且HDPE的最优含量为8~20份。聚烯烃弹性体(POE)作为体系中的橡胶相,可以作为耐划伤剂迁移的通道,有助于提高材料的耐划伤性能。对耐划伤剂的研究结果表明,酰胺类耐划伤剂比硅酮类耐划伤剂具有更好的耐划伤性能,但在酞菁蓝着色体系中的耐光老化变色性能较差,这与酰胺类耐划伤剂中的芥酸酰胺与酞菁蓝中的铜离子的相互作用有关。本文通过在体系中加入硅酮类耐划伤剂和HDPE,在兼顾力学等性能指标的基础上,大幅提高了材料的耐划伤性能和耐光老化变色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内饰 耐光老化变色 耐划伤 芥酸酰胺 酞菁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聚乙烯树脂包装袋油墨脱除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思杨 黄晁康 +3 位作者 吕鹏程 陈锬 李聪 李建军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7-144,164,共9页
印刷油墨作为一种顽固污染物,是阻碍废旧聚乙烯(PE)树脂包装袋实现高质化利用的最大难题。本研究对油墨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清洗剂成分和清洗工艺对油墨脱除效果的影响,并对比了脱墨前后PE薄膜的物理性能和外观。结果表明,油墨的主... 印刷油墨作为一种顽固污染物,是阻碍废旧聚乙烯(PE)树脂包装袋实现高质化利用的最大难题。本研究对油墨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清洗剂成分和清洗工艺对油墨脱除效果的影响,并对比了脱墨前后PE薄膜的物理性能和外观。结果表明,油墨的主要成分为聚氨酯,使用乙酸丁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与氢氧化钠(NaOH)复配的清洗剂具有良好的脱墨能力,且在重复清洗10次仍保持较好的效果,采用搓洗机和添加磨粒的方式可增加摩擦作用从而提高脱墨效果,油墨去除率可达98.8%。此外,脱墨后包装袋薄膜的物理性能和外观与再生无油墨包装袋相近,可实现高质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装袋回收 聚乙烯 油墨脱除 清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四氢呋喃-正丁醇隔壁塔精馏工艺模拟
4
作者 张庆宇 潘涛 +4 位作者 谢省宾 李月坤 刘志祥 王瑞 史宝澳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6-51,69,共7页
含有机溶剂的废水处理是当今化工行业中一大难题,特别是有机溶剂与水共沸时分离更加困难。通过分析水-四氢呋喃-正丁醇三元相图复杂的共沸特点,探讨其合适的精馏过程,进一步结合隔壁塔精馏技术与变压精馏技术,得出该三元体系的分离工艺... 含有机溶剂的废水处理是当今化工行业中一大难题,特别是有机溶剂与水共沸时分离更加困难。通过分析水-四氢呋喃-正丁醇三元相图复杂的共沸特点,探讨其合适的精馏过程,进一步结合隔壁塔精馏技术与变压精馏技术,得出该三元体系的分离工艺。利用Aspen Plus中NRTL-RK物性与RadFrac模块进行精馏模拟,同时设置普通精馏作为对照组,对隔壁塔精馏能耗与设备成本进行详细讨论。结果表明:该三元共沸体系能够被隔壁塔系统分离,其中四氢呋喃质量分数达到99.95%,水与正丁醇质量分数也均达到99.99%;通过隔壁塔精馏技术节能达到普通精馏技术热能的29.5%,设备投资也有所降低。因此该精馏工艺能够有效地对该三元共沸体系进行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四氢呋喃-正丁醇 隔壁塔 三元共沸 精馏 能耗 Aspen Plus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渔网再生尼龙粒子的纯化及电性能的改善
5
作者 刘思杨 张浩 +2 位作者 李凡 李聪 李建军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3,共9页
尼龙基材渔网是目前回收资源领域的一大热点,然而渔网杂质较多且不易去除,因此其应用一直被限制,尤其是在电子电工领域,远不能达到该行业的技术要求。本论文对渔网再生尼龙电性能较差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且在渔网清洗端和造粒端进... 尼龙基材渔网是目前回收资源领域的一大热点,然而渔网杂质较多且不易去除,因此其应用一直被限制,尤其是在电子电工领域,远不能达到该行业的技术要求。本论文对渔网再生尼龙电性能较差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且在渔网清洗端和造粒端进行了工艺改善。结果表明,离子杂质、有机杂质是影响渔网再生尼龙电性能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清洗端对杂质进行了针对性去除,通过盐水密度分离的方式可去除98.3%的沉水杂质,浮水杂质则通过搅拌和气浮相结合的方式,去除效率可达95%;在造粒端通过过滤组合的方式提高了过滤精度,最高过滤目数可达400目,并且可以延长换网时间,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及稳定性。经过清洗端与造粒端的工艺优化,所制备的渔网颗粒在显微镜下几乎观测不到40μm以上的黑点杂质。最重要的是,所制备的渔网再生尼龙粒子在电性能上有所突破,尤其是介电性能、相对漏电起痕指数等指标,可以达到新料水平的90%以上,为电子电工行业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网回收 尼龙 纯化 清洗工艺 造粒工艺 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膦阻燃玻璃纤维增强PA6的漏电起痕失效机理与提升
6
作者 叶士兵 黎焕敏 安朋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9-145,共7页
近年来阻燃玻璃纤维(GF)增强尼龙材料在耐高电压部件中应用广泛,但现有材料的耐漏电起痕性能难以满足高电压场景下的长期使用需求。为提升材料的耐漏电起痕性能,在有机膦阻燃GF增强聚酰胺6(PA6)体系中引入高绝缘无机填料与疏水助剂。结... 近年来阻燃玻璃纤维(GF)增强尼龙材料在耐高电压部件中应用广泛,但现有材料的耐漏电起痕性能难以满足高电压场景下的长期使用需求。为提升材料的耐漏电起痕性能,在有机膦阻燃GF增强聚酰胺6(PA6)体系中引入高绝缘无机填料与疏水助剂。结合相比漏电起痕指数(CTI)测试,通过观测材料在多次放电过程中漏电起痕区域的宏观及微观形貌变化,系统探究了有机膦阻燃GF增强PA6的CTI测试失效机理,并基于机理分析优化材料配方。研究发现,该材料CTI测试失效的核心原因在于:GF在电弧放电产生的高温作用下发生熔融,随着放电次数增加,熔融的GF在漏电起痕区域逐渐导通,最终导致材料绝缘失效。针对这一机理,通过加入高绝缘无机填料[包括滑石粉、Al_(2)O_(3)、玻璃微粉(GM)及低表面能硅酮母粒(Silicone MB-50%)],可有效缩短电弧放电时间、阻隔炭痕发展,提升GF在放电过程中的结构完整程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不同填料组合对CTI提升效果存在差异,其中当体系中加入质量分数为4%的GM与0.4%的Silicone MB-50%时,材料的CTI从基础体系的800V提升至950V,提升幅度达18.75%。该研究通过明确失效机理并针对性地优化配方,显著提升了阻燃GF增强尼龙材料的耐漏电起痕性能,为高CTI值材料的制备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膦阻燃 玻璃纤维 聚酰胺 相比漏电起痕指数 失效机理 绝缘 低表面能硅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载体性质对丙烷脱氢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潘涛 王傲雪 +3 位作者 蔡璐 丁俊彬 曹民 陈伟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9-617,共9页
采用四种具有不同表面性质的Al_(2)O_(3)载体(Al-1~Al-4)制备了Cr-Al催化剂,利用XRD、N_(2)吸附-脱附、NH_(3)-TPD、FTIR、UV-Vis等方法对Al_(2)O_(3)载体及Cr-Al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载体Al_(2)O_(3)性质对负载金属Cr催化剂的形态及... 采用四种具有不同表面性质的Al_(2)O_(3)载体(Al-1~Al-4)制备了Cr-Al催化剂,利用XRD、N_(2)吸附-脱附、NH_(3)-TPD、FTIR、UV-Vis等方法对Al_(2)O_(3)载体及Cr-Al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载体Al_(2)O_(3)性质对负载金属Cr催化剂的形态及丙烷脱氢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l_(2)O_(3)载体表面的强L酸有利于锚定表面的Cr_(2)O_(3)物种,而表面羟基有利于形成聚集或分散态的Cr^(6+);Al-3载体具有较高的强L酸含量及最低的羟基含量,表面易于形成高活性的Cr_(2)O_(3)物质,同时较低的羟基含量抑制了聚集或分散态的Cr^(6+)在反应循环再生过程中向Cr_(2)O_(3)的迁移,利用Al-3载体制备的Cr-Al催化剂15次循环后活性与初始活性相比无明显变化,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载体 强L酸 羟基 丙烷脱氢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色阻燃ABS激光标识性能的研究
8
作者 付锦锋 王亮 +6 位作者 赖翰文 朱秀婷 王琪 陈平绪 叶南飚 吴俊 胡志华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2-85,140,共5页
基于环保需求以及高效的操作方法,越来越多的产品选择使用激光标识代替传统表面印刷技术。本文以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树脂(ABS)激光打标前后的明暗度变化绝对值(ΔL)作为打标效果的评价指标,研究了阻燃剂、无机填充、增韧剂对ABS... 基于环保需求以及高效的操作方法,越来越多的产品选择使用激光标识代替传统表面印刷技术。本文以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树脂(ABS)激光打标前后的明暗度变化绝对值(ΔL)作为打标效果的评价指标,研究了阻燃剂、无机填充、增韧剂对ABS材料打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溴系阻燃剂中,溴代三嗪、溴化环氧、溴化聚苯乙烯和四溴双酚A等加入到ABS中,打标效果均比ABS空白样要差,十溴二苯乙烷则可以提升ABS的打标效果。阻燃协效剂三氧化二锑加入到ABS中,材料标记颜色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先变深,后变浅。常用的无机填充化合物中,硅灰石和滑石粉效果优于碳酸钙、硫酸钡,钛白粉的效果最差。高胶粉增韧剂或氯化聚乙烯对ABS树脂的激光打标稍有劣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树脂 激光打标 阻燃剂 无机填充 增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纤增强PBT/PET复合材料的后翘曲变形及机理
9
作者 安朋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2-127,共6页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工程塑料合金经注射成型后在热环境下的后翘曲变形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在汽车领域的应用。采用质量分数30%玻璃纤维增强PBT/PET合金,添加硬脂酸锌、钛酸四丁酯、焦磷酸二氢二钠(DHPP)、成...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工程塑料合金经注射成型后在热环境下的后翘曲变形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在汽车领域的应用。采用质量分数30%玻璃纤维增强PBT/PET合金,添加硬脂酸锌、钛酸四丁酯、焦磷酸二氢二钠(DHPP)、成核剂和碳酸钠5种不同功能助剂,制备了不同的玻纤增强PBT/PET复合材料样品,评估了样品的后翘曲变形行为,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深入研究微观机理,为提高材料尺寸稳定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后翘曲变形主要源于PET组分的分子链构象转变和晶体完善程度提高。不同助剂对样品后翘曲变形有显著不同的影响:硬脂酸锌和碳酸钠显著抑制变形(样品后翘曲变形量分别由未添加助剂的0.50 cm降至0.003 cm和0.08 cm),钛酸四丁酯适度降低变形(0.24 cm),DHPP和成核剂则严重加剧变形(变形量分别达1.00 cm和0.84 cm)。硬脂酸锌通过润滑作用提高分子链运动能力,提高出模时PET结晶的完善程度,减少后续热处理过程中的构象转变;钛酸四丁酯通过促进酯交换反应降低PET结晶能力;而DHPP抑制酯交换反应保持PET高结晶能力。此外,相同配方样品在80℃恒温退火、高低温交变循环和阳光辐照等不同模拟工况下的最终变形量基本一致,表明特定组分玻纤增强PBT/PET复合材料的最终变形状态具有一定的确定性。研究成果为PBT/PET合金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稳定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合金 后翘曲变形 尺寸稳定性 分子链构象 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步法制备热塑性聚酰亚胺
10
作者 叶淑娴 杨硕 +6 位作者 曹民 陈小铃 文联磊 龙健宇 王丰 姜苏俊 杨汇鑫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4,共8页
为了更好地研究热塑性聚酰亚胺(TPI)的反应过程及过程中发生的副反应,采用传统的两步法制备Ultem■结构TPI树脂。第一步反应为合成聚酰胺酸(PAA),研究了不同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浓度、封端剂含量对PAA合成的影响,发现反应温度越低... 为了更好地研究热塑性聚酰亚胺(TPI)的反应过程及过程中发生的副反应,采用传统的两步法制备Ultem■结构TPI树脂。第一步反应为合成聚酰胺酸(PAA),研究了不同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浓度、封端剂含量对PAA合成的影响,发现反应温度越低,制备的PAA相对黏度(η_(r))越大,其中20℃是比较适宜的制备温度和储存温度;比较了PAA储存24h后η_(r)的变化,发现η_(r)越小的PAA溶液储存后的η_(r)变化越小。第二步为热亚胺化合成TPI,比较了直接高温、两步升温和程序升温热亚胺化制备TPI的方法,发现只有程序升温热亚胺化法才能制备出颜色较浅且无交联结构的TPI树脂。通过合成不同ηr的PAA溶液并进行程序升温热亚胺化,发现PAA与亚胺化后的TPI树脂的η_(r)基本一致。对TPI树脂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发现其核磁结构和红外结构完全与Ultem■结构树脂一致;TPI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20℃,与Ultem■相差1℃;热稳定性基本与Ultem■结构一致,失重5%时的温度(T_(d5%))为523℃,比存在交联结构的TPI树脂(T_(d5%)=473℃)的热稳定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酸 热塑性聚酰亚胺 热亚胺化 相对黏度 储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BS分子结构及配方组成对改性聚丙烯刚韧平衡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赖昂 陈胜杰 +4 位作者 任思华 付伟 陈瑶 朱翔宇 彭庆益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0-55,共6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聚丙烯(PP)基复合材料,通过调控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的分子结构参数(苯乙烯含量、丁二烯段1,2-聚合比例)及熔体流动速率(MFR),结合力学性能测试与微观形貌分析,探究了SEBS分子结构对PP复合材...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聚丙烯(PP)基复合材料,通过调控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的分子结构参数(苯乙烯含量、丁二烯段1,2-聚合比例)及熔体流动速率(MFR),结合力学性能测试与微观形貌分析,探究了SEBS分子结构对PP复合材料刚韧平衡性能的影响机制。对比研究了SEBS与乙烯-丁烯聚烯烃弹性体(C4-POE)、乙烯-辛烯聚烯烃弹性体(C8-POE)、乙烯-辛烯聚烯烃塑性体(POP)、丙烯-乙烯共聚弹性体对PP的增韧改性效果。并进一步研究了滑石粉粒度(12,5,3μm)及添加方式(直接共混、母粒预分散)对滑石粉质量分数20%的SEBS改性PP复合材料(PP+SEBS-TD20)的性能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当SEBS的苯乙烯质量分数为10%~15%,MFR为10g/10min(测试温度230℃,负荷2.16kg),丁二烯段1,2-聚合比例高于50%时,配合3μm滑石粉母粒作为填料,复合材料各组分能够均匀分散,且具有优良的界面相容性,使得PP+SEBS-TD20实现刚韧平衡,缺口冲击强度达35kJ/m^(2),同时弯曲模量保持2905MPa。该研究为具有刚韧平衡的高性能PP复合材料的配方优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刚韧平衡 界面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滑剂种类对PBAT/PLA/碳酸钙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与散发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陈业中 龚德君 +3 位作者 付学俊 欧阳春平 张怡 尹衍升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82,共6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聚乳酸(PLA)、碳酸钙和不同种类润滑剂的复合材料,并探究了润滑剂种类对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与散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硬脂酸盐的引入除了内润滑提升分子链滑移,也引发了PBAT/...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聚乳酸(PLA)、碳酸钙和不同种类润滑剂的复合材料,并探究了润滑剂种类对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与散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硬脂酸盐的引入除了内润滑提升分子链滑移,也引发了PBAT/PLA分子链的局部断裂,从而导致熔指的上升,薄膜拉伸性能和薄膜韧性的下降。芥酸酰胺、油酸酰胺或乙撑双硬脂酸酰胺(EBS)的引入导致热封强度略微下降,硬脂酯盐导致复合薄膜热封强度下降幅度增加。芥酸酰胺或油酸酰胺使得材料气味有所上升,硬脂酸钙与硬脂酸锌添加后气味进一步提高。引入润滑剂后顶空法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添加硬脂酸锌后,薄膜的TVOC提升了40.2%。引入芥酸酰胺、油酸酰胺或EBS,有机挥发物(VOC)中的甲苯、苯乙烯、甲醛、乙醛和丙烯醛都无明显变化,而引入硬脂酸盐后,上述VOC含量明显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聚乳酸 润滑剂 气味 有机挥发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剂与PLA对PBAT共混物力学与散发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陈业中 龚德君 +3 位作者 付学俊 欧阳春平 尹衍升 张怡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6,共4页
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共混物及薄膜。结果表明:当PLA质量分数为5%~10%时,PLA与PBAT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当PLA质量分数为20%时,PBAT共混物相容性变差,薄膜力学强度下降,并且出现“撕裂反转”现象。纯PBAT... 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共混物及薄膜。结果表明:当PLA质量分数为5%~10%时,PLA与PBAT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当PLA质量分数为20%时,PBAT共混物相容性变差,薄膜力学强度下降,并且出现“撕裂反转”现象。纯PBAT气味等级较高,共混挤出后显著下降。引入PLA后,PBAT共混物气味降低,顶空法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有所提高。PLA在热的作用下几乎没有苯类物质的生成。PLA与10#白油对生物降解共混物雾化性能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 聚乳酸 气味 有机挥发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致液晶高分子膜的表面处理及化学镀铜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述梅 陈红 +1 位作者 赵建青 肖中鹏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65,140,共7页
论文采用氢氧化钠(NaOH)溶液对Vecstar型热致液晶高分子(TLCP)膜表面进行刻蚀粗化,然后通过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在膜表面引入氨基,利用氨基络合银离子使膜表面活化,再进行无钯化学镀铜,提升了TLCP膜与金属铜之间的黏附力。借助... 论文采用氢氧化钠(NaOH)溶液对Vecstar型热致液晶高分子(TLCP)膜表面进行刻蚀粗化,然后通过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在膜表面引入氨基,利用氨基络合银离子使膜表面活化,再进行无钯化学镀铜,提升了TLCP膜与金属铜之间的黏附力。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接触角测量仪、X射线衍射仪(XRD)和剥离测试等对经表面处理及化学镀铜后的TLCP膜进行表征,探讨了NaOH溶液浓度、表面粗化温度和时间、活化溶液组成等对TLCP表面化学镀铜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表面处理后TLCP膜表面产生均匀的孔洞,接触角下降至29.30°,亲水性大幅提高;所镀铜层呈光亮的粉色,带有金属光泽,致密平滑,纯度高,镀层厚度可达2.78μm,与TLCP膜间的附着力等级达到了5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芳酯液晶膜 粗化 活化 化学镀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鏻盐抗菌剂的结构优化及其在抗菌聚碳酸酯中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艾军伟 何经纬 +2 位作者 马敏剑 杨志军 刘芳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9-167,共9页
设计合成了具有不同端烯烷基链长度的季鏻盐抗菌剂(Anion-TPP-x,x代表不同烷基链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季鏻盐的阴离子基团进行优选,以实现满足聚碳酸酯(PC)加工条件的耐热要求,并系统研究该抗菌剂对所制备的抗菌PC材料力学性能、透光... 设计合成了具有不同端烯烷基链长度的季鏻盐抗菌剂(Anion-TPP-x,x代表不同烷基链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季鏻盐的阴离子基团进行优选,以实现满足聚碳酸酯(PC)加工条件的耐热要求,并系统研究该抗菌剂对所制备的抗菌PC材料力学性能、透光率、抗菌活性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四氟硼酸根(FB)和三氟甲磺酸根(TFMS)为阴离子的季鏻盐抗菌剂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能够满足PC的加工温度要求。此外,随着FB-TPP-x和TFMS-TPP-x抗菌剂含量的提高,抗菌PC的黄色指数会明显增大且透光率降低,FB-TPP-x由于折光系数与PC树脂基体更接近,对抗菌PC样品的外观影响更小。FB-TPP-x表现出更高的抗菌效率,质量分数为2%时,抗菌P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率均可达90%以上,但是其冲击强度会有较为明显的衰减,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的保持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聚碳酸酯 季鏻盐 抗菌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法去除废旧ABS电镀材料表面金属镀层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思杨 吕鹏程 +1 位作者 李聪 李建军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67,共5页
采用电化学反应的方法对废旧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电镀件进行了退镀实验,研究了电压、退镀时间、电解液质量分数、电解液种类对退镀效率的影响。当采用20%CaCl_2溶液作为电解液,电压为5 V时具有较好退镀效率,电解时间60 min... 采用电化学反应的方法对废旧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电镀件进行了退镀实验,研究了电压、退镀时间、电解液质量分数、电解液种类对退镀效率的影响。当采用20%CaCl_2溶液作为电解液,电压为5 V时具有较好退镀效率,电解时间60 min时退镀率可达98.74%。对比了化学处理和电解退镀处理的废旧ABS塑料的物理性能和老化性能,通过电解法进行退镀处理的废旧ABS塑料仍保持有较好的物理性能和耐老化性能,在循环使用中不易变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电镀件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退镀 电解反应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半芳香尼龙PA5T/6T合成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文联磊 蔡荣森 +7 位作者 方开东 叶淑娴 龙健宇 李建伟 姜苏俊 王丰 丁超 曹民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0-56,共7页
为调控尼龙(PA)5T/6T在合成过程中戊二胺的副反应以及探究副反应对戊二胺基半芳香PA性能的影响,以戊二胺、己二胺和对苯二甲酸为原料,采用悬浮聚合和固相增黏结合的工艺,合成了生物基耐高温半芳香尼龙PA5T/6T。通过核磁共振波谱仪和傅... 为调控尼龙(PA)5T/6T在合成过程中戊二胺的副反应以及探究副反应对戊二胺基半芳香PA性能的影响,以戊二胺、己二胺和对苯二甲酸为原料,采用悬浮聚合和固相增黏结合的工艺,合成了生物基耐高温半芳香尼龙PA5T/6T。通过核磁共振波谱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了聚合物结构,证明PA5T/6T合成成功,且具有无规分布的序列结构。通过研究在预聚反应阶段去离子水的添加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发现当去离子水添加质量分数为12%时,能够得到低哌啶含量、合适端基含量的PA5T/6T预聚物。在经过固相增黏后,低哌啶含量的PA5T/6T更容易得到高黏度聚合物。通过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重分析仪表征了不同哌啶含量的PA5T/6T的热性能,发现尽管哌啶含量更高的树脂结晶性更优,但是热稳定性更差。进一步采用抽提实验测量了树脂中小分子含量,发现高哌啶含量的树脂具有更高的小分子含量。最后,通过分析树脂的力学性能,发现高哌啶含量的树脂具有更低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此项研究能够为戊二胺基的半芳香PA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5T/6T 环化副反应 去离子水 哌啶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塑料老化特征及多维表征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江鹏 李建军 +5 位作者 陈平绪 叶南飚 李聪 刘思杨 靳闵 任明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3,共13页
微塑料是一种在全球广泛存在的新型污染物,能通过食物链传递或直接摄入的方式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微塑料在环境中会遭受各种老化作用,导致其环境行为和归趋进一步改变。微塑料的形状和结构特点使其难以准确检测,可靠的检测方法是... 微塑料是一种在全球广泛存在的新型污染物,能通过食物链传递或直接摄入的方式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微塑料在环境中会遭受各种老化作用,导致其环境行为和归趋进一步改变。微塑料的形状和结构特点使其难以准确检测,可靠的检测方法是研究微塑料环境老化行为的关键。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微塑料在自然环境中的老化方式和微塑料老化过程的探究方法,在此基础上重点总结了微塑料老化过程中关键特征的变化,进一步探讨了多维表征技术(成像技术、光谱分析技术和热分析技术)在评估微塑料老化过程时的优势与局限性,并展望未来微塑料老化的重点研究方向及老化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更全面评估环境微塑料的风险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老化方式 老化探究方法 老化特征 多维表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OE试验设计的降低PP收缩率的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陆湛泉 周杰 +6 位作者 程书文 赵治国 刘乐文 杨霄云 叶南飚 陈平绪 黄险波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8-143,149,共7页
本文采用试验设计(DOE)中的全因子设计分析不同剂量的滑石粉(Talc)、乙烯-辛烯共聚物(POE)、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以及成核剂二[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酯]羟基铝盐(TMP)对聚丙烯(PP)收缩率的影响,并分析了Talc/POE/LL... 本文采用试验设计(DOE)中的全因子设计分析不同剂量的滑石粉(Talc)、乙烯-辛烯共聚物(POE)、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以及成核剂二[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酯]羟基铝盐(TMP)对聚丙烯(PP)收缩率的影响,并分析了Talc/POE/LLDPE/TMP四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滑石粉与另外其他三者具有一定的相互作用,但作用很弱,从对收缩率的贡献度来看,POE>LLDPE>Talc>TMP,收缩率最低可以低至0.2%;采用DOE中的混料设计分析总份数为45份的条件下PP/LLDPE/POE三元体系的收缩率,弯曲模量和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筛选出了最佳配比:PP为27.3份,LLDPE为17.7份,POE为0份。收缩率为0.58%,弯曲模量为1250 MPa,缺口冲击强度为36 kJ/m^(2);LLDPE与POE能促进彼此在PP中的分散,但这样加强分散效果其实不利于降低收缩率,这是因为三组分相容性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材料的规整度,造成结晶度有所提升,从而出现了收缩率增加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降低收缩率 试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ABS高温下耐疲劳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明昆 林荣涛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7-80,共4页
从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相、聚碳酸酯(PC)相以及相容剂三方面讨论了PC/ABS合金在90℃高温下的耐疲劳性能。结果表明,橡胶是导致材料耐疲劳性能差的原因;提高苯乙烯-丙烯腈二元共聚物(St-An)相对聚丁二烯(PB)的比例可有... 从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相、聚碳酸酯(PC)相以及相容剂三方面讨论了PC/ABS合金在90℃高温下的耐疲劳性能。结果表明,橡胶是导致材料耐疲劳性能差的原因;提高苯乙烯-丙烯腈二元共聚物(St-An)相对聚丁二烯(PB)的比例可有效地提高耐疲劳性能;提高PC含量或适当调整PC黏度也可提升合金的耐疲劳性能;相容剂类型对耐疲劳性能有影响,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的效果优于其他相容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 合金 高温耐疲劳性能 相容剂 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