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生素诱导的微生物组耗损后促进空肠弯曲菌在小鼠肠道定植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浩浩 张艳芳 +3 位作者 潘晓明 高素华 张辉 楼宏强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93-799,共7页
目的通过抗生素诱导肠道微生物组耗损建立一种空肠弯曲菌在C57BL/6小鼠肠道定植的方法。方法将36只C57BL/6小鼠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及实验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50 mg/mL)连续灌胃2 d后,灌胃空肠弯曲菌200μL,在建模后第1~3天,收集肠道... 目的通过抗生素诱导肠道微生物组耗损建立一种空肠弯曲菌在C57BL/6小鼠肠道定植的方法。方法将36只C57BL/6小鼠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及实验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50 mg/mL)连续灌胃2 d后,灌胃空肠弯曲菌200μL,在建模后第1~3天,收集肠道内容物进行16S rDNA法分析细菌多样性,收集建模后1~7 d的动物粪便,探针法qPCR检测粪便空肠弯曲菌HipO基因,取建模后第1~3天及第7天小鼠肠道组织,免疫荧光法检测肠弯曲菌定植,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建模后实验组回肠的乳酸杆菌属、盲肠及结肠的拟杆菌属被抑制,肠球菌属相对丰度较高,第1天实验组检测到较高丰度的弯曲菌属。在建模后第1~3天,实验组动物粪便中能检测到较高拷贝数的空肠弯曲菌,肠道管腔内可见明显的免疫荧光标记的空肠弯曲菌,而肠道黏膜基本完整,未见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结论经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诱导的微生物组耗损后能促进空肠弯曲菌在小鼠肠道内的短期定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弯曲菌 小鼠 定植 探针法qPCR 16S rDN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肽C16/Ang1联合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对视神经脊髓炎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蒋进展 付笑笑 +3 位作者 韩曙 王文倩 丁明星 陈浩浩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4-291,共8页
目的:评价多肽C16/血管生成素1(Ang1)联合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PDMSCs)治疗大鼠视神经脊髓炎(NMO)的效果。方法:分离培养大鼠PDMSCs,通过脑室及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水通道蛋白4(APQ4)抗体与人补体C5蛋白诱导大鼠NMO模型,将大鼠分为5组,... 目的:评价多肽C16/血管生成素1(Ang1)联合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PDMSCs)治疗大鼠视神经脊髓炎(NMO)的效果。方法:分离培养大鼠PDMSCs,通过脑室及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水通道蛋白4(APQ4)抗体与人补体C5蛋白诱导大鼠NMO模型,将大鼠分为5组,即正常组、NMO模型组、PDMSCs组、C16/Ang1组以及C16/Ang1+PDMSCs组。对治疗后大鼠进行8周的神经行为学评分,采用免疫组化观察脊髓炎症因子CD48的表达,神经丝蛋白200及髓磷脂碱性蛋白免疫荧光双染评价脱髓鞘和轴索缺失,Nissl染色计数脊髓神经元数量,Evans blue染色评估血管通透性,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8、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AQP4以及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C16/Ang1+PDMSCs组神经行为学评分高峰出现延后,并在8周时评分出现显著性下降(P<0.05);炎症细胞的实质浸润和脊髓神经元丢失减少(P<0.05),腰段脊髓的脱髓鞘和轴索缺失评分下降(P<0.05)及血管通透性降低;促炎因子IL-1β、IL-8和TNF-α的表达降低(P<0.05),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升高(P<0.05);脊髓组织中GFAP和APQ4的表达上升(P<0.05),caspase-3则下调(P<0.05)。结论:C16/Ang1联合PDMSCs能够有效延缓NMO的疾病进程,其通过抑制炎症细胞浸润及内源性细胞凋亡,促进神经功能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视神经脊髓炎 血管生成素1 多肽C16 水通道蛋白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肠弯曲菌AhpC蛋白B细胞抗原表位预测及抗原性分析
3
作者 陈浩浩 李旭升 +3 位作者 郭方明 丁明星 胡野 楼宏强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68-871,共4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空肠弯曲菌AhpC的跨膜结构、信号肽及B细胞抗原表位,并分析空肠弯曲菌AhpC优势B细胞抗原表位的抗原性,为后续疫苗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使用TMHMM Server V2.0、SignalP 4.1、IEDB等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空肠弯...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空肠弯曲菌AhpC的跨膜结构、信号肽及B细胞抗原表位,并分析空肠弯曲菌AhpC优势B细胞抗原表位的抗原性,为后续疫苗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使用TMHMM Server V2.0、SignalP 4.1、IEDB等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空肠弯曲菌AhpC进行蛋白跨膜结构预测、信号肽及线性B细胞抗原表位进行预测分析。分别以原核表达的空肠弯曲菌AhpC蛋白和化学合成的表位肽为抗原,空肠弯曲菌AhpC抗体为一抗,通过ELISA及Dot blot对优势线性B细胞抗原表位的抗原性进行分析及筛选。结果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表明AhpC定位于空肠弯曲菌外膜,无跨膜结构,无信号肽,同时该蛋白中存在7个的B细胞线性表位。经Dot blot和ELISA检测发现其中AhpC4-16表位具有较强的抗原性,为优势表位。结论空肠弯曲菌AhpC保守存在于细菌表面,存在1个优势的B细胞线性抗原表位(AhpC4-16),可用于后续的疫苗开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弯曲菌 表位 抗原 烷基过氧化氢还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