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2年金华市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1
作者 吴岳 徐晶晶 +3 位作者 盛玉祺 卞晓波 陈晓阳 虞涛 《上海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47-49,共3页
浙江省是较早研发和推广籼粳杂交稻的省份,为探明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品种的适应性及其优势,为该系列品种在金华市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依据,从生育期、产量及产量构成、耐高温性等方面,鉴定了9个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品种在金华市的种植表... 浙江省是较早研发和推广籼粳杂交稻的省份,为探明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品种的适应性及其优势,为该系列品种在金华市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依据,从生育期、产量及产量构成、耐高温性等方面,鉴定了9个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品种在金华市的种植表现。结果表明:‘甬优59’‘甬优79’‘甬优7872’的产量较高,且田间综合表现较好,适宜作为单季稻在金华市进行推广种植;‘甬优7823’‘甬优31’‘甬优7860’的产量较低,但是食味品质较好,可作为优质稻在金华市进行推广应用;‘甬优1538’‘甬优4918’的株高较低、全生育期较短,可作为较晚后茬或连作晚稻在金华市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 生育期 产量 金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5年金华市晚稻安全齐穗期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房玉伟 张育慧 +2 位作者 舒素芳 薛占奎 胡谷琅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51-855,共5页
确定晚稻安全齐穗期是安排各品种播栽期的重要依据。由北至南选取金华市3个代表地点(东阳、婺城、武义)近45年9—11月逐日日平均温度资料,利用mk突变检验法和t滑动检验法寻找两类晚稻安全齐穗温度的变异年份,籼稻为1999年,粳稻为1991年... 确定晚稻安全齐穗期是安排各品种播栽期的重要依据。由北至南选取金华市3个代表地点(东阳、婺城、武义)近45年9—11月逐日日平均温度资料,利用mk突变检验法和t滑动检验法寻找两类晚稻安全齐穗温度的变异年份,籼稻为1999年,粳稻为1991年;并根据生产上常用的籼稻和粳稻安全齐穗期指标,得出近45年籼稻1999年之前、粳稻1991年之前及之后3地晚稻保证率分别为50%,80%,90%的安全齐穗期,发现籼稻在1999年之后各地的平均安全齐穗期较1999年之前普遍延迟5~6 d,粳稻在1991年之后各地的平均安全齐穗期较1991年之前普遍延迟6~10 d,且两类晚稻安全齐穗期的变异明显增大。本研究分析提出由北至南金华3个地点籼稻安全齐穗期分别为9月14日、9月16日和9月14日,比生产中习惯应用的安全齐穗期延迟约4 d;粳稻安全齐穗期分别为9月24日、9月24日和9月23日,比生产中习惯应用的安全齐穗期延迟2~3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华市 晚稻 安全齐穗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华市近30年气象要素变化对晚稻单产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张育慧 蔡敏 +4 位作者 舒素芳 房玉伟 薛占奎 潘旭霞 胡谷琅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19-1323,共5页
利用1980—2012年金华市气象站的日平均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和同期晚稻产量等资料,对金华地区晚稻相对气象产量与其生长期间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探索气象要素变化对晚稻产量的影响,并籍此建立产量预报方程。结果表明,金华地区近3... 利用1980—2012年金华市气象站的日平均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和同期晚稻产量等资料,对金华地区晚稻相对气象产量与其生长期间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探索气象要素变化对晚稻产量的影响,并籍此建立产量预报方程。结果表明,金华地区近30年晚稻单产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以20世纪80年代增速较快,自20世纪90年代起增速放缓;同期晚稻生长期间的平均温度也呈上升趋势,其中,2003—2009年上升幅度较大;但近30年降水量无明显变化趋势。晚稻相对气象产量与7月中旬、8月中旬的平均温度以及8月中旬—9月上旬的积温呈负相关,与7月中旬降水量、9月上旬日照时数呈正相关。基于近30年数据资料建立产量预报方程,经检验,其历史拟合误差率为4.31%。用该方程预测2010—2012年晚稻产量,误差率为2.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 气象因子 产量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兴佳2号在金华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卞晓波 徐晶晶 +2 位作者 程林润 张良 蒋梅巧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1期80-82,共3页
2013—2015年连续3年对马铃薯新品种兴佳2号进行试种观察。结果表明,兴佳2号在浙中地区表现早中熟、耐热、高产、稳产、质优、晚疫病抗性较强,但在连作区需注意疮痂病的防控。
关键词 马铃薯 兴佳2号 引种表现 栽培技术 金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甬优1540在金华地区作机插连作晚稻高产栽培技术
5
作者 赵永良 施佳炜 +2 位作者 金丽 徐晶晶 李珊 《园艺与种苗》 CAS 2023年第1期79-80,共2页
为了做好晚稻新品种的高产配套栽培工作,充分发挥品种的高产潜力,文中对甬优1540作机插连作晚稻的高产示范表现情况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相关研究,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双季稻区规模种粮农户实现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甬优1540 连作晚稻 特征特性 高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个早稻品种在金华作直播栽培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何跃华 邓飞 +4 位作者 周建霞 陆爱国 陈丽平 戴荣富 王孔俭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2037-2041,共5页
为筛选适宜金华作直播栽培的早稻品种,以20个早稻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不同早稻品种在直播栽培条件下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中嘉早17、甬籼15、中佳早18、嘉育25、甬籼409、中组143、舜达135、中组53、浙1613、中组100、甬... 为筛选适宜金华作直播栽培的早稻品种,以20个早稻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不同早稻品种在直播栽培条件下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中嘉早17、甬籼15、中佳早18、嘉育25、甬籼409、中组143、舜达135、中组53、浙1613、中组100、甬籼634、中组18、浙1702和浙1708比中早39早熟1~4 d;金早239、舜达95、中组53和浙1613抗倒性一般或差;甬籼15、株两优831、金早239、中组143、中组100、甬籼634和浙1702比中早39增产0.1%~4.6%。甬籼15、中组143和中组100表现生育期短、丰产、抗倒,适宜在金华作直播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直播栽培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籼新品种浙408氮肥运筹技术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董曙光 吉洪湖 +1 位作者 丁祥海 方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10056-10058,共3页
[目的]为浙408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金华红壤稻区进行浙408全程不同纯氮施用水平及基肥、分蘖肥、穗肥不同比例的氮肥运筹试验,明确浙408对氮肥的需求量。[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浙408的始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推迟,生... [目的]为浙408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金华红壤稻区进行浙408全程不同纯氮施用水平及基肥、分蘖肥、穗肥不同比例的氮肥运筹试验,明确浙408对氮肥的需求量。[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浙408的始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推迟,生育期延长,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先上升后下降。在全程施氮总量相同的情况下,前期施氮量较大处理的始蘖期早,有效分蘖期短。基肥、蘖肥、穗肥按6:3:1施用时,浙408的单位面积最高苗数、有效穗数和产量最高,按4:4:2和5:3:2施用时,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较高。[结论]浙408全程纯氮总量为172.5—210.0kg/hm^2,基肥、分蘖肥、穗肥按5:3:2或6:3:1施用可获得较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浙408 氮肥运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模种植大户机插连作晚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傅丽青 房玉伟 薛占奎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4-87,共4页
以连作晚稻为研究对象,选取规模种植大户典型的高产田和低产田为试验点,通过土壤理化性质化验,制定肥料运筹方案,开展了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对比试验,探讨配方施肥技术在机插连作晚稻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连作晚稻机插田,... 以连作晚稻为研究对象,选取规模种植大户典型的高产田和低产田为试验点,通过土壤理化性质化验,制定肥料运筹方案,开展了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对比试验,探讨配方施肥技术在机插连作晚稻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连作晚稻机插田,通过测土配方施肥,调整氮肥总量,利用尿素等速效肥代替复合肥作追肥,增施穗肥,可以达到节本、增产、增效的目的,在生产上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甬优9号 机插晚稻 配方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插连作晚稻硬地微喷灌基质旱育秧技术 被引量:3
9
作者 薛占奎 洪一前 邵佐生 《现代农机》 2017年第5期48-50,共3页
双季稻是金华地区水稻种植的重要方式,种植面积约占金华水稻种植面积的1/3。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成本增加,机插种植方式逐渐得到种粮大户的认可,水稻机插已成为规模种植大户的必然选择。但连作晚稻育秧面临着品种选择面较少、秧龄弹... 双季稻是金华地区水稻种植的重要方式,种植面积约占金华水稻种植面积的1/3。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成本增加,机插种植方式逐渐得到种粮大户的认可,水稻机插已成为规模种植大户的必然选择。但连作晚稻育秧面临着品种选择面较少、秧龄弹性小、秧苗素质难以控制及秧苗返青与早发缓慢等问题,特别是受双季稻区前茬作物收获期限制,适栽期较短,而机插秧苗秧龄一般要控制在15~2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育秧技术 连作晚稻 机插 水稻种植面积 微喷灌 基质 硬地 秧苗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早稻品种在金华地区直播栽培的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永良 徐晶晶 +1 位作者 施佳炜 薛占奎 《园艺与种苗》 CAS 2022年第1期77-78,84,共3页
[目的]筛选出适宜在金华地区规模种植的生育期短、抗性好、稳产高产的早稻品种。[方法]采用直播栽培模式,进行不同早稻品种的对比试验,了解不同早稻品种的农艺性状及产量情况。[结果]金早09生育期适中,成穗率高,有效穗数足,但结实率偏低... [目的]筛选出适宜在金华地区规模种植的生育期短、抗性好、稳产高产的早稻品种。[方法]采用直播栽培模式,进行不同早稻品种的对比试验,了解不同早稻品种的农艺性状及产量情况。[结果]金早09生育期适中,成穗率高,有效穗数足,但结实率偏低;中早39产量高,但生育期偏长,应适期早播或机插栽培以提高产量;中组143全生育期最短,有利于后茬连作晚稻提早栽插,且成穗率高,穗型大,粒数多,结实率高,产量表现最好。[结论]针对中早39、中组143大穗型品种,为实现高产应以主攻大穗、增加穗粒数和结实率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直播栽培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技术对水稻钱优1号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吉洪湖 丁祥海 方莉 《浙江农业科学》 2008年第6期731-734,共4页
钱优1号是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选育而成的杂交中籼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用作连作晚稻种植,氮肥(折纯氮165 kg/hm2)按基肥∶分蘖肥∶穗肥5∶3∶2分3次施用,移栽密度以双本移栽18.75万丛/hm2,秧龄(6月15日播种)30 d时产量最高。
关键词 氮肥 移栽密度 秧龄 钱优1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浙油50迟直播机收配套技术的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施凤雪 施建洪 薛占奎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5期637-638,共2页
以浙油50为材料,研究迟直播条件下不同播种量对机收油菜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播种量3.75~4.5 kg.hm-2处理的产量较高。浙油50迟直播机收栽培,能有效减轻劳动强度,出油率明显提高,节本增油增效达5 000元.hm-2。
关键词 浙油50 迟直播 机收 产量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甬优15号”作为连作晚稻在婺城地区的试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方莉 丁祥海 胡谷琅 《上海农业科技》 2012年第2期44-45,共2页
"甬优15号"是浙江省宁波市农科院和宁波市种子公司育成的籼粳杂交晚稻新组合,2011年在金华婺城区示范种植,表现为穗大粒多、千粒重高、产量高、米质优。为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应用,介绍了"甬优15号"在婺城区手插种植... "甬优15号"是浙江省宁波市农科院和宁波市种子公司育成的籼粳杂交晚稻新组合,2011年在金华婺城区示范种植,表现为穗大粒多、千粒重高、产量高、米质优。为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应用,介绍了"甬优15号"在婺城区手插种植的产量表现及特征特性,并总结出其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甬优15号 栽培技术 特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金优987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14
作者 丁祥海 程林润 +1 位作者 方莉 徐志福 《浙江农业科学》 2007年第2期175-177,共3页
金优987(原名禾优8号)是金华市三才农业技术研究所配组而成的强优势杂交稻新组合,2004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在浙江、江西、安徽、福建等省试种,表现株型紧凑,生长势旺,青秀,穗大粒多,丰产性好,适应性强,抗性较... 金优987(原名禾优8号)是金华市三才农业技术研究所配组而成的强优势杂交稻新组合,2004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在浙江、江西、安徽、福建等省试种,表现株型紧凑,生长势旺,青秀,穗大粒多,丰产性好,适应性强,抗性较强,增产潜力大,且米质较好,是一个穗粒兼顾的连作晚稻强优势组合。探讨了金优987在金华市种植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6月13日播种,秧龄不超过35 d,移栽密度21万/hm2,尿素用量300 kg/hm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优987 杂交稻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研7号引种试种及直播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15
作者 施凤雪 吴美娟 厉永强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19-121,共3页
油研7号是贵州省油料研究所培育的双低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已在贵州、江苏、湖南、江西、安徽、四川等省大面积推广应用,是国家“九五”期间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之一。金华市1995年引入试种,1997、1998年扩大示范,经连续... 油研7号是贵州省油料研究所培育的双低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已在贵州、江苏、湖南、江西、安徽、四川等省大面积推广应用,是国家“九五”期间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之一。金华市1995年引入试种,1997、1998年扩大示范,经连续4年的多点试验、示范。表明油研7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油研7号 栽培技术 引种试种 直播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晚籼Ⅱ优54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16
作者 方莉 丁祥海 +1 位作者 吉洪湖 房玉伟 《浙江农业科学》 2010年第4期812-812,815,共2页
Ⅱ优54是中国水稻所以Ⅱ-32A与中恢05-54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晚籼稻新品种,2009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Ⅱ优54的特征特性,总结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Ⅱ优54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杂油1号在金华地区的产量及特征特性表现
17
作者 施凤雪 王月星 胡美娟 《湖南农业科学》 2004年第3期12-12,共1页
湘杂油1号在浙江省金华市大面积示范,平均单产为1 764t/hm2,最高产量可达2 720t/hm2,表现为耐肥抗倒,青杆黄熟,角果长而粗,千粒质量高,适于金华地区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 湘杂油1号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水净化养殖过程中大口黑鲈生长及肌肉品质变化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秀珍 张毅 +5 位作者 周钦 丁雪燕 李明 贾加 黄菊 王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5-83,共9页
为了探究循环水净化养殖对大口黑鲈形体指标、质构特性、营养成分及土腥味物质的影响,采用质构仪测定鱼肉硬度、弹性、咀嚼性等指标;采用常规生化方法、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气相色谱检测鱼肉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脂肪酸、氨基酸... 为了探究循环水净化养殖对大口黑鲈形体指标、质构特性、营养成分及土腥味物质的影响,采用质构仪测定鱼肉硬度、弹性、咀嚼性等指标;采用常规生化方法、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气相色谱检测鱼肉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脂肪酸、氨基酸等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结合电子舌对鱼肉的土腥味物质和滋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鱼体肝体比随着净养时间的延长显著降低;相较于净养前,净养后20d内鱼肉硬度、内聚性、咀嚼性、弹性、胶黏性和黏附性均提高;净养过程中,鱼肉中的粗脂肪含量先上升后下降,水分含量则与之相反,并且净养后15d内鱼肉中粗蛋白、灰分、呈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提高,其中在5d和15d时脂肪酸中的二十碳五烯酸甲酯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甲酯之和、ω-3族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鱼肉中水溶性蛋白和非蛋白氮含量均显著升高;随着净养时间延长,肌肉滋味差异增大,土腥味物质含量降低,且从15d开始低于感官阈值。综合考虑净养后大口黑鲈形体指标、肌肉质构、营养成分和土腥味物质各项指标后,建议净养时间为15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循环水净化养殖 生长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缓释肥料用量及运筹方式对杂交晚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何跃华 薛占奎 +3 位作者 徐晶晶 施佳炜 金丽 刘慧芳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37-40,共4页
为筛选出适合晚稻生产的肥料运筹方式,减少肥料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以籼粳杂交晚稻甬优7850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缓释肥料用量及运筹方式对产量、农艺性状及氮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等养分处理下,有机无机缓释肥有利于提高有效穗、每... 为筛选出适合晚稻生产的肥料运筹方式,减少肥料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以籼粳杂交晚稻甬优7850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缓释肥料用量及运筹方式对产量、农艺性状及氮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等养分处理下,有机无机缓释肥有利于提高有效穗、每穗粒数,667 m^(2)基肥使用30 kg加适量分蘖肥较常规施肥增产4.80%,氮肥农学效率最高;等成本情况下,缓释肥处理氮素减少,产量仍较常规施肥增加1.53%,且氮肥农学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施肥。双季晚稻有机无机缓释肥以667 m^(2)基肥用量30 kg、总氮量在10.7~12.0 kg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甬优7850 缓释肥 农艺性状 氮肥农学效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对早籼金早09直播栽培生育特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董曙光 吉洪湖 丁祥海 《中国稻米》 2009年第3期38-39,共2页
金早09(原名金05-09)是浙江省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所选育的常规早籼中熟品种。试验结果表明,金早09在浙江金华红壤稻区分蘖力中等偏弱,采用直播栽培时,施纯氮低于120.0 kg/hm2或高于210.0 kg/hm2均不利于高产,施纯氮165.0 kg/hm2... 金早09(原名金05-09)是浙江省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所选育的常规早籼中熟品种。试验结果表明,金早09在浙江金华红壤稻区分蘖力中等偏弱,采用直播栽培时,施纯氮低于120.0 kg/hm2或高于210.0 kg/hm2均不利于高产,施纯氮165.0 kg/hm2左右较为适宜。同时要求适时早播,确保分蘖充足,夺取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金早09 直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