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间盘镜治疗老年性腰神经根管狭窄症的手术疗效 被引量:11
1
作者 叶春平 朱家骏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10期805-809,共5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镜治疗老年性腰神经根管狭窄症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术后疗效。方法:自2007年3月至2010年10月,采用腰椎间盘镜下后路椎管开窗减压术治疗56例老年性腰神经根管狭窄患者,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61~76岁,平均(64...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镜治疗老年性腰神经根管狭窄症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术后疗效。方法:自2007年3月至2010年10月,采用腰椎间盘镜下后路椎管开窗减压术治疗56例老年性腰神经根管狭窄患者,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61~76岁,平均(64.53±4.43)岁;病程6个月-15年。手术前后根据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腰痛评分29分法(包括主观症状、客观体征、膀胱功能)对功能进行评分,评估术后1、3、6、12个月的临床疗效,并摄X线片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51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12个月,术后1、3、6个月及1年的JOA评分由术前的13.46±2.02,分别提高到23.13±1.86、23.54±2.39、24.66±1.57、24.83±1.74,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12个月的优良率分别为83.92%、90.74%、95.42%、92.15%。影像学检查没有发现腰椎失稳现象。结论:腰椎间盘镜开窗根管减压术治疗老年性腰神经根管狭窄症是一种有效的术式,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合适的适应证选择和精细的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老年人 神经根压迫 神经根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部腱鞘结核诊疗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俞建华 朱家骏 陈汝根 《浙江临床医学》 2002年第6期462-463,共2页
关键词 手部 腱鞘结核 发病特点 临床分析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腿下1/3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治疗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小晓 徐志文 朱志伟 《浙江临床医学》 2004年第6期478-478,共1页
关键词 小腿下1/3软组织缺损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 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3
4
作者 李芳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16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9例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行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术后进行早期系统康复护理。结果本组患者随访3个月至2年,按Neer评分优16例、良9例、可4例。结论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9例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行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术后进行早期系统康复护理。结果本组患者随访3个月至2年,按Neer评分优16例、良9例、可4例。结论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减少了肩关节僵硬、粘连、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肱骨近端 骨折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正确开口插髓内钉再复位治疗闭合复位困难的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10
5
作者 郑旭欣 徐胜余 +4 位作者 陈瑞芝 俞鸣 黄敬成 姚卫兵 邱波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5期400-407,共8页
目的:比较先正确开口插髓内钉再复位手术方法和传统复位手术方法治疗闭合复位困难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采用先正确开口插髓内钉再复位手术方法和传统复位手术方法治疗闭合复位困难... 目的:比较先正确开口插髓内钉再复位手术方法和传统复位手术方法治疗闭合复位困难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采用先正确开口插髓内钉再复位手术方法和传统复位手术方法治疗闭合复位困难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AO 31A2.2-3.3),且随访超过12个月的58例患者。其中32例采用先正确开口插髓内钉再复位手术方法治疗(改良复位组),男9例,女23例;年龄46~99岁,平均(80.9±11.1)岁。26例采用传统复位手术方法治疗(传统复位组),男7例,女19例;年龄41~89岁,平均(78.1±13.9)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首次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7.3个月。改良复位组手术时间(t=3.612,P=0.008 2)和失血量(t=3.389,P=0.007 5)均低于传统复位组;两组住院时间(t=0.851,P=0.392)和骨折愈合时间(t=0.640,P=0.531)以及首次负重时间(t=0.845,P=0.4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Harris评分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6 P=0.831>0.05)。结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传统复位方法要求骨折端先复位、有正确的开口扩髓,才能进行髓内钉的插入固定;但在复位困难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过程中,操作繁琐;而先正确开口插髓内钉再复位方法可以正确开口扩髓,先插入髓内钉,再行骨折端的复位,操作简单,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髋骨折 骨折切开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