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足介入治疗17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7
1
作者 郭晓华 胡素银 +4 位作者 何建荣 林开勤 金红来 程永德 史诗洁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338-339,共2页
目的 评价糖尿病下肢动脉的血管改变及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6例糖尿病足行下肢动脉DSA检查,并同时与血管超声进行对照,其中17例节段性狭窄行介入治疗(12例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5例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后常规抗凝治疗,并... 目的 评价糖尿病下肢动脉的血管改变及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6例糖尿病足行下肢动脉DSA检查,并同时与血管超声进行对照,其中17例节段性狭窄行介入治疗(12例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5例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后常规抗凝治疗,并于6个月后血管造影复查。结果 糖尿病足下肢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与阻塞同时存在,细小动脉多有闭塞;17例行介入治疗者均有腘动脉以上动脉的慢性损伤。介入治疗可以改善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的血液灌注,通过控制血糖和改善血液循环,其治疗的近期疗效令人满意。结论 DSA检查可以准确了解阻塞部位及程度,对糖尿病足的下肢动脉介入治疗疗效满意,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病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介入治疗 血液循环 近期疗效 血管超声 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通气辅助超高分辨率CT扫描技术探讨 被引量:21
2
作者 李鲁 李惠民 +3 位作者 舒锦尔 潘江峰 周绍斌 徐义斌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8-231,共4页
目的:探讨生理通气辅助超高分辨率CT扫描技术(简称G-方案),提高对肺部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灶(f GGO)的细节显示。方法:临床低剂量肺癌筛查中检出的连续20例f GGO患者(男9例,女11例,35~74岁,平均53±11岁)纳入研究,前10例对病... 目的:探讨生理通气辅助超高分辨率CT扫描技术(简称G-方案),提高对肺部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灶(f GGO)的细节显示。方法:临床低剂量肺癌筛查中检出的连续20例f GGO患者(男9例,女11例,35~74岁,平均53±11岁)纳入研究,前10例对病灶范围进行常规超高分辨率靶扫描和G-方案扫描,后10例利用筛查原始数据对病灶范围进行回顾性1024矩阵靶重建和G-方案扫描。2位高年资医生共同评价所得图像,评价指标包括:图像细节显示清晰度主观评价、病灶和周围肺野CT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G-方案扫描图像上磨玻璃灶细节显示清晰度明显优于常规超高分辨率扫描和回顾性重建,病灶所在区域背景肺野CT值明显低于常规超高分辨率扫描(P〈0.05)。病灶与背景之间的密度差(即相对密度值)在各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生理通气辅助帮助背景肺过度充气,结合超高分辨率CT扫描可以增加磨玻璃灶的细节显示能力,进而提高f GGO的诊断准确率。相对密度值可能更适合磨玻璃结节的密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通气 1024矩阵 CT 靶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图的纹理分析在鉴别肝癌与血管瘤上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鞠烨 刘爱连 +6 位作者 李烨 赵莹 牛淼 韩铮 宋清伟 徐斌 魏强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46-451,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ADC图纹理分析技术在鉴别肝癌与血管瘤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我院56例行1.5TMR扫描患者(肝癌31例,35个病灶;血管瘤25例,27个病灶)。将ADC图像导入Omni-kinetics(OK)软件得到未经滤过的原始细纹理图像,...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ADC图纹理分析技术在鉴别肝癌与血管瘤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我院56例行1.5TMR扫描患者(肝癌31例,35个病灶;血管瘤25例,27个病灶)。将ADC图像导入Omni-kinetics(OK)软件得到未经滤过的原始细纹理图像,并测量感兴趣区内的纹理参数(能量值、熵值、偏度值和峰度值)。测量结果进行组内相关系数检验(ICC)一致性进行检验,比较两组病灶各参数值并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两名观察者所测得各参数值一致性良好(ICC>0.75),肝癌及血管瘤的能量值、熵值、偏度值和峰度值分别为:0.03±0.05、6.82±0.92、0.12±1.35、4.43±4.55;0.12±0.15、6.02±2.21、0.69±2.01、6.98±12.81,血管瘤的能量值高于肝癌(P<0.05),而熵值、偏度值和峰度值两组之间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能量值的阈值为0.04时,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27、71.0%和79.2%。结论:磁共振ADC图的纹理分析技术对鉴别肝癌和血管瘤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血管瘤 纹理分析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内良恶性疾患支架治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4
作者 郭晓华 李茂全 +3 位作者 张庆 何建荣 林开勤 金红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4期301-303,共3页
目的 评价内支架对食管良恶性狭窄患者行姑息性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 5 7例患者 ,其中食管癌 2 9例 ,贲门部癌 10例 ,食管癌性狭窄伴食管气管瘘 7例 ,贲门失弛缓症 5例 ,手术后食管良性狭窄 6例。病变范围 2~ 14cm ,平均 7.3cm... 目的 评价内支架对食管良恶性狭窄患者行姑息性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 5 7例患者 ,其中食管癌 2 9例 ,贲门部癌 10例 ,食管癌性狭窄伴食管气管瘘 7例 ,贲门失弛缓症 5例 ,手术后食管良性狭窄 6例。病变范围 2~ 14cm ,平均 7.3cm。病变按吞咽困难分级 :Ⅰ级 12例 ,Ⅱ级 31例 ,Ⅲ级 14例。 46例肿瘤患者在支架置放术后 15~ 30d内进行放射治疗和动脉内化疗灌注联合治疗。结果  5 7例患者共置入内支架 6 2枚 ,4例患者 1次放置 2枚 ,1例患者 4个月后因支架移位上端再次狭窄 ,再次叠放支架。所有病例均 1次成功。放置后 7~ 15d梗阻、进食困难症状均明显减轻 ,7例伴食管气管瘘进食后呛咳立即消失。无严重并发症。 5例贲门失迟缓症、6例良性狭窄至今存活。 46例恶性患者的 6个月存活率为 6 7.4%(31/ 46 ) ,1年为 43.5 %(2 0 / 46 ) ,2年为 2 6 .1%(12 / 46 ) ,3年为 19.6 %(9/46 )。结论 内支架是治疗食管良恶性疾患有效的姑息性疗法 ,结合放射治疗和动脉内化疗将明显改善生存质量 ,提高生存率。良性狭窄采用内支架扩张 ,其疗效可与外科手术相媲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疾病 介入治疗 疗效 影响因素 支架置放术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多层CT联合成像 被引量:16
5
作者 潘江峰 张浩 +2 位作者 郭晓华 舒锦尔 李惠民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9-311,共3页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多层CT联合成像的诊断价值,并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的相关性。方法:对临床疑诊肺栓塞和/或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连续80例患者行CT肺动脉和下肢深静脉联合成像,采用16层CT,1.25mm×16模式采集,...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多层CT联合成像的诊断价值,并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的相关性。方法:对临床疑诊肺栓塞和/或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连续80例患者行CT肺动脉和下肢深静脉联合成像,采用16层CT,1.25mm×16模式采集,注射对比剂120ml,注射流率3~4ml/s,肺动脉延迟20~25s扫描,下肢静脉延迟150~180s扫描。结果:共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52例55侧,肺栓塞21例37侧,其中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同时存在18例。结论:肺栓塞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关系密切,多层螺旋CT肺动脉和下肢静脉联合成像可一次性评价肺动脉和下肢静脉,是肺栓塞适宜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深静脉血栓形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润性非特殊型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江 历玲玲 +3 位作者 王蓓 吴晓明 胡望远 周绍斌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组织类型浸润性非特殊型乳腺癌(NSIBC)的钼靶X线征象,并与肿瘤的组织类型对照分析。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NSIBC的钼靶X线征征象及组织学表现。并通过X线征象推测其组织学类型。结果:具有诊断价值的征象:髓样癌为无钙... 目的:分析不同组织类型浸润性非特殊型乳腺癌(NSIBC)的钼靶X线征象,并与肿瘤的组织类型对照分析。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NSIBC的钼靶X线征征象及组织学表现。并通过X线征象推测其组织学类型。结果:具有诊断价值的征象:髓样癌为无钙化的边界清楚肿块,浸润性导管癌为短棒样钙化及大导管相,单纯癌包括带有毛刺的边界不清的肿块、沙粒样钙化、皮肤增厚及乳头内陷。浸润性小叶癌的表现缺乏特征性。结论:不同组织类型的NSI-BC具有不同的X线特征,依据X线特征可初步判断NSIBC的组织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非特殊型乳腺癌 钼靶X线 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节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优化 被引量:6
7
作者 蒋杨 潘江峰 +2 位作者 应明亮 舒锦尔 李惠民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5-388,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容积匀场和矩形视野采集技术的磁共振扩散加权(DWI)扫描方式进行肺结节成像的价值。方法:连续的25例肺结节患者纳入研究,采用3.0T MRI超导成像仪(Philips Achieva 3.0T TX)进行DWI,先进行常规扫描(普通匀场、正方形视野采... 目的:探讨采用容积匀场和矩形视野采集技术的磁共振扩散加权(DWI)扫描方式进行肺结节成像的价值。方法:连续的25例肺结节患者纳入研究,采用3.0T MRI超导成像仪(Philips Achieva 3.0T TX)进行DWI,先进行常规扫描(普通匀场、正方形视野采集),然后改进方式扫描(容积匀场、矩形采集),B值为0、300、600、900和1200s/mm2。两位资深胸部影像医生和一位技师共同评价两组图像,测量各组图像的AppCNR、SNR以及肺结节ADC值,并统计分析。结果:改进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2.56±0.04)高于常规组(1.52±0.06)(P<0.05)。改进组各B值图像的AppCNR和SNR均对应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间的ADC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附加容积匀场并减小相位方向视野的DWI扫描方式可以提高图像质量且不影响ADC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扩散加权成像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脂肪瘤的磁共振表现 被引量:5
8
作者 舒锦尔 章士正 +4 位作者 李惠民 盛三兰 卢金花 蒋春景 吴海鸰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分析颅内脂肪瘤MRI影像特点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材料和方法:58例颅内脂肪瘤(2例手术证实,其余依据典型短T1中长T2和高质子密度的MR信号和抑脂时信号消失而诊断),男性28例,女性30例,年龄41.3(9~77)岁.均采用常规SE序列,T2WI加脂肪抑... 目的:分析颅内脂肪瘤MRI影像特点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材料和方法:58例颅内脂肪瘤(2例手术证实,其余依据典型短T1中长T2和高质子密度的MR信号和抑脂时信号消失而诊断),男性28例,女性30例,年龄41.3(9~77)岁.均采用常规SE序列,T2WI加脂肪抑制,其中4例使用了T1WI脂肪抑制.结果:全部病灶均具有典型MR信号,与球后或皮下脂肪信号相同,并均无占位效应.中线脂肪瘤41例,合并发育异常9例.其中胼胝体区16例,包括巨块3例,弧线型12例,小点状1例;四叠体池、环池区域13例,小脑上池6例,窦汇区、蚓部、纵裂内、小脑半球间、鞍上池、跨枕大孔区各1例.非中线脂肪瘤15例.包括天幕池2例,桥小脑角池、侧裂池、侧脑室三角区各4例,及脑实质1例.多发2例,分别为2个和4个瘤体.结论:颅内脂肪瘤具有典型MR信号,中线部位尤其胼胝体区多见,并常见伴行的发育异常;非中线部位表现多样,形态各异,伴行发育异常少;少数可多发.胼胝体区脂肪瘤具有较强规律性,与胼胝体发生发育一致;非胼胝体区脂肪瘤与脑膜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脂肪瘤 磁共振成像 发生机制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单发脑转移瘤的磁共振表现 被引量:7
9
作者 卢金花 舒锦尔 +2 位作者 刘江 盛三兰 蒋春景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7期691-693,共3页
目的:探讨肺癌单发脑转移瘤(SBM)的MRI表现,提高对单发脑转移瘤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39例肺癌单发脑转移瘤的MRI表现,分析单发瘤体发生的部位、大小、形态、瘤体出血、瘤周水肿程度和瘤体的强化特点。结... 目的:探讨肺癌单发脑转移瘤(SBM)的MRI表现,提高对单发脑转移瘤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39例肺癌单发脑转移瘤的MRI表现,分析单发瘤体发生的部位、大小、形态、瘤体出血、瘤周水肿程度和瘤体的强化特点。结果:39个SBM,发生于幕上32例,其中31例瘤体位于皮质和皮质下区,7例位于幕下。增强扫描示病灶呈结节状强化18例,环状强化5例,囊实性强化16例。肺腺癌转移瘤内出血4例(4/5),肺鳞癌脑转移瘤出现囊变或囊实性强化11例(11/21)。中重度水肿大多出现在≥2cm的实性或囊实性强化的瘤体(22/39)中。结论:肺癌单发脑转移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增强扫描对诊断单发脑转移瘤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脑肿瘤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造影不同重组方法对颅底动脉瘤的诊断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劳群 章士正 +3 位作者 袁坚列 章威 罗建勤 郭晓华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11期1121-1123,共3页
目的:研究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不同重组方法对颅底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3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动脉瘤疑似患者行CTA和DSA,由2位经验丰富医生阅片,作双盲对照研究。CTA后处理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 目的:研究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不同重组方法对颅底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3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动脉瘤疑似患者行CTA和DSA,由2位经验丰富医生阅片,作双盲对照研究。CTA后处理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法(SSD),辅以调整CT阈值和精细去颅底骨方法。结果:43例SAH中动脉瘤37例40个,均经DSA证实,其中17个手术切除,21个介入栓塞,2个未作处理。CTA发现动脉瘤36例38个。对动脉瘤体径>3mm者,CTA与DSA检出率相仿;VR能发现体径为1.72mm的微小动脉瘤。结论:CTA能精确显示其三维空间形态,对直径>3mm动脉瘤,CTA与DSA效能相仿,在VR、MIP、SSD三种技术中以VR品质最优,能发现颅底微小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颅底动脉瘤 血管造影重建.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影像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惠民 舒锦尔 +2 位作者 陶晓峰 肖湘生 施增儒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1年第4期229-229,共1页
目的 :分析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影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临床证实的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患者的CT和MR影像 ;MRI检查10例 ,4例增强成像 ,CT扫描12例 ,3例增强。结果 :16例患者均有典型的双侧侧脑室枕角旁... 目的 :分析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影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临床证实的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患者的CT和MR影像 ;MRI检查10例 ,4例增强成像 ,CT扫描12例 ,3例增强。结果 :16例患者均有典型的双侧侧脑室枕角旁白质内大片对称性低密度或中长T1 长T2 信号病变 ,经胼胝体压部相连 ,呈蝶翼状分布 ;此外 ,病灶还见于额、顶、颞叶、内囊、小脑、脑干 ,视路和听路病灶对称。5例见低密度灶内细点状、簇状钙化灶。6例增强均见花边样强化 ,平扫等T1 长T2 信号灶均见强化 ;1例连续观察见病变向前、向下、向周围发展 ,并沿传导束分布。结论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CT、MRI表现多有特征性 ,包括典型蝶翼状分布、花边样强化、对称性侵犯双侧视路和听路、沿传导束分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CT NMR 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增强MRA在股前外侧皮瓣术前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2
作者 蒋春景 林平 +4 位作者 舒锦尔 李惠民 胡晓刚 何建荣 丁明星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7期788-792,共5页
目的:目前创伤和肿瘤引起的皮瓣移植手术开展明显增多,术前定位对手术成功率尤为关键,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在股前外侧皮瓣术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供体进行双下肢3DFLASH序列CE-MRA检查,数据采集后使用层块最大... 目的:目前创伤和肿瘤引起的皮瓣移植手术开展明显增多,术前定位对手术成功率尤为关键,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在股前外侧皮瓣术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供体进行双下肢3DFLASH序列CE-MRA检查,数据采集后使用层块最大强度投影(TS-MIP)进行图像重组,观察和评价与供体皮瓣相关的旋股外侧动脉的起始、分支类型、穿支血管分布情况和覆盖范围等。结果:所查患者旋股外侧动脉获得良好显示,其中Ⅰ型101侧(101/136,74.3%)、Ⅱ型20侧(20/136,14.7%)、Ⅲ型3侧(3/136,2.2%)和Ⅳ型12侧(12/136,8.8%);94侧(94/136,69.1%)旋股外侧动脉显示了3级分支。CE-MRA图清晰显示了粗大穿支血管的起始及在皮下和肌肉间的走行,TS-MIP显示细节最好。结论:3DCE-MRA结合TS-MIP可准确、直观地显示供体股前外侧皮瓣血供及其分布的三维立体信息,有效指导皮瓣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股外侧动脉 皮瓣 磁共振血管成像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内脏依靠征”对创伤性横膈破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劳群 李惠民 +1 位作者 吴康松 沙水泉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描述CT“内脏依靠征”,评价该征在腹部钝性外伤后横膈破裂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0例经手术证实的外伤性膈疝病人的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内脏依靠征”的诊断价值。结果:依据“内脏依靠征”,CT明确诊断横膈破裂右侧3... 目的:描述CT“内脏依靠征”,评价该征在腹部钝性外伤后横膈破裂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0例经手术证实的外伤性膈疝病人的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内脏依靠征”的诊断价值。结果:依据“内脏依靠征”,CT明确诊断横膈破裂右侧3例,左侧6例,1例右侧破裂漏诊,总诊断准确率90%。结论:“内脏依靠征”很好地显示了横膈破裂的特征,有助于提高CT对腹部钝性外伤后横膈破裂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依靠征 横隔膜破裂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肠系膜囊肿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望远 刘江 林开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5期603-603,共1页
关键词 巨大 囊性 肠系膜囊肿 后腹膜 大肠 诊断 吞噬 收入 增加 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新宇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662-664,共3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并术前行3.0T DWI检查的34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和24例腮腺腺淋巴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扩散敏感因子b=0、1000s/mm2的条件下,以...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并术前行3.0T DWI检查的34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和24例腮腺腺淋巴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扩散敏感因子b=0、1000s/mm2的条件下,以肿瘤实性部分为感兴趣区获取肿瘤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均值,通过统计分析比较两组肿瘤之间ADC均值的差异。结果:腮腺多形性腺瘤ADC均值为(1.42±0.26)×10-3 mm2/s,腺淋巴瘤ADC均值为(0.82±0.27)×10-3 mm2/s,两组肿瘤ADC均值有明显差异(P=0.00)。结论:3.0T磁共振DWI能为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腺淋巴瘤 腺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血管球瘤的CT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6
作者 华建军 舒锦尔 +1 位作者 应明亮 鲁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88-891,共4页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CT诊断价值,并对文献进行复习,以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女3例,男2例,年龄49~72岁,平均61岁)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血管球瘤的CT特征(如病变部位、大小、CT值、强化曲线、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CT诊断价值,并对文献进行复习,以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女3例,男2例,年龄49~72岁,平均61岁)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血管球瘤的CT特征(如病变部位、大小、CT值、强化曲线、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等表现)。采用CT平扫加动态增强,并进行MPR重建。结果:病灶均位于胃窦部,最大径1.8—3.2cm,平均2.5cm,病灶密度均匀或不均匀,未见出血、坏死及囊变。增强后动脉期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呈均匀强化,与腹主动脉强化曲线一致;肿瘤均可见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结论:胃血管球瘤虽然相对少见,但其具有血管性病变及供血动静脉伴行的影像学特点.CT动态增强对本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球瘤 胃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MSCT表现 被引量:3
17
作者 汤国平 王新宇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01-803,807,共4页
目的:探讨男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MSCT动态增强表现,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4年12月行MSCT检查且病理最终确诊为SPTP 8例男性和2012年6月—2014年12月SPTP患者12例女性,共20例,分析男性与女性SPTP的MSCT表现... 目的:探讨男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MSCT动态增强表现,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4年12月行MSCT检查且病理最终确诊为SPTP 8例男性和2012年6月—2014年12月SPTP患者12例女性,共20例,分析男性与女性SPTP的MSCT表现,包括病变部位、大小、包膜、钙化、内部组成、CT强化模式。采用卡方检验对上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患者中位年龄41.0岁,明显大于女性(29.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SPTP在病变部位、肿瘤部位、钙化、强化模式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SPTP患者肿瘤最大直径明显小于女性患者(P=0.001),实性肿块较女性多见(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男性SPTP的MSCT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对于男性胰腺病变,MSCT表现为病灶较小、实性成分较多,具有典型SPTP的强化模式,应考虑SPTP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MSCT扫描后处理技术对肠梗阻诊断的增益价值 被引量:8
18
作者 郑建民 周韶斌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80-282,共3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后处理技术对肠梗阻诊断的增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临床疑诊肠梗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别以常规横断位图像、常规横断位联合后处理技术重组图像为2种评估依据,诊断结果与临床确诊结果相比较,... 目的: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后处理技术对肠梗阻诊断的增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临床疑诊肠梗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别以常规横断位图像、常规横断位联合后处理技术重组图像为2种评估依据,诊断结果与临床确诊结果相比较,并进行统计学检验。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结果:常规横断位图像诊断的敏感性为78.3%(47/60)、漏诊率为21.7%(13/60);特异性为91.3%(21/23)、误诊率为8.7%(2/23);准确性为81.9%(68/83)。常规横断位联合后处理技术重组图像的敏感性为95.0%(57/60)、漏诊率为5.0%(3/60);特异性为95.7%(22/23)、误诊率为4.3%(1/23);准确性为95.2%(79/83)。2种评估方法的敏感性、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低剂量MSCT扫描后处理技术在常规横断位图像诊断的基础上,可提高对肠梗阻的检出率和准确性,具有很好的临床增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信号强度值对区分腮腺多形性腺瘤及与沃辛瘤的诊断价值
19
作者 黄红艳 殷洁 +1 位作者 张晓茹 徐雷鸣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目的:评估磁共振T1WI及T2WI信号强度值对腮腺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和沃辛瘤(Warthin tumor,WT)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2020年6月于本院完成MR检查并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29例PA及37例WT患者纳入研究。29例PA... 目的:评估磁共振T1WI及T2WI信号强度值对腮腺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和沃辛瘤(Warthin tumor,WT)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2020年6月于本院完成MR检查并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29例PA及37例WT患者纳入研究。29例PA患者中,男7例、女22例,平均年龄(43±16)岁。37例WT患者中,男35例、女2例,平均年龄(59±11)岁。所有患者在术前行腮腺MRI平扫检查,包括横轴位TSE T1WI、横轴位及冠状位STIR T2WI序列。测量两者MR序列横轴位上信号强度值(SI),T1-max-SI和T2-SI、T2-max-SI、T2-min-SI,并以病灶同层面同侧咬肌SI为参照,计算肿瘤与咬肌的信号强度比值(SIR),比较PA与WT的T1-max-SIR、T2-SIR、T2-max-SIR和T2-min-SIR的差异,并绘制ROC曲线评价以上参数的诊断价值。结果:WT的T1-max-SIR大于PA(P=0.00),T1-max-SIR用于鉴别WT和PA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0.05,其灵敏度为72.41%,特异度为83.78%。而WT的T2-SIR、T2-min-SIR均小于PA(P=0.01,P=0.01),T2-SIR用于鉴别WT和PA的AUC为0.81±0.06,其灵敏度为86.21%,特异度为75.68%。T2-min-SIR用于鉴别WT和PA的AUC为0.80±0.06,其灵敏度为93.10%,特异度为70.27%。而T2-max-SIR在鉴别WT和PA中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6),AUC为0.63±0.07,其灵敏度为51.72%,特异度为78.38%。结论:T1-max-SIR、T2-SIR及T2-min-SIR有助于PA及WT的鉴别诊断,诊断阈值分别为1.59、3.52和1.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多形性腺瘤 沃辛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