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RI和解剖学测量的宫颈癌精准T分期诊断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邹雨忻 王瑞伟 +5 位作者 吴哲 侯文静 许杉杉 樊汝涛 王延洲 吴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2-392,共11页
目的确定基于磁共振成像(MRI)的宫颈癌(CC)肿瘤三维重建后的三维形态学参数测量能否精准预测其T分期诊断。方法回顾收集108例经病理证实为宫颈癌患者的术前MRI图像,将其分为T1、T2、T3和T4四组,又将T1和T2分为T1a、T1b、T2a和T2b四组。... 目的确定基于磁共振成像(MRI)的宫颈癌(CC)肿瘤三维重建后的三维形态学参数测量能否精准预测其T分期诊断。方法回顾收集108例经病理证实为宫颈癌患者的术前MRI图像,将其分为T1、T2、T3和T4四组,又将T1和T2分为T1a、T1b、T2a和T2b四组。使用Amira2019软件对肿瘤、子宫、阴道、膀胱、尿道和直肠进行分割和三维重建,测量肿瘤的表面积、体积、纵径、前后径、横径、最长径、粗糙程度、质地均一程度和侵犯阴道程度。通过克鲁斯卡尔-沃利斯检验(Kruskal-Wallis test)、卡方检验(χ^(2)-test)、接收者操作特性(ROC)曲线等来评估统计学差异,并根据约登指数计算不同T分期间的临界值。结果肿瘤的表面积、体积、纵径、前后径、横径、最长径和侵犯阴道程度在T1-T4间和T1a-T2b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粗糙程度和质地均一程度在T1-T4间和T1a-T2b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T1-T4肿瘤纵径分别平均为2.82 cm、3.78 cm、4.82 cm和6.61 cm(P<0.001),纵径的临界值分别为3.17 cm、4.24 cm和6.57 cm(AUC=0.699、0.73、0.708)。T1a-T2b肿瘤纵径分别平均为2.31 cm、2.84 cm、3.63 cm和4.09 cm(P=0.008),纵径的临界值分别为2.32 cm、3.12 cm和3.94 cm(AUC=0.597、0.689、0.561)。结论MRI上宫颈癌肿瘤的形态学参数包括表面积、体积、纵径、前后径、横径、最长径和侵犯阴道程度,为预测宫颈癌患者T分期有价值的诊断因素。本研究有助于宫颈癌的精准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磁共振成像 T分期诊断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PRZ1高表达胶质瘤干细胞诱导TAM向M2免疫抑制表型极化的机制研究
2
作者 安乐乐 杨莹 +12 位作者 刘庆 窦飞越 王路静 程玥 王超 阮潜瑛 周磊 郭海涛 孔维凯 李学刚 兰川 李飞 时雨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96-803,共8页
目的探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Z1型(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receptor-type Z1,PTPRZ1)高表达胶质瘤干细胞(glioma stem cells,GSCs)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TAM)表型极化和吞噬能力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 目的探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Z1型(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receptor-type Z1,PTPRZ1)高表达胶质瘤干细胞(glioma stem cells,GSCs)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TAM)表型极化和吞噬能力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分选人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样本中GSCs和非干性肿瘤细胞(non-stem tumor cells,NSTCs),并检测PTPRZ1表达。用胶质瘤细胞条件培养基或趋化因子配体20(chemokine C-C motif ligand 20,CCL20)诱导外周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来源的CD14阳性单核细胞向TAM极化。通过CRISPR/Cas9技术构建PTPRZ1稳定敲除的GSCs细胞株(PTPRZ1-KO GSCs)。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AM吞噬GSCs、NSTCs、PTPRZ1-Control GSCs(PTPRZ1-Ctrl GSCs)和PTPRZ1-KO GSCs的能力和TAM免疫抑制(M2)表型极化标记物CD163的表达。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配对GSCs和NSTCs转录组测序数据(GSE54791)中获得差异表达基因;于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GBM队列中鉴定预后不良基因集。上述基因集与编码人膜蛋白基因集取交集获得PTRRZ1,利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比较TCGA数据库中高表达和低表达PTPRZ1的GBM样本的差异通路。利用转录组测序鉴定PTPRZ1-Ctrl GSCs和PTPRZ1-KO GSCs组中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结果与NSTCs比较,GSCs抵抗TAM吞噬的能力较强(P<0.05)且特异性高表达PTPRZ1。PTPRZ1-KO GSCs抵抗TAM吞噬的能力显著下降(P<0.01)。高表达PTPRZ1的GBM样本中吞噬相关通路活化显著受抑(P<0.05)。PTPRZ1-KO GSCs显著下调M2型TAM极化相关趋化因子CCL20的表达(P<0.05)。CCL20重组蛋白诱导M2型TAM标记物CD163表达升高。结论PTPRZ1高表达GSCs介导TAM向M2型极化并抑制其吞噬能力,机制可能与PTPRZ1高表达GSCs上调CCL20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干细胞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细胞吞噬 PTPRZ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瘤内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缺氧转录表型及细胞超微结构改变
3
作者 范海珍 王丽霞 +9 位作者 程玥 王路静 阮潜瑛 吉佳乐 王梦茹 秦榛 张艺 何志承 平轶芳 时雨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04-911,共8页
目的探讨缺氧对胶质瘤内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TAM)转录表型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库的健康人外周血样本中分离CD14阳性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 目的探讨缺氧对胶质瘤内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TAM)转录表型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库的健康人外周血样本中分离CD14阳性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并在人胶质瘤细胞上清共培养的条件下使其分化为TAM。使用不同浓度(50~400μmol/L)的氯化钴(cobalt chloride hexahydrate,CoCl_(2))或缺氧条件(1%、5%、10%O_(2))处理48 h后诱导为TAM缺氧细胞模型,同时在相同时间下采用21%O_(2)处理为TAM常氧细胞模型。使用RT-q PCR和转录组测序技术,检测常氧组和缺氧组TAM的转录表型改变。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比较常氧组及缺氧组TAM中血管生成、糖酵解等缺氧响应相关通路的差异。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常氧组TAM和缺氧组TAM(1%O_(2))的细胞骨架、内质网与线粒体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与常氧组TAM相比,缺氧组TAM内参与氧气运输、糖酵解代谢、促血管生成相关的缺氧响应标志物的转录表达增加,且与缺氧程度相关(P<0.05)。GSEA结果显示,与常氧组TAM相比,缺氧组TAM的缺氧、血管生成调控、糖酵解与糖异生、饥饿应激通路上调(P<0.05);而先天免疫调控、巨噬细胞活化、细胞骨架与蛋白成熟通路显著下调(P<0.05)。TEM及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提示,缺氧组TAM细胞骨架、粗面内质网、线粒体的超微结构明显改变,包括:细胞骨架排列紊乱和断裂;粗面内质网变短,表面附着核糖体减少;线粒体水肿且内嵴破环,与粗面内质网的接触减少。结论CoCl_(2)以及缺氧处理诱导TAM呈现缺氧转录表型,可能与细胞骨架、内质网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缺氧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PRZ 1单克隆抗体对胶质瘤干细胞自我更新和侵袭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庆 杨莹 +6 位作者 安乐乐 张晓宁 罗敏 李学刚 李飞 许森林 时雨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530-2536,共7页
目的制备靶向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Z 1型(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receptor-type Z polypeptide 1,PTPRZ 1)单克隆抗体,明确其能否阻断多效生长因子(pleiotrophin,PTN)-PTPRZ 1旁分泌轴,阐明其对胶质瘤干细胞自我更新、迁移和侵... 目的制备靶向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Z 1型(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receptor-type Z polypeptide 1,PTPRZ 1)单克隆抗体,明确其能否阻断多效生长因子(pleiotrophin,PTN)-PTPRZ 1旁分泌轴,阐明其对胶质瘤干细胞自我更新、迁移和侵袭的抑制效应。方法以PTPRZ 1胞外段(26~300 aa)结构域作为抗原,对8~10周龄雌性BALB/c小鼠进行免疫,2周后通过尾静脉采血、离心收集上清并用ELISA检测血清效价,再进行B细胞融合及阳性杂交瘤细胞筛选,从而获得小鼠源性PTPRZ 1单克隆抗体;通过抗体亲和力检测实验,筛选亲和力最强的抗体株。用sg-PTPRZ1慢病毒感染胶质瘤干细胞进行PTPRZ 1基因沉默,RT-qPCR检测PTPRZ1基因敲除效率。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抗体对PTPRZ 1抗原的特异性识别能力和胶质瘤干细胞内PTPRZ 1下游通路表达。胶质瘤干细胞功能和机制实验共分为4组:对照组、人重组PTN蛋白处理组、鼠抗PTPRZ 1抗体处理组、人重组PTN蛋白+鼠抗PTPRZ 1抗体处理组。通过克隆形成实验、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胶质瘤干细胞自我更新、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制备并成功获得5株小鼠抗人PTPRZ 1单克隆抗体,其中克隆株2F10的抗体亲和力最强,该株抗体能用于检测PTPRZ 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人重组PTN蛋白刺激能显著促进胶质瘤干细胞内PTPRZ 1下游ERK磷酸化激活,促进胶质瘤干细胞自我更新(P<0.01)、迁移(P<0.01)和侵袭(P<0.05)。鼠抗PTPRZ 1抗体处理能阻断PTN介导的ERK磷酸化激活,抑制胶质瘤干细胞自我更新(P<0.01)、迁移(P<0.01)和侵袭(P<0.05)能力。结论克隆株2F10的鼠抗PTPRZ 1单克隆抗体能高效识别胶质瘤干细胞PTPRZ 1蛋白,并阻断PTN介导的胶质瘤干细胞自我更新、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肿瘤干细胞 单克隆抗体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Z1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