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母乳中低聚糖组分及含量变化——以中国广东江门地区为例 被引量:18
1
作者 魏远安 郑惠玲 +2 位作者 吴少辉 吴嘉仪 霍金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80-186,共7页
密集收取22位中国母亲共163个母乳样品,采用高效阴离子色谱法监测在不同泌乳期中22种母乳低聚糖(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HMOs)的组成和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5种中性低聚糖含量在泌乳初期(初乳)达到最高值后逐渐减少(成熟乳),但是3... 密集收取22位中国母亲共163个母乳样品,采用高效阴离子色谱法监测在不同泌乳期中22种母乳低聚糖(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HMOs)的组成和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5种中性低聚糖含量在泌乳初期(初乳)达到最高值后逐渐减少(成熟乳),但是3-岩藻糖乳糖的含量在整个取样阶段均在持续增加。6种酸性低聚糖在泌乳初期稳定但后期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少,其中唾液酸化-乳糖-N-四糖a只在部分样本中检出。基于Lewis血型类型,可将母亲分为分泌型组和非分泌型组。分泌型母亲的母乳中富含α-1-2-L-岩藻糖基化低聚糖(如2’-岩藻糖乳糖、乳酰-N-岩藻五糖Ⅰ、二岩藻糖基乳糖、乳酰-N-二岩藻六糖Ⅰ)。在分泌型与非分泌型母乳中,α-1-2-L-岩藻糖基化低聚糖的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1 211~7 272 mg/L和100~920 mg/L;然而α-1-3/4-L-岩藻糖基化低聚糖(如乳酰-N-二岩藻六糖Ⅱ、乳糖-N-二岩藻糖基-八糖、3-岩藻糖乳糖、乳酰-N-岩藻五糖Ⅱ)的质量浓度范围则分别为181~2 722 mg/L和476~4 931 mg/L。总体表明,分泌型和非分泌型母亲在泌乳期内的HMOs的组成和含量均在不断变化且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阴离子色谱 母乳低聚糖 分泌型母乳 非分泌型母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果糖基转移酶米曲霉菌株的选育 被引量:3
2
作者 何小妮 陈子健 +3 位作者 蒋波 王玉海 岳娟 张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35-140,共6页
为了获得果糖基转移酶活力较高的米曲霉菌株,应用基因组改组技术对其进行选育。以米曲霉菌株SBB201(Aspergillus oryzae SBB201)为出发菌,利用米曲霉分生孢子紫外线-氯化锂复合诱变建立候选文库,并以此作为原生质体融合的出发菌株制备... 为了获得果糖基转移酶活力较高的米曲霉菌株,应用基因组改组技术对其进行选育。以米曲霉菌株SBB201(Aspergillus oryzae SBB201)为出发菌,利用米曲霉分生孢子紫外线-氯化锂复合诱变建立候选文库,并以此作为原生质体融合的出发菌株制备原生质体并进行PEG介导的融合。通过3轮基因组改组,筛选得到一株果糖基转移酶活力达到178.90U/g的菌株,相对原始菌株的酶活105.09U/g提高了70.24%,并经传代培养测定,融合突变株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糖基转移酶 米曲霉 复合诱变 基因组改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离子交换色谱法测定半乳糖、葡萄糖、乳糖及低聚半乳糖含量 被引量:18
3
作者 郑惠玲 邓宝浣 +1 位作者 肖桂秋 钟新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0-184,共5页
建立离子色谱法定量测定以乳糖为原料、使用伊半乳糖苷酶生产的低聚半乳糖产品的方法。样品前处理过程中用体积稀释法代替质量稀释法,采用高效CarboPac PA20阴离子交换色谱柱和积分安培法检测,并对淋洗液组成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方法... 建立离子色谱法定量测定以乳糖为原料、使用伊半乳糖苷酶生产的低聚半乳糖产品的方法。样品前处理过程中用体积稀释法代替质量稀释法,采用高效CarboPac PA20阴离子交换色谱柱和积分安培法检测,并对淋洗液组成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方法加标回收率90.58%-99.45%,相对标准偏差为3.54%。半乳糖、葡萄糖、乳糖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24、0.59、0.75μg/g。半乳糖和葡萄糖在0.2~7μg/mL、乳糖在0.6~10μg/mL的范围内,其质量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在0.9992~0.9999之间。用此方法测定6种原料低聚半乳糖,目标组分总含量为95.84%~101.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离子交换色谱 低聚半乳糖 积分安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元精准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吴少辉 魏远安 +2 位作者 吴嘉仪 郑惠玲 霍金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33-340,共8页
益生元在调节肠道菌群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数据、临床实验结果和报告表明益生元在预防和干预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糖尿病、肥胖症等慢性代谢和免疫系统疾病方面均具有有益的效果。纵观精准营养的发展趋势,可以预见... 益生元在调节肠道菌群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数据、临床实验结果和报告表明益生元在预防和干预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糖尿病、肥胖症等慢性代谢和免疫系统疾病方面均具有有益的效果。纵观精准营养的发展趋势,可以预见益生元将对新兴的微生态健康医疗产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回顾益生元最新的研究发现和功能作用范例,着重探讨益生元概念的演变。对益生元生理作用机制的深入认识有助于定义和发展精准营养分支之一的"精准益生元"概念。因此,有必要对益生元的特性、组成和结构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进一步探索益生元、细菌种类、特定生理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另外,在细胞生物学分子水平层面上明确益生元的作用机制将有助于定制个性化益生元配方和营养摄入方案,从而促进与保障人类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元 精准化 精准营养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离子色谱法分离、检测低聚果糖 被引量:12
5
作者 魏远安 郑惠玲 +2 位作者 吴少辉 王光勇 刘学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51-155,共5页
采用Carbo Pac PA20柱和脉冲安培检测器的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建立一种低聚果糖的分析方法,该法可有效分离蔗果型和果果型低聚糖组分,并由此推测出低聚果糖的来源。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蔗果低聚糖中蔗果三糖、新蔗果三塘、蔗果四糖和... 采用Carbo Pac PA20柱和脉冲安培检测器的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建立一种低聚果糖的分析方法,该法可有效分离蔗果型和果果型低聚糖组分,并由此推测出低聚果糖的来源。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蔗果低聚糖中蔗果三糖、新蔗果三塘、蔗果四糖和蔗果五糖的回收率分别为98.27%-99.72%、97.32%-102.56%、99.33%-101.81%和97.38%-102.12%。该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55%-2.15%。蔗果三糖、新蔗果三塘、蔗果四糖和蔗果五糖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13、0.19、0.20μg/g和0.41μg/g。蔗果三糖在0.3-18μg/mL、新蔗果三糖和蔗果四糖在0.5-20μg/mL、蔗果五糖在0.8-23μg/mL的范围内,其质量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在0.999 6-0.999 9之间。本方法简单、易于掌握,测定结果准确,适合低聚果糖产品及蛋白粉和奶粉等功能性食品中低聚果糖成分的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果糖 高效阴离子色谱 定性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聚果糖检测分析方法对比及优劣性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张丽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395-399,共5页
低聚果糖是一种功能性低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理功效,近年来,低聚果糖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利用现代检测技术对食品中低聚果糖的含量进行检测具有必要性。不同来源的低聚果糖不仅存在组分果糖链链长的不同,而且化学结构也不尽... 低聚果糖是一种功能性低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理功效,近年来,低聚果糖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利用现代检测技术对食品中低聚果糖的含量进行检测具有必要性。不同来源的低聚果糖不仅存在组分果糖链链长的不同,而且化学结构也不尽相同。本文系统地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检测低聚果糖的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等较常用方法,以及分析了蔗果型低聚糖异构体的新检测手段,并总结了各自的优劣性,为低聚果糖有效、快速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果糖 高效液相色谱 离子色谱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烹调专用糖特性与应用研究
7
作者 黄小波 钟誉 +2 位作者 鲍燕妮 张春霞 欧先红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8-60,65,共4页
研究了液态烹调专用糖产品不同温度条件下结晶情况,与蔗糖比较美拉德反应色值情况,同时比较了在炒制、凉拌、红烧、炖汤4种烹调条件下产品与蔗糖感官影响评价。结论:产品在4~20℃范围内储藏均不结晶,与蔗糖比较,二者烹调产生的色... 研究了液态烹调专用糖产品不同温度条件下结晶情况,与蔗糖比较美拉德反应色值情况,同时比较了在炒制、凉拌、红烧、炖汤4种烹调条件下产品与蔗糖感官影响评价。结论:产品在4~20℃范围内储藏均不结晶,与蔗糖比较,二者烹调产生的色值接近,在烹调应用上与蔗糖比较具有一定的特色,甜度虽然稍低,但甜味清新,滋味和香气更为丰富且不易导致烹调糊锅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烹调 结晶 美拉德反应 低聚果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聚糖的系统中文命名的探讨
8
作者 钟誉 吴少辉 +3 位作者 王光勇 郑惠玲 刘学术 魏远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385-390,共6页
果聚糖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针对果聚糖组分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不断发现不同结构的组分,但缺乏标准化的系统命名方法,不利于果聚糖产品有效成分的分析、推广及应用。本文重点探讨果聚糖的系统命名和中译名的方法。回顾Waterhouse和Lewi... 果聚糖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针对果聚糖组分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不断发现不同结构的组分,但缺乏标准化的系统命名方法,不利于果聚糖产品有效成分的分析、推广及应用。本文重点探讨果聚糖的系统命名和中译名的方法。回顾Waterhouse和Lewis命名体系,分析现有命名体系存在的问题,综合Waterhouse和Lewis命名体系各自的优点并融入中文翻译和系统命名的习惯,提出在以蔗果三糖的三种不同连接方式形成的三种异构体的基础上研究得出中文译名的方法。这套命名体系能够准确并明确地指代果聚糖的功能组分,规范和统一结构式和中文译名,避免混淆和误导的出现,对文献的编辑和检索带来准确和效率。贯彻果聚糖的系统中文命名法对于与同行业交流和在向国际市场推广中国的产品乃至与国际研究技术同步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聚糖 蔗果型低聚糖 系统命名 中文译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